苏州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管理办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64413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管理办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州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管理办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州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管理办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州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管理办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州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管理办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管理办法文档格式.docx

《苏州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管理办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管理办法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管理办法文档格式.docx

第一条为切实做好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应用与管理工作,加强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推进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在线开放课程是以全校师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网络共享课程。

在线开放课程主要有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和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两种形式。

其中,MOOC是通过专门的互联网服务平台,面向全球学习者进行知识传授;

SPOC是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在校内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的有效方式,例如开设网络进阶式课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等。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三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贯彻“整体规划、遴选准入、分批建设、同步应用”的原则。

第四条教务部负责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计划;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任务和要求,制订我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相关要求和质量标准;

负责组织和实施项目的申报、遴选、建设、监管、应用、经费管理以及课程的使用授权许可等。

第五条学校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每年立项建设20门左右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主要通过自建和引进两种方式进行建设。

其主要建设范围是:

纳入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适合通过网络传播和开展混合式学习的通识教育课程(包括通识选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大类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第六条学校自建的在线开放课程在建设初期首先在校内试用并进行阶段性质量评价,后期根据校内教学实践的效果,择优遴选推广至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球学习者开放。

第七条学校将根据课程建设总体规划和教学实际需要,积极引进校外优质在线课程,以完全线上学习和配备校内教学团队开展混合式学习两种方式面向本科生开设。

第三章项目申报与评审

第八条教务部组织专家根据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规划和教学改革的需要,以着重体现地域特色和苏州大学办学特色为宗旨,统筹设计,确定选题范围,制订项目申报方案。

第九条在线开放课程的立项工作采取自主申报与定向邀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各学院(部)负责根据建设计划和申报要求向学校择优推荐课程,鼓励学院(部)间采取联合建设的方式,以实现跨学科、综合类课程项目的建设;

对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和彰显人才培养特色的课程,学校可定向邀约相关课程团队参与立项建设。

第十条自建在线开放课程申报立项的基本要求:

(一)课程主讲教师应为学校正式聘用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并且长期从事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鼓励教学名师、学术名家主讲课程。

除主讲教师外,还需配备必要的助理教师,能胜任线上课程的建设、内容的更新以及在线辅导、答疑等工作。

(二)主讲教师须严格遵守法律和学术规范,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数,高质量建设教学资源,充分考虑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的需求。

(三)课程内容的组织编排须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内容完整,按照知识点进行组织,凝聚精华,引人入胜;

每讲视频时长5-20分钟,教学视频数量丰富充足,并能根据学科或专业发展等实际情况适时进行更新补充;

教学周期控制在15周以内;

主讲教师控制在5人以内。

第十一条引进在线开放课程的申报立项程序和基本要求:

(一)引进课程的开课学校应为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者是经教育部、省教育厅认定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

(二)公共基础课、大类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课程引进方案由教学团队及其所在的基层教学组织提出,首先经学院(部)教学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提交立项申请;

通识选修课程的课程引进方案由教务部或教学团队提出,经学校通识教育工作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提交立项申请。

(三)课程引进方案应明确拟引进课程的来源、引进理由、课程教学方案以及经费来源等。

(四)引进的在线开放课程一般应配备有校内教学团队。

第十二条项目评审流程包括项目团队申请、学校组织专家遴选、校学术委员会审议、网上公示等,公平竞争、择优立项。

第四章项目建设与审查

第十三条自建在线开放课程的摄制单位由学校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课程制作参照《苏州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规范》(见附件)进行,立项课程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按期完成课程视频的拍摄和后期制作工作。

第十四条课程建设采取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要根据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要求,具体负责课程的全面建设,合理规划,做好团队成员间的分工协作。

第十五条从课程立项到上线应用,建设周期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

第十六条在每门自建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针对课程内容,学院(部)和课程团队负责组织3人以上具有相应学科专业领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至少1位校外专家)组成审查小组,从导向性、思想性、科学性、规范性、教师风采等方面对课程进行认真审查,课程须根据专家审查意见修改。

专家审查意见表在申请课程上线时需提交教务部审核。

第五章项目应用与使用授权

第十七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完成后,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在校内进行SPOC实践。

在教务部的统筹规划下,在通识教育课程、大类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逐步实施和推广网络进阶式课程或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等。

第十八条学校将选择在校内教学实践中效果突出、学生反响良好的自建课程,推荐至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球学习者开放,并择优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的评选。

第十九条自建在线开放课程的著作权属于学校、课程负责人双方共有。

课程负责人与学校签订《在线开放课程版权共有确认以及使用许可授权协议》,委托学校处理课程的授权许可相关事务,双方共同遵守协议条款,认真履行协议约定下的责任和义务。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二十条自建在线开放课程前期建设阶段由学校提供专项经费支持,由教务部统一管理(其中,由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承担的在线开放课程,其经费来源为省品牌专业专项经费),用于支付课程视频的摄制、评审及审查专家咨询费等。

第二十一条自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完成并在校内开展教学实践一学期后,经考核通过,授予“苏州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称号,有效期为3年,同时按照每门课程3万元进行一次性奖励(含税)。

奖励由课程负责人进行分配,学校通过财务酬金系统发放给个人。

第二十二条自建在线开放课程在国内外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上线或者通过其它使用授权许可所获得的收益,80%用于支付课程团队的课程服务及运行的相关费用,20%纳入学校收入统一管理。

第二十三条教务部负责课程平台的建设,并提供平台使用的技术培训与课程上线帮助,在课程运行过程中提供技术咨询与指导,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开始实施,由教务部负责解释。

附件

苏州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规范

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视频、教学资料(PPT课件、参考资料等)、课间提问、随堂测验、课堂讨论、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考试等。

应保证各类教学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

一、课程结构

原则上按周设计教学单元,每周发布一次教学内容,课程持续时间建议不超过15周。

课程结构设置为两级:

第一级结构仅包括标题(建议按“周”命名),以及单元测验或单元作业;

第二级结构下包括标题、视频、课堂讨论、教学资源、随堂测验等各类教学内容。

二级结构的标题可自主编写,每个二级结构中可以包含多个视频文件和其他类型的教学资源,数量不超过15个,以1-2个学时的课堂负荷为宜。

二、各类资源的具体规范

(一)视频(教师的授课录像)

1.技术要求

时长范围:

5-25分钟(尽量控制在20分钟以内);

视频格式:

视频采用MP4格式,视频采用H.264编码方式;

视频分辨率:

提交的存档用高清成片,分辨率不低于1920×

1080像素;

上传至课程服务平台的单个视频文件分辨率不低于720p(1280×

720);

音频:

清晰,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噪音等缺陷;

课程简介:

如制作课程简介视频,建议长度50-60秒。

2.拍摄要求

画面中教师以中景和近景为主,要求人物和板书(或其他画面元素)同样清晰,不建议无教师形象的全程板书或PPT配音。

录像环境应光线充足、安静,教师衣着整洁,讲话清晰,板书清楚。

视频片头/片尾(可选):

片头和片尾的总长要求控制在10秒以内;

片头应使用体现课程特色的素材;

片头或片尾应明显出现苏州大学的字样或LOGO标志。

3.字幕文件(可选)

字幕文件应单独制作,不能与视频合并,要求用srt格式;

中文授课视频提供对应的中文字幕,英文授课视频提供相应的英、中文字幕;

字幕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

(二)教学资料

教学资料可以是课程教学演示文稿或其他参考资料、文献等。

演示文稿和其他格式文档需以PDF文档的格式上传;

也可使用平台提供的富文本编辑器在线编辑。

例如,每讲的PPT教案,可放在该讲教学内容的最后,供学生下载。

(三)课间提问

时长超过5分钟的视频应插入课间提问;

有条件的课程,建议每5-6分钟插入一次。

课间提问为1道客观题,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等。

课间提问不计入平时成绩。

(四)随堂测验

随堂测验便于及时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随堂测验没有提交时间的限制,由客观题组成,由平台自动判分;

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或判断题。

一份随堂测验可以由多种题型的客观题组成,题目数量不限。

(五)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由教学团队或学生自由发起的讨论。

教师可选择将学生发言情况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六)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

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设有提交截止时间,教师可选择计入平时成绩,发布前需确保题目和答案核查无误。

1.单元测验

单元测验由客观题组成,平台自动判分,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

一份单元测验可以由多种题型的客观题组成,题目数量不限。

2.单元作业

单元作业是主观题,采用学生互评或教师批改的方式进行判分。

(七)考试

考试是检测学生课程阶段性/整体学习情况的正式测验题,可以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数量不限。

考试题一经发布将不允许修改,发布前需确保考试内容核查无误。

考试题的形式与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一致,客观题由平台自动判分,主观题采用学生互评或教师批改的方式进行判分。

考试题学生只能提交一次,且有答题时间限制。

抄送:

各党委、党工委,校党委各部门,工会、团委。

苏州大学

校长办公室        2017年4月28日印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