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难题的再思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0589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约瑟难题的再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李约瑟难题的再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李约瑟难题的再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李约瑟难题的再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李约瑟难题的再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约瑟难题的再思考.docx

《李约瑟难题的再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约瑟难题的再思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约瑟难题的再思考.docx

“李约瑟难题”的再思考

摘要:

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标志是科技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才能使得自己的国家立足于世界强国之列。

但是如何能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技术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在发展科学技术的过程中总是遇到许多困难,一项新的技术的突破,一个新的科学发明,发展到后来却变得与本来的意义不一致甚至是相反,有时还出现了科学的异化。

因此,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李约瑟难题”是在中西科学技术史的比较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著名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人们都希望通过对“李约瑟难题”的深刻思考,能更好地定位科学的价值,以及怎样能更好的利用科学这个工具,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贡献。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文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制度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一个国家建立一种相对优越相对进步的社会制度对于社会各方面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浅析“李约瑟难题”

在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对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中,他在其所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

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

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

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对于这一“难题”,李约瑟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

李约瑟还特别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提出了很客观的批评。

二、用“两段论”的方法分析“李约瑟难题”

根据发展水平的不同,“李约瑟难题”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说中国处于世界科学和技术的领先水平,并且远远的超过了西欧各国;后一个阶段是说欧洲各国经过一系列的革命之后迅速的超越了中国。

纵览全线,通过比较两个时期阶段中国和欧洲各个国家的制度,我们就不难发现其问题的所在,前一阶段是中国的封建制度优越于西欧的奴隶制度,后一阶段是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于中国的封建主义制度。

1、古代的中国在科技方面远超欧洲

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这个阶段的中国已经是秦朝统一之后的时段,在秦朝统一前后,那也就是意味着这时的中国已经是一个跨过了奴隶社会而直接进入封建社会的一个社会状态,但是这时的封建社会还是一个初级封建社会阶段,在科学和技术方面虽然没有表现出旺盛的生机,但是这时的经济发展却是空前的。

国家的统一、安定,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如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

而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调整的统治政策都使经济的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发展。

特别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极大的推动了广大人民的劳动积极性,他们的辛勤劳动直接创造了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后期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同时勤劳的人民也具有不惧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其有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郑和的七下西洋等就能窥其一斑。

在“李约瑟难题”中的第一个阶段,中国是处在相对非常先进的封建社会制度下,而这个时候的西欧各国则是处在相对落后的奴隶主义社会制度中,很显然此时的中国的社会制度与欧洲各国的制度相比较是远远优越于欧洲国家的奴隶制度。

因此,在这样一种相对优越的制度下各种政策都是能极大的促进人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提高社会整体的劳动生产力。

此时的封建社会制度相对奴隶制度更加民主,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人民拥有足够的空间、时间、精力去思考科学和技术,去发展科学和技术,去将自己的神奇想法付诸实物,去探索大自然的美妙,出现了让国人一直引以为荣的四大发明、地动仪等一系列先进的科学技术,令全世界人民叹为观止。

2、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

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

据有关资料,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0.4%。

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

“李约瑟难题”的第二阶段是: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到了14世纪时,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据已引起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欧洲各国大众表现了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

从而在文化艺术上也开始出现了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时期。

新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而所谓的“复兴”其实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

表面上是要恢复古罗马的进步思想,实际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在精神上的创新,由此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而在这个时期里中国还处在封建社会,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封建社会制度对社会生产力的推进作用相对于这个时期的欧洲各国的制度而言也只是强弩之末了。

而此时的欧洲经过文艺复兴后,让人民的思想发生了完全的转变,对文化的革命也是空前的,由此揭开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

这时两种制度相比较,资本主义制度展现了它相对于封建主义的优越性。

从1643年牛顿诞生到1765年瓦特蒸汽机开启工业革命、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欧美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1840年前后,英国的机器化生产已基本取代手工业生产,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47年西门子-哈尔斯克电报机制造公司建立,开启了电气化时代。

从马可·波罗的诞生到工业革命电气化的开始,欧洲经历了约6百年的努力终于彻底超过了中国。

而这个时期封建社会中的中国,则是闭关自守,继续发展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

在这两种差别如此之大的社会制度之下,资本主义制度表现出惊人的活力,欧洲各国迅速崛起,并在科学技术方面发展如此迅速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综合探究“李约瑟难题”

1、政治方面

中国大统一以后的封建制度是一种官僚封建制度,这种体制最初非常有利于科学的成长,但却阻碍了重商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所以,它没有能力把工匠们的技艺与学者们发明的数学和逻辑推理方法结合在一起。

因此中国未能产生近代科学。

东方之所以在近代社会中沦落,是因为其体制和制度无法提供足够的保障、无法激励创新或者无法激发追求财富的本能等。

相反,西方的崛起是因为其体制制度保障了私有财产、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保护了创新和知识产权等。

李约瑟难题最早是科技史上的难题,但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各个学科都参与了进来。

从诺思的制度决定论可以推出,制度占决定性因素,因而科技和经济没有进步,根源是没有促进其发展的制度。

因此,工业革命的产生,是因为资本主义得到确立后制定了促进科技进步的制度,中国具备了条件却没有发生工业革命,可以从中国为什么没有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角度来看。

2、经济方面

在社会的经济制度方面,中国长期以来的封建小农经济、重农抑商和自给自足的观念对数学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此外,中国人多地少,农业的平均回报高于工业的平均回报,资金向农业集中,造成工业缺少资金,这是中国未能工业化的真正原因。

明清时期农业是有剩余的,甚至工业也是有剩余的,但是工商业者在工商业赚的钱,都去买地了。

这是为什么呢?

仍然是因为人多地少。

既然人多地少,土地相对稀缺,相对价格就高,土地的价格高于资本收益,自然积累土地是有利可图的,因此人们都去投资土地,土地上的发明按照上述机制,被人口增长给稀释了,所以中国落后了。

与之对应的是,西方是人少地多的,资本收益大于土地收益,导致资本积累,而土地是规模报酬递减的,资本生产或许会有规模报酬不变或者递增,以至于植根于工业生产的发明最终超过农业生产的发明。

这就是西方最终超过中国的原因。

3、文化方面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虽未形成制度,这个观念却深入人心。

原本是统治者为了便于宣扬管理的观念,然而在儒家统治的社会中,这在人们心中占据了统治性地位。

事实上,将士放在第一位无可非议,在封建制度下,普通人家的子女想要获得更好的生活,更高的社会地位,读书考试是唯一可行的路。

然而将工与商放在最后,不得不说是阻碍了科学的诞生。

自然科学大都出自需求与实践,“工”的实践是科学诞生的基础,“商”所会考虑的与他们利益息息相关的消费者的需求也是科学诞生的催产素。

作为汉字起源的甲骨文,在其诞生之初,就因依附于龟甲而有了精简而内涵丰富的属性。

相比于汉字所书写的文言文的艰涩难懂,西方的读物显得就有点“幼稚”了,这些读物浅显易懂,但凡识字,便能读懂,而单单认识汉字,绝不会就能够读懂文言文。

文言文的艰涩难懂不能不说是阻碍科学传播发展的因素之一。

除了文言文的艰深,中国人的含蓄也是阻碍科学诞生的一大要素。

由于含蓄,我们的艺术讲究留白,文字也是如此,正如《孔子》、《老子》等经典名著,作者的真正意图总是隐藏在文字背后很远很远,因而至今无人能知其真正意图,所有的释都是后人研究作者后,根据自己经验与想法得出的假说,是否符合作者真正的观点,无人知晓。

对于文学作品而言,这是好事,因为可以给后人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给后人得出自己结论留有余地。

但是,如果放在自然科学著作上,“留白”就显得很不合适了。

自然科学讲究严谨,而这与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并不相符。

四、“李约瑟难题”给我们的启示

首先,无论是“李约瑟难题”本身还是“李约瑟难题”所表述的内容,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事实”,对这一事实的回应必然不会局限在“难题”所论述的对象——“科学技术”这一狭小的范围内,我们应该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李约瑟难题”出现在近代以来东西方文明激烈碰撞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

在当前这种全球文化的视野里会看到古代中华文明的吉光片羽,这可唤起有治疗文化自卑作用的“陶旧”情怀;也会触及中华文明的病根,让中国人知道必须“吃西药”和经历疼痛才能现代化。

这有助于中华民族在全球化的世纪对中西文化持平衡心态,在面对世界时自信而不自卑和自负,在世界多元文明并存共进时能有包容之量,善于学习和富于革新。

其次,社会建立起更加健全的科学发展的的机制与环境,使得我国能够在科学方面迅速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是涉及民族发展的根本大计;思想观念方面应更加开放和创新,我们应接纳一切先进思想,并且要和我们自身思想相融合;还有就是重新审视科学发展与人的关系,科学发展使得人的发展经过自然人、社会人和自由人三个阶段。

这也是经过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实际说科学必将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并进一步实现更高目标的天人合一。

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反思现状,汲取经验与教训,以谋求长远大计。

最后,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国内则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阶段。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好中西方文化间的碰撞,是我们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关键,也是牵涉到我们每一个人自身的问题。

从“李约瑟难题”的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历史的启示,特别是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能不说其中有很深刻的思想观念上的传承关系。

纵观“李约瑟难题”,不难发现,当今中国所处的社会时期已经表现出相比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所以不同的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创造条件,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发挥每个人的力量。

为了祖国的未来,未来世界的明天能够更加和平稳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最后祝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新制度经济学》袁庆明著,中国发展出版社,第356页。

[2]李约瑟编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