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高三上学期份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5801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4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高三上学期份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高三上学期份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高三上学期份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高三上学期份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高三上学期份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高三上学期份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高三上学期份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高三上学期份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高三上学期份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以宗法制为例浅议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答案】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

自明朝开始丞相制度被废除了,清代不可能有丞相,因此D项错误。

其它各项都是符合史实的,是正确的。

故选D。

A符合该作品的内容和特点。

B符合隋唐政治制度的内容。

C符合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4.“绅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具的一种人物。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绅权和皇权是共存的。

宋代官爵恩泽出于皇帝,共存谈不上,共治也将就一下了。

元明清三代连共治也说不上,……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

这说明(  )

A.绅士社会地位的衰弱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C.绅权是皇权的重要补充D.绅权与皇权相互依存

材料反映的是绅权和皇权关系的演变,不能说明绅士权威的衰弱,排除A。

绅权和皇权关系从共存到共治再到奴役,说明皇权不断突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B项正确。

由材料“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可知绅权不是皇权的重要补充,排除C。

绅权和皇权关系从共存到共治再到奴役说明绅权与皇权并不是相互依存,排除D。

5.“……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材料论述的是宋代出现的(  )

A.街市B.坊市C.夜市D.草市

从题干当中当中的描述“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联系所学的知识可知,A.街市、B.坊市、C.夜市以上三项均与农村的经济没有直接的联系;

D.草市为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故此题应选D项。

6.《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

其中有题为:

“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

问本持米几何?

(答)十斗九升八分之三。

”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秦汉时期科技发达B.大米成为了主要的商品

C.市场管理不够规范D.政府推行抑制商业政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现象获其本质,由材料中“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可见当时关卡林立,且对商品征收重税,从本质上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D符合题意,而ABC与题干主旨无关,故选D。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成就·

明清时期日益落后于西方

【名师点睛】本题是通过材料解读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从战国时期我国就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对于这个政策备考复习时有必要全面地理解和把握。

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

影响:

初期,巩固小农经济,维护政治稳定。

后期,抑制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7.《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中记载:

一方面天朝当局听说来了“洋兄弟”就很高兴,认为是一家人,与作为敌人的清朝“满妖”相反,还表示出一些亲昵言行,如一位天朝官员曾向英使询问:

“听说圣母玛利亚有一美丽的妹妹,你们能否使她嫁给天王?

”另一方面又把他们当作天王的藩属,认为是来称臣朝贡的,要求其行跪拜等为臣之礼。

材料中的情景主要揭示了太平天国领导人(  )

A.对基督教的认同B.主张政教合一C.希望共建人间天国D.天朝上国的心态

从材料中的“认为是一家人”和“又把他们当作天王的藩属,认为是来称臣朝贡的,要求其行跪拜等为臣之礼”来看,太平天国领导人是持天朝上国的心态对待与西方的交往。

故答案为D项。

对西方人表现出亲昵是因为“认为是一家人”和“来称臣朝贡的”,不是因为对基督教的认同,排除A项;

B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8.《郑超麟回忆录》中写到:

“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

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

”“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

A.实业救国愿望B.民主科学思想C.社会主义思想D.爱国救亡精神

实业救国思潮并不是当时的集体意识,不符合题意,故A项排除;

据题干中“中华民国八年”可知此时属于辛亥革命后期,“民主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时间上不符合,故B项排除;

社会主义思想此时并没有成为集体意识,故C项排除;

据材料中“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

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及时代背景分析可知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爱国救亡精神迸发,故D项正确。

9.有学者指出:

“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

‘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

……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

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

”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  )

A.工业化B.科技现代化C.政治民主化D.国防现代化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题干观点强调的是甲午战争后的新变化,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目标进入政治近代化阶段(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A、B、D项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就有体现,故选C项。

10.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1912—1920年

13.4%

1921—1926年

-4.5%

1927—1936年

8.7%

1937—1945年

-2.45%

 

A.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实现了均衡发展B.两次负增长均因为大规模外敌入侵

C.两次快速发展的相同原因是政府对经济的扶持D.抗战期间全国各地民族工业均遭日本掠夺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存在不均衡性,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发展不足。

在国民政府前十年也是如此,所以A项错误;

1921-1926年经济的负增长原因有军阀的混战、外国资本主义卷土重来等但是没有大规模的外敌入侵,所以B项错误;

抗战期间遭受日本掠夺的主要是沦陷区的民族工业,所以D项错误;

1912-1920年和1937-1945年民族工业的发展都受到政府的支持是正确的,选择C项。

11.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符号给人留下深刻记忆,下列时代符号对应正确的是()

A.清末符号:

租界、洋人、水师、中山装、火轮船、军阀

B.民国符号:

黄包车、旗袍、长衫、上海滩、黑色礼帽

C.文革符号:

大字报、绿军装、洋布、红色、语录、买办

D.80年代符号:

自行车、QQ、录音机、霹雳舞、摇滚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军阀不是在清末而是在民国时期,买办是在鸦片战争后而非文革时期,80年代是不可能有QQ的,黄包车、旗袍、长衫、上海滩、《三毛流浪记》均可能在民国时期出现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时代符号

12.有数据统计,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使中国丧失了三分之一的森林、铁矿和煤矿,五分之二的铁路,十分之七的大豆产量,五分之二的出口贸易,以及93%的石油,55%的黄金。

这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  )

A.造成我国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导致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C.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D.引发了列强抢占中国资源的狂潮

【详解】材料反映了日本侵华期间,掠夺了大量的中国资源,严重影响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故C项正确;

材料中未说明经济比例失调的问题,排除A项;

材料只说明日本对东北三省的资源掠夺,故无法说明会导致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B项;

D项是《马关条约》的影响,故D项错误。

13.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下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宝岛回归”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A.①②④③⑤B.④③⑤①②C.②③④⑤①D.②④③⑤①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宝岛回归”指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归;

“家园沦陷”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血战台儿庄”属于1938年徐州会战;

“全民族抵抗的枪声”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

“中共七大召开”在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

故②④③⑤①组合正确,故D项正确,ABC项都错误。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抗日战争的史实,对于材料地图反映的地点结合相关知识,从时间先后顺序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4.1982年,我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

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

农村集市发展到41184个。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突破

C.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不久,尚未完成,故A项错误;

当时农业生产技术也没有革命性的突破,故B项错误;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后,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积极性提高,故农产品产量大增,集市发展,故C项正确;

当时国家还没有完全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故D项错误。

故选C。

15.下表为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对表中城市化率数据变化解读有误的是(  )

年份

1950~1957

1958~1960

1966~1976

1978~1984

城市化率(%)

11.8~15.39

16.25~19.57

17.98~17.13

17.92~23.01

A.1950~1957年城市化率有所提高是因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1958~1960年城市化率变化是因为“大跃进”运动

C.1966~1976年城市化率变化是因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D.1978~1984年城市化率变化是因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1957年我国进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城市化率提高,A项正确;

1958年我国大搞大跃进运动,追求发展的高速度,导致城市化率提高,B项正确;

1966~1976年我国发生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提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市化率变化变低,C项正确;

D项错误,因为我国在1984年才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6.中国近代,全国性金融中心不断迁移,基本轨迹是:

上海→北京与天津→上海→重庆→上海。

这反映出近代(  )

A.地方派系积极争夺金融中心地位B.政治中心与金融中心始终分离

C.中国金融业受政治环境影响大D.列强侵略严重破坏中国金融业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上海开埠之后,京津地区成为华北区域经济的中心,与上海之间的金融互动依托商业转口贸易为基础,在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西迁重庆,重庆成为大后方的经济、金融中心,解放战争时期,上海重新成为金融中心,这说明金融业受政治环境影响大,故C选项正确;

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影响都不能体现地方派系积极争夺金融中心地位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

B选项错在“始终分离”,国民政府西迁重庆,重庆成为大后方的经济、金融中心就是典型例子,故B选项错误;

列强侵略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是双重的,故D选项错误。

本题解题的思路应该放在“上海→北京与天津→上海→重庆→上海”这一轨迹的变化,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中国近代各个阶段的政治、经济知识联系对比最后得出结论,同时,对于过于绝对的用词也可以果断排除。

17.“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成为僭主的台阶。

”据此可知雅典(  )

A.用民主方式对待民主的敌人B.城邦体制下人们心胸狭窄

C.开启了民主政治的鼎感时期D.官僚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

【答案】A

据材料“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成为偕主的台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克利斯提尼时候期陶片放逐法,雅典城邦用民主测试的方式对待民主的敌人、保障民主,故A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人们心胸狭窄,故B项错误;

民主政治的鼎盛时期在伯利克里时期,故C项错误;

材料也不能说明官僚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故D项错误。

故选A。

18.英国法学史专家梅因曾论述道:

“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将外国人完全排斥在法律的保护之外……在罗马史中从来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

”这一论述(  )

A.指出了习惯法的弊端和缺陷B.说明了成文法诞生的必要性

C.揭示了万民法产生的必然性D.表明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外国人也应该受到罗马法律的保护,即公民法应该发展为万民法,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不涉及习惯法,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不涉及成文法,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D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意思,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C。

19.190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

选民在下次议会选举中,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

“影子内阁”的设置(  )

A.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最终形成B.降低了政党政治运行的效率

C.不利于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D.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

从材料“1907年”“影子内阁”“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中可以看出,“影子内阁”的设置有效监督执政党执政,推动了代议制民主的发展和完善,故D项正确,C项错误;

18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形成,故A项错误;

成员与执政党内阁成员对应,职责分明,提高了效率,故B项错误。

20.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

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

”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

A.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B.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C.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D.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

材料强调了德国的国会还是有作用的,即德国的民主政治也并非形同虚设,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政府并不是向帝国议会负责,选项A自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

德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皇帝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德国是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D。

21.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依据题干“又是平民大众”可知国民公会是由平民大众组成,代表人民,而它同时又是权威机关,又是法庭可知,人民享有极大主权,C项符合题意;

三权分立是美国最早实行,建立起联邦制政府;

由题干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可知,没有君主,所以不是君主立宪;

题干没有体现法律至上的观点。

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2.近代确立的民主政体中,英国规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执行;

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

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进行补充。

这些规定的共同点是()

A.体现共和精神B.说明司法权独立C.防止专制独裁D.凸显行政权至上

材料反映的是近代西方国家通过法律规定或分权制衡,防止专制独裁现象的发生。

故答案为C项。

英国并非共和体制,排除A项;

材料还涉及议会的立法权,排除B项;

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23.列宁的《四月提纲》最初被彼得堡委员会以13票反对、2票赞成、1票弃权否决。

但是,列宁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思想主张,频繁地向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宣传和解释,并在不同的组织层面上进行辩论,终于赢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多数票通过。

这表明(  )

A.俄国不具备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B.列宁的革命主张在党内并没有获得支持

C.俄国从此后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列宁的执着精神有利于十月革命的爆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由“列宁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思想主张,频繁地向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宣传和解释,并在不同的组织层面上进行辩论,终于赢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多数票通过”可以看出列宁的执着有利于十月革命的爆发,因为《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据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

A分析不合史实,因为俄国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因此具备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

B的表述不合题意,因为“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多数票通过”;

C指的是七月流血事件,与题意无关,故选D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

《四月提纲》

24.“如果一个人的曾祖父早年把土地出租,收取固定的货币金额地租,他的收入实际上是下降了些。

但是那些从佃户那里接受实物地租(如若干葡氏耳小麦或大麦)的人,或自己经营地产者,就能按现价出售他们的实际农产品,从而增加自己的货币收入。

”由此推断,新航路开辟后西欧(  )

A.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B.封建制度已经完全解体

C.商业革命推动资本原始积累D.地主和佃户矛盾不断激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阐释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可知,此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即引发了价格革命。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

A.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正确;

B.封建制度已经完全解体,错在“完全解体”,排除B;

C.商业革命推动资本原始积累,材料反映的是价格革命而非商业革命,排除C;

D.地主和佃户矛盾不断激化,材料不能体现。

综上,正确答案选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价格革命”

25.美国著名学者维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民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  )

A.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B.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学科

C.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D.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

材料“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表明罗斯福新政要通过刺激社会大众的消费能力来释放市场活力,缓解生产与销售的矛盾以渡过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怎样干预经济运行秩序的信息,故A项错误;

材料强调普通大众消费能力提高的作用,不是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故B项错误;

提高普通阶层的生活不等于压制特权阶层,故D项错误。

材料“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是解题的关键。

26.1921年12月,苏俄政府做出决定:

凡雇佣工人20名以下的小企业,不论是否已被国家接管,一律归还业主或者出租。

到了1922年底,私营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8.5%。

据此可知苏俄(  )

A.修正了十月革命的奋斗目标B.彻底否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资本家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D.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十月革命后,苏俄成为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C。

新经济政策没有根本上否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是调整其不合理部分,以便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探索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路径,排除B。

材料辨明苏俄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这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故选D。

27.1878年,帝国政府颁布《德意志公司法》,承认卡特尔协议具有法律效能。

卡特尔组织由1879年的14个发展到1895年的250个,到1911年又增加到600多个,而更高一级的垄断组织,如辛迪加,康采恩,托拉斯,也先后在采矿、冶金、钢铁、化学、电气等新兴工业部门出现。

这表明德国(  )

A.加紧对殖民地的争夺B.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效尤为显著

C.抑制市场的自由竞争D.政府在现代化道路中作用突出

材料与“加紧对殖民地的争夺”无关,排除A;

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C材料无法体现;

由“帝国政府颁布了《德意志公司法》,承认卡特尔协议具有法律效能”表明政府推行政策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D正确。

28.美国和英国等国在二战中通过谈判协调,建立国际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