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最新高二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05387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1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最新高二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最新高二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最新高二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最新高二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最新高二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最新高二月考历史试题.docx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最新高二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最新高二月考历史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最新高二月考历史试题.docx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最新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最新】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凡有瓷器从沉船中打捞上来,即使是一个茶壶或瓷盘,也因其曾深藏海底数世纪而仍会引起人们的莫大兴趣。

过去认为大多数外销瓷只在民间窑场制作的看法并不正确,在明、清两代,尽管景德镇是官窑所在,专为宫廷服务,但它在生产宫廷瓷器之余,也生产出口瓷器,这也是许多外销瓷品质优越的原因。

这表明

A.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十分发达B.官营手工业与市场发生联系

C.瓷器是百姓最重要的必需品D.中外之间贸易交流非常频繁

2.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兴起和占据主导地位分别是在

A.春秋战国、明中期以后B.春秋战国、唐朝

C.秦汉时期、明中期以后D.隋唐时期、清朝

3.徽商“俭而好礼,吝啬而负气,家资累万,垂老不衣绢帛……然急公趋义,或输边储,或建官廨,或筑城隍,或赈饥恤难,或学田、道路、山桥、水堰之属,输金千万而不惜”。

这说明徽商

A.注重义举

B.深谙经营之道

C.输财毫无原则

D.崇尚节俭

4.李鸿章在《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中指出:

“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

”这表明李鸿章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C.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5.读下表,表中年代一到年代二数据变化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中国进口外

国商品数量

(单位:

万两)

中国外贸赤字

(单位:

亿两)

中国新设工厂数

(单位:

家)

英国

德国

年代一

9600

2800

1.66

79

年代二

4900

0

0.16

132

 

A.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B.洋务运动期间近代工业兴起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D.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6.下表右栏数字代号处所应代指的生产指数,对应正确的是

1912~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生产指数

(以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民国时期

1912~1920

13.4%

一战后

1921~1922

国民政府前期

1927~1936

抗战时期

1937~1945

-2.45%

两党内战

1946~1949

 

A.①:

-0.68%;②:

-4.5%;③:

8.7%

B.①:

-4.5%;②:

-0.68%;③:

8.7%

C.①:

8.7%;②:

-4.5%;③:

-0.68%

D.①:

-4.5%;②:

8.7%;③:

-0.68%

7.1958年毛泽东提出生产计划要作“三本帐”,中央要作两本帐:

一本是必成的计划,对外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不对外公布。

地方也有两本帐:

第一本帐就是中央的第二本帐,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帐也是期成的。

“三本帐”的提出,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国民经济高速发展B.人民公社公有化程度提高

C.“大跃进”追求高指标D.中央与地方强化经济职能

8.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

“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实施“一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9.据下图判断:

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廷寄是清代皇帝授命内廷寄发的一种谕旨。

其有关告诫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机要文书,为防止泄露,不交内阁而由军机大臣密封,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有关官员,封面上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

19世纪末“廷寄”开始逐渐被废除,其主要原因是

A.电话在中国普遍使用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

D.电报的广泛使用

11.下图“滑稽魂”漫画,为民国初年画家周慕桥所绘。

画中人物手拿一杆旱烟枪在楼梯口对着电灯泡,仿佛在说:

“取个火吧。

”漫画的内容反映出

A.当时的民众生活深受西方科学影响

B.清末民初的广大民众生活贫困落后

C.民众接触西方文明时出现认知反差

D.民国初年电灯已经在中国普遍使用

12.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

“……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

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

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A.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

B.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

C.《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

13.“16世纪40年代,海地岛上的6万多印第安人只剩下500人,牙买加,波多黎各和古巴等地的印地安人甚至被斩尽杀绝,为了补充劳动力,他们把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

”材料中的“他们”主要是指

A.葡萄牙人B.西班牙人C.法国人D.荷兰人

14.16~18世纪,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日益密切。

下面示意图中的箭头表示人员和物品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人员或物品。

其中,③所代表的主要物品是

A.金银、玉米、烟草等B.枪支、玻璃等

C.茶叶、丝绸、瓷器等D.黄金、象牙等

15.历史上曾有过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等“公司”。

对于这些“公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

B.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C.兴起于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

D.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

16.16世纪以来,威尼斯人在港口获得的香料货物大幅度减少,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毛织品产量也大大降低。

这一现象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西北欧的经济地位逐步加强

B.意大利文艺复兴逐渐衰弱

C.意大利加大对海外殖民扩张

D.东西方转变传统贸易通道

17.与烟草、土豆等农作物最初从美洲传向欧亚大陆有直接关联的历史人物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8.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19.众所周知,欧洲著名城市首先出现在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也最早萌发于地中海沿岸。

然而,到了18世纪,远在大西洋的英国却成为资本主义霸主,这主要因为

A.英国注重资本原始积累

B.英国地理位置优越

C.意大利的文化传统

D.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20.下图为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

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①欧洲同世界各地有直接的商业联系

②欧洲完成工业革命主要出口工业品

③通过丝银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④玉米等作物通过不同路径传入亚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1.“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

”这一认识客观上

A.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B.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C.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

D.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

22.随着垄断组织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艺术逐渐上升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资本主义19世纪兴起的泰罗制就是这样一种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

由此可见,垄断组织的发展

A.推动了企业的海外扩张B.刺激了生产技术的革新

C.提高了企业经营的成本D.促成了经济模式的变革

23.19世纪下半叶,英国产品丰富且大众文化程度高,以至于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

“像英国这样一个贵族的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两国政治体制的差异

B.两国工业化的差异

C.两国自然环境的差异

D.两国文化程度的差异

24.据统计,英国小麦产量在1650—1800年间提高了77%、19世纪上半叶提高了79%;每英亩产量1650—1690年平均为18蒲式耳、1770—1780年为24蒲式耳、1830—1860年为27蒲式耳。

这一时期英国农业收成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

B.机械化生产方式的普及

C.国家经济政策的推动

D.海外市场扩大的刺激

25.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墟,人口大量流失。

而1801年英格兰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见下表这一情况说明

类别

未圈地地区

圈地地区

小麦

大麦

燕麦

小麦

大麦

燕麦

单位面积产量:

蒲式耳/英亩

18.5

25.9

33.3

22.8

31.8

36.8

 

A.英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条件已大为改善

B.圈地运动导致了英国种植业的全面衰退

C.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大农业发展

D.更多富余农产品为工业化提供坚实基础

26.1878年,帝国政府颁布了《德意志公司法》,承认卡特尔协议具有法律效能。

卡特尔组织由1879年的14个发展到1895年的250个,到1911年又增加到600多个。

而更高一级的垄断组织,如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也先后在采矿、冶金、钢铁、化学、电气、光学等新兴部门出现。

这表明德国

A.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效尤为显著

B.加紧对殖民地的争夺

C.抑制市场的自由竞争

D.政府在现代化道路中作用突出

27.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一方面承认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若干重要技术发明产生的相对迅速性,另一方面他又指出,这些发明实际效益的发挥,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的成熟。

布罗代尔意在强调工业革命

A.在英国发生的条件不充分B.进程的突变与渐进相结合

C.是个为时短暂的突发事件D.对英国社会经济影响巨大

28.1890年,美国国会在颁布的《谢尔曼反托拉斯》中规定:

“凡垄断或企图垄断,或与其他任何人联合或勾结,以垄断州际或对外贸易与商业的任何部分者,均作为刑事犯罪。

”当时如此规定,是因为“垄断”

A.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干预了国家的政治生活

C.阻碍了科技发明和进步

D.违背了自由竞争的原则

29.1441年,安陶·贡萨尔维斯率领一支葡萄牙探险队,在布朗角沿海劫掠了10名非洲黑人,带回里斯本出售,是为黑奴贸易的开始。

1803年丹麦废除了奴隶贸易,其他国家竞相效仿。

1867年,最后一艘贩奴船横渡大西洋,抵达古巴。

以上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完成B.新航路的开辟

C.世界霸主的更迭D.人文主义的发展

30.19世纪后30年,西方某国钢铁企业的数量减少了近140个,而工人总数却增加了近两万人,产量增加了近3000万吨,投资额增长了近五倍。

这主要说明当时该国钢铁企业

A.规模迅速扩大B.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C.内部竞争激烈D.出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二、材料分析题

31.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

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

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第一编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章十七、十八世界欧洲主要国家

第三章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

第四章法国大革命

第五章法兰西第一帝国维也纳会议

第二编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第三编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第一编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第三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两本著作对英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

(3)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

三、论述题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

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

……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

……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

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

……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

……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

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

……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据材料一归纳孟德斯鸠的观念。

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官营手工业,一般认为,官营手工业不进入市场,此题打破思维定势,外销瓷器考古发现,证明B正确;题干中“也生产出口瓷器”并不能证明商品经济十分发达,故A排除;官营手工业是供皇室享用,也对外进行销售,但并不能得出是百姓的必需品,故C排除;题干中只是说明官营手工业也对外销售,但并不能得出中外之间贸易交流非常频繁,故D排除。

2.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古代手工业在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在夏商周三朝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在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出现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

结合选项不难得出是A。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的阶段特征

3.A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商帮---徽商。

材料信息说明徽商非常吝啬,即使家产百万,到老都不穿丝织衣服;但是如果国家的边防需要、或修建官署、或修建城隍庙、或救济贫穷的人、或修建道路等等,技术捐纳千万也不吝惜,故体现了徽商节俭好义的品格,所以选择A项;材料没有反映徽商经营方式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鲜明体现了徽商输财是有原则的,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合,徽商对自己比较节俭,排除D项。

4.D

【解析】

从材料当中可以得出李鸿章只看到,日本学习西方技术强大起来,没有认识到日本的富强不仅仅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包括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等。

所以他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所以选D。

A、B、C三项中A项已找到强国御辱之道明显不合题意,因此错误;B项是顽固派的观点,李鸿章属于洋务派。

因此错误;洋务派的李鸿章并未看到日本成功的本质因此并未有效法日本全盘西化的主张。

因此C项错误。

5.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表可知:

外国商品进口数量减少,中国外贸赤字减少与新设工厂数增加可知中国的生产能力提高,可推断是一战时期1914-1919即民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时期。

ABC与题干时间不符。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6.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抗战胜利后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据此可知③处应是工业生产指数最低的数字,即-0.68%,据此排除A、B两项;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其工业生产指数应比抗战时期的高,故②不会是比“-2.45%”指数低的“-4.5%”,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D。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民族工业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

【名师点睛】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春”——甲午中日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

“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

“秋”——抗日战争时期遭受空前的洗劫和破坏

“冬”——解放战争时期遭到毁灭性打击

7.C

【详解】

材料中的“三本账现象”反映了中央和地方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出现“左”倾错误;依据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为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故选C;20世纪50年代追求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三本账”现象,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并不是其后果,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到人民公社的公有化程度,故B排除;中央与地方在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提到要强化经济职能,与题意不符,故D排除。

【点睛】

1958年“左”倾错误的表现:

(1)“大跃进”:

大办工业、农业,急于求成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发展的高速度。

(2)人民公社化运动:

建立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8.D

【详解】

依据材料中“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60年,党和政府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纠正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一五计划”开始实施于19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于1958年,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与材料及题意不符;C选项是1956年中共八大的意义,与材料时间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9.B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来看,1984年之后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较快增长。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故答案为B项。

A项经济特区设立的时间是1980年,排除;C项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浦东地区,排除;D项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

【点睛】

沿海港口城市的设立,增加与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可以使外商有更多的投资场所与选择余地,进一步发展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的工作。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电报在上海开始出现,并逐渐形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络,而电话在中国的发展缓慢。

清朝统治被推翻发生在20世纪初,因此D表述了起主要原因。

故正确答案为D。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电报业的发展

11.C

【详解】

从漫画中可以看出,这位清末民初着装的男子,对着电灯借火,表明他对电灯的无知,这说明民众接触西方文明时出现认知反差,故C项正确,A项错误;仅从一幅漫画的滑稽内容,不能得出清末民初的广大民众生活贫困落后的整体评价,故B项排除;从漫画人物对电灯“取火”,可见D项不符合当时情况。

12.A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两报均较早对武昌起义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A正确;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没有突出材料关键信息,排除。

故选A。

13.B

【分析】

【详解】

根据时间“16世纪4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洲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是开辟通往美洲新航路的西班牙,故B正确;葡萄牙开辟的航路主要通往亚洲,法国、荷兰殖民扩张是在西班牙之后,排除A、C、D。

14.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间的交流,图片中③表示从美洲运往欧洲的物品,结合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征服运动,可知欧洲从美洲获取了大量的金银财富和美洲当地的农作物,如玉米,烟草,马铃薯和西红柿等,所以答案选A,B是从欧洲运往亚非地区,C项是欧洲从亚洲获取的主要商品,D项是欧洲从亚洲获取的主要物品。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详解】

 

15.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进行殖民扩张,荷兰、英国等国在政府支持下成立的大型贸易公司是殖民扩张的重要组织,通过殖民扩张、掠夺,有力地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结合选项,ABC三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与题意要求“叙述不正确的是”不符,故不选。

工业资本是工业革命开展过后的事情,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等国的殖民扩张·殖民公司

16.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使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意大利逐渐走向衰弱,而文艺复兴也随之逐渐衰弱,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D在材料中均没有直接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意大利并未加大对海外殖民扩张,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7.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使各大洲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故C项正确;A项到达好望角,排除;B项到达印度,排除;D项是环球航行,排除。

18.A

【解析】

柱状图中的数据代表的是16—18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很明显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大幅增加的,这个时间段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反映的是黑奴贸易这一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对外殖民扩张的手段,故选A;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是在20世纪初,题干时间与之不符,故排除B;题干反映的是整个欧洲,而“日不落帝国”只体现了英国,另外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不仅仅是依靠贩卖黑奴,故属于以偏概全,所以排除C;黑奴贸易的主要意图是满足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的需要,故D排除。

点睛:

这一题以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奴隶贸易为考查点,这既是所学的主干知识,也是关注人类命运的反思材料。

选项对所学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整合,知识的容量较大。

考生需要对重要的概念如黑奴贸易、早期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日不落帝国”等有正确的认知,再结合时代特征才可以准确作答。

同样考查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9.A

【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