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法规结课论文.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0516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政策法规结课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政策法规结课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政策法规结课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政策法规结课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政策法规结课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政策法规结课论文.doc

《教育政策法规结课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结课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政策法规结课论文.doc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课程论文)

发展更加科学健康的高等职业教育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层次需求上的向上延伸的必然。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

但因此而来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雨后春笋突显,让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不明确,管理和问责等机制的不健全,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宣传方面做得不够。

只有明确制定相关法律条文,制定相关管理章程,严格进行有据可依的执行,方能使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资源;经费投入;职业教育宣传;教育政策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积极领导下,我国高职教育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和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两分天下的良好势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既有必要理论知识,更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做出了贡献。

同时,也在减轻就业压力,拉动国内需求,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快速的发展必然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必然带来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一系列矛盾,存在一系列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开展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公平。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

但是现实中却存在很多的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城镇与农村、中心城市与边远地区,在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上都相差甚远。

即使在一个城市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

2高职教育办学不够规范。

高职教育未成类型,未完全按高职办学标准审批新成立的高职院校是主要的一点,至少部份高职院校一诞生就先天不足,其中尤其是师资匮乏,还有一点就是学科类和高职类办学未能分开,至使不具条件的一些本科院校办高职,影响了高职的声誉。

3相关部门认识高职不足。

相关政府部门对高职教育认识普遍不足,重视高职普遍不够,有的认为:

高职教育不如专科教育,是可以少花钱就可办的高等教育,主要是靠考生交费上学的一种民办的高等教育。

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的严重偏差,就直接导致了政府对高职教育政策支持的削弱,资金投入的减少,最终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特别是由于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认识不清晰,以至高等职业教育内部,对此问题的认识都存在误区,结果导致办学模式、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方式发生偏差,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4办学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无论是教育经费拨款,还是专项经费投入,无论是基本建设投入,还是配套资金到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问题,造成有些学校条件简陋,苦不堪言,甚至负债累累,举步维艰,学生意见很大,教师怨气冲天,严重挫伤教职工的办学积极性,严重影响了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的高职人才高职特色不明显,又造成用人单位不欢迎,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必须影响高职发展,这种情况如不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解决,这种普遍性严重问题带来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5高职正面宣传普遍滞后。

由于正面宣传严重不足,造成考生、考生家长、用人单位等对高职的片面认识,甚至鄙视,把高职同在社会上声誉不大的“职高”混为一谈,互划等号,甚至有人认为高职是“次等教育”,只有本科专科是“正途”。

这也严重影响了高职的发展,没有看到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与本科院校相比,主要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高等教育,而不是办学层次的不同。

办高职正面宣传不可忽视。

6高职就业渠道不够畅通。

一方面是正面宣传不够导致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误解,另一方面是有些用人单位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高学历,再就是高职院校自身宣传和加强就业工作及主动走出去与用人单位联络介绍不足,有些学校办学条件不硬导致高职毕业生质量不高,都是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渠道不够畅通的主要原因,应予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矛盾冲击和严峻挑战,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才会加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1务必从形式上入手,顺利实现办学分工规范化。

市场经济下的高职办学,只有扬长避短才会取胜,才会办出特色,办出声誉。

有些不够办学条件的院校,尤其是一些不具备条件和本科院校也来办高职,就势必造成了高职办学的混乱或形成无序竞争的局面,为此,建议教育部研究明确:

现在的本科院校原则上不办专科(除非特有的)像广东省等省份一律不准本科院校办专科一样,逐步把两类办学分别开来。

高职发展才会克服无序竞争状态,进而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2务必从组织上入手,加速实现高职宣传普及化。

舆论及行动之先导,具有从教育部这个全国最重要的教育主管部门开始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宣传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国民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引起全社会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足够认识,才能促进政府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关注高职发展,并予以重视和多方面支持。

道义上和物质上对高职的支持,必将推动高职飞速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3务必从实质上入手,逐步实现高职办学多样化。

就是应按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的要求,搭起名符其实的“立交桥”,而不是走样的“立交桥”。

第一,突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只能办专科层次的界限,由教育部制定标准和组织评估遴选,让够资格的高职院校试办四年制本科专业,特别是从教育部确定的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开始试办四年制本科,也可根据高职院校办高职的优势,把中等职业教育急需的四年本科教师交由高职院校来培养,这样培养上来的教师可能更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这部份四年制本科可以从两个渠道招生;一是从优秀三年制高职生中“专升本”而来;二是可以直接从每年高考的高中后的考生中招收。

第二,三年制高职生可从三个渠道招生:

一是高中后考生中直接高考招收;二是从“三校生”(中专、技校和职中)中考试招考;三是可以从非高中后和“三校生”的其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如函授中专、自学中专等)中招收。

第三,直接从初中生中招收“五年制高职班”。

这样,高职就会越办越活,越受社会欢迎。

4务必从政策上入手,真正实现高职办学制度化。

教育部要从代表国务院统管全国教育这个角度,行使必要权力。

从教育部和国家中央各部委开始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督促国家计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部委切实落实中央“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指示精神,并从招生政策、拨款政策、投资政策、人事调动政策、劳动优化政策等方面对大力发展高职给予支持,如招生批次与专科同批,拨款与专科同等,考虑实训要求应多给基建和专项投入,教育部从支持西部高职教育发展角度给予实施“双定生”试点的贫困考生直接学费资助,高职院校引进有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的中职以上人员人事上给予政策支持等等。

最终通过人大立法予以确定。

尤其应保证高职办学的正常投入,制度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必将带来全国高等教育的一片繁荣。

5务必从深化上入手,全面实现高职办学市场化。

从教育部制定相关政策,开成一种竞争氛围,让高职院校也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办得好的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办得不好的,就要淘汰,院校就要通过一定途径归并给办得好的院校,真正实现高职办学市场化,其实现途径可否采取三种形式:

第一,继续开展遴选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工作,除教育部组织外,各省市也组织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遴选,以此来引起社会和考生对品牌专业的认识,进而扩大招生,推动就业,最终推动高职办学的良性发展。

这样,促进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多创教改试点专业,不争的学校或教改试点专业少的高职院校,社会认可会越来越低,必将越办越差,最终被淘汰。

第二,继续开展行之有效的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工作,不但创建国家级的,也应创建省级的,两级拿出一点经费,两级共同推动,全国各省市,必将有一大批高质量的示范性高职院校脱颖而出,并由此带动其他高职院校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引起社会各界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进一步了解和支持。

第三,制定高职办学评估条件,实现普遍评估和重点抽查相结合,促进好的院校越办越好,不足的院校不断完善,对未达标的实行黄牌警告,红牌停办,直至取消高职办学资格,以上三个方面搞得好的,分别按评定的程度在资助办学经费(教育部评的,须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所在学校配套资助),省级评定的学校必须配套资助,课题承担(项目带经费,并要求配套),师资培训,统编教材编写的主副编安排,出国访问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这样,必将引起高职院校的足够重视,并通过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师资建设等措施来争取,最终推动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6务必从考核上入手,及早实现办学分配年薪化。

高等职业教育要真正办好,必须注意着重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一是院校长(书记)的积极性,二是专任教师的积极性。

其出发点从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实际出发,建立有利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激励机制来综合考虑。

院校长(书记)的积极性需由教育主管部门来调动,其手段是通过高职院校办学优劣的评价来确认,并以年薪制予以兑现,方起较强推动作用。

因为高职院校的党政主要领导,尤其是院校长为院校发展付出太多,贡献很大,不实行年薪,不足以对其劳动付出和为院校的操劳予以补偿,是不符合马克思按劳分配原则的。

要办好高等职业教育,还应当努力实现办学机制的弹性化,后勤保障社会化,素质教育经常化,学校管理产业化,就业渠道畅通化,等等。

只有针对高职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更新观念,实事求是。

既不为困难所难倒,又要正视困难,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水来土淹,兵来将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社会在新矛盾的不断交替中,众多问题困难的不断克服中得到健康而顺利的发展。

除此之外,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定位,则更多地彰显高等职业院校存在与发展的理性思考,高等职业院校的作用要在满足基于培训的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突显满足个性需求的“教育”要求,这一双重属性使得其承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与其他社会培训机构不同。

参考文献

[1]鑫祥,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3(10):

20-22.

[3]马树超.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3):

11-12.

[4]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1,3(3):

89-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