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考.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0496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期末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育学期末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期末考.doc

《教育学期末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期末考.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期末考.doc

湛江师范学院教育学试题

湛江师范学院教育学试题

原文地址:

窗体底端

湛江师范学院教育学试题2009—2010

一、填空。

1、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教育必须为___________服务,必须与___________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小学生的思维以___________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贯彻___________教学原则的依据。

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_________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_________学制。

4、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为“四书”“五经”,其中“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

5、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它能。

6、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是指。

“四有新人”是指。

7、从纵向上看,学生素质可以分为:

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___________。

8、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

9、我国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和教科书。

10、因材施教原则是强调要根据学生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单项选择。

1、被中国教育界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礼记》D、《大学》

2、《民本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斯宾塞D、卢梭

3、教育对个体的生存与发展的作用属于教育的。

A、协调功能B、社会功能C、个体功能D、基本功能

4、“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是理论的观点。

A、环境决定B、生物科学C、教育决定D、遗传决定

5、以下属于西周国学。

A、塾B、庠C、成均D、序

6、教育学生的前提是。

A、理解学生B、和谐相处C、教育期望D、自我意识

7、学校教育活动所需要的诸多客观条件的综合称为。

A、教育媒体B、教育手段C、教育环境D、教育内容

8、构成学生科学素质的首要因素是。

A、科学精神B、科学知识C、科学方法D、科学素养

9、杜威倡导的课程是课程。

A、活动课程B、核心课程C、综合课程D、学科课程

10、“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是教学原则。

A、因材施教B、循序渐进C、启发性D、巩固性

11、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属于评价。

A、总结性B、形成性C、诊断性D、客观性

1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小组教学B、个别教学C、班级上课D、分组教学

三、名词解释。

1、教育预见能力:

2、课外活动:

3、讨论法:

4、教学评价:

四、简答题。

(1、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

2、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3、谈话法有哪些优点?

4、课堂管理有哪些基本原则?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说明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有哪些?

2、什么是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结合实际说明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和落实直观性原则?

参考答案一、填空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产劳动2、形象直观性3、壬寅癸卯4、孟子5、促进个体社会化6、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7、社会文化素质8、实现人的现代化9、课程计划教学大纲10、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二、ABCACACBADBC三、名词解释。

1、教育预见能力:

教育活动开始以前对教育对象的身心状况、教育内容的适合性,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可能性以及教育效果的估计能力。

2、课外活动:

指教育机构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范围之外,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3、讨论法: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4、教学评价:

是指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四、简答题。

1、a、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b、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c、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2、a、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b、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c、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d、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

3、a、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获得的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B、有利于教学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c、有利于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和因材施教。

4、a、了解学生的需要;b、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c、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d、建立教学常规。

五、论述题。

1、答题要点: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协调教师、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教育影响;e、帮助学生搞好学习,提高学习成绩;f、做好学生操行评定。

G、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2、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的形象描述或组织学生直接观察所学事物,引导学生形成有关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为学生充分理解书本知识奠定基础,并发展其认识能力。

贯彻:

a、运用感知规律,加强直观教学;b、加强目的性和针对性;c、恰当地使用直观方式;d、语言指导与启发思考相结合;e、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维等活动,提倡师生自制直观教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