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注册登录功能设计全方位解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4888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APP注册登录功能设计全方位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APP注册登录功能设计全方位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APP注册登录功能设计全方位解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APP注册登录功能设计全方位解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APP注册登录功能设计全方位解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PP注册登录功能设计全方位解析Word格式.docx

《APP注册登录功能设计全方位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PP注册登录功能设计全方位解析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PP注册登录功能设计全方位解析Word格式.docx

1.需要采集对于核心业务非常重要的用户信息,比如手机号、真实姓名等信息。

2.注册登录后便于采集推进运营的数据,以指导产品运营方向。

3.用户激励:

通过注册得到手机号、邮箱账户后,一些产品通过给用户发短信或优惠券(送优惠券、活动推荐)吸引用户,提高活跃度。

4.消费转化:

某些产品得到手机号后,会利用电话营销的方式向客户推介其付费服务。

比如51Talk。

综上,在设计功能之前,产品经理应该弄清楚你的产品目标属于以上哪些,注册账户功能的重要性怎样,哪些核心功能与其相关联。

注册登录方式的分类

在选择注册登录方式之前,先总结一下注册登录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

1.普遍性:

这种注册方式是否绝大部分用户群体都满足注册条件?

是否有门槛?

2.便捷性:

注册流程是否方便,易理解,易操作,易记忆?

3.安全性:

这种注册方式是否存在安全性问题?

基于以上评价因素,针对三种不同的注册登录方式进行下比较:

下面分别分析一下每种注册方式:

邮箱注册

相对于手机号注册,邮箱注册的好处在于邮箱地址可以永久留存,不会有手机换号造成的那种困扰。

但是其缺点也比较多:

首先,对于国内用户来说,邮箱的使用频率没有老外那么高,邮箱的重要性远低于QQ、微信、手机,很多用户没有个人邮箱,他们也不会为了注册你的账户去申请个邮箱,所以邮箱注册的需求相对来说较弱。

其次,在移动端利用邮箱注册的体验也较差,因为验证邮箱的话需要跳出APP去接收邮件,无论是登录邮件客户端还是打开浏览器进入邮箱网页,这个操作都提高了流程的复杂度,降低了用户体验。

那么,邮箱注册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

为什么还有一些应用保留了邮箱注册功能(或只提供了邮箱注册功能)呢?

个人分析有四点原因:

1.APP的用户群体不只国内用户,考虑到外国人的使用习惯,保留了邮箱注册。

2. 

一些商务类的APP,用户群体锁定为职场人士,这些人是有邮箱的使用习惯的。

3.一些学习类的APP,考虑到学生群体换号的可能性比较大(或出国)。

4.考虑到一些不希望暴露自己手机号,不愿意用手机号注册的用户群体。

邮箱注册目前有5种设计逻辑

比较这5种方式:

方式①的效率最高,但是没有邮箱验证的话保证不了账户的安全性,若邮箱录入错误则无法找回密码。

另外这种方式容易被注册无效账户或恶意注册邮箱,浪费服务器资源。

方式②和③都是快速注册成功,之后再让用户通过邮箱验证的方式验证邮箱的有效性。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既保证了注册信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不会降低太多的用户体验。

其中方式③是在APP中完成邮箱的验证,这样可以避免方式②中用户注册后忘记去验证的问题。

方式④和⑤的验证码(或链接)需要在注册流程中强制输入,这种方式会阻断用户的操作流程,有在注册过程中损失用户的可能。

如果邮箱信息对业务逻辑及其重要的话,可以参考这种方式。

如果邮箱信息有一定重要性的话,建议选择第三种方式,以Facebook为例:

先注册,后通过发送到邮箱的验证码进行验证,在注册后的首页中,会有验证邮箱的提示。

如果考虑到降低开发成本,或邮箱信息没那么重要的话,可以第二种方式。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注册是目前主流的注册方式。

其特点是便于记忆,短信验证码方便快捷,操作流程体验比较好。

基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大众用户在操作方式上没有任何障碍。

另外,这种方式还能直接获取用户手机号这个重要信息,便于一些业务的展开。

手机号注册的逻辑非常简单,就是录入手机号码后,发起短信验证的请求,当手机收到相应的短信验证码后,在APP中输入验证码,完成注册。

基于这个逻辑基础,不同的APP会有不同的设计细节,比如一些APP将所有操作放入一个页面中,比如一些APP会分成:

录入手机号->

短信验证->

设置密码三个页面来完成。

也有一些直接设计成利用手机号和短信验证码登录的“短信快速登录”,省去了设置密码的环节,加快了注册的速度。

由于逻辑基本相同,这些方式实际流程上差别不是很大。

另外还有几种不常用的手机号注册方式,用来在接收不到短信的情况下备选。

与短信验证的区别主要是验证的过程不同:

1.主动验证:

用户向客服号码发送验证短信注册。

2.免费热线:

拨打电话活动验证码注册。

3.语音验证:

客服拨打用户电话告知验证码。

第三方账户登录

第三方账户登录,国内常见的有微信、微博、QQ三个社交平台的授权登录,国外常见的还有Facebook、Twitter、Google。

下面分析一下利用第三方账户登录的优缺点:

∙优点1:

为用户节省注册时间,简单点击两下就可以直接登陆。

体验最佳。

(不包括微博认证总出错的问题)

∙优点2:

利用第三方平台注册过的用户,都是经过手机或邮箱验证过的用户,安全可靠。

同时引入第三方账户的方式也将账户安全性的问题抛给了第三方平台。

∙优点3:

利用第三方账户登录,可以在条件允许下获取第三方平台的信息,比如好友信息、基础资料等信息。

∙缺点:

只利用第三方账户登录的话,无法获得任何有价值的用户注册信息,同时也构建不成自己的用户体系。

这是第三方账户登录的最大问题。

那么,如何利用好第三方登录的同时,也能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用户体系呢?

一般的做法是在第三方账户登录后,立即弹出“绑定手机”或“完善信息”的页面,这样的做法会给用户带来很差的体验,用户使用第三方账户登录的本意就是跳过注册的流程快速登录,但登录后发现还要进行跟注册相同的短信验证等操作,会感觉被玩了一样。

所以,设计时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更加合理的解决办法是:

①在绑定手机画面中加入“Skip”按钮,让用户自行选择是否录入。

②不在第三方账户登录后立即显示绑定手机画面,而是在使用某些必要的功能时弹出绑定画面。

注册登录方式的设计思路

以上分析了三种不同的注册登录方式,那么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如何设计注册登录的流程,如何选择注册登录的方式呢?

由于不同产品所处的阶段不同、产品目标不同、人群定位不同,所以想要得出一个标准答案是不切实际的。

下面给出一个整体的分析思路:

首先,分析产品让用户注册登录的必要性。

分析有没有必要为APP设计注册功能?

如果用户注册登录对于用户、产品功能、商业模式本身带不来任何价值的话,就没必要设计这样的功能。

比如一些实用工具类的产品:

计算器、手电筒、天气预报、安卓清理大师、语音助手等等。

其次,分析产品让用户注册登录的目的是什么?

也就是这个功能为本产品带来怎样的价值,从而得出这个APP应该先注册后使用还是先使用后注册的判断。

可以从用户、功能、业务三个层面分析这个问题。

注册登录功能对于这三个层面的价值第一小节已经说过,但不同的产品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针对本产品,每个层面的需求都需要认真的进行思考:

用户需求

从用户角度,分析用户希望注册产品的迫切程度。

用户第一次安装使用一个APP时,可以分成三种不同的心理:

1.用户有强烈愿望使用产品。

一种情况是产品功能对于用户来说非常有价值,用户愿意花费时间注册使用,比如说一些手游、一些有美女主播的直播类软件。

另一种情况是产品功能新奇特用户很像试试,比如FaceU,当女性用户看到了朋友圈里出现了有趣新奇的FaceU靓照时,自己去体验的意愿很强烈。

用户有强烈意愿使用的产品,完全可以先注册再让用户去使用。

2.用户希望先用一用看看,好用了再注册。

这就跟体验式消费、先尝后买的思路是一样的。

由于大部分用户第一次使用肯定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的,为了给用户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先使用再注册的流程是必要的。

目前大多数的产品都是提供这样的方式,如果你的APP不能让用户有强烈的使用愿望,最好的选择是先让用户去使用,用好了再注册。

3.用户觉得没必要注册,但产品的功能偶尔会用到。

一些使用频度较低的APP,比如铃声、壁纸类软件,以及一些工具+社交类的软件,对于用户来说注册功能对用户带来不了任何价值,这类APP建议使用先使用后注册的方式。

功能需求

从功能角度思考,一种情况是产品的核心功能对用户体系依赖程度非常大时,可以先注册再使用。

比如QQ、微信、陌陌这样的社交软件,不登录无法正常使用功能。

另一种情况是产品某些功能需要用户登录,但对其它功能没影响时,可以使用到该功能时再登录。

比如电商APP可以先浏览,在加入购物车或下单时再登录。

业务需求

从业务角度来判断,注册信息如果对产品核心业务非常重要的话,可以考虑先注册的模式,或者常用的做法是进入APP的第一屏是注册页面,但在角落里留下“游客入口”的按钮。

当然,如果只是为了获取用户的手机号等信息,也不一定非要通过注册这一种途径。

可以在产品功能页面中引导用户录入信息或注册。

比如驾考宝典的“帮你选车”的小测试功能,再比如设计君的“咨询规划师”功能。

最后,分析每个注册登录需求的场景是怎样的,根据场景的分析解决如何得出最适合本APP的注册登录方式的问题。

还是从用户、功能、业务三个层面思考:

 

从功能角度,对注册登录有需求的功能要的是一个合理的账户体系,至于选择那种注册手段其实不重要。

所以可以忽略功能需求对注册登录方式选择的影响。

对于用户来说,三种注册登录手段的优缺点都很明显,不同的用户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会影响其选择:

比如有的用户讨厌泄露手机号、有的用户没有个人邮箱、有的用户没有安装微博等等。

另外,相同用户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有不同的选择:

比如在挤公交地铁时使用、在吃饭时使用、在看电视剧时使用、闲得无聊时使用、朋友在身旁推荐时使用等等。

以这种多样化场景需求来考虑,最合理的做法应该是为用户提供多种注册登录方式,最好是手机号、邮箱、第三方登录都有,让用户自己去选择使用哪种。

进一步分析,如果能锁定APP的目标用户群体,能够细化出突出其特点的用户场景,可以根据其用户特点添加或减少注册登录方式。

比如我的APP不考虑海外用户群体,用户基本也没有使用邮箱的习惯,那么就可以考虑不选择邮箱注册的方式。

比如我的用户大多数是大学生群体,会经常换手机号,或者一部分还有出国的可能,那么邮箱注册就是必要的。

分析具体业务需求的场景会得到不同的选择。

对于一些业务模式来说用户的手机号信息非常重要,会考虑只保留手机注册一种方式不给用户更多的选择。

有的产品考虑到开发成本和日程进度的因素,会选择最常用的手机号注册方式。

对于一些产品来说手机号不是必要的信息,可以选择直接利用第三方账户登录。

根据以上分析思路,大家可以试着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

1.58同城为什么没有邮箱注册?

为什么主打QQ登录?

2.简书为什么加入了“豆瓣”第三方账户登录?

3.印象笔记为什么只有邮箱注册?

注册登录功能的设计细节

确定了设计思路之后,我们来看看设计登录注册功能中,在细节上要考虑哪些点。

以WPS客户端为例,我们分析一下登录注册功能的整个页面流程。

其中,邮件验证成功、邮件重置密码、邮件重置密码成功三个页面为利用邮件客户端打开的Web端页面。

整个流程逻辑清晰,引导流程的按钮突出醒目突出,需要用户配合的操作都以文字形式进行提示,用户使用起来没有障碍。

在流程设计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1.注意页面跳转后是否应该有回退按钮,以及点击安卓的back键应该退回到哪个页面。

不应该退回到已经提交完数据信息的页面。

2.重置密码成功后,一般应该返回登录页,让用户输入新密码以便加深记忆。

3.注册成功后,一般来说会直接登录成功进入APP首页。

但一些金融类对账户安全度要求较高的APP会在注册成功后返回登录页,让用户重新输入一遍密码,以加深记忆。

4.在某些可能会产生异常的点(比如提交数据时服务器异常、邮件或短信未发送、响应超时等),一定做好准备,一旦发生异常给用户合适的提示。

5.考虑到是否会存在短信验证码,或验证邮件收不到的情况,这种情况能不能提供备选方案。

功能设计时要注意的细节

用户体验方面

1.将邮箱和手机号输入框整合成一个,节省了空间提升了美观性,还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

2.用户名密码这些必填项未输入时,登录按钮为不可用状态,避免误操作带来的麻烦。

3.输入框中显示提示信息的方式进一步释放了画面空间,让整个画面更加简洁。

但是注意输入框和提示文字的灰度要把握好,太浅了灰难以察看。

4.画面中核心流程按钮突出显示,其它按钮最小化显示,根据重要程度可以将颜色加以区别。

5.输入框的获得焦点时突出显示,以便在多个输入框时辨别焦点所处的位置。

6.错误提示直接显示在画面中,不以弹出对话框的形式或toast的形式实现。

弹出对话框体验差,toast显示时间过短的话用户可能没看清。

7.画面中的输入框、按钮等重要控件尽可能在弹出软键盘时都显示在屏幕上半部分,以便用户切换、确认等操作。

8.注册/登录失败的情况,提示信息应尽可能详尽,是账户名出错还是密码出错,或者是手机号已经被注册过了,越详细越好。

9.输入邮箱地址时,建议弹出自动补全功能,自动加入常见的邮箱后缀。

10.发送验证邮件后,应该给用户详尽的说明和操作提示,也可以加入一个按钮跳转到相应的邮箱地址。

功能逻辑方面

1.发送短信前可以弹出对话框提示确认一下手机号,这种做法可以让用户自行确认一下手机号是否输入正确,节省了用户发错一条短信的成本。

当然这种做法用户体验稍差。

2.注册页面考虑是否有必要加入服务条款链接。

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同时加入一个单选框让用户去选择,因为点击注册按钮就代表了同意服务条款。

3.为避免反复点击发送多次验证码,点击一次发送验证码按钮后会倒计时恢复功能,一般为60秒。

安全性方面

1.密码输入框加入显示/隐藏按钮,默认为明文显示状态。

防止用户输入错误。

2.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设计“确认密码”输入框,考虑到移动设备空间有限、操作不便。

但一些对密码安全要求严格的应用还是会设计“确认密码”功能。

3.密码输入错误过多时,考虑要不要加入验证码机制,以防止恶意破解密码。

4.短信验证环节,连续验证次数超过5次时,考虑加入验证码机制,以确保安全性,同时避免无谓的损失。

结论

如何选择注册登录的方式

需要综合目标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产品业务需求两方面考虑。

对于用户来说最合理的办法是提供多种可选的注册方式,给用户多样化的选择。

但考虑到业务需要和开发成本等因素,根据业务需要和目标用户习惯可以筛选最适合的注册方式。

如何选择注册登录的时机:

除以下几种情况,建议先让用户使用再注册。

1. 

软件功能限制必须先注册的,比如QQ、微信等社交软件,再比如咕咚、小米运动这样的软件。

2.用户有强烈使用意愿使用的产品,比如口碑非常高的、阶段性的爆品、能让用户占到便宜的。

3.某特定业务原因需要优先注册的。

注册登录功能设计需注意的细节:

在确保流程设计完整的前提下,保证用户体验、功能逻辑、安全性尽可能设计完美。

APP的注册和登录功能设计

一、为什么需要注册和登录?

  是否需要注册和登录的关键取决于产品形态。

  如果用户注册登录对于用户需求、产品功能、商业模式本身带不来任何价值的话,就没必要设计这样的功能。

计算器、手电筒、无社交属性的天气预报等等。

  其它像强社交需求的产品(微信)、涉及到较多用户财产安全的产品(支付宝)、用户对信息使用比较关注的产品(邮箱)等,都需要账户体系的支持,自然也就需要注册和登录。

  二、注册和登录的意义

  1.从用户的角度而言,注册和登录功能是:

  a)个体身份的映射,代表自己独立的存在;

  b)保存用户自身使用APP的行为轨迹(收藏、点赞等)

  c)产出带用户个人标签的UGC内容(评论、发文、投稿等)

  d)与平台的其他用户建立联系

  e)在多设备、平台上同步账户数据

  2.从产品的角度而言,注册和登录功能可以:

  a)收集用户信息,标签化

  b)生成用户画像,为精细化运营做准备

  c)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d)收入转化(通过销售用户信息)

  三、注册和登录的方式有哪些?

  1.注册方式

  注册的方式多样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四种:

手机注册、邮箱注册、自定义用户名注册(如Instagram)、添加邀请码注册(如PMCAFF)。

  手机和邮箱注册大家都知道。

自定义用户名注册的方式在互联网早期使用得较多,比如两年前的Instagram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至今我还是通过输入自定义的用户名来登录Ins账户。

通过邀请码才能注册的大众产品比较少,通常这样的产品是为了保证平台的优质感,用户数量不是目的,为注册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才是主要目标,例如产品经理论坛PMCAFF就是采用邀请码配合手机或者邮箱进行注册。

  2.登录方式

  也许有人说有多少种注册方式就有多少种登陆方式,其实不然。

除了以注册的账户进行登陆之外,还可以通过绑定其他用户特性进行登陆(比如指纹识别登陆、虹膜识别登陆等)。

第三方登陆、生物特性登陆、一键快捷登陆的前提都是用户已有至少一个其它账号。

  总结起来,无外乎以下几种登陆方式:

账号登陆(手机、邮箱);

第三方登陆(微信,QQ,微博);

生物特性登陆(指纹、声纹、人脸、虹膜);

一键快捷登录(XX账户关联登陆)。

  四、设计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注册方式应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注册条件

  一款希望用户进行大量传播的产品,满足绝大部分用户注册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2.注册流程尽量简洁易操作

  早期的用户注册一个账户时需要填写姓名、性别、年龄、生日等一大堆信息,很多用户觉得不耐烦,导致新用户在注册阶段的流失率特别大。

其实现在也存在有一些产品,用户经过第三方登录之后,仍然强制跳转到填写姓名、邮箱的页面,这是用户体验做的不好的地方之一。

整个注册过程,应尽量简洁,先把用户留住,后续可以再通过运营的手段引导用户完善自己的标签。

  3.保证注册方式的安全性

  没有安全保证的产品,用户的安全感就无从谈起。

尤其是支付类、金融类等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产品,注册过程应避免漏洞,保证用户账户的安全。

  以上三点,总结起来就是:

可用性、易用性、安全性。

只有满足这三个特性的注册功能,才是一个合格的注册功能。

  五、注册和登录的功能设计思路

  1.是否需要注册和登录功能

  是否需要注册和登录功能,参考文章开头(一、为什么需要注册和登录?

)。

  2.先使用后注册,还是先注册后使用

  有些APP是一定需要账户体系支持才能使用核心功能的,例如XX云、微信等,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让用户“先注册后使用”。

除此之外的大部分APP都支持“先使用后注册”。

但是即使是支持“先使用后注册”,用户经过不同的操作行为之后,客户端要判断什么情况下需要提醒用户登录。

比如天猫APP,浏览商品、加入购物车等可以不用登录,但是一旦要订单支付,就需要登录账户。

再比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APP,游客可以任意点赞、浏览、甚至打赏,但是一旦采取收藏、评论等操作时,就需要登录。

  3.选择注册和登录方式

  细心的网友会发现,每一个APP支持的新用户注册方式都不尽相同:

微信只支持手机号注册,简书支持豆瓣登录,知乎日报只支持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登录......不同产品之间的注册方式怎么差距这么大呢?

其实可以从用户来源和业务模式两个方面来思考。

  a)用户来源。

考虑到微信、微博、QQ强大的用户基础,很多APP都开始支持第三方登录。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优化用户注册流程,提供用户体验。

简书增加了豆瓣登录,也是考虑到简书的用户与豆瓣的用户匹配度比较高,有利于用户转化。

  b)业务模式。

知乎日报的主要营销对象在知乎外,而非知乎内,是一款对外营销知乎品牌的产品。

既然受众主要是知乎外用户,那么增加知乎用户登录功能自然不是必要的,而且也会让没有知乎账号的人产生排斥感。

强制用户使用微博登录,可能也有利用用户分享的方式协助对外推广的目的。

  很多时候注册和登录方式的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的还应该视产品而定。

  4.注册和登录的流程设计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注册和登录流程设计了。

  下面以手机号注册为例,进行APP的登陆系统流程设计。

  这个实例展示的是是现如今比较普遍的设计方式,但是不同的App,涉及到的具体流程也不尽相同。

比如App对验证码的接收方式就有很多种,语音、短信、邮箱等。

也有的App只提供手机验证登录,也就没有密码的概念。

具体的小模块还要视产品而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