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实践报告--打工子弟教育现状及社会关注情况分析.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0397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政实践报告--打工子弟教育现状及社会关注情况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思政实践报告--打工子弟教育现状及社会关注情况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思政实践报告--打工子弟教育现状及社会关注情况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思政实践报告--打工子弟教育现状及社会关注情况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思政实践报告--打工子弟教育现状及社会关注情况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政实践报告--打工子弟教育现状及社会关注情况分析.doc

《思政实践报告--打工子弟教育现状及社会关注情况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政实践报告--打工子弟教育现状及社会关注情况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政实践报告--打工子弟教育现状及社会关注情况分析.doc

打工子弟教育现状及社会关注情况分析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现今义务教育新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这些孩子常常难以得到同城市子女同样的教育,他们的受教育现状需要我们关注。

因此我们以关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为切入点对其社会关注现状做了探究,本文主要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现状以及社会群体对打工子弟教育的关注情况,指出了在教育体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教育资源,爱心,公平,社会关注;

正文

1.实践背景

2009年10月~2011年1月,我在北京昌平区平西王府附近的打工子弟学校——信心小学做志愿者义务支教,当我们迈进他们学习的校园时,眼前的一切引发了我们的思索:

低矮老旧的房屋,狭小凌乱的校园,以及围在身边天真活泼的孩子。

而在他们的不远处,正是城市的车水马龙,万丈高楼平地而起,似乎这些繁华与他们已经有些绝缘,他们不属于那些光鲜的颜色,只能躲在黑暗的角落。

当时我就想,也许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尽管微不足道,也应该会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在这个打工子弟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6个年级挤在一幢教学楼里,一切设施都很简陋,但是当我面对这里的学生时,他们的眼神没有流露出自卑、怯懦,而是出奇的自信和活力,他们有着和很多同龄人一样的天真灿烂,可是他们却承受着本不属于这个年龄困难与压力。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民工子弟不断增多,他们所面对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师资教学水平低、硬件设施落后、校舍经常关闭、搬迁,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子弟受教育的质量,甚至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伤害。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任务,主要还是由民办学校,甚至由未获准的民办学校在承担,流动儿童的入学需求,与流入地学校利益之间是有冲突的,由政府全额拨款的非盈利性公办学校,其自身没有额外的经费来承担流动儿童的就学的成本,所以不愿意接收流动儿童,很多中小学校拒绝接收非本区域户籍的生源,以各种借口加收高额的借读费,这导致许多农民工子女无法进入公办学校。

与城市本地儿童一样,农民工子女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教育应当受到重视,但是他们作为流动人口中的脆弱人群,权益容易被忽视。

再过十多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这些民工子女都将逐渐长大成人,因此,关注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对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负责。

2.调研概况

通过对实践单位的实地调查以及对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我们掌握了一些与打工子弟生活状况及学习环境等相关的资料,以接受调查的民众的观点代表了社会对打工子弟的关注状况。

2.1.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被调查者的受教育背景及人生阅历等的差异都会造成他们有不同的价值观、社会观,因此我们对调查问卷的发放情况进行了统计(表2-1)

表2-1.问卷发放情况统计表

调查地点

地铁五道口站、华联商场附近

发放问卷总数

200份

收回有效问卷份数

188份

收回有效率

94%

发放对象

社会各界人士

受调查者性别情况

男:

87人;女:

101人

受调查者的年龄组成

30岁以下:

107人;30~50岁:

61人;

50岁以上:

20人

受调查者的户籍状况

农村:

75人;城市:

113人

图2-1.调查对象的受教育背景

数据来源分析:

在接受调查者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绝大多数,这可能与所调查地区靠近高校有关,并且由于调查问卷数量及受调查群体构成比较单一,所以观点数据与整个社会群体观点并不能完全吻合。

与城市学生相比,打工子弟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关于打工子弟由于缺少良好的教育而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实例也屡见不鲜,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做了:

“打工子弟在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图2-2。

图2-2.打工子弟在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统计柱状图

选项说明:

1—-学习成绩较差的问题

2—-生活经济来源的问题

3—-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

4—-孩子自身缺乏安全感

5—-综合素质较差

6—-其他

分析:

在被调查者中,超过一半的认为农民工子弟学习成绩较差是比较严峻的问题,其次认为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再者为由于其父母因经济来源不稳定给孩子带来的经济来源问题。

一般来说,城市打工族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再加上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因此他们对子女的学习及生活的关心、指导都没办法和城里人相比。

因此,我们调查了群体对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成绩与家庭教育的相关性的看法,统计结果见图2-3。

图2-3.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成绩与家庭教育的相关性的调查统计柱状图

分析:

一半被调查者认为打工子弟的学习成绩与家庭教育的相关性不是很大,只有不到10%认为学习成绩与家长的教育非常相关,这个调查结果也能很好的解释打工子弟及农村学生中也有成绩优秀的佼佼者的事实。

由于农民工受到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可能会采取一些不合理的办法,这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造成影响,儿童的教育问题也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热点。

关于农民工不能合理对其子女进行教育原因我们做了调查,结果如图2-4。

图2-4.农民工不能合理教育其子女的原因的调查统计

分析:

因为考虑到对子女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不止发生在农民工家庭,城市居民同样存在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因此我们把这个问题设置成了一个不定项选择。

被调查者认为农民工不能正确教育子女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学历低和有代沟两个方面,但是学历低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2.2.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在问卷调查问题中,我们只统计了几点和本课题研究相关性较大的进行了分析。

在统计数据时我们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大致如下:

问卷数量太少,因此调查结果有很大的局限性;调查地点单一,造成受调查群体构成比较单一;在接受调查者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绝大多数,这可能与所调查地区靠近高校有关,由于以上缺陷,所以观点数据与整个社会群体观点并不能完全吻合。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认为农民工子弟在受教育条件方面与城市学生有较大差距,在个人成长情况方面也存在较大弱势。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总起来可归结为:

一是进城农民工家庭普遍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农民工子女缺乏良好的生活环境;二是农民工家长们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正确教育子女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式。

3.存在问题 

3.1.户籍壁垒

打工子弟在就学时具有“弱势”身份。

城里的打工子弟是因为“流入”到城市里,没有城市户口而在受教育问题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

在他们选择学校时有着城里同龄人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碍。

3.2.公办学校容纳量有限

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的紧缺性,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地区,特别是大城市,民办(简易)学校的出现不可避免。

众多农民工子女无法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借读,只好选择农民工子弟学校。

3.3.打工子弟学校发展缓慢

无论在民工子弟学校的经费保障、师资配备还是在办学条件的改善等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因为财政压力往往都疏于扶持、管理和监督,使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长期停滞不前,导致农民工子女无法接受正常的、良好的义务教育。

3.4.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保障制度缺失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要有一定的制度来保障,然而当前相应制度及法律、法规的空白与缺失,造成了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窘境。

4.解决对策

教育公平被视为社会公平的基础,出身寒门也该得到阳光,这些出身贫寒的打工子弟能否真得得到阳光的照耀?

这既有赖于社会的努力程度,也有赖于政府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最基础的“公平”。

4.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教育管理

进城务工人员流入地政府在对待其教育问题上,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目前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这就要求当地政府政府要足够重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把他们的教育问题放在与城市居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同一个重视水平,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民工子弟受教育的权利,让进城务工农民其子女享有城市居民同样的入学待遇,以体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平等性。

公办学校应该对农民工子女敞开大门,并且免除所有额外的收费,以保证他们有一个和良好的求学环境和公平的发展机会,这就要求政府给予足够经费来支持公办学校来接纳农民工子弟。

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进入城市公立学校与城市少年儿童同校读书、享受同样的待遇,将有助于逐步消除城乡差异,促进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融入城市。

其次,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流动性大的问题。

农民工子女流动性大是各类学校最头疼的问题,流动性大不仅使得教学不稳定,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适应带来很大的麻烦。

农民工子女流动的最大原因是其父母工作不稳定,居住城市及地点经常搬迁,这是我国在现阶段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长期发展才能形成良好的就业及社会保障机制。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教育方案来缓解这种流动性带来的问题,教育部门应制定针对民工子弟的转学制度,简化民工子弟的转学及插班手续,让他们可以较为方便的转学和插班,以保证他们能够获得完整的教育。

4.2.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状况

首先,改善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改善其家庭生活条件,使农民工子女有一个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

从而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去。

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不仅仅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也有助于改善其子女的受教育环境。

其次,家庭教育对子女能否健康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政府和社会要要承担起提高农民工道德觉悟、知识水平、教育能力等方面的责任,加强对农民工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让他们明白自己在孩子社会性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使他们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建立正确的教育子女的方法,让他们逐渐改变自己的日常行为,用“身教胜于言教”的方式影响其子女的成长。

4.3.提高社会认同,为农民工子女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农民工及其子女在城市受到歧视,主要是有部分城市家长和儿童对农民工及子女在心理上存在着认同歧视和情感歧视。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一方面,加强对社会群体的教育,让民众形成人人平等的观念,意识到工作的不同只是社会不同的需求导致不同分工,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

这种平等的价值观一旦被大众认可,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及子女的歧视心理和歧视行为也会自然而然的消除。

另一方面,农民工不能很好地融入城市的生活,也和他们所受的教育,在农村接受的价值观念、养成的生活习惯等有很大关系。

习惯了农村生活的他们无法接受城市居民的价值观,无法跟上城市发展的节奏,从而使他们找不到自己应有的社会位置。

在这方面,城市居民应以豁达态度接纳他们,消除城市社会对他们不应有的歧视与排斥,要让他们感觉到是城市发展的一分子,并对城市产生归属感,最终成为城市进步的同行者。

4.4.发动社会力量,拓宽农民工子女求学途径

现阶段,要全面解决打工子弟受教育问题,只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政府应该鼓励民间资本介入教育领域,让更多民办资本注资义务教育,实现义务教育的多样化。

政府对这些民办进行监督、统一管理,在保证办学安全和教育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办学条件。

同时,要加大打工子弟受教育问题的窘迫现状的宣传,让更多的社会人士了解打工子弟所处的教育资源弱势的现状,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

建立专门针对打工子弟教育的公益平台,吸纳社会各界资金来资助这个弱势群体。

实践总结

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以及他们的孩子都应该得到城市人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尊重与关注。

我们要认识到农民工子女面对的不单单是读书的问题,更有如何融入城市的问题。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突显在我们面前,更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