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0368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

《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

1、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

五种要素:

①学生: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

②教师:

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

③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

⑤教学环境:

物质环境(照明等)、社会环境

三种过程:

①学习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条件、实质、动机等

②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

③评价与反思过程

2、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桑代克!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3)了解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特点的方法。

观察者必须做到:

①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

②在客观的(自然的)情境中进行观察。

③对被试的外部条件、身体变化、表情动作做详细的记录。

④正确地说明和理解被试的各种外显行为和对他们的心理活动做出确切的、科学的解释。

2、调查法:

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现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

常见调查方式:

(1)问卷调查法

概念:

使用由问题构成的调查表向被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

(2)访谈法

概念:

访谈法是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的方法

3、实验法:

研究者(主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事先拟定周密的设计,把与研究无关的因素控制起来,让被试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引发出某种行为,从而研究一定条件与某种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室实验:

是在心理实验室里使用仪器设备进行的有控制的观察。

它可以提供精确的实验结果。

常用于对感知、记忆、思维、动作和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

自然实验:

是在被试者的原有环境中进行的有控制的观察。

第二章

1、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观(p31)

基本概念: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

心理发展:

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中建构过程,是积极适应环境,是内部结构的积极建构过程

认知结构发展:

图式—不平衡—不断达到平衡;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概念。

1、图式:

动作或心理运算的结构,它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心理模式,图式既可以十分简单,也可以十分复杂。

2、同化:

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入已有图式

3、顺应:

为适应新情境改变原有图式

4、平衡:

在已有理解和新的经验之间恢复均衡的过程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p31)

观点:

1、心理发展可以区分为不同水平的连续阶段,阶段间具有质的差异

2、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

3、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式,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

4、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影响而略有差异,但先后次序不变

四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智慧体现在感知运动中

特点:

开始协调感觉、知觉和动作间的活动,还没有表象和思维。

智力活动还处在感知运动水平。

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这一早期的心理发展决定着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这一时期,婴儿主要通过眼睛、耳朵和受等肌肉动作和感觉来感知世界,进行思维。

动作必须表现为外部的表现活动,尚未内化,还不能在头脑中进行。

获得了!

客体永恒性!

(9-12个月):

当某一个体从视野中消失时,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

2、前运算阶段(2-7)—表象和直觉思维出现

特点:

在感觉运动阶段后期,幼儿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他们开始日益频繁地运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

1.自我中心:

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

意味着对认识世界的相对性和协调观点缺乏理解

不自觉地将自我的品质和看法强加于事物和他人的立场

2.不可逆性:

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

3.直觉性:

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往往只注意到事物的某种显著特征,而看不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

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注变化的过程

4.泛灵论:

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

原因:

自我投射

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理的现象

5.未掌握守恒

3、具体运算阶段(7-11)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初步逻辑思维

特点:

已能逐渐超出知觉的限制,形成守恒概念和可逆性,并能进行具体运算,对实物加以排序和分类。

具体运算阶段以“守恒”的出现为标志,守恒意味着儿童思维具有了可逆性。

获得思维的可逆性,思维开始去集中化,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具体运算思维是在前一阶段很多表象图式融合、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

思维渐趋逻辑性,但思维水平仍落后于成人,尚不具有概括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推理逻辑思维

特点:

儿童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的假设进行推理。

它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结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5、总结:

感知动作阶段是智慧的萌芽

前运算阶段出现表象和直觉思维

具体运算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出现抽象的逻辑思维

6、影响发展的因素

1成熟

2练习和经验

3社会性经验

4平衡化

3、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潜在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现有水平)之间的差异。

第三章

1、教师的角色(p77)

①设计者:

教师在传统的教学的设计者基础上,还要更多地考虑学生因素,在理解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特定的教学内容等,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设计一定的测验手段,针对不足作出相应的调整和补救。

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渗透了教师的创造性活动。

②信息源:

掌握获得信息的线索,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1、指教师按自己设计的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

2、学生在对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时,可能会在已知条件与目标之间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感到缺乏必要的信息,从而主动向教师寻求一定的信息,这一过程中学生具有更大的主动权。

③指导者和促进者

1、教师必要的指点和讲解,尤其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是永远不可缺少的。

2、促进者指教师要从过去作为单纯灌输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为中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④组织者和管理者

维持一定的教学秩序是进行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班级管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等;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准备考试;要记录学生的表现,并与家长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

⑤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可以做学生的同伴,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

1、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力量,教师要善于观察和理解学生,甚至研究学生,了解他们的需要、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从而在学习中与学生配合与合作。

2、教师有时要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讨论或合作,作为学习的同伴与学生共同进行意义的理解建构,共同解决问题。

⑥反思者和研究者

1、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2、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发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方案。

3、既可以进行自觉反思,亦可以教师之间相互观察交流,还可以寻求专家小组支持。

4、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成为一个科学研究者,从而能够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灵活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⑦终身学习者

1、在科学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变革。

2、师生互教互学使上课变成教师的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

3、随着学生获得知识、信息渠道的多样化,教师需要重新定位,以学习来促发展。

2、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教师如果根据对某一学生的了解而形成一定的期望,就会使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发生符合这一期望的变化。

3、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①教师期望效应:

1、自我应验效应:

原先错误的期望引起把这个错误的期望变成现实的行为

2、维持希望效应:

老师认为学生将维持以前的发展模式,如果老师认同这种模式将很难注意和利用学生潜力的发展

②除了期望以外,教师的其他态度、行为及个性品质对学生也会产生影响

4、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p93)

①观摩和分析

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

组织化观摩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摩,一般来说,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组织化观摩,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理论知识和洞察力。

开展案例教学正成为一种有效的观摩与分析的学习形式。

②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微格教学的效果在四个月后仍很明显。

③教学决策训练

事先向接受训练的教师或实习生提供有关所教班级的各种信息,然后让他们观看教学实况录像,从中吸取自己认为重要的成分。

在此过程中,指导者一面呈现出更恰当的行为,一面给以说明。

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和实习生可以获得近乎上课的经验,而且可以获得指导者的及时的解释说明。

④教学反思训练

反思(reflection)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⑤教师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参加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

5、职业倦怠的三种行为表现形式

1、精疲力竭型:

这类教师在高压下的表现是放弃努力,以减少对工作的投入来求得心理平衡。

这类教师的职业倦怠一旦出现就很难恢复,因为这些症状会自我强化。

2、狂热型:

这类教师有着极强的成功信念,能狂热的投入工作,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他们的热情通常坚持不了太长时间,整个信念系统突然塌陷,最终屈服于精力耗竭。

3、低挑战型:

对于这类教师而言,工作本身缺乏刺激,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来做当前的工作是大材小用,因而厌倦工作。

他们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对工作敷衍塞责,并烤炉更换其他工作。

4、以上三种表现不是完全独立的,有时以!

混合交叉!

的形式存在。

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

10、!

加涅!

的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

学习者表述观念的能力

通常以内在组织的形式而储存

主要关注知道某些事情或某些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