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3466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

“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

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

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

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

曾经学过对对子吗?

⑤厅事:

指大堂。

⑥火卒:

军中伙夫。

2

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

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

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

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

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2.神童庄有恭

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

②立刻问他道;

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

④有什么难的呢!

3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

“汝请人邪?

”植跪曰:

“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

”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

指《诗经》和《论语》。

②赋:

古代的一种文体。

③太祖:

指曹操。

④论:

议论。

⑤邺:

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⑥铜雀台:

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学家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

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

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

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

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

今有《曹子建集》。

①顾②悉③将

④诸⑤援

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

“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4

3.曹植聪慧

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

2.①善于写文章;

②为什么要请人?

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

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4、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

“天之于民厚矣!

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

“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

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

齐国姓田的(贵族)。

②祖:

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

③繁:

毓。

④非相为而生:

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⑤蚋:

一种吸血的小虫。

⑥囋:

叮咬。

食客。

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

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

在食客5

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

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①和②亦③并

④类

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4.鲍子难客

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

②不像你所说的;

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

3.责难、驳斥。

5、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6

钟,罄复作声。

绍夔笑曰:

“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

”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

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

“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

”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

一种打击乐器。

和尚用来作佛事。

②术士:

有法术的人。

③斋钟:

寺庙里开饭的钟。

④律合:

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

说“彼”。

“彼”有两个含义:

一、指“那”、“那个”。

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

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

二、指“他”、“他们”。

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

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①已②善③俄④作

⑤盛馔⑥冀⑦具⑧讫

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7

5.曹绍夔捉“怪”

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

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

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

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

6、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事戏作对子:

“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

”眼中人是面前人。

”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

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

②中书:

即中书省。

寇准时任宰相。

③杨大年:

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对“对子”。

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黑”对“白”,“天”与“地”。

“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

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

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

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8

诗中说: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

”这对偶句写得极好。

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①为②应声

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6.杨亿巧对

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

3.①对得工整;

②通俗形象。

7、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

上登桥,问缙:

“当作何语?

”对曰:

“此谓一步一登高。

”上下桥,问曰:

“此又作何语?

“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

”上大说。

一日,上谓缙曰:

“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

可作一诗。

”缙方吟曰:

“君王昨夜降金龙。

”上遽曰:

“是女儿。

”即应曰:

“化作嫦娥下九重。

”上曰:

“已死矣。

”又曰:

“料是世间留不住。

“已投之水矣。

“翻身跳入水晶宫。

”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既得诗,深叹其敏。

9

【注释】①解缙:

明朝人。

②内苑:

御花园。

③上:

指明成祖朱棣。

说“卿”。

“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

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

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

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

“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

《红楼梦》第五回: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①对②说

③方④遽⑤应

⑥既⑦敏

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降金龙”的意思是

7.解缙敏对

10

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

3.生儿子。

8、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见而欲笞之。

门下生共禁,乃止。

因留宫门下。

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

东汉人。

②琅邪:

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

③门下生:

指学舍里的学生。

④樵薪:

砍柴。

⑤执苦:

干苦活。

说“经”。

“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

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

《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

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

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

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①孤②明③庐④笞

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11

8.承宫樵薪苦学

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

9、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

“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荣笑而不应。

及为太常,元卿吧曰:

“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注释】①桓荣:

②仓卒:

匆忙,此指社会动乱。

③太常:

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说“岂”。

“岂”有两个常用义项:

一、指“哪里”,表疑问。

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

“岂敢”即哪敢。

二、指“难道”,表反诘。

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

①初②厄③嗤④应⑤及

12

①而荣讲诵不息

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9.桓荣勤学不倦

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

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

10、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

“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朝:

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

②听政:

处理政务。

③内侍:

此指太监。

④规:

勉励。

⑤益:

得益。

“翰林”及“翰林院”。

“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

“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

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进士担任某种官职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

“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

上文说到王著13

曾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

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

①善②刻意③临

④或⑤遽⑥绝

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②又以问著

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10.宋太宗学书

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

11、崔景偁拜师

14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

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

余愧谢,不获。

且曰:

“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

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注释】①余:

名词作壮语用。

在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的,但上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就是名词作状语用(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

这句话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奉我。

又,《狼》:

“一狼犬坐于前。

”“犬坐”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也是名词作状语用。

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他前往,“车”同样是名词作状语。

①既②弟子③从

①余愧谢,不获

②某则愿庶几焉

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

①②

③④

15

11.催景俘拜师

1.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

12、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

“为人大须学问。

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16

①向②暇③比④四海

①躬亲戎事②不徒言也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12.为人大须学问

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

3.莅事惟烦。

13、读书五失

清袁文清尝云:

“予少时读书有五失:

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

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

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

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

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注释】①纂录:

摘录。

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叹,有时表警告,有时表呼吁。

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耳”、“邪”、“乎”、“夫”等。

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语气词,有时却两个甚至三个连用。

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个语气词17

连用,其实只表达一个“了”的意思。

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

又“室中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

①择②望③懦④立⑤功⑥长⑦辄

2、理解:

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

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13.读书五失

1.①选择②向往③软弱④确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优点⑦往往

2.①往事②换个开头③基础。

14、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

“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①蚤:

同“早”。

②鲁哀公:

鲁国国君。

18

【启发与借鉴】

不迁怒,不贰过。

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

“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

“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

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

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

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

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

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

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

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

①恸②对③亡

①门人益亲②弟子孰为好学?

14.颜回好学

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

15、张孝基仁爱

19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

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

“汝能灌园乎?

”答曰:

“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

”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

“汝能管库乎?

“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

又甚幸也。

”孝基使管库。

其子颇驯谨,无他过。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

古地名,在今河南境20

15.张孝基仁爱

1.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

2.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

3.靠近;

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

【课文翻译】

许昌的士人张孝基,娶了同里的富人的女儿为妻。

富人只有一个儿子,不贤能,富人痛斥并驱逐了他。

富人病得快死时,将家财都给了张孝基。

孝基按礼仪为他料理了后事。

很久以后,富人的儿子在路上乞讨,张孝基看到他,同情的说:

“你会浇园吗?

”富人的儿子回答:

“如果凭浇园能有吃的,我就非常幸运了。

”张孝基让他浇园。

富人的儿子能够凭自己的力量,孝基很奇怪,又对他说:

“你能管仓库么?

”回答说:

“能够浇灌田园,已经喜出望外了,何况管理仓库呢?

我更加幸运了。

”孝基让他掌管仓库。

富人的儿子非常谨慎驯服,没有过失。

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改过自新,不再像以前一样,于是将他父亲的财产都归还给他了。

21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

“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儿孙曰:

“孰也?

”实指梁上盗曰:

“梁上君子者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

实徐谕之曰:

“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注释】①归:

承认

盗与贼。

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

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

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

“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①栖②阴③夫④斯⑤孰⑥徐⑦谕⑧省

⑨一

①时岁饥民馁②正色训之

“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

它是指

22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

3.小俞。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

有一年闹饥荒,有一个偷盗的人进入他的屋子,在梁上等候。

陈实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子(孙子)起来,严肃地训斥他说:

“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恶的,只是习惯了成为习性,于是就成了这样子。

”儿子(孙子)说:

“成了谁?

”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

“就是那梁上的君子。

”盗贼大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赔罪。

陈实告诫他说:

“看你的形貌,不像大恶之人,应该反省自己为好。

”看他好像很穷,于是命人给了他二匹绢。

从此县中没有偷盗的人了。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