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古代文学 期末考试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26353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 古代文学 期末考试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学 古代文学 期末考试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学 古代文学 期末考试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学 古代文学 期末考试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学 古代文学 期末考试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 古代文学 期末考试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大学 古代文学 期末考试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 古代文学 期末考试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 古代文学 期末考试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王风·

采葛》)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卫风·

淇奥》)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郑风·

风雨》)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郑风·

将仲子》)

《诗经》的艺术成就

一、在创作方法上:

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如实地反映出古代人民的生活,在中国文学史上尊定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坚实基础

二、表现手法上:

创造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获得了显著的艺术效果。

三、能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增强诗歌的节奏感与音乐美

四、丰富的词汇,准确再现出事物的特征

《庄子》的文学成就

1、想象奇幻,诗意浓郁,极富浪漫色彩。

2、善用比喻。

几乎任何事物都可用作比喻,于先秦诸子中最为突出。

如《逍遥游》。

3、语言富赡华美,汪洋恣肆,挥洒自如。

屈原

1、在创作方法上,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

屈作以大胆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抒写自己丰富而炽热的情感。

自屈子作品出现之后,即“风骚”并称。

屈原所开创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此后一直绵延不绝。

2、在表现手法上,屈原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

屈作中的比和兴使物与人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

王逸《楚辞章句》: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又,《离骚》的比兴构成一个系统的象征体系。

3、铺叙事物的意识对后世有积极影响。

4、在诗歌体制上,对我国诗歌影响巨大。

楚辞体(骚体)对后世五、七言诗的产生起到重要影响作用。

第二讲

(三)汉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辞赋:

骚体赋、新体赋、抒情小赋散文:

政论散文、史传散文诗歌:

汉乐府诗歌、《古诗十九首》

(二)汉代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初创期:

西汉初期全盛期:

西汉中期中兴期:

西汉后,东汉前衰落和转变期:

东汉后期

2、汉代辞赋的发展演变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形成期-全盛期-转变期

汉赋的形成期:

辞赋呈现着由楚辞向汉赋过渡的形态,并最终确立了汉大赋这种新体赋的形式。

代表作家有贾谊和枚乘。

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汉赋的全盛时期:

以新体赋即汉大赋的创作为主流,并达到了完全成熟和极度兴盛的境地。

形成了劝百讽一,润色鸿业,“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刘勰《文心雕龙·

诠赋》)的内容和艺术上的特点。

代表作家有: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

司马相如是汉代最负盛名的赋作家。

其赋作以《子虚赋》、《上林赋》最著名,是汉代新体赋的典范作品。

此外还有《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等。

班固是东汉前期最著名的辞赋作家。

《两都赋》是其大赋的代表作品,它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

汉赋的转变期:

汉大赋的创作趋向于衰落,带之而起的是抒情小赋创作的蔚起。

张衡首开其风,其赋作有《二京赋》、《归田赋》、《应间赋》等。

其后的重要作家有赵壹、蔡邕、祢衡等。

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祢衡的《鹦鹉赋》等众多作品出现。

这些作品或直抒胸臆,或托物言志,或写景咏物,或针砭现实,而走向了个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也更贴近了现实生活。

汉代乐府诗歌

1、汉乐府诗歌与乐府

汉乐府诗歌是指由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收集、整理和保存下来,可以合乐而歌的汉代诗歌称。

乐府的原义是指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官即官府。

乐府的职能除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填写歌词和组织演奏歌唱外,还有组织文人创作和采集和整理民歌的任务。

汉人称合过乐的歌辞为歌诗,至六朝时期人们把由乐府机关收集、整理和保存下来的,可以合乐而歌的诗歌称为乐府,乐府便由音乐机关转为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诗歌有民间的作品,也有帝王、贵族、文人的作品。

3、汉代乐府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反映人民的悲苦与反抗的诗歌。

如《陌上桑》、《平陵东》、《妇病行》、《东门行》等。

反映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诗歌。

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饮马长城窟》、《古歌》等。

反映了爱情、婚姻与家庭生活的诗歌。

如《上邪》、《有所思》、《白头吟》、《怨歌行》、《上山采靡芜》、《孔雀东南飞》等。

此外,还有一些用于郊庙祭祀的诗歌。

如刘邦妃唐山夫人所作的《安世房中歌》、司马相如等人所作的《郊祀歌》等。

4、汉代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汉乐府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汉代乐府诗歌的叙事性增强,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达到了成熟的境地

汉乐府在人物形象的描写和性格的刻画上,也显示了娴熟的艺术技巧。

汉乐府的语言浑朴自然、言近旨远,保留了口语的特点,颇富表现力和生活气息。

《古诗十九首》

1、《古诗十九首》释义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萧统《昭明文选》,是萧统收集、选编的一组无名氏的五言诗。

其产生年代大致在东汉顺帝以后到献帝建安以前,作者是多是中下层文人,非一人一时之作。

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古诗十九首》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最常用的艺术手法是将叙事、写景、抒情融而为一

(2)《古诗十九首》也继承了诗骚的比兴传统,常以比兴、象征的手法,曲婉地传达出深沉的寄托。

《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质朴自然,浅近洗练,平易淡远,生动妥贴,不刻意雕琢求工,而意蕴深厚,实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第三讲: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所处的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环境:

1、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的时代特征是战乱和分裂。

乱世文学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典型特征。

2、由于政权更迭的频繁,统治集团中争权夺力的斗争也充满着杀气,许多文人被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形成了文学的悲观与放达的的感情基调。

3、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界的特点是:

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盛行。

玄学对魏晋文人的人生价值观念、思想作风、人生态度、审美意趣理念乃至文学的风格,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形成了所谓的“魏晋风流”。

4、门阀制度的形成与寒门之士的抑郁不平及文学家族的大量出现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概况

诗歌

建安诗歌→正始诗歌→太康诗歌→永嘉玄言诗→陶渊明田园诗→山水诗→宫体诗→北朝三才和庾信

《西洲曲》和《木兰诗》是南北朝乐府歌的代表

抒情小赋、骈文、小说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

——文学的自觉

三、鲁迅在他的著名论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

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的特征。

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大约经过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1、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而且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刘协的年号(196~220)。

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蔡琰

曹操诗歌创作的内容

反映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

《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

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统一天下的抱负。

《度关山》、《对酒》、《龟虽寿》、《观沧海》

游仙诗

《短歌行》全篇由两个相互联系的主题组成:

一是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一是渴慕贤才,统一天下。

比兴手法:

八句一个层次,感情迂曲幽深,悲凉慷慨、深沉而雄壮。

《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以豪壮的笔调,写苍茫的大海,宏大的气象。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

借写山水之景寄寓怀抱

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

1、学习乐府民歌,又有创新精神2、感情奔放3、悲凉慷慨4、语言质朴自然

5、以四言诗成就为高

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又是建安文学的领袖,影响了一代诗风。

曹操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表现其政治理想,抒发雄伟抱负。

他的诗歌绝少华美辞藻,结构也不很精致,喜欢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风格悲凉慷慨,沉郁雄健,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

乐府诗从他开始,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曹丕(187~226),字子桓,世称魏文帝。

曹丕是建安文学代表作家之一。

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

(一)《典论·

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1、对文学价值的重视。

2、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3、初步探讨了各种文体的特点: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善实,诗赋欲丽。

(二)《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

曹植(192—232),字子建,才华横益,但恃才傲物,任性而行。

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临淄侯。

曹丕称帝后,备受猜忌迫害,饱受萁豆相煎之苦,最终抑郁而死,世称陈思王。

建安之杰

二、曹植的创作。

曹植的创作,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的内容

一是反映战争和动乱,如《送应氏》。

二是抒发理想和抱负,呈现出一种豪迈气概,洋溢着乐观和浪漫的情调,富于进取精神和自负自信的少年意气。

如《白马篇》

曹植后期因受到曹丕的压制、猜忌甚至迫害,心情忧愤悲伤,作品的内容和风格发生显著变化,早期的那种豪迈气概和开朗的情调消失了。

在他后期的诗文中,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充满着受压迫的苦闷与悲哀。

后期诗歌内容可分为4类一是抒写自己与朋友惨遭迫害的愤懑的诗篇,如《野田黄雀行》、《赠白马彪》等;

二是以思妇、弃妇寄托身世,表白心迹的诗篇,如《美女篇》、《七哀诗》等;

三是述志诗,如《杂诗》(“仆夫早严驾”);

四是游仙诗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

2、形成“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独特风貌。

3、善为警句,工于起调,在运用比喻、对偶、炼字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第四节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亦即“建安风骨”。

其内涵是:

1、政治理想的高扬。

造成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人生短暂的哀叹。

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态度。

3、强烈的个性表现。

4、浓郁的悲剧色彩。

建安风骨

即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建安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是:

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

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明朗舒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一、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

正始时期,魏国内部发生了残酷血腥的权力斗争。

“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

文人政治理想落潮,建功立业之心为忧生之嗟代替,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诗歌表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体现出正始诗风的独特面貌。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二、“竹林七贤”

魏晋之际文学的七位代表作家。

他们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

任诞》。

“竹林七贤”,实际上是个名士集团。

山涛、王戎后来投靠司马氏,其余五人都崇尚老庄,任性嗜酒,寄情山水,反对礼法名教,对司马氏的篡权夺位不满。

七贤中真正能代表正始文学最高成就的只有阮籍和嵇康。

阮籍(210-263),字嗣宗。

“才藻艳绝,而倜傥放荡,以庄周为模则”。

“旷达不羁,不拘礼俗”“闻步兵校尉缺,厨多美酒,营人善酿酒,求为校尉,遂纵酒昏酣,遗落世事”

阮籍的创作

散文《大人先生传》,是一篇表现狂放形态和叛逆精神的赋体传文。

《咏怀诗》82首,是他的诗歌代表作。

这些诗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痛苦、孤独寂寞和愤懑的复杂心情,寓时代的悲剧于个人的哀怨之中。

阮籍诗的艺术成就

1、体现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即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

2、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

3、阮籍的咏怀诗首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

嵇康,字叔夜。

正始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和哲学家。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凤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晋书·

嵇康传》)。

“岩岩若孤松之独立。

其醉也,傀然若玉山之将崩”。

(《世说新语》)。

嵇康的诗歌创作“使气命诗”(《文心雕龙·

明诗》)

以表现其愤世嫉俗、高蹈独立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风格清峻。

《幽愤诗》、《赠秀才入军》

嵇康诗歌的成就

嵇康是继曹操以后四言诗写得较好的。

能够脱出《诗经》的藩篱,写出自己的艺术风格。

何焯《义门读书记》:

“四言不为风雅所羁,直写胸中语,此书夜所高于潘、陆也。

嵇康的散文创作

《与山巨源绝交书》

反复申说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个人性格、爱好,提出了“七不堪”、“二不可”为不能出仕的理由,自己不能舍其所乐而从其“九患”。

《与山巨源绝交书》

写法上,主要用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的笔调进行反语讽刺。

1、故意以言过其实的言词,放纵的态度,极度的丑化自己。

2、言在此而意在彼。

3、一般书信皆以言事为主,以简要为重,此信却有多种文体风格

太康诗风

缺乏现实内容:

“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拟古模仿艺术形式繁缛追求文字华美描写细腻注意排偶

左思的诗文创作

《三都赋》,引起“洛阳纸贵”

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是《咏史》诗8首。

把历史的现象、经验与个人的现实遭遇、情感体验成功地结合在诗歌中

左思风力:

左思志高才雄,胸怀旷迈,富有反抗精神。

《咏史》8首是他的代表作,借古人古事来抒写自己的怀抱和在门阀制度压抑下怀才不遇的愤慨,名为咏史,实乃抒怀。

借古讽今,恰当深刻,笔力矫健,气势充沛。

这种艺术特色被钟嵘称为“左思风力”。

郭璞与游仙诗

游仙诗大体有两类。

一类以求仙访药而得长生为主旨,另一类是借游仙以表现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组诗《游仙诗》14首

形象鲜明、风格艳逸,和当时一般的游仙诗、玄言诗不同。

钟嵘《诗品》:

“始变永嘉平淡之体。

东晋诗歌

东晋诗坛玄言诗盛行。

“平典似道德论”、“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孙绰、许询是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

陶渊明田园诗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不良诗风。

 王羲之与兰亭唱和

1、《兰亭集序》与兰亭诗

王羲之和朋友在兰亭聚会,欣赏山水,唱和赋诗,成诗37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作《兰亭集序》。

2、兰亭诗的主题是抒写山水游赏之乐,表现山水审美的情趣,和由山水直接抒发玄理。

兰亭诗标志着山水诗的兴起。

陶渊明成就的秘密在于,他在诗中能开其心扉

他的诗作象打开一本书,毫无掩饰地显露他的个性,记录了一个谦和自耕的诗人的生活史和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的思考。

他的诗表现出一种与自然与环境和谐一致的冲淡闲适的奇妙意境,构成了中国哲学所认为的最高幸福。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人。

陶征士、陶靖节、靖节先生。

陶彭泽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陶渊明毕生走过三个时期,界线分明:

少年、青年的闲居时期(出身望族,少有壮志。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

壮年的辗转出仕时期(29岁,为江州祭酒,不久辞归;

召为主薄,不就。

36岁,入桓玄幕府;

后归家居母丧。

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不久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

40岁,任彭泽令。

在官八十余日,11月,辞归。

中晚年的隐居终老时期。

(躬耕田园的隐者箪瓢屡空,不慕荣利。

最超脱、最彻底的隐士。

抱朴含真,任情自得。

最真诚的诗人。

诗酒自娱,纵浪大化。

最艺术化的人生。

陶渊明的思想

(一)坚守“固穷”的思想

不失气节和人格

“固穷”是以儒家所倡导的个人品德和节操为思想基石的。

“猛志逸四海”、“有志不获骋”、“猛志固常在”

(二)崇尚“自然”的思想

道德修养上的“抱朴含真”

生活道路上的“归园田居”

生死观念上的“纵浪大化”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以辞彭泽令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尚积极谋仕,但也向往隐逸生活,追求精神自由。

后期走向归隐

陶渊明的反复出仕和反复归隐,其思想根源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

陶渊明的田园诗

(一)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抒写闲适自得的心境。

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

《归园田居》其一

写诗人归田的原因和重返田园的愉快生活。

这首诗的平淡醇美,全表现在诗人不动声色的白描之中。

用词的精确,对仗的工整,又体现出平淡中见功力的诗人风格。

《饮酒》其五

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的兴致和领悟。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

(二)热爱农业劳动,强调劳动意义。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归园田居》其三写诗人早出晚归的劳动生活和富有诗意的感受。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农业劳动的意义。

体力劳动的艰苦和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宁静乃至安乐。

(三)歌咏闲居生活的乐趣,表现与人交往的情谊

《和郭主簿》、《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移居》

(四)反映诗人生活的贫困,揭示农村凋敝的惨象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

(五)建构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蓝图。

如《桃花源诗》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咏怀诗与咏史诗多组诗,如《饮酒》、《拟古》、《杂诗》,《咏贫士》、《咏三良》、《读山海经》、《咏荆轲》等。

陶渊明的咏怀诗与咏史诗明显继承了阮籍、左思诗歌的传统,又有陶氏自己的特点,多围绕仕与隐的矛盾,表现他与世俗的隔阂和对恬淡生活的安然;

当然也有忧愤激越时。

如《咏荆轲》、《读山海经·

精卫》等。

陶渊明的行役诗:

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反复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是陶渊明行役诗共有的主题。

如《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等。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1、创造了安静悠闲的田园境界。

平凡的农事村景一经诗人点化,便进入了安静悠闲的诗的境界,田园也不再是贫穷饥饿、劳累痛苦的所在,而是令人神往的乐园。

2、形成了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诗人所表现的静穆平淡的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以及他处于这种环境中恬静自然的心情决定的。

质朴无华的语言和不事雕饰的白描手法。

3、情、景、事、理浑融一体,意境高远。

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在景物描的写上。

写自然景物不求形似,而是着意于神貌的点染。

通过平凡的事物与通俗的语言表现自己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言有尽而意无穷。

4、平淡自然中的语言锤炼

语言质朴自然,精炼传神

5、风格多样。

辞赋

《归去来兮辞》抒写他辞官归田的喜悦心情和生活乐趣。

语言清新流利,抒情色彩浓厚,富有诗意。

陶渊明对后世文学及文人的典型意义:

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

酒与菊的象征。

刘宋时期山水诗兴盛的原因:

1、文人生活环境变迁的影响。

2、受魏晋之后隐逸之风的影响。

3、玄学的影响。

谢灵运的山水诗

谢灵运是第一个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诗人。

他山水诗的特点是鲜丽,清新,自然。

他的诗开启了南朝一代的新诗风,实现了诗歌艺术由魏晋的古朴向南朝追求声色的转变。

《登池上楼》是其代表作

山水诗的文学价值

1、山水诗的产生,标志着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加深了,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无论在文学史上还是美学史上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2、山水诗的出现,改变了“诗言志”的传统。

鲍照(414?

~466),字明远。

出身寒微,但才华出众、极有抱负。

一生倍受门阀制度的压抑,有志难申

鲍照诗歌的内容

边塞诗,如《代出自蓟北门行》

描写游子、思妇、弃妇生活的诗篇,如《代白头吟》

反映人民在战乱和赋税徭役逼迫下的痛苦生活的诗篇,如《拟古诗》(束薪幽篁里)

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的诗篇。

如组诗《拟行路难》

鲍照诗的创新

既继承了汉魏乐府的优良传统而又有所发展,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

作品内容充实,思想积极;

形式多样,隔句押韵,奠定了后世七言古诗的基本形式;

写景状物,语言新奇丰富;

音节激昂顿挫,富于变化;

感情慷慨奔放,风格豪迈俊逸。

谢朓的创作

谢朓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

山水诗方面:

他的山水诗语言精美、清新流丽,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形成了秀丽清逸的诗风。

代表作: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新诗体的探索方面:

将永明声律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其诗音调和谐,语言清新流畅,体现出圆美流转的特点。

善于熔裁警句,警句对仗工整,和谐流畅。

四、宫体诗的生成:

南朝民歌从市井进入了宫廷

梁、陈时,许多诗人是宫廷待臣或者帝王贵族。

他们沉溺在奢侈荒淫的生活中,诗歌作为消遣娱情的玩物。

梁简文帝萧纲公开提倡

南朝梁、陈时在宫廷中所形成的一种诗风,由梁简文帝萧纲提倡。

内容淫靡,主要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题材不外乎咏物与对女性的描写。

艺术上注重辞藻、对偶与声律,对格律诗的形成有贡献。

但诗风绮艳,柔靡缓弱,是诗歌发展的形式主义逆流。

自梁到初唐,其影响延续一百多年。

代表作家有徐摛与徐陵父子、庾肩吾与庾信父子,故又称作“徐庾体”。

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学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南方清绮文风极盛,北方文学崇尚的是质朴的气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