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纲要Word下载.docx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纲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纲要Word下载.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3)了解察举制、科举制、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本内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概述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等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了解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意义,列举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概述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认识其历史作用;
知道中共“一大”、“二大”内容,认识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知道国民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红军长征、解放战争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知道开国大典的基本史实;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践踏的情况。
(3)知道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认识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知道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及意义。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中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多边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知道雅典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2)了解《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及地位,认识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的作用。
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
(3)了解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的主要史实,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了解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发展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必修(Ⅱ)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了解铁农具的应用、牛耕的发展,了解都江堰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汉、唐丝织,商、春秋、汉冶金,唐、宋、明、清时期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列举春秋战国、唐、宋、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我国古代市场与城市发展的史实。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认识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概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等史实,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服饰、饮食、居室建筑等物质生活和婚姻等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社会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火车、汽车、电报、电话等交通、电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它们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了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日益紧密的联系。
(2)了解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工厂制度的出现、瓦特改良蒸汽机和蒸汽时代到来的史实;
了解石油能源的使用、电能应用的重大发明和电气时代的到来的史实;
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6.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列举“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的主要表现,认识其经验教训。
(3)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及其影响。
(2)知道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过程,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认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环境污染等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必修(Ⅲ)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2)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知道朱熹的理学以及地位。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和绘画的起源,知道东晋、唐、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3)知道诗经、楚辞和汉赋的文学成就,概述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的文学成就,知道明清四大长篇小说。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概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知道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的贡献。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了解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它们分别在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简要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了解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主要成就,认识“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了解普罗塔戈拉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2)知道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简述马丁·
路德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列举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1)概述牛顿的主要成就,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3)列举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知道《唐璜》、《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认识其影响。
(2)知道凡·
高和毕加索及他们的代表作。
(3)知道贝多芬及其主要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五、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2.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六、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60℅,每小题2分,共30小题。
其中,历史(Ⅰ)12题,历史(Ⅱ)7题,历史(Ⅲ)11题。
非选择题40℅,共5小题。
其中,历史(Ⅰ)2题、历史(Ⅱ)2题、历史(Ⅲ)1题。
(模块占分比例不变,各题型题量可相应调整变化)
2.内容比例:
历史(Ⅰ)约40℅,历史(Ⅱ)约30℅,历史(Ⅲ)约30℅。
3.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
容易题,难度值0.8以上,约占80℅。
中等难度题,难度值0.60~0.8,约占10℅。
较难题,难度值0.40~0.60,约占10℅。
全卷难度值:
0.80~0.85。
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例1】宗法制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后来的各封建王朝。
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它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
A规范宗教仪式B.传承中华传统C.禁锢人们思想D.阻碍社会进步
说明:
考查宗法制的影响。
宗法制强调尊祖敬宗,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形成民族孝道一统。
本题主要考查对“宗法制”的理解,属容易题。
【例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自然经济的“解体”主要是指
A.外国商品垄断了中国市场B.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
C.广大农民被迫与土地分离D.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耕织结合。
而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就是指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
本题主要考查对自然经济“解体”的理解,属中等难度题。
【例3】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我们认为(我们)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
“这个制度”是指()。
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
注意题干中“解决民族问题”这一关键词。
A项是实行基层人民民主权力的制度;
B项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D项是处理与其他民主党派关系的制度。
本题能力层次为识记,属容易题。
【例4】某学生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生平的网页。
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是()。
A新三民主义B新民主主义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本题以研究性课题为命题素材,从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人手,考查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
A、D项与毛泽东思想无直接关系。
B、C都是毛泽东思想一部分。
根据观察图示可知,从时间发展推论,介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之间的,应该是B项所述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属较难题。
【例5】英国史学家约翰说:
“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这里的“她”是指()。
A.古代希腊B.罗马C.、英国D.美国
本题是材料选择题。
要求阅读和理解试题提供的文字材料和考试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判断,主要考查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历史地位的理解。
属中等难度题。
【例6】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运动由理想变为现实,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
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有()。
A.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B.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C.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思想基础D.导致文学革命的发生
说明:
十月革命是发生在1917年的社会主义革命,故排除C项(1911年)、D项(1917年);
而B项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属容易题。
【例7】有学者认为“中国到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后者被看作“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
A.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B.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
C.规划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蓝图D.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准备
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运动提出了自由、民主、平等、三权分立等种种政
治设想,为未来的资产阶级新社会描绘了蓝图,因而被视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本题主
要考查对启蒙运动内容的理解,属中等难度题。
【例8】如果我们要上网搜索下图的历史信息,应键人的“关键词”是()。
A.早期殖民扩张B.手工工场C.工业革命D.信息时代
本题是图片材料选择题。
要求观察历史图片,依托所学知识获取有效信息,理解
并作答。
图片反映的内容为“蒸汽机车”和“汽船”。
它们都是使用蒸汽机为动力的交通工
具,属于“工业革命”的成果。
主要考查观察、理解能力,属较难题。
【例9】阅读下表,影响1920~1926年苏俄(苏联)工业总产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913~1926年俄国/苏俄/苏联工业总产值情况表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26年
工业总产值(%)
(以1913年为100)
100
13.8
75.5
108.1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推行农业集体化方针D.推行工业化方针
本题是表格材料选择题。
要求观察比较表格中的有关数据获取有效信息。
考查比较、分析和运用能力,属中等难度题。
【例10】下表是1917~1921年《新青年》杂志发表文章的分类统计。
主题
介绍马克思主义
介绍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由上表可以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A.《新青年》宣传的主要倾向是马克思主义
B.《新青年》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唯一刊物
C.《新青年》的撰稿人全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从统计数字看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最多;
B项“唯一刊物”不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有很多的刊物;
C项“全都是”说法绝对化;
从统计数字看,学习西方的数量较少,故D项错误。
本题是表格材料选择题,要求观察表格中的不同数据,并依托所学知识分析,做出正确判断,属中等难度题。
二、非选择题
【例1】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湮没于世界之中。
某班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大多数同学认为应把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文化形象。
(1)填写下列儒家思想发展简表的相关内容:
时代
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春秋
①
仁、礼
战国
孟子
②
③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汉代
董仲舒
④
⑤
朱熹
理的学说
(2)儒家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借鉴作用。
请举一例说明。
参考答案:
(1)①孔子②仁政(或民贵君轻)③荀子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
罢黜百家)⑤宋代
(2)可举执政为民、以德治国、关爱生命;
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等例子加以说明。
用填表方式命制试题,比较新颖活泼。
第一问考查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第二问考查知识迁移与应用的能力,有一定的开放性。
属容易题。
【例2】学会判断历史资料的价值并能从不同的历史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以下是某校学生在《中国古代纸的发明》的探究性学习中出现的一个情景:
学生甲认为纸最早是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的。
他提供了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
南朝宋范晔在《后汉书·
蔡伦传》记载:
“(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
学生乙认为纸早在西汉就已经发明了。
他也提供了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
1986年,在甘肃天水市东南放马滩5号西汉墓出土了西汉文景时期的纸质地图残片。
你支持上述哪一位同学的观点?
请你说明理由。
你不支持另一位同学的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
支持乙的观点。
支持理由:
有考古材料证明西汉已有了纸,西汉早于东汉。
学生乙的依据比学生甲的论据更可靠。
不支持甲的理由:
学生甲对史料的掌握不全面(或学生甲对材料的解读有误,因为材料只能说明蔡伦制成了蔡伦纸,而并不能证明蔡伦是纸的最早发明者)。
本题从呈现探究性学习遇到的问题情景人手,反映当前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
要求运用历史考证的方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思维具有开放性。
答案也同样具有开放性,做到言之有据、有理即可。
【例3】在高中学习阶段,历史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图片。
材料一
清末男装中山装旧式婚礼文明婚礼
(1)这两组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
(2)小雯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小华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
材料二
轿子马车汽车火车磁悬浮列车
材料三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
铁路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
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
(3)观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
(4)根据材料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1)服饰(或服装);
婚姻礼俗。
(2)通过图书馆收集资料;
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
分类比较的方式。
还可以通过调查采访、分析比较等方式。
(答其中一种方式即可)
(3)交通运输更为便捷;
牵引动力发生变化;
更有利于国计民生(或速度更快;
运力大;
费用更低廉等)。
(4)影响:
进一步打破了封闭式的自然经济的束缚;
加强了各地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
促进了先进观念、知识技术等传播;
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推动中国近现代进程。
本题设置近代社会生活的历史场景,以模拟学生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方式命试题,把文字材料、图片结合起来显得比较亲切有趣。
问题由浅入深,在考查浅层次的观察、整合、比较能力外,更进一步考查依托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归纳出事物的历史影响。
【例4】阅读下列材料:
人与人之间的称呼看似平常,其实称呼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
材料一“任何人不得再保留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
材料二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和赌博等陋习。
——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
材料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一大”党纲中规定:
“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都可以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
”从此互称“同志”在党内成为习惯,并扩大到党员和非党员之间。
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同志”成为全国人民最流行最亲切的称呼。
1959年8月3日,毛泽东建议党内一律用“同志”称呼,不要以职务相称。
材料四时代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称呼也悄悄跟着变化。
从“同志”到“师傅’,从“先生”“小姐”到以职位相称,再到上级都被叫作老板,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