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应试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07493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论应试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申论应试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申论应试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申论应试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申论应试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申论应试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申论应试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应试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申论应试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例如,考生如不了解申论答题的四个基本环节,舍不得多花时间去阅读和分析给定材料,而像平时写作文那样去应付申论考试,就必然会顾此失彼,考不出理想的成绩。

因此,在参加考试之前,考生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详细了解申论命题的特点,各环节的解题技巧,这样才能保证在实战中应付自如。

  另外,由于申论虽然是已经出现了5年的应试文体,但大多数考生仍对此没有头绪,因此,在考前必须认真地做适量的模拟训练。

一方面是为了使自己对申论答题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评估自己应付考试的能力,如答题时间的长短、自己的特长与不足等等,以便在实战中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申论考试的注意事项

  在申论考试的全过程中,阅读资料、概括主题、提出对策、进行论证是四个主要的环节。

阅读理解给定资料,是最基础的环节。

这个环节虽然不能用文字直接在答卷上反映出来,却是完成其他三个环节的基础。

  只有认真地读懂全部给定资料,才能把握资料所反映的事件的性质,也才能准确地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完成第二个环节的要求;

也才能针对主要问题,就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完成第三个环节的要求;

最后,要充分利用给定资料,切中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证应试者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完成第四个环节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答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答题技巧,合理分配时间。

一定要认真阅读资料,抓住中心,不要盲目下笔,急于写作。

  

(2)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可行性方案时,注意限制字数,超过或不足的字数一般不高于或低于要求字数的10%,否则,就会被扣分。

另外,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简洁,答题要切中要点。

  (3)临考前做适量的模拟题,其目的有两点:

一是为了掌握各类题型的答题角度与答题技巧;

二是为了找一点实战的感觉,如考试试题的总体设计、考试时间的安排、做题速度的掌握等,以免上考场后手忙脚乱,这一点对于首次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章:

专家申论命题的主要原则:

摘要:

申论命题要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要坚持导向性、突出检测性、体现公正性、注意时效性,并且要便于阅卷教师评阅。

从六个方面可以评价申论命题质量的高低。

关键词:

申论;

命题;

公正性

申论作为公务员考试笔试的重要科目,其命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必须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照顾方方面面的关系。

这些考生基本上都要参加申论笔试。

申论试题将直接深刻地影响这些考生的个人命运,而且还将对学生家长、后来的考生、考生的亲朋好友等产生影响。

因而,申论试题命题必须从宏观着眼,从微观着手,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平淡中见思想。

理解申论命题,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具有从思想根源上明白申论内在约定性的重要意义,也就便于在考场上准确审题,严格按要求答题,从而考出理想的成绩。

申论试题的来源,一般有两种方式:

自主命题和购买试题。

自主命题是主考单位聘请专家出题。

通常是在考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聘请两位专家,到指定地点命两套题,主考单位对专家实行入闱管理,采取严格监控措施保证试题信息不泄露。

主考专家根据大纲要求,设置题型与类别、试题难度及结构、考试时限、答题要求与评分标准及其他应明确的事项。

通过查阅报纸、杂志、网络、广播等媒介上发布的新闻信息,对相似主题、相似形式、相似内容的的新闻材料进行剪辑、组合,使其能以点带面的反映当前公共管理中的典型问题。

然后设计申论要求,请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购买试题的方式在当前也比较常见。

相当数量的省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笔试试题题库。

个别中介机构通过联系命题专家,请他们随时关注社会重大时势,然后根据申论试题命题规范出题。

命题专家通常出很多套题,出售给中介机构,中介机构付给命题专家报酬后,要求命题专家从电脑上彻底删除试题。

中介机构再销售给有关省、市人事考试中心。

考试中心根据需要,抽取一套题加以审定或修改后,用来作为某次公务员考试的试题。

当然,无论何种命题方式,整个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高度保密,不得泄密。

特别是有关申论试题内容及要求,更是要求绝对保密。

不管是谁,作为命题专家,都要求深刻理解公务员考试大纲精神,紧密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招考对象实际,制定出多套高质量的试题,以供考试中心进行最终选择。

申论命题对于申论命题专家来说,也相当于一场考试,也须首先审题,领会考试大纲精神,理解领导意图,结合本次考试实际。

然后按图索骥,寻找合适的申论材料。

最后是将卷头、注意事项、申论材料、申论要求等进行规范组合,从而制成一套高质量的试题。

下面我们根据命题过程中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对申论命题原则依次予以说明。

一、申论命题要坚持导向性。

任何考试都具有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是申论考试的首要功能。

这种导向功能表现为两个层次:

一方面是能力导向,也就是要求考生具有什么样的能力。

按《中央、国家机关2006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要求“

(二)申论  主要通过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申论考试作为国家大型考试科目,担负着统一思想,引导舆论,把握导向,坚定信心的功能。

因而群众关心的、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常常作为申论材料,供考生进行引申论述。

主管单位以申论试题,向整个社会、向全国人民传达一种声音: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体现一个核心宗旨:

“为人民服务。

”以中央、国家机关考试从2000年到2006年的申论试题关注的重点来看,分别是噪声治理、医药安全、网络管理、生产安全、环境治理、农村扶贫、突发性事件应急防御等,各省、区、市的申论试题涵盖范围则涉及更为宽泛,更为具体。

通过申论考试,抽象的国家向具体的人民传递着一种关怀,一种爱护。

因而,申论考试从大处说,具有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重大意义,不可低估其当前意义和长远价值。

二、申论命题要突出检测性。

检测功能是考试的基本功能。

申论命题要能够正确检测考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

申论是公务员考试科目,它不是专业考试科目,因而,它侧重测查考生是否具有公共管理能力,而不是测查考生是否具有专业操作能力。

按照《公务员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第二十八条规定,“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职位类别分别设置。

”《公务员法》中只对公务员凡进必考有原则规定,但对考试内容没有明确规定,考试科目也未提及,只对考试形式有规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申论从2000年起开始作为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的一门考试科目,迄今已有7年。

申论命题正在走向成熟,但还没有完全定型。

考试大纲也是一年一制,虽然年年大同小异,但于稳定中也表现出不稳定性。

所以,申论考试是否只是权宜之计,也还说不定。

因为任何大型考试,都会陷入模式化的弊端。

《南方周末》曾就美国考试制度为何越来越像中国的科举考试这一现象进行讨论,结论是无可避免。

那公务员考试以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作为考试科目,久而久之也难免落入模式化的窠臼。

《公务员法》对此没有进行明确规定,为以后可能改变考试科目留下了后路。

但就当前情况来看,由于国内培训教师对申论的历史渊源研究不深,国家也没出台权威解释(或者说也不出台权威解释),因而申论考试尚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

这样,申论的内在约定性、现实规范性等本质特征便不被广泛知晓。

社会对申论的新鲜性和陌生性导致了公务员考前培训市场的火爆,在一定意义上也渐渐地推近了申论的发展。

申论命题在检测考生的写作能力、管理能力、行政能力等三种核心能力方面是能够起到较好效果的,符合《公务员法》的原则要求,应当继续研究,以使其成熟。

申论只有具备良好的检测性,才能确实体现其评价功能,选拔功能。

三、申论命题要体现公正性。

公正性是申论命题的道德要求,这是对申论命题者的道德底线的规定。

申论考试担负着为国选才的重任,不能徇私舞弊,不能偏袒佑护。

我在《申论学》中谈到申论的政治精神就是一个字“正”。

“政者,正也。

”亦即止于所当止之处。

这种公正性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一脉相承,与现代社会提倡的公正完全一致。

申论的公正性要求申论命题者所出申论试题对所有考生都是公平的,具体表现在申论试题要本着测查考生从事公共管理的共同能力,而不能对特殊专业才具有的知识、素质、技能等进行局部测查。

其最基本的表现是申论的试题卷对所有报考同一职位的考生来说都是完全相同的,考试时间及考试规则也完全相同。

除此以下,还有三个细节需要在命题时加以注意:

(一)选择面向大众的、已经公开的客观信息作为申论材料。

申论材料一般不选尚未公开的信息,或者是仅限少数人知道的信息,也不选内参、秘闻等,更不选文学作品、怪力乱神等。

近年来各级各地申论试题主要都是来自于报纸、电视、网络或广播等大众媒介的消息、通讯等,或以完整之态出现,或以拼接之貌显现。

公开是保证公正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材料中的专业术语要照顾考生的普遍利益,以不影响多数人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发挥为限。

没有任何材料不涉及专业术语,只是专业术语不能过多,而且对专业术语的不理解不能导致对申论无从作答。

社会问题是变幻多样的,每个领域、每个行业都有其术语,要想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

当然,是否有术语或有多少术语不是申论命题考虑的重要内容,只是需要兼顾而已,在全面衡量试题质量时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方面的标准予以较小的权重。

申论试题从普遍意义上讲,对考生是公平的。

公平是实现公正的又一个重要条件。

(三)申论要求的设置以测查大纲规定的能力为主,非关公务员能力要求方面的能力的测试不能放在申论重点测查内容中。

申论要求中的关键词语要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要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让考生能够比较明确地辨别。

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比如近年来各级各地考试申论要求中普遍出现的“主要内容”与“主要问题”,“方案”与“对策(建议)”等词语,其区别就不太明显,区分度不够,它对考生的语言功力的要求远高于对其行政能力的要求。

这一点可以从很多所谓的“资深专家”在网上的指导中看出来,把这些词语区分得很清楚的人还不多,这样,申论考试的难度大为增加,必然影响申论阅卷的公正性。

既然这些所谓的“资深专家”都没搞清楚,那“以己之昏昏”,何以使人“昭昭”呢?

我在《申论学》中对这些关键词进行了专章论述,读者反映很好。

四、申论命题要注意时效性。

时效性是申论命题的效能要求。

按《公务员法》第十一条“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

#61628;

(二)年满十八周岁;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的要求,报考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考生,正是朝气蓬勃、富于创新的年龄,他们都是有知识的青年,很多人对社会问题有一定见识,部分人还具有敢想敢干的胆识,对国家管理能够提出很多具有理论上可行、实践上可以操作的方案或对策,这些方案或对策,集中体现了一代年青人的思想和智慧,是国家的一笔宝贵财富,不能把这些试题答案束之高阁,而应当把它应用于实践,达到录用考试和国家管理相结合的良好功效。

广东省将申论优秀答案汇编成册,供各部门领导参考,就是发挥申论答案作用的一个良好形式,推动了工作的进展。

所以,申论给定材料最好不选择过时的材料,当然也不能选择想象或虚构的材料,而必须选择那些当前普遍存在的、群众反响强烈的的问题作为给定材料,以使考生的优秀申论答案能对工作能有现实推动作用。

通过历年的中央、国家机关考试试题我们可以得到验证。

如2005年考三农问题,随后中央开会就着重研究农民、农村、农业问题。

2006年考关于处理突发性公共事件问题(考试时间为2005年11月26日),考试稍后的2005年12月,2006年1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多次报道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对关于加强突发性公共事件处理能力的讲话。

把握这一点,对考生来说非常重要。

申论考试的准备,很多考生是摸头不知脑,不知从何下手。

事实上,只要他们在考试前半年的备考时间里,多关注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多阅读温家宝总理的工作报道,就能知道管理国家过程中的职能分工、措施手段、方式方法、定性原则、定量策略等,多查阅各部门领导的讲话,就能明白具体情况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考生要改变备考的盲目状态,必须明白试题源头何在,从源头抓起。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只有这样的人,才有更大机会进入公务员队伍,成为国家管理人员中的一员。

五、申论命题要便于评阅。

便于评阅是申论命题的最后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只有便于评阅,才能尽可能地保持其公正性,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检测功能,也才能更好地为国选才。

为了便于评阅,申论要求中通常既有形式方面的要求,也有内容方面的要求。

我们分别说明。

申论形式方面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对申论答案的篇幅限制上。

通常模拟机关工作中对话状态予以设定。

我在《从虚拟行政行为论申论考试》一文中说:

“虚拟行政行为,是指《申论》考试是模拟行政机关工作思路、观点、立场、态度、风格等的一种行为。

”我在《2006年申论试题三部曲:

发问——追问——论证》中“将它明晰化为申论三部曲:

发问——追问——论证。

发问是指申论要求第一题是模拟行政机关中,下级去调查、了解、参会后,回到机关,领导要询问他了解的基本情况。

追问是申论要求第二题是模拟行政机关中,下级向上级汇报后,上级对情况的追问。

这种追问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横向的。

既可以说明性的,也可以建设性的。

论证是指申论要求第三题是模拟行政机关中,下级在回答了领导的追问后,领导通常会交待下级去写一篇文章,对出现的情况进行论证,供向上汇报、向下讲话、向左右交流使用。

”按机关工作中说话的速度在120字/分钟至150字分钟计算,大概回答发问的时间以1至3分钟为限,回答追问的时间以3至6分钟为限,论证文章的框架以10至15分钟为限。

按根据近年中央和地方考试试题来看,申论这种形式方面的要求是遵从这种基本模式但有所增删有所变更的,在模式与创新中交替行进。

字格的设计要便于阅卷教师统计。

以20字/行设计为好,每5行标明一次到格字数。

行距和字距设计要合理,便于区分段落。

申论内容方面的要求。

在各题中表现各有不同。

申论内容方面的要求属于“暗设机关”,在题上一般都没有明确指明要答什么,不答什么,这是申论考试对很多考生来说最难的地方。

但实际上申论在内容上有严格的内在约定性,这样,设计申论要求就很关键,首先是要求考生紧密结合材料,不能逸出材料旁征博引或想象虚构。

其次是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机关工作情景,回答领导发问、追问并进行论证。

各题的设置是对具体工作场景的具体化和个性化。

从题里依然看不出有内容方面的具体要求。

但实质上,申论要求中的“概括”、“提出”、“分析”、“自命题”等词语就把申论内容进行了限定。

如回答发问则需要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先总述轮廓,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阐述大概。

概括要求全面,准确,简炼。

回答追问则要先结合问由逐层回答,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地“申而论之”,不论是提出对策或方案,都要求做到归口管理,措施得力,手段适宜,分工明确。

进行论证则需要标题、开头、主体、结尾等各部分完整齐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语言简明、平实、得体;

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行文通畅。

由于公务员制度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和西方文官制度结合改造而成的产物,申论是古代的八股文、现代高考作文、机关公务文书等文体优势结合的产物,因而,申论命题既要有规范性、又要有创新性。

规范性是创新性的基础,创新性是规范性的提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一套高质量的申论试题,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评估:

1、能起到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作用;

2、规范考试竞争,引导考生备考;

3、具有严格的程式性,能有效预防考生作弊;

4、便于阅卷老师快速、客观、公正地评阅;

5、能起到训练考生思维,测验考生智力的作用;

6、检测考生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的作用。

以此为鉴,对照我们所能见到的各级各类试题,我们会发觉各级各地的申论试题水平参差不齐。

以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题为例,2005年的申论试题则只算中等水平,而2006年的申论试题应当是一套高质量的试题。

根据对近年来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的综合、比较、分析、研究,我们拟概括出申论试卷进行论证这一道题的主要特点:

一、最后一题一般都是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字数在1000——1500字。

文体主要是议论文。

以上试题中要求写作的讲话稿或报告在此情景中也应当是议论文。

议论是其主要表达方式,但叙述,特别是概括叙述也必不可少,有时也需要说明。

较少需要描写和抒情。

其基本要求表现在三个方面:

论点鲜明,论证严密,论据充实。

不过,表述年年有变化,强调重点有所区别。

二、字数一般要求在1000字左右。

按考试时限150分钟计,作答参考时限:

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那么,2000年要求考生总共写作约1700字,文章1200字;

2001年约1500字,文章1000字左右;

2002年约1400字,文章800字左右;

2003年约1600字,文章不少于1000字;

2004年约2500字,文章不多于1500字。

按照大学毕业生手写速度平均每分钟35个字计算,则需要的总书写时间,2002年最少,约需40分钟,2004年最多,约需要73分钟。

加上阅读时间和中途停顿,对多数考生来说时间是不松也不紧,但少数速度慢的考生可能做不完。

作为中央、国家机关的考试,最近五年的题量弹性偏大了些。

按照多数人能在70%的时间做完来衡量,考试要求的总字数应以77分钟能写完为宜,也即约2700字(2685字)为宜。

考虑到阅读材料的字数变化和题型的变化,可以以此为上限,总字数不超过2700字,但书写时间不能低于44分钟,即不少于1540字。

据观察,人们的语速有加快的迹向。

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夏青指出,在“文革”前17年里,新闻播音平均185字/分左右,80年代未、90年代初约在200——220字/分左右,最近几年来,提高到240——260字/分左右。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中央电视台某晚间新闻节目最快竟达到340字/分。

他认为,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报告新闻的语速适当加快,这种变化是合理的。

但以为越快越好,每分钟播出的字数越多越好就未免失之偏颇了。

夏青的播音思想对我们是有借鉴作用的,随着“小政府、大社会”的局面的逐步形成,每一个公务员所承担的责任更多更大,需要在工作中简明扼要、抓住重要信息进行迅速表达,以提高办事效率,建立高效政府。

按照一般讲话6分钟计,则要求申论文章的长度在1500字左右为宜。

三、写作由开放式向封闭式转变,由自由写作向定向写作转变,写作的针对性逐渐加强。

或者说,对于写作的针对性要求由潜在转为显在,由暗含转为明示。

试题的指向性更加鲜明,审题难度降低,答题要求更严。

从对上述基本特点的进一步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

《申论》试卷命题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正在摸索过程中。

整个试卷从三道试题减为两道试题,但两道试题基本涵盖了三道试题的内容,即问题、对策(方案)、论证。

如果说今后《申论》试题还要改革的话,很有可能将来只有一道,那就是“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并进行论证。

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观点正确,论证严密,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卷面整洁。

我个人认为,现在之所以还是两道试题,很多省、市公招时《申论》依然是三道题,在于《申论》本身是一个新科目,评卷的主观性和客观性都比较强,误差较大。

说评卷主观性强,在于《申论》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评分原则或参考答案。

说其客观性强,在于《申论》必须严格按照机关工作人员、公务员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行文风格、表达方式等来进行写作,规定性很强。

问题在于,由于整个国家上下对于申论的研究都不够深刻,阅卷教师对于申论文章的把握常有分歧,难以形成统一的阅卷标准。

题量多只是减少误差的一个办法,但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想法而已,实则上写一篇文章决胜负必将是个大趋势。

因为公务员考试借鉴文官制度,文官制度源于科举考试。

申论与八股文本是有血缘关系的。

今后,这种来自于八股文身上的某些与现实相符合适合当今考试的某些特征将得到强化。

对于申论文章,很多考生在考场上下笔也不是无话可说,但作为申论文章,为什么这样写,却有相当部分人说不出个所以然。

所以,很多申论文章往往带有比较强的个性色彩,给评卷教师以书生气浓的感觉。

原因在于什么地方呢?

原因在于,在电视、网络极其发达的当今社会,很多考生已经渐渐远离书报,对于那些浅显易懂的信息的长期吸收,养成了他们的思维惰性,说话越来越具有幼稚化倾向。

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我是研究电视传媒的,经过大量的理论和实例研究发现,电视一方面给受众传播海量信息,但另方面,对很多受众来说却是使他们头脑变得简单的传播工具。

网络就更是如此,网上免费阅读的信息中知识极少,加上网络的互动性极强,网民有什么话可以脱口而出,,高科技产品出现严重的傻瓜化倾向,很容易变得受众缺乏长期思考和思想深度。

所以,阅卷教师在考场上,仅仅通过千把字的文章,就发现优秀的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现实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可靠办法,确是有相当变数存在的。

而考生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要吸引住阅卷教师的眼光,从理性上打动阅卷教师,通常来讲难度极大。

不过,认真剖析一个,这个问题其实也有很方便的解决办法。

正如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的关键在于熟悉每一个关节。

所以,要写好申论文章,在于平时对于申论文章的大量阅读和理解。

如果我们想要从各种申论参考书中寻找优秀的申论文章来读,那我们的眼界就太狭小的。

在长期的研究中,我发现一个被大家忽略的事实,那就是,我们的各级领导,在行政工作发表的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的文章,除去其外在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