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高级教师资格证申请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91299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滁州市高级教师资格证申请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滁州市高级教师资格证申请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滁州市高级教师资格证申请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滁州市高级教师资格证申请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滁州市高级教师资格证申请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滁州市高级教师资格证申请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滁州市高级教师资格证申请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滁州市高级教师资格证申请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滁州市高级教师资格证申请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请根据运动员的国籍和从事的运动运动项目连线。

姚明110米跨栏

林书豪中国

刘翔美国

约翰逊打篮球

通过上述两项连线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归纳与整理】

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3、对同类事物利用不同的分类方法交叉联系认识事物更加明确。

【板书】①交叉分类法

【当堂练习】

1、请利用交叉分类法对下列酸进行分类。

HCl弱酸

H2SO4强酸

HNO3无氧酸

H2S有氧酸

H2CO3一元酸

H2SO3二元酸

2、从不同属性,不同角度利用交叉分类法分别对氧化物、碱进行分类。

Na2O酸性氧化物NaOH强碱

CaO碱性氧化物Mg(OH)2弱碱

CO2金属氧化物KOH可溶性碱

SO2非金属氧化物Al(OH)3难溶性碱

3、对下列化学反应从产物状态和现象有无火焰,利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

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物是固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物是气体

磷在氧气中燃烧有火焰

铝在氧气中燃烧无火焰

1、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

2、对于同类物质还能进行再分类吗?

该怎样分类呢?

【回顾旧知】固体混合物

   混合物(多种物质)液体混合物

物质气体混合物

       单质 :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一种元素)   

 纯净物  

(一种物质)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CH4、C2H5OH、C6H12O6、淀粉、蛋白质

(多种元素) 氧化物H2OCuOCO2

                无机化合物  酸HClH2SO4HNO3

                     碱NaOHCa(OH)2KOH

                     盐NaClCuSO4Na2CO3

【板书】②树状分类法

【实践与探究】

1、查阅资料并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品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

2、根据树状分类法填写书本P25上的图

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它们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将化学反应又可以按照哪些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呢?

【板书】2、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合反应(A+B=C)

化学分解反应(A=B+C)

反应置换反应(A+BC=B+AC)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归纳与整理】

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化学分类中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

【板书设计 

】 

①交叉分类法

②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反应的分类

【补充习题】

1、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是因为铁或铝能跟该农药中的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属无机物反应基本类型中的 

(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下列物质是化合物的是 

A、分析纯盐酸 

B、氧气 

C、黑火药 

D、干冰

3、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为氢化物。

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A、H2O 

B、NH3 

C、NaH 

D、H2SO4

4、组成中有氢氧根的盐叫做碱式盐,酸根中含有氢元素的盐叫做酸式盐(现阶段认为正确)。

下列盐中,既不是碱式盐,又不是酸式盐的是 

A、KHSO4 

B、Cu2(OH)2CO3 

C、Ca(H2PO4)2 

D、NH4NO3

5、下列物质:

①H2O②NaCl③H2SO4④Ca(OH)2⑤Fe2O3⑥FeSO4·

7H2O⑦HNO3⑧AgNO3⑨NaHCO3中,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盐的是 

(填写各物质的序号)

6、胆矾(CuSO4·

5H2O)是一种蓝色晶体,用它进行以下几个实验:

①取少量胆矾晶体,用研钵研碎后,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可以看到固体颜色逐渐变成白色,同时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②冷却后,取试管内白色粉末少许,用蒸馏水溶解后得到蓝色溶液,将此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

③向第一支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④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第二支试管中,过一会,取出铁钉,观察到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变化,并指出所发生的反应的类型。

⑴加热胆矾晶体:

,( 

);

⑵生成蓝色沉淀:

⑶生成红色物质:

)。

【学生作业信息反馈】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钠、镁、铝、铁的重要性质,认识钠是一种活泼金属;

2、了解钠、镁、铝、铁的存在及用途;

3、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2、发挥学生主主体作用,做好探究实验

3、通过例题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钠的用途,指出化学工业早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2、通过介绍铝的冶炼,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动手实验体验化学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金属钠的氧化、与水反应

2、钠与水反应现象观察、分析、总结

教学过程:

【引言】:

五千年前人类进入青铜时代,三千年前进入铁器时代,20世纪铝合金成为仅次于铁的金属材料。

金属在人类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展起重要作用。

金属和它的化合物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例如:

铝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具有金属的通性,高温时可以燃烧,而燃烧时Al2O3却不熔化,能耐高温,为什么?

本章我们就来讨论它们的性质。

【板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的物理性质(共性):

有金属光泽、易传热、易导电,有延展性、可塑性,除汞以外都是固体。

2、金属的化学性质:

2Al+3Cu2+=2Al3++3Cu2Mg+O2=2MgO

Cu+2Ag+=Cu2++2AgMg+2H+=Mg2++H2↑

金属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表现出还原性。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实验:

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开一端的外皮观察钠表面的光泽和颜色,看新切开的钠的表面在空气中会不会发生变化。

【讲解】钠:

银白色,较软,比水轻,熔点较低,保存在煤油中。

1、钠和氧气反应

常温下:

银白色的切面很快变暗

【板书】4Na+O2===2Na2O

再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

【讲解】现象:

熔成闪亮的小球,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粉末.

【板书】2Na+O2===Na2O2

Na2O2的特殊用途: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用途:

制取少量氧气,用作帮助呼吸

备注:

2Na2O2+4HCl=4NaCl+O2↑+2H2O 

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属于过氧化物

2、铝和氧气反应:

打磨过的铝箔和未打磨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现象:

加热萎缩但不滴落

【讲解】:

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即使是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也很快生成了新的氧化膜,Al2O3薄膜的熔点为2050℃,高于铝的熔点660℃,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

【板书】 

4Al+3O2 

==2Al2O3

活泼金属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

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等;

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等。

4Fe+3O2==2Fe2O32Mg+O2==2MgO 

2Cu+O2==2CuO

【板书】结论:

(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

【板书设计】

①常温下生成白色的固体:

4Na+O2===2Na2O(常温)

②加热下生成淡黄色固体2Na+O2===Na2O2

==2Al2O3(Al2O3薄膜具有保护作用)

结论:

【布置作业】

1、书本P53习题:

第1题、第2题、

2、补充作业

①金属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其组成将变为

②钠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是

③写出钠与氧气,铝与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作业反馈】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3、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现象,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

通过学习氯气的发现和确认的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

1、氯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氯气与水的反应。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

3、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

【引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德军与英、法军战士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对峙。

黎明时,英、法军前线战壕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向前袭来,很快数百名英、法军战士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

这就是1915年4月22日发生的另人发指的事件。

这种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就是氯气。

氯气为什么可以用作毒气?

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用途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

【讲述】氯元素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富集在海水中。

【板书】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过渡】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氯,那么人们是怎样制得氯气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2页的科学史话。

【板书】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Cl2

【教师讲述】同学们预习了课本,应该都看了课本第82页关于氯气的发现与确认的故事吧?

氯气是由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却是在30多年之后由英国化学家戴维通过大量研究确认为新元素氯。

同学们应该能从中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呢?

同学们如果有所感触的话可以在课余互相交流。

虽然舍勒没能够坚持下来,但是他发现氯气的方法至今还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主要方法之一。

请一起写出氯气制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板书】实验室制氯气:

MnO2+4HCl=Cl2↑+MnCl2+H2O

1、你从这一史实得到什么启示?

2、根据史料,总结出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板书】1、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展示】一瓶氯气。

引导学生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毒性等方面进行归纳。

【板书】⑴氯气的物理性质:

黄绿色、刺激性、有毒气体

【提出问题】对于有毒气体或未知气体应当如何闻其气味?

【学生活动】参照课本P83图4-15,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闻气体的方法。

【板书】⑵闻氯气的正确方法:

闻气体的时候,不管毒性大小如何,不能直接靠近瓶口,均要正确操作,即“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或试管口)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过渡】我们知道元素的性质由结构所决定,大家能否根据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氯气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说明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讲解】氯气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学生活动】观察铁丝、铜丝在氯气中燃烧;

加水溶解溶液的颜色;

并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板书】2Cu+Cl2点燃CuCl2(放出棕黄色的烟,溶液显蓝绿色)

2Fe+3Cl2点燃2FeCl3(放出红棕色的烟,溶液显黄色)

【提出问题】

这些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如果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请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小结】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过渡】氯气能与金属反应,能不能与非金属反应呢?

【演示实验】H2在Cl2中燃烧。

【描述实验现象】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有白雾形成。

【讲述】HCl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

HCl的水溶液称为盐酸。

同学们观察到的白雾就是HCl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所形成的盐酸小液滴。

【板书】2、与H2等非金属反应 

H2+Cl2点燃2HCl(苍白色火焰,形成白雾)

【讨论】金属、非金属跟氯气化合时,氯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

表现氯气的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在这些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都从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

氯气在反应中都是氧化剂,说明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展示】一瓶氯水溶液,并建议学生闻氯水的气味。

【学生活动】闻氯水的气味后回答:

有时打开水龙头也会闻到这种气味,难道我们喝的自来水就是氯水?

【讲解】因为很多自来水厂都是用氯气来杀菌消毒的,我们闻到的刺激性气味是余氯的气味。

【提出问题】氯水呈什么颜色?

说明有什么微粒?

【学生回答】淡黄绿色,说明有氯气分子存在。

【提出问题】氯气溶于水形成氯水的过程,是简单的物理过程吗?

会有怎样的反应发生?

【学生讨论】

(1)假设Cl2不和水反应,只是溶于水,那么溶液中只存在Cl2分子和H2O分子,这时溶液应该是中性的。

(2)假设Cl2和水反应,那么溶液中除存在Cl2分子、H2O分子外,还可能会含有Cl-,溶液不一定是中性。

【实验验证】

(1) 

加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 

加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Cl-。

(3) 

加Zn粒或Na2CO3粉末检验H+。

【实验现象】

实验

(1):

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实验

(2):

生成了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存在。

实验(3):

有气体产生,说明生成了酸性较强的含氯物质,应为盐酸。

【初步得出结论】氯水中含Cl2、H2O、H+、Cl-。

【提出疑问】石蕊试液为什么先变红后褪色呢?

【学生猜想】

溶液中有盐酸,是不是盐酸使石蕊褪色呢?

Cl2中氯是0价,而HCl中氯是-1价,则氯气与水反应后还会有氯元素显正价的物质生成。

氯气有强氧化性,使石蕊褪色的物质是不是氯气?

氯水光照产生氧气,而氯水中Cl2、H2O、H+、Cl-都不可能在光照的条件下产生氧气,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中应该有一种含氧元素,光照能产生氧气的物质。

一张干燥和一张湿润的红纸分别投入两瓶干燥氯气中。

取一张红纸,湿润一半投入一瓶干燥氯气中。

【实验现象】干燥的纸条没有褪色,湿润的纸条褪色了。

【得出结论】使石蕊褪色的物质不是氯气而是含氧元素、光照能产生氧气的次氯酸(HClO)。

【板书】3、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氯水的成分:

Cl2、H2O、HCl、HClO。

【讲解】次氯酸是很弱的酸,不稳定,只存在于水溶液中,在光照下容易分解。

【设问】我们能否归纳出次氯酸有什么性质?

【板书】次氯酸:

见光分解、强氧化性(杀菌、漂白)、酸性。

【引申】因为HClO具有强氧化性,故有杀菌消毒作用。

此外,HClO有漂白性,可以用于棉花、纸张的漂白,所以在棉纺厂、造纸厂里都用到氯气。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氯气与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与水的反应,氯气还有哪些性质的用途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节 

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Cl2

实验室制氯气:

MnO2+4HCl=Cl2↑+MnCl2+H2O

⑴氯气的物理性质:

⑵闻氯气的正确方法: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2Cu+Cl2点燃CuCl2(放出棕黄色的烟,溶液显蓝绿色)

2、与H2等非金属反应 

H2+Cl2点燃2HCl(苍白色火焰,形成白雾)

3、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氯水的成分:

次氯酸:

【作业设计】

(研究性课题)

1、 

了解在家庭利用自来水浇花养鱼时通常采取何种措施?

并分析其原理。

2、 

2004年4月15日,重庆市江北区重庆天原化工总厂一个储存有13吨液氯的车间发生氯气泄漏爆炸事故,重庆市区15万人被迫进行大转移。

当氯气泄漏时,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手段逃生?

3、通过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你对燃烧的条件和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

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人人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乙醇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科学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乙醇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乙醇分子的结构。

2、乙醇的化学性质(与活泼金属的反应、催化氧化反应)。

三、教学方法

讨论及实验探究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师:

我们来做几个填空题。

白日放歌须纵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

明月几时有,把____问青天。

借问____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何以解忧,惟有____。

生:

……

大家都看出来了,这几句诗都跟酒有关。

酒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流传着很多动人的故事。

像“汉高祖醉斩白蛇”“煮酒论英雄”“李白斗酒诗百篇”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那么大家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

酒精。

酒精的化学名称叫什么呢?

乙醇。

原来大家都知道了。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酒的主要成分──乙醇。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一、乙醇

【学生活动】观察一瓶乙醇,归纳、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

【边启发、讲解,边板书】1、乙醇的物理性质。

颜 

色:

无色透明;

气 

味:

特殊香味。

状 

态:

液体;

挥发性:

易挥发。

密 

度:

比水小;

溶解性:

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提问、启发)怎样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

(讨论、回答)用无水硫酸铜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

如果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变蓝,说明酒精中含水。

(过渡)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那么乙醇分子的结构会是怎样的呢?

从已学的知识考虑,可得出两种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