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报告格式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89716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动研究报告格式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行动研究报告格式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行动研究报告格式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行动研究报告格式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行动研究报告格式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动研究报告格式Word格式.docx

《行动研究报告格式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动研究报告格式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动研究报告格式Word格式.docx

研究背景(thecontext/backgroundofthestudy)

研究起因(背景、意义)

首先要阐述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的。

其次,要阐述此项研究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研究的起因叙述要简明扼要,只要说清楚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就行了,不需要过多地去讨论问题产生的背景以及研究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阐述这部分内容时,最好认真、仔细地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做过哪些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

把已有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

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

文献综述(literaturereview)

研究报告的撰写,必须正确处理借鉴别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独立思考的关系。

一方面不能无视前人与他人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那种为介绍而介绍,对所引用的观点及文献只述而不评、或者任意引申发挥的做法也是欠妥的。

对引用的文献和观点,首先要搞清楚作者的意愿,文献内容的价值,从中挖掘实质性问题,从而加强论证的针对性;

第二,要善于从众多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中选取最典型的、富有说服力的材料。

那种简单列举和大量堆砌的做法反而降低引用材料的论证作用,并使文章臃肿拖沓。

文献综述只需要表现出你对自己研究的主题了解多少,因此可以用介绍性的句子或段落描述。

比如,教师想要研究"

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赞美"

,在文献综述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查阅文献,写清楚以往研究中对教师的赞美分为哪些类型;

教师赞美对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会有影响;

你怎样看待这些研究;

从当前的教育背景出发,结合自身的实践,研究教师的赞美有何重要的意义,等等。

研究焦点/确定研究的问题(focus/aspectofthepracticetoimprove)?

确定研究的问题包括对问题的描述及分析,在简单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得到问题中涉及的基本概念,然后将研究问题进一步理清、精确化,重新界定问题,确定研究目的。

教师在教学情境中所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做为行动研究的题目,如汉语拼音教学、学生作业迟交、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基本学力测验成绩等。

研究题目以解决问题、改进措施或创新措施为主。

研究问题可以是:

(1)目前暂时没有答案的。

暂时没有答案的问题可以用"

解决?

?

"

、"

析?

等方式来陈述。

(2)也可以是已经有答案但是要改进的。

要改进的问题可以用"

提升?

"

改进?

(3)或是想要进一步规划的教学计划。

规划性的问题可以用"

设计"

建构"

发展"

研究题目越具体越好,以能在教学中完成研究最佳。

对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时要注意:

行动研究要求所研究的问题具体、可操作。

然而研究问题的表述应该具体(或概况)到什么程度?

比如,一位四年级的教师针对本班学生自我中心严重、不能宽容他人、影响同伴交往的现象,准备进行让学生学会接纳他人的研究,那么,问题应该表述为"

小学生学会接纳他人"

的研究,还是应该将其表述为"

如何让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会接纳他人"

的研究?

我们认为,应该采用后者,行动研究需要对问题的边界进行界定,研究对象要明确,教师研究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而不是所有年级的小学生,考虑到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在接纳他人时心理特点的差异,将问题界定为四年级学生,在行动中就更有针对性。

对问题清楚的描述是开展行动研究的基础。

问题呈现后,要对问题进行分析。

分析问题时要写清楚这个问题属于哪方面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原因要从多方面来分析。

行动计划/行动方案(theactionplan)

对某项研究过程进行总体策划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要包括研究什么问题(论点),从什么地方获得什么数据(论据),这些数据(论据)如何解释来最有效地支持研究的问题。

通常研究过程的设计和步骤如下:

第一步:

定义研究的基本问题

研究的问题指的是有争议或者大家缺乏了解的领域或知识,通过研究过程将这些问题弄清楚,或者为未来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研究的问题通常都是可以用一个或者一系列的问题的表述或论断(statement)来表达。

研究问题要明确具体,不要宽泛,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包容相关的问题。

研究的问题不能是一个概念本身,而是一个有关这个概念的问题,也就是要对这个问题寻求具体的答案,而不是笼统地讲一个概念。

在一般逻辑上,有三个层次的问题:

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如何做)。

第二步:

进行文献回顾

文献回顾(literaturereview)非常重要。

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看,绝大多数的研究都不是孤立的结果。

别人通常都会在你所研究的领域做过探索。

既便不是与你的思路和方法一样,也会涉及到你所研究的领域。

因此,承认别人的研究成果并对别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论是一般研究的开始,也是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识别和进行反思的前提和基础。

注重文献检索和文献回顾会使研究者避免走许多弯路,也会使研究本身具有更大的价值。

通常,通过文献回顾,可以了解所进行的研究领域及其相关内容;

知晓相关领域有影响的成果及其内容;

比较和熟悉相关的问题和概念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哪些地方存在知识空缺或者是缺陷,从而进一步规划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文献回顾应该贯穿研究的整个过程,是研究的基础。

这部分工作主要是从最终论文的注释中反映出来。

第三步:

确定研究的分析方法

研究的分析方法一般指是用定量的分析方法,还是用定性的分析方法。

不同研究问题往往要求不同的分析方法。

例如在研究的探索阶段,所要研究的问题还没有界定清楚,特别是测度指标不确定,理论的框架还很模糊,通常我们更需要定性的方法,也就是从收集和分析定性的数据来逐步推导出概念模型。

如果在理论框架或概念模型比较清楚,测度指标比较确定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考虑用定量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量指标,用以验证理论假设,或者衡量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方法不是对立的,两者之间是起到相辅相成作用的。

所收集的定性资料可以通过编码和统计的方法用定量的方式来进行分析;

所收集的定量数据往往也需要定性的方式来进行解释,特别是对测度指标的定义和描述能最大程度地辅助定量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第四步:

进行数据的收集

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的研究分析方法,都要涉及如下问题:

收集什么数据或资料,从哪里收集数据和资料,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

通常数据的来源有两个:

第一手数据(primarydata)和第二手数据。

(secondarydata)。

第一手数据是我们专门为回答我们的研究问题而收集的原始数据。

第二手数据是别人曾为某目的而收集的数据。

第一手数据与第二手数据各有优势。

收集第一手数据,研究者可以专门针对自己的需要收集,可以自己定义数据的范围,也可以排除某些不相关的因素的影响等。

第二手数据的优势是收集的速度快,成本相对低,但是第二手数据未必能够满足回答研究的需要,因为数据是别人为其自身的目的收集的,其数据定义、测度指标、收集的时间等与我们的研究要求未必十分吻合。

所以,第二手的数据一般在研究中有三个作用:

在某个角度上满足作为参考和比较的需要、文献回顾的需要,以及作为研究的唯一数据来源。

用第二手数据作为唯一数据来源的研究多半是对历史行为进行回顾性的研究,或者是在各方面不可能收集到第一手数据的情况下。

实际上,国家统计机构公布的大量数据为研究者解决了数据收集的问题。

第二手数据来源包括:

图书馆、互联网、在线和非在线数据库等。

数据的形式为书籍资料、论文资料、研究报告、统计资料等。

第一手数据有许多的收集方式,定性数据的收集包括小组讨论、深度访问、实地考察等。

定量数据收集主要就是问卷调查。

可以采取面对面形式,也可以采取电话方式,甚至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收集第一手数据。

第五步:

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数据的处理主要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将原始的数据进行分类,以便转化成可以进行进一步分析的形式。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编辑、数据编码和数据录入三个步骤。

数据编辑(dataediting)就是要识别出数据的错误和遗漏,尽可能改正过来,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便于进一步的编码和录入。

数据编码(datacoding)就是对所收集的第一手数据(例如对问卷开放式问题的回答)进行有限的分类,并赋予一个数字或其他符号。

数据编码的主要目的是将许多的不同回答减少到对以后分析有意义的有限的分类。

数据录入(dataentry)是将所收集的第一手或者第二手数据录入到可以对数据进行观察和处理的计算机中,录入的设备包括计算机键盘、光电扫描仪等。

研究者可以用统计分析软件,例如spss等对所形成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

对于少量的数据,也可以使用工作表(spreadsheet)来录入和处理。

数据的分析就是运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者要根据回答不同性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统计方法和验证方法。

对于有些研究,仅需要描述性的统计方法,对于另一些研究可能就需要对假设进行验证。

在统计学中,假设的验证需要推论的统计方法(inferentialstatistics)。

第六步:

得出结论,并完成论文

论文的撰写要结构合理、文字表达清楚确定,容易让人理解。

形式上要尽量采取可视化的效果,例如多用图表来表现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

具体论文的撰写要考虑包含如下内容:

摘要、研究介绍(包括背景、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样本选择、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的发现、结论(简要结论、建议、启示意义)、参考文献、附录。

行动计划进行程序(implementationofactionplan)篇二:

行动研究法结题报告格式

结题报告格式(行动研究法)

结题报告封面:

课题名称+(结题)报告

立项号:

单位:

负责人:

地址:

邮编:

电话:

邮箱:

时间:

课题组

一、课题关键词界定

课题中的关键词用一句话进行界定,准确。

二、课题提出

三、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对整个研究活动起着引领指向作用。

研究目标应简单准确,用一句话表述。

研究目标不能多。

四、理论依据

五、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实施教师

六、研究内容与操作

七、研究过程

八、检测与研究效果

九、研究分析

十、研究成果和课题获奖

(一)研究成果

(二)课题获奖

(三)作品发表

十一、研究创新

十二、评价反思(存在问题与设想)

十三、研究组织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附件2

附件3年月日篇三:

行动研究报告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理答行为改进的行动研究

研究背景:

温州市某普通初级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一个教学班共52名学生,使用人教社初中英语教材第五册。

执教者为该班英语老师。

项目时间:

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发现问题:

教师不能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合理、及时、恰当的理答提出假设:

1.学生:

①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教师预设问题的答案,导致教师短时间内未作出合理的理答;

②由于师生关系不融洽,导致了学生对教师的抵抗情绪,回答问题时故意刁难教师,以致教师不知所措;

③学生对问题不理解,对问题的思考或思维没有跟上老师的讲解,答案与正解南辕北辙;

④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组织的问题答案欠逻辑性和清晰性,教师短时间内无法理解,导致无法合理理答;

⑤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低,以致教师没听清,无法理答;

⑥学生学习习惯各异。

有些学生回答问题时,不是立刻作答,而是环顾四周或沉默一会儿再作答,导致理答沉寂时间过长。

2.教师:

浅层次归因:

①教师提问声音小,学生没有听清所问问题;

②教师由于缺乏理答经验,暂不具备必要的教学机智;

③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明显倾听不够,没有理解学生答案;

④由于教师专业素质、技能欠佳,听清了学生的回答,但对问题理解不够深入,依然不能明白学生的意思,也会导致无法形成恰当的理答;

⑤由于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即使听清了、理解了学生的答案,但却无法用英语流利的表达出来;

⑥教师个人情绪。

深层次归因:

①教师备课不充分,没有对学生问题答案进行预设;

②教师问题设计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学情;

③教师提问指令不清晰,导致学生错误理解指令,回答错误。

3.教材及环境等:

①教材里面本身含有有歧义的问题设计,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导致不同学生形成不同的答案;

②课堂纪律混乱,导致教师没听清学生答案或影响教师情绪都会影响教师的合理理答;

③班级形式:

班级人数和班级类型等。

同样的问题和提问方式,在不同的班级会有不同的回答。

在小班,老师会考虑提问覆盖面,理答会更具体;

在大班,由于教学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师不会顾及提问覆盖面,其理答也会更简洁。

在重点班,学生英语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班,其问题答案质量也会更高、更具体、更全面;

反之,普通班学生的答案(尤其是深层次问题)会更简单,不够全面,这就需要教师理答时给予更多的指导。

初步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的方式,分别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调查初中英语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笔者在行动研究前,对该教学班的52名学生,进行"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理答现状"

的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52份,收回48份,全部有效。

被调查者基本资料如下:

48人中,男生28人,女生20人;

性格外向型学生29人,内向型学生19人;

优等生10人,中等生25人,学困生12人(其中一名学生未对自己的成绩排名定位);

座位处于教室前排的学生17人,中间的13人,后排的18人。

调查显示,当学生自信的完全回答正确问题后,教师一般简单表扬或机械重复学生的答案,即消极理答方式。

其中简单表扬占25.45%,机械重复占26.36%。

当学生回答正确,但表现出犹豫不决时,教师通常简单的重复学生的答案(18.18%),即诊断性理答中的机械重复。

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或部分正确时,教师一般会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扩展和补充(26.09%),或让其他同学帮他补充完整(20.29%),即发展性理答策略。

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一般会直接纠正学生错误(37.78),属于目标性理答中的代答式。

31.11%的学生认为教师会对他就行善意纠错,再启发诱导学生回答,即否定引导。

当学生回答得很自信,但答案并不正确时,48.72%的学生认为教师会表扬他们的积极参与,再纠正错误,即激励性理答。

当学生的回答不着边际、离题较远时,教师一般会提供一定的线索,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60%),或对这个问题进行"

改造"

,用新的措辞和句式重新提出问题,即(否定引导或探问)。

当学生沉默,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一般会把这个复杂的、难度较高的问题分解

成几个相对简单的小问题,重新进行提问(31.43),即发展性理答中的探问策略,或简单重复这个问题,再问学生(25.71)即诊断性理答中的机械重复。

52.08%的学生对英语教师的理答方式非常满意,47.92%的学生对老师的理答方式比较满意。

可见,学生对英语教师的课堂理答行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但从英语教师的理答效果上看,72.34%的学生认为,当教师对他们的回答给予反馈和评价后,他们大部分可以掌握,但有一些还不能完全明白。

只有23.4%的学生认为教师理答后,他们对这个问题已经完全明白。

综上所述,教师的理答效果还不尽理想。

通过问卷调查,针对上面的假设归因,我们发现关于教师的浅层次归因被否定了。

第一,教师声音小。

85.42%的学生都可以听清楚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

第二,课堂倾听不够。

94.34%的学生认为但同学回答问题时,教师都会面带微笑的认真倾听同学的回答。

第三,教师专业素质、技能或语言表达能力欠佳。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这名教师专业基本功扎实,教学技能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

因此,影响教师有效理答的原因可能是深层次原因。

第一,教师问题设计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学情,18.6%的学生认为教师提的问题太难了,他们对问题不理解。

第二,教师提问指令不清晰,导致学生错误理解指令,回答错误。

10.47%的学生认为教师所提问题表述不清晰。

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39.53%的学生上课走神,对问题的思考或思维没有跟上老师的讲解,答案与正解南辕北辙。

22.09%的学生认为课堂纪律混乱也是影响他们听清教师提问的一个重要因素。

2、访谈结果分析

行动研究前,笔者对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

主要从英语教师对理答的认识、对理答的重视程度、具体问题情境下的理答方式和关于理答的反思这四个方面来访谈,试图了解初中英语教师课堂理答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当问教师:

什么是理答?

理答的目的是什么?

时,教师说:

理答应该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能提高和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关于教师对理答的认识,笔者发现教师能从字面出发,比较准确的说出理答的含义,但从表情和语气上发现教师并不十分关注"

理答"

这一教学行为。

对其重视程度也不如问答行为的其他环节。

当笔者把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分成五种问题情境,访问教师在课堂上一般是如何理答的?

教师一边微笑一边说:

一般学生答对,就简单表扬一下,答不出来就转问另一名学生,如果再答不出,我就会代答。

我没有把理答分成那么多和那么细的问题情境。

通过访谈,笔者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的理答一般是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处理,没有将理答作为一种需要关注的教学行为。

理答方式、语言、策略单一,多为诊断性理答和激励性理答。

关于理答的反思,教师也表示为认真反思过。

纵观上述访谈,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理答行为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对理答不够重视,将理答作为一种课堂评价方式的思想意识比较薄弱,实际教学中缺少有效理答策略。

具体表现为:

理答言语匮乏、理答不具体、理答时机选择不当、理答情感缺少真诚、理答层次较低等。

3、课堂观察

行动研究前,我们随机抽取了这名英语教师的一节家常课,利用"

教师理答水平观察量表"

进行课堂观察,统计结果如下:

教师理答水平观察量表

班级:

九年级(10)班课时:

unit9听说课执教教师:

季素艳

通过"

的数据统计,我们发现该教师的理答方式主要以语言性理答为主,占到了90.47%;

非语言性理答比例较少,占到了9.53%。

而问卷调查显示,23.81%的学生表示,他们期望教师除表扬、鼓励外,还能使用身势语或面部表情进行理答,表达对他们回答问题的认可和鼓励。

该教师的理答方式多为诊断性理答和激励性理答,占到了所有理答方式的一半以上。

发展性理答占14.28%,目标性理答占4.76,事实上,发展性理答和目标性理答属于较高层次的理答。

但本节课教师的理答行为却以诊断性理答和激励性理答为主。

对于高层次理答策略的运用,该教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重新确认问题:

初中教师课堂理答行为"

低效"

,主要是由于教师缺乏理答意识、理答技巧和理答策略。

教师反思:

我从学生、教师、教材及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假设归因,有很多都被否定了。

我从这次调查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假设归因并不是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要透过表面看本质。

通过调查,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教师的访谈和课堂观察都表明,教师课堂理答行为不当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缺乏理答意识、理答技巧和理答策略,对有效理答的方法和途径不清楚。

经过认真考虑,我决定把重点放在对英语教师进行课堂理答策略的培训上,并提高教师的理答意识和理答技巧。

行动方案设计:

1、梳理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相关文献,让教师厘清理答的定义、内涵、外延、分类等相关概念,对理答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2、利用"

对教师课堂理答行为进行课堂观察,并借助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对其理答行为进行客观描述,记录理答行为,将研究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使之改变不良的课堂理答行为,并进行正确的理答策略和技巧指导。

数据收集方式:

1.问卷调查;

2.访谈;

3.课堂观察量表;

4.课堂话语分析

实施计划:

在实施计划中,每周我们随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