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三年级上期期末复习知识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88423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三年级上期期末复习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西师版三年级上期期末复习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西师版三年级上期期末复习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西师版三年级上期期末复习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西师版三年级上期期末复习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三年级上期期末复习知识点Word格式.docx

《西师版三年级上期期末复习知识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三年级上期期末复习知识点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三年级上期期末复习知识点Word格式.docx

注意:

1㎏棉花和1㎏铁一样重。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知识要点】: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1.口算:

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计算时先计算0前面的两个数的积,再数一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再在这个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一位数分别去成两、三位数中的每一位数,注意进位。

2.估算:

方法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看做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数来算。

一般是先找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把两个近似数相乘。

注意结果要用≈。

书写格式:

86×

45≈4500

3.笔算: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乘两、三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注意计算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4、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要比除数小。

5、被除数=商×

除数+余数 

 

6、被减数=差+减数 

计算时注意两点:

一是连续进位时容易出现以下错误

(1)忘记加进上来的数。

(2)加错进上来的数。

(3)错把进上来的数当做因数去乘。

二是三位数(中间有0)与一位数的乘法,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当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的积就是0,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则必须加上。

7、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如果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不进位(包括十位上相乘进位来的数),积就是三位数;

如果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要进位,积就是四位数。

【0和1的运算】任何数加减0都得原数。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0除以任何数(不包括0)都得0。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任何数除以1都得原数。

(二)解决问题

1、“乘加”的题型总的座位数=台上的座位数+台下的座位数

2、“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积“的题型。

剩下的相片数=相片总数-装入相册的相片数

3、生活实践题:

解答这类题应先计算后比较。

(1)租车:

师生共80人,大客车限乘客30人,面包车限乘客20人,租一辆大客车50元,租一辆面包车35元,怎样租车合算?

(2)够不够问题:

2名教师和31名学生参观海洋馆,用300元买门票够吗?

成人票15元,儿童票8元。

1、速度×

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

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2、(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

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

第三、四单元:

东、南、西、北和旋转、平移现象

本单元知识点]1、认识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

2、能够给定的一个方向(东、西、南、北)辨认其它七个方向,并能够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1[记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记忆]早晨面向太阳,后面是西,右面是南,左面是北(和我们教室里面向后黑板一致);

傍晚面向太阳,后面是东,右面是北,左面是南(和我们在教室的坐向一样);

东风吹,树叶向西边飘;

树木枝叶繁茂的一面是南面。

3[记忆]数站数时,不数起点,或者数段数,如从白城站-西村站-博物馆站-大生理站,从白城站到大生理站之间是3站,而不是4站。

1、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3、东对(西),南对(北),东北对(西南),西北对(东南)。

4、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指南针)。

5、东和南的正中间是(东南),东和北的正中间是(东北),西和南的正中间是(西南),西和北的正中间是(西北)。

6、“四面八方”是个成语。

“四面”是(东)、(南)、(西)、(北)这四个面,“八方”是指(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

7、 

平移和旋转

旋转和平移都是物体的运动现象,旋转是一个物体绕着某一点(或一条轴),

作圆周运动。

平移是一个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

平移现象:

推积木、拉窗帘、玩滑梯、升降国旗、拉抽屉……

旋转现象:

转动的风车、转动的方向盘、转动的车轮,转动的电风扇、开关水龙头……

第五单元: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P14例1)

(1)用表内除法计算:

用被除数0前面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先乘法,算除法:

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P16例2):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

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竖式计算

1、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及口诀

【注意点:

(1)读法在写的时候只需要把除号和等于号写成语文字。

如:

18÷

6=3读作:

18除以6等于3。

2、除法的意义(3种情况)

54÷

9=6

把(54)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6);

(54)里面有(6)个(9);

(54)是(9)的(6)倍。

3、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知余数,写除数。

写出余数是5的算式。

除数最小是6。

20÷

5=3……5(×

17÷

3=4……5(×

(2)知除数,定余数。

□÷

5=4……□

余数最大是4,还可以是3、2、1。

4、错题订正。

改正错误时,只改答案,不改题目!

!

1、余数的三种处理情况:

(1)有25本课外读物,平均分给6个小组,每组多少本,还剩多少本?

【这类题目主要是漏写单位名称,以及答的书写不够规范,有的只答了半个。

(2)1壶茶可以倒6杯。

25个客人至少需要几壶茶?

【这类题目往往要加1】

(3)有一块花布长25米,做1套衣服用3米,最多能做几套衣服?

【这类题目往往不要余数】

2、一枝铅笔8角,妈妈带了3元钱想买4枝够吗?

【解决这类题目时,别忘记比较多少的过程,如:

8=32(角) 

32角>

3元 

答:

妈妈带了3元钱想买4枝是不够的。

3、派车问题:

数学书第9页。

【关键要学会用有序思考的方法,先全部租人数多的,然后可以把人数多的辆数一辆一辆的少掉,算出相应的人数少的车的辆数。

4、余数的妙用。

【方法:

找准一组标上序号余几找几 

无余最后】

0、1、2、3、4、0、1、2、3、4、0、1、2、3……

按照这样的规律排下去,第12个是几?

第20个是几?

这20个数之和是多少?

[本单元知识点]1、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2、商中间有0的除法;

3、商末尾有0的除法;

4、简单应用。

1[记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2[记忆]0乘任何数都等于0。

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等于0。

4[连除应用题]。

速度×

时间=路程 

路程÷

时间=速度 

速度=时间

跳绳的总个数÷

几分钟=每分钟跳的个数 

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打字的个数÷

时间=每分钟打字的个数 

1、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也就是除数必须比余数大。

□÷

6=8……◇,◇最大是(),这时□里的数是()。

◇=5……7,◇最小是(),这时□里的数是()。

2、被除数相同,如果除数大,它的商反而小;

如果除数小,它的商反而大。

如:

36÷

4>36÷

6

3、除数相同,如果被除数大,它的商就大;

如果被除数小,它的商就小。

4>24÷

4

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如果被除数十位上的数等于或大于除数,它的商就是两位数。

如果□4÷

2的商是两位数,那么□里可以是()。

5、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如果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它的商就是一位数。

2的商是一位数,那么□里可以是()。

6、熟记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

(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第六单元:

认识周长

1、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

长方形的周长÷

2=长+宽;

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周长÷

2-宽

长方形的周长是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的

(2)倍。

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

4;

正方形的边长=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是正方形的边长的(4)倍。

4、求正方形的周长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

求长方形的周长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5、从一张长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长方形的(宽)。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平均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①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

分母不变,只要分子相加。

②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减:

分母不变,只要分子相减。

1与分数相减:

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如:

1-

=

第八单元:

年、月、日

(一)年、月、日部分

月份

十一

十二

天数

31

平28

30

闰29

大小月

四季

第一季度平90闰91

第二季度91

第三季度92

第四季度92

上半年平年181天闰年182天

下半年184天

平年全年365天52个星期零1天闰年全年366天52个星期零2天

1、100年是一个世纪。

21世纪是指从2000年至2099年。

2、一年有12个月。

31天的是大月,大月有7个: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

30天的是小月,小月有4个:

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

【记忆:

一、三、五、七、八、十、腊(即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整(冬即十一月),二月二九或二八。

3、平年二月是28天,闰年二月是29天。

通常4年中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上半年平年181天,闰年182天,下半年184天。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

4、一年有4个季度。

1月、2月、3月是第一季度,平年的第一季度是31+28+31=90天,闰年的第一季度共91天。

4月、5月、6月是第二季度(共30+31+30=91天),

7月、8月、9月是第三季度(共31+31+30=92天),

10月、11月、12月是第四季度(共31+30+31=92天)。

5、每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上旬、中旬各有10天,下旬大月11天,小月10天,平年二月8天,闰月二月9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