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9853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doc

《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doc

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中学阶段就是所谓的青春期,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它的某些特征,是其他阶段所没有的,他们身体发育趋于成熟但心智尚不完全,这种矛盾会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

我从自己实习期中亲身经历的案例来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个问题占了很大的比重,逆反心理是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对中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害的,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好为不利的。

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或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我们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教师和家长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听话,往往对教师和家长采取一种强烈的对抗态度。

这种现象在处于初中学生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强烈的逆反性、对抗性对学生的心理发育、日常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害的,如果任其发展,将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心理缺陷,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将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因此,认清逆反心理的实质,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对教师、家长、社会各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产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 

(1)随着身心发展的加快,中学生自我意识有了新的飞跃,不再愿意接受教师和家长的“保护”,希望得到像成人那样的尊重。

但是,我们仍然只看到他们幼稚的一面,仍然把他们当孩子看,还一味要求他们听话和服从。

老师认为学生不听话,学生认为老师不尊重他,这种心理差距是造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2)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对成人世界的好奇,使得他们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

尤其是对那些受到封闭禁锢的事物,向往之情更为迫切,以至于产生你越不让我知道,我就越想知道的逆反心理。

 

(3)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使得他们开始喜欢争论,对生活中和书本上遇到的各种问题总愿意独立地衡量是非、判断曲直。

对老师和家长的教导,他们常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对书本上的一些定论也会提出质疑。

因此他们很容易把老师的劝说、告诫看成是吹毛求疵,是对自己的嘲弄,是对自尊心的伤害,继而产生逆反心理。

 

2、教育教学的方法 

有些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恰当,不能充分尊重学生,处理问题时常常未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另外,教学方法单一、呆板,忽略学生个性,造成学生“厌学型”逆反心理。

也有个别教师不理解不尊重学生,对学生能力、成绩不能给以客观评价,这种行为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

因此,学校教育的某些失误也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

3、家庭教育的因素  

家长没有掌握有效的教育引导方法。

很多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事无巨细,越俎代庖。

这样的学生生活能力差,唯我独尊,听不得批评和劝告,易形成自负型逆反心理;不少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子女过重心理压力,容易产生“受挫型”逆反心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爱护,往往对学习和生活缺乏信心,容易形成“失落型”逆反心理。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无好坏之分,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问题,对于社会的发展以及青少年自身的成长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逆反心理带来的影响

1、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消极影响:

(1)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或脱离主体需要时,就会使主体产生厌烦抵触情绪。

有些青少年对学校、老师、家长进行的思想教育采取盲目的抵触情绪,认为这些只是些大而空的话,远离现实生活,与我们的需要毫不相干的形式而已。

(2)对社会、学校、家长倡导的一切事物都持否定态度,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方向思考,以偏概全的看待社会上出现的个别阴暗面,片面夸大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某些不完善的地方和资本主义制度某些可取之处,拜金主义倾向明显。

(3)在他们眼中,抗洪抢险、见义勇为的英雄人物是爱逞能、爱冒险的“傻帽”,为了百姓谋利益而鞠躬尽瘁的人民公仆却被看作是在收买人心,学术上硕果累累的学者是不会享受生活的“学习机器”,对于身边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同学,他们则讽刺为故意和老师、同学“拉关系”的“伪君子”等,他们无端的怀疑先进人物的动机,对别人的先进事迹和成绩都持否定的态度。

(4)有些青少年由于种种原因,虽然不敢做出一些“过分”的行为,但对那些与老师公开对抗,在同学中拉帮结派等不良现象却颇为认同,对那些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的同学则讽刺、挖苦,造成集体氛围里好人无人赞,正不压邪的局面,在同学中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也破坏集体组织的团结。

2、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积极影响:

(1)自我意识得到发展,独立意识增强。

此时的青少年已经不再是处处需要家长和老师照顾的孩子,他们不仅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且绝大多数能主动地根据社会要求去不断认识发展自己,形成了自我评价及对社会、对他人的评价体系,不再轻易服从他人的指挥,改变自己的想法,思维上也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可望以独立的个体参与到学习、生活当中。

(2)勇于创新,敢于打破传统束缚的精神体现。

这些青少年已经不再满足于教师和教科书关于事物的解释,他们富有创新精神,总想进一步追求更精确,更新奇的事务,喜欢提出疑问和不同的看法。

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反而会扼杀他们旺盛的创造力。

(3)反映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使命感。

青少年个性反映的首要因素就是巨大的社会积极性,他们渴望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用自己的独特视角表达着自己对社会的一份责任,他们对正面宣传的否定,从另一方面表现出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其实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热情和期待,因此对社会上出现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才会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和愤怒的情绪,而这并不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理解,这正是他们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体现。

(4)有助于学校、家庭、社会对教育进行反思。

也就是说,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一方面它阻碍着青少年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而另一方面又能成为积极的力量,启发青少年去思考、去创造,使自己的个性意识得到发展,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辩证的看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全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科学合理的调试方案,使得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面对心理逆反期的学生,采取简单急躁的教育方法,只能事与愿违,应以爱心和尊重为前提,注重沟通和交流,以春雨润物的耐心、细心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

对中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如果引导得当,有可能将其转化为创造性思维,推动学生发现新问题,创造新知识。

 在纠正学生逆反心理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长引导都非常重要。

三、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对应措施

1、全面评价学生,努力尊重学生 

自尊和受人尊重是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我们要尊重学生心理生理发育规律,了解学生个性成长特点。

青春期学生可塑性极强,自立自主的欲望又特别强烈,老师和家长对待他们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决不可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

那种把老师和学生看成“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把家长和孩子看成“服从”与“被服从者”的观点非常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和心理疏导。

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要严禁使用命令,那种认为命令孩子服从是天经地仪的想法是错误的。

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事不要随意发表评论,尤其不要使用“讨厌”“你真笨”“不能这样”这些打击孩子积极性的语言,而要采取一种积极聆听的姿态,培养孩子独立分析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

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长处,只有教师关注这些优点和长处时,学生才会产生上进心。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全面充分肯定他们优点的同时,恳切地提出希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这样会使他们进步得更快。

当我们教师努力挖掘出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时,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烟消云散,就会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

 

2、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 

对于生理、心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在其行为意向和决策中,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它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好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们都有体会,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的结果。

如果我们教育者在感情上与受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亲近,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处理问题,这样就会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控制学生的逆反心理。

 

3、要重视家庭教育,讲究教育艺术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是诱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家长也要不断学习,要了解学生特殊发育阶段的心理特征,勤关注,多关心,常沟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子女,平等对待子女,恰当地给子女以自主权,并给以指导。

学校要利用家长会、电话或书信的方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向家长介绍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教育方法,防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间出现偏差,以巩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效果。

 

4、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 

首先教育者要不断地完善自我,以自我品德与人格来触动感化学生,真挚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和思想的有效转变。

其次,要认真研究逆反心理的特点,激励学生的上进心,爱护其自尊心,满足其合理的需求,诱导其行为,消除其逆反心理。

再次,针对这类青少年学生不同的性格、气质,采取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方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思想教育和实践锻炼,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严格要求与关怀体贴结合起来,进行正确的教育。

 

5、重视心理辅导,努力控制逆反心理 

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或者是认知与意向发生矛盾。

“心病还得心药治”,为此,教师要加强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解决他们的心理症结。

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他们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使他们学会正确归因和简易的自我疏导方法。

如让学生用心理换位法理解他人的心情,减少对他人的责难和埋怨;用自我激励法来振奋精神,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并教会学生对别人正确认识,公正评价,使学生既会自我调控,又善于自我解脱,自我振奋,从而发挥其主体能动作用,避免产生消极逆反心理。

 

总之,在学生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逆反心理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它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当前教育实践特别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如何处理学生逆反心理问题也日益显得重要。

由于学生逆反心理成因的多样性,范围的普遍性,要消除逆反心理并非易事,关键在于教育者要正确对待学生中的逆反心理,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我们应强调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综合防治;引导他们热爱社会、热爱生活,鼓励他们正确对待社会、自己与逆境;改变学校、社会与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做好相互沟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自尊、自强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保证学生能健康成长,促进教育事来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