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9832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doc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doc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篇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开始了(C)

A.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

B.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D.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到(C)

A.资本主义社会B.新资本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A)

A.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B.资本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C.共产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D.民主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4.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C)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D.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C)

A.无偿没收的政策B.有偿征用的政策

C.和平赎买的政策D.利用限制的政策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A)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D.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7.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是(A)

A.《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B.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D.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8.毛泽东在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围绕的基本方针是(A)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D.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9.中共八大确定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是

A.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10.毛泽东在1957年2月的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B)

A.正确处理敌我矛盾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正确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D.正确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11.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A)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C.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D.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12.毛泽东提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C)

A.军事工作B.文化工作

C.思想政治工作D.政治经济工作

13.新中国建立后发生的一次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左”倾错误是(B)

A.反右斗争扩大化B.“文化大革命”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

14.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失败的是(B)

A.“四人帮”“组阁”图谋的破产

B.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C.天安门事件的发生

D.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5.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发生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C)

A.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

B.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

C.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D.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在(C)

A.1949年10月B.1956年10月

C.1971年10月D.1978年10月

17.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是(B)

A.中共十届一中全会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18.1981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是(C)

A.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D.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

19.中共十三大提出了(D)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0.中共十五大提出了(D)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1.中共十六大提出了(D)

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多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的历史,经历了的发展阶段是(ABCD)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七年

B.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C.“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D.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E.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体现在(ABCDE)

A.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D.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E.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3.中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经济成份包括(ABCDE)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4.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仍然具有的两面性是(DE)

A.革命性B.妥协性

C.落后性D.剥削工人取得利润

E.拥护宪法和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5.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ABCD)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E.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6.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BCD)

A.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改造B.对个体农业的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的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E.对小资产阶级的改造

7.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毛泽东提出的对待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方针是(ABCD)

A.古为今用B.洋为中用C.百花齐放

D.推陈出新E.兼容并蓄

8.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毛泽东提出的经济建设“两条腿”走路方针包括(ABCD)

A.工业和农业并举B.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

C.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D.大中小企业并举

E.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并举

9.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包括(BCD)

A.“三个代表”B.科学发展观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E.“三步走”发展战略

10.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不断提高(ABCDE)

A.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C.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E.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三、简答题

1、简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第二,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有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三,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陈云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是什么?

国家和集体经营为主,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5、简述人民公社体制的基本特点。

人民公社体制的基本特点被概括为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原来一二百户规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被合并成拥有四五千户甚至一两万户的人民公社;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原来经济条件各不相同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被合并以后,主要财产归人民公社所有,收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和分配。

这种体制严重脱离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6、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时期最大的建设成就,是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不仅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而且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

7、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性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这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