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练习9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83086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练习9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练习9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练习9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练习9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练习9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练习9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语文练习9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练习9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练习9Word文档格式.docx

“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

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悲夫!

一日,饮其乡大夫家。

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

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

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张阳和力解,乃得出。

既出,倔强如初。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

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

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梅客生尝寄余书曰:

“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

(节选自《徐渭集·

附录》)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信:

任凭

B.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饵:

招待

C.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阴:

暗中

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论:

判罪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恣臆谈谑,了无忌惮②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③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④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⑤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⑥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

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

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

B.徐文长有才略,好出奇谋,深得胡公信任,参与军中机密。

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C.胡公统率重兵,威震东南,深为将士敬畏。

有个和尚却依仗财势,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后来胡公借其它事将他以杖刑处死。

D.石公认为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比得上徐文长的;

梅客生认为徐文长不仅是个奇才,更是个奇人;

作者认为徐文长的一生无所不奇。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3分)

(2)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3)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

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1)上片是如何写时序变化的?

这样写作用是什么?

 

(2)下片前两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3)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2)自经丧乱少睡眠,!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4)今年欢笑复明年,。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偏信则暗。

(司马光《资治通鉴》)

(6)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苏轼《赤壁赋》)

(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8)任凭弱水三千,。

(曹雪芹《红楼梦》)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太阳·

老人·

少女

【苏联】瓦西里·

舒克申

白天像是烧着明晃晃的大火。

土地是灼热的,树木也是灼热的。

草都干枯了,踩上去沙沙作响。

到傍晚才有了凉意。

这时候,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卡图尼河的岸边。

他总是在老地方坐下——在那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

然后就向太阳凝望。

太阳正落到山后去。

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又大,又红。

老人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手上的皱纹多得惊人。

他脸上也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黯然无光。

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但盖满了白发。

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

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

“您好,老爷爷!

老人点了点头。

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扁平的小箱子。

“我给您画一张像,可以吗?

”少女问。

老人沉默了片刻。

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

“我如今可不好看了。

”他说。

“为什么?

”少女有些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

“而且还有病。

少女对老人看了很久。

然后,她用自己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您很美,老爷爷。

真的。

老人淡淡地笑了笑。

“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

少女打开了箱子。

老人一直望着太阳。

少女画着,她从侧面仔细端详老人的面容。

“多好的太阳啊!

”老人低声地赞叹说。

“怎么好?

”少女不懂。

“它多大啊!

“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对面岸边的……”

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便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

后来,太阳完全隐藏到山脊后面了。

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

“太阳落下去了。

”老人叹息说。

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

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

“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

”她问老人。

“来。

”他答应道。

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

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

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

他默默无言地坐着。

儿子下工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

孙子都已长大,进城去了。

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

大家坐下来吃晚饭。

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

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

大家都不说话。

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岸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

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面望着太阳,一面说:

“以前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

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

打仗的时候死了四个,剩下两个。

现在我跟一个儿子过,他叫斯捷潘。

万卡在城里住,是一个工地上的主任。

他有信来,说生活不错。

他们来这里做过客。

我有许多孙子,他们都喜欢我,现在都分散在各个城市里……”

少女在画老人的双手,她画了又涂,涂了又画,心情很急迫,也很激动。

“生活很艰难吧?

”她问道,好像没听见老人的话。

“什么?

艰难?

”老人很惊讶,“我活得挺好呀!

现在轮到少女惊讶了,为老人的安详和平静。

太阳又落到山后去了。

天边又悄悄燃起红霞。

“明天是阴雨天。

”老人说。

少女看了看明朗的天空,“为什么?

“我浑身酸疼。

“你明天来吗,老爷爷?

“不知道,”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不知怎么回事,浑身都疼。

老人站起身,沿着小路上坡了。

少女望着他的背影,一直等他折进小巷。

他走得很慢,低头看着脚下的路。

少女忽然产生一个奇怪的猜想:

她仿佛觉得老人是个盲人。

第二天老人没到河岸边来。

少女独自坐着,想念着老人。

他的一生是那样简单,那样平常,而其中又含有某种不简单、不平常的东西。

“太阳是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少女想道,“但难道这是平平常常吗?

”于是她长久地审视着自己的画,忧伤起来。

老人第三天、第四天都没有来。

少女于是去寻找他的家。

她找到了。

院子里一个身材高大、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在台子上刨松木板。

“请问,有位老爷爷是住在这里……”

男人仔细而又有点奇怪地打量她。

“原来在,”男人说,“我这不正在给他做棺材嘛。

少女惊愕地张开了嘴。

男人又低下头来刨木板。

“请问,他是盲人吗?

”少女沉默了许久说。

“是瞎子。

“瞎了很久吗?

“十年了。

怎么?

“没什么……”

少女走出院子,她靠着篱笆哭了。

不过,又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11.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太阳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哪些作用?

(6分)

12.小说中对老人家庭生活的叙写是否多余?

为什么?

13.小说结尾才交代老人是个盲人。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14.请结合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的丰富意蕴。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从雕花匠到画匠

光绪四年,父亲打听得有位雕花木匠,名叫周之美的,要领个徒弟。

托人去说,一说就成功了。

这位周师傅,在白石铺一带,是很出名的,用平刀法雕刻人物,是他的绝技。

我跟着他学,他也耐心地教我。

我很佩服他的本领,又喜欢这门手艺,学得很有兴味。

经过一段时间,学会了师傅的平刀法,又琢磨着改进了圆刀法。

那时雕花匠所雕的花样,千篇一律。

我就想法换个样子,在花篮上面,加些葡萄石榴果子或花木。

还搬用平日常画的飞禽走兽,造出许多新花样,果然人人都夸。

光绪八年,在一个主顾家中,无意间见到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

仔细看了一遍,实在是好。

向主顾借了来,在我挣来的工资里,匀出些钱,买了纸、颜料和毛笔,晚上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地勾影。

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订成了十六本。

从此,我做雕花木活,就用《芥子园画谱》做根据了。

一位远房本家,名叫齐铁珊的,他很关心我的画。

有一次,他对我说:

“萧芗陔快到我哥哥家里来画像了,我看你何不拜他为师!

”这位萧师傅,纸扎匠出身,画像是湘潭第一。

我就到他家去拜师。

他把拿手本领都教给了我,画像这一项,就算初入门径了。

光绪十五年刚过年,我第一次见到寿三爷。

寿三爷名叫胡自倬,号沁园。

那天正是他们诗会的日子,到的人很多。

寿三爷听说我到了,很高兴,当天就留我同诗会的朋友们一起吃午饭。

他家延聘的教读老夫子名叫陈作埙,号少蕃,学问很好,也是湘潭的名士。

吃午饭的时候,寿三爷说:

“你如愿意读书的话,就拜陈老夫子的门吧!

”吃过饭,按照老规矩,先拜了孔夫子,我就拜了胡、陈二位,做我的老师。

少蕃师对我说:

“画画总要会题诗才好,你就去读《唐诗三百首》吧!

诗的一道,本是易学难工,就看你有心没心了!

”我小时候读过《千家诗》,几乎全部能背出来,读了《唐诗三百首》,上口就好像见到了老朋友,读得很有味。

少蕃师又叫我在闲暇时,看看《聊斋志异》一类的小说,还时常给我讲讲唐宋八家的古文。

我觉得这样的读书,真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了。

读书的同时,我跟胡沁园老师学工笔花鸟草虫。

他对我说:

“石要瘦,树要曲,鸟要活。

”我常常画了画,拿给沁园师看,他都给我题上了诗。

他还对我说:

“你学学作诗吧!

光会画,不会作诗,总是美中不足。

”那时正是三月天气,牡丹盛开。

沁园师约集诗会同人,赏花赋诗,他也叫我加入。

我放大了胆子,作了一首。

沁园师看了,念道:

“‘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

’这两句不但意思好,十三谭的韵,也押得很稳。

”这一炮,居然放响,是我料想不到的。

我在胡家,读书学画,有吃有住,心境安适得很,眼界也广阔多了,只是总想起家里的光景。

那时照相还没盛行,画像这一行生意是很好的。

沁园师知道我这个意思,到处给我吹嘘,附近的人都来请我去画。

后来我又琢磨出一种精细画法,能够在画像的纱衣里面,透现出袍褂上的团龙花纹,人家都说这是我的一项绝技。

人家叫我画细的,就送我四两银子,从此就作为定例。

我觉得画像挣的钱比雕花多,又省事,就扔掉了斧锯钻凿一类家伙,改了行专做画匠了。

生意越做越多,收入也越来越丰,祖母笑着对我说:

“阿芝!

你倒没有亏负了这支笔,从前我说过,哪见文章锅里煮,现在我看见你的画,却在锅里煮了!

(节选自《白石老人自述》)

15.文中提及齐白石哪几次重要的学艺经历,促成他从雕花匠转变为画匠?

16.齐白石曾用“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来告诫学生要跳出老套,立志创新。

文中他的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艺术主张?

17.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结尾段蕴含哪些情感?

七、作文(70分)

18.请以“整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正德中学高三语文试卷附加题(12)

一、阅读材料。

完成19-20题。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

始吾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王易王,霸易霸也。

以为孔子之徒没,尊圣人者,孟氏而已。

晚得扬雄书,益尊信孟氏,因雄书而孟氏益尊,则雄者亦圣人之徒欤!

圣人之道不传于世周之衰好事者各以其说干时君纷纷藉藉相乱六经与百家之说错杂然老师大儒犹在。

火于秦,黄老于汉,其存而醇者,孟轲氏而止耳,扬雄氏而止耳。

(选自韩愈《读荀子》)

20.简答题。

(1)上文中“火于秦”所指的历史事件是,扬雄是汉代大儒,他的字是。

(2分)

(2)请概述上文中作者对孟子的评价。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家》中觉新和梅本是青梅竹马的一对恋人,只因双方母亲在牌桌上有了磨擦,就被无情地拆散了。

最终梅在痛苦的折磨中悲哀寂寞地离开了人世。

B.《哈姆莱特》中雷欧提斯曾在夜半看到一个鬼魂,长得和已故的老国王一样。

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哈姆莱特,困惑的王子立刻断定这就是父王的冤魂。

C.《风波》中,作者以张勋复辟事件为背景描述了江南农村中一场风波,围绕“辫子”的危机,揭示了这一事件的实质,即复辟终究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步伐。

D.《红楼梦》中探春倡导成立“海棠诗社”,李纨主动请缨做社长。

第一次咏白海棠,宝钗夺魁;

第二次咏桃花,林黛玉才情倾倒众人。

E.《天狗》中诗人以“天狗”自比,塑造了“天狗”冲决一切罗网的强悍形象,极写自我力量的扩张和自我精神的解放,夸张地表达了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要求。

22.请概述《三国演义》中“火烧连营”的主要情节。

23.《欧也妮·

葛朗台》中说,欧也妮“这女子的手抚慰了多少家庭的隐痛,她挟着一连串善行义举向天国前进。

”请举出能体现欧也妮“善行义举”的三个事例。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东有日本,西有美国,都是动漫产业的大国。

日本原有三大国宝,分别是茶道、艺伎、相扑,现在动漫已经被誉为第四项国宝。

根据三菱研究所的调查,日本有87%的人喜欢漫画,而拥有与漫画人物形象相关商品的占了84%。

漫画界的殿堂级人物手冢治虫被称为“1亿人的手冢治虫”,日本漫画连载杂志的代表《周刊少年》在1995年创下653万本的最高销售纪录。

这足以说明日本庞大的内需市场具有的能量。

2007年日本动漫产业销售额为4810亿日元,而2008年则为4483亿日元,这样的金额也让动漫成了日本出版业的龙头。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曾提出“酷日本”的口号,力图将日本的漫画、动画市场拓展到全球。

从1990年代以后,日本动漫出版商更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仅建构了巨大的产业链,且将日本人的形象做了最好的国际宣传。

日本成了动漫输出大国,全球不少国家播放的动漫片,有很大的比例来自日本。

一年绘制十册漫画单行本的漫画家,仅仅在发行版税方面,就有2.8亿日元的年收入。

这让中国的漫画家望尘莫及,也是日本的精英竞相投入动漫产业的原因。

但新人要得到认同很不容易,通常要拿着自已作品到处拜访出版社,或是投稿各种甄选比赛。

可是一旦作品受欢迎。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则告别勉强糊口的阶段了。

多数的日本漫画家在正式出道前,多半从名漫画家助手开始做起,除了学习画漫画的必需技能之外,最重要的是实地见习漫画家孕育作品的过程,包括灵感收集、角色设定、构思分镜等。

近来漫画家借由和电视电影业界的合作,增加了漫画作品的能见度。

十年间阅读漫画的人数更是增长了5倍之多。

24.动漫被誉为日本的“第四项国宝”,根据是什么?

25.日本成为动漫强国的原因有哪些?

26.我国漫画家要取得成功,可向日本同行借鉴什么?

南京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A项bè

n/bēnbì

/pì

cānshè

nɡ/ché

nɡ;

B项bāo/bōà

i/yì

o/pù

;

C项bì

/bà

iān/yīnpá

o/fú

o/chuò

D项chāi/chè

jiǎojī/yīliá

o/liǎo)

2.A(纵横捭阖:

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

异曲同工:

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

振振有词:

形容理由似乎充分,说个不休。

八面玲珑:

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事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

3.

(1)既促进发展,又转移污染。

(2分,每点1分)

(2)严格准入,加强监管,升级本地产业。

(3分,每点1分)

4.参考示例:

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倡导诗意栖居的生活,不该从小学开始吗?

(句式2分,其中对偶1分,反问1分;

内容2分)

5.B(饵:

诱捕)

6.B(排除②③⑥,②是徐文长的游历与创作,③是徐文长才思敏捷,⑥是徐文长因狂疾自残)

7.C(“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有误,应是“和尚行为不轨,徐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公提起”)

8.

(1)如果要聘我为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并且)不规定时间,让我能自由进出。

(3分,每句1分)

(2)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

(3)先生命运一直不好,因此得了狂疾;

狂疾一直没有痊愈,因而犯罪入狱。

(4分,每句1分)

附参考译文

 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能中举。

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

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

文长与胡宗宪约定:

“如果要我做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让我能够自由进出。

”胡宗宪都答应了他。

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放言畅谈天下大事,旁若无人。

胡宗宪非常高兴。

那时胡宗宪统率诸路军队,威振东南,部下将士晋见都是跪着说话,匍匐进退,不敢仰视;

而作为下属的一个秀才,文长却傲然自得,随心行事,任意谈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非常自负,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军事大多得其要领。

凡是胡宗宪所用来诱捕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他慎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

文长曾经在一座酒楼上喝酒,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钱。

文长暗暗写短函迅速告达胡宗宪,胡宗宪立刻命令将闹事者绑进衙门,一齐斩首,全军都极其震骇。

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宗宪提起,后来胡宗宪借其它事把和尚以杖刑处死。

文长受到胡宗宪的信任之处,多和这相仿。

  文长既然科场失利,于是尽情地游山玩水,旅行于齐、鲁、燕、赵一带,遍历北方沙漠地区。

他所见到的一切令人惊讶的情状,逐一在他的诗中表达出来。

当时所谓的高官显贵、诗人文士,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可悲啊!

一日,在县令家饮酒,县令指着筵席上一件小东西求他做诗题咏,暗地里叫小仆人把纸张连接成一丈多长呈上,想以此难倒他。

文长取笔在手,当场作诗,写满了那张纸,气韵刚健飘逸,那件东西的神态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叹。

文长喜欢书法,笔意奔放和他的诗一样,苍凉劲节中流露出婉媚的姿态,超拔飘逸,富有情趣。

  他后来因猜忌而杀死他的后妻,被逮入狱,判处死刑。

张阳和极力斡旋解救,他才得以释放。

出狱后,倔强的脾气一如以往。

晚年愤慨更深,颠狂更厉害。

有名声地位的人登门拜访,他都拒不接待。

本地官员来求他写字,连一个字也得不到。

他常常带钱到酒店,呼唤地位低贱的人一起饮酒。

有时拿斧头砍破自己的头,以至血流满面,头骨折断,以手摩擦,都会发出响声;

然而文长始终在当时不得志,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石公说:

先生命运一直不好,因此得了狂疾;

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可以同先生相比拟的。

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

“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病比他的人更奇异,他的人比他的诗更奇异,他的诗比他的书法更奇异,他的书法比他的文章更奇异。

”我说文长是没有什么不奇异的人。

正因为没有什么不奇异,因此才没有什么是顺利的啊。

可悲呀!

三、古诗鉴赏(10分)

9.⑴通过梅花、桃花和梨花的依次开落来表达时序变迁。

突出等候之久,为下文抒发怅惘之情作铺垫。

⑵通过时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