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82768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10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示范写。

5.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这首诗读一遍,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个别读。

6.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每一行有7个字,共四句。

每行停顿都是2/2/3。

所以我们朗读时字音要准确,停顿节奏也要准确。

标上分隔号的整首诗内容)谁愿意再来读读看?

齐读。

三、细读品趣。

1.诗读正确了,可是,要真正地体会这首诗的情趣和意境,还需要好好的读一读。

请你再去轻轻地读一读,抓住诗中的词语好好体会体会,把你认为有趣传神的词圈画出来。

(1)出示第一、二行。

①在古诗的第一、二行有个词写出了小孩的外貌,找到了吗?

“蓬头”头发梳得不是很整齐。

从中你品出了什么?

“蓬头”中品出了淘气,一个“蓬头”,真是野趣十足呀!

②“蓬头”写出了小孩的外貌,还有个词形象的写出了小孩钓鱼的姿态呢?

“侧坐”就是侧身而坐。

从小孩坐的姿态看得出小孩钓鱼时怎样呀?

一个“侧坐”,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悠闲自在!

③这里你还圈出了词?

“草映身”小孩就坐在草丛中。

可以想象小儿垂钓之处使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生趣盎然。

④“学”不是玩,小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

小结:

同学们从一、二两行诗中体会出了小儿垂钓的种种乐趣,能把你体会到的“趣”读出来吗?

教你方法:

边读边想形象。

(2)出示第三、第四行。

①小孩正在专心致志的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大声向他问路,小孩心里会怎么想呢?

②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③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2.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连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现在我们再来读整首诗,注意读出其中的情趣来。

4.读得很好。

能把这组有趣的镜头表现出来吗?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演一演诗句的内容,过会我们来进行个表演赛。

(情境表演)

5.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演情景感受到了小儿垂钓的野趣、乐趣。

四、吟诗诵趣。

1.吟诗是自我陶醉的体现。

同学们在吟诗的时候,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语速稍微慢一点,声音低一点。

(示范读)

2.请同学们也来试着吟诵这首诗。

先自己练练看,过会我们来举行一个吟诗赛。

五、拓展赏趣。

1.大家都陶醉在了童趣之中,其实古诗中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老师给大家推荐几首诗。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高鼎

草长鹰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请同桌两个小朋友共同选择一首古诗好好的读读,体会体会,你能感受到诗中小朋友快乐的心情吗?

①能骑牛,唱歌、捕鸣蝉,哪一样不是充满童趣的呢?

②这么美的春光,放飞的岂只是纸鸢?

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

③蝴蝶是没抓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他们心里了!

六、总结明趣。

1.出示:

冰心奶奶说过:

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

一个成人再也无法变成儿童,儿童世界永远是一个人最眷恋的“精神家园”。

2.愿我们小朋友永远都拥有这世上最宝贵的童真、童趣、童心。

七、作业。

诗歌学习完了,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诵:

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

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

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宿新市徐公店

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一、导入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

师:

这些古诗都从很多方面写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的美丽。

今天,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课题,师读课题。

宿:

住宿。

新市:

地名。

公:

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徐公店,是姓徐的男人开的店。

(题目的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齐读课题。

2.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你是怎样知道的?

是的,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别有风趣。

那么,杨万里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二、赏读古诗。

1.学古诗之前,同学们能不能给自己提些要求,你觉得应该学些什么内容?

(学生汇报)师总结,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弄清不懂的词语,能背诵古诗。

2.自主学习,课件显示《宿新市徐公店》全诗内容。

自由朗读古诗,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把古诗读熟。

3.谁能叫出这些字宝宝、词宝宝的名字。

他叫对了,就请全班同学齐读。

ngyá

ngzhuīcà

i

徐篱宋杨追菜

4.再读,要求正确流利的朗读。

和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好。

三、赏析古诗,有感情的朗读。

1.课件第一、二句闪烁,谁愿意来读一读前两句。

谁能试着来说一说这两句话中的词语是什么意思。

(学生汇报)师补充: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未成阴——还没有成为树阴。

谁能来说说这两句诗写的是什么的意思?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深远的小路,数头的花已经落了,树叶不是很茂盛,所以还没有形成树阴。

读了这两行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什么景象?

课件显出春末初夏图,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课件显出“静”。

你觉得怎样读能显出它的幽静?

(学生回答,示范读),请你根据老师的停顿画出节奏,(出示课件节奏)请你们也试着读一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竞赛读,指名读,生评价。

2.课件第三、四句闪烁,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学习后两句。

这两句诗讲的是什么?

读了这两行诗,你眼前又出现怎样的景象?

划分节奏。

3.学生汇报学习方式和收获,不足之处教师补充(孩子们使劲的追赶黄色的蝴蝶,飞到菜花当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其他小组评价。

4.提问:

寻,寻找的意思,为什么说寻找还无处寻?

(黄色的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中,颜色差不多。

5.这两句写了儿童捕捉蝴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喜爱的心情。

汇报划分的节奏,再请这些同学读一读。

四、创新练习。

(一)1.我说诗意,你对诗句。

(同桌练习)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欣赏古诗。

(出示课件,显示诗文和景色图,欣赏配乐朗读。

你眼前仿佛出现什么景色?

)学生汇报(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蝴蝶飞入了菜花中,只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3.在打开课件中的音乐,学生配乐朗读。

(二)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情意盎然,充满童趣。

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

(篱笆、小路、儿童、黄蝶、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绿、黄)

3.学生动手绘画。

4.评析学生作品(实物投影打出)。

五、课外延伸。

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的描写,发挥想象。

题目为《捕蝶》。

让我们荡起双桨

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倒映”、“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初步学会在表达中运用。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多次朗读文本的基础上大体了解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学会生字。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

下面老师就把这首歌放给你们听。

听的时候可以把课本翻开到第一页,边听边看课文,看看歌词和课文有什么联系?

2.播放歌曲,指名说。

这首歌好听吗?

想唱吗?

如果我们把课文读熟了相信你们一下就学会唱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课吧!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遇到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利用课后生字表或查字典认识这些生字,并将这些字多读几遍,读准为止。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出示生词,生开火车认读。

jiǎngpiāoyú

bōyì

ngtǎzhōulǐngqiāoxì

ngfú

桨漂愉波映塔周领悄幸福

3.指名说说每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美读品味。

1.指名读课文第一节。

2.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一、第二行写了怎样的情景?

第三、四行,让小朋友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你感觉怎样?

理解什么是环绕。

3.指导朗读。

(展开想象,小朋友正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眼前的美景。

4.细读课文第二小节。

预设:

着重理解这一节中的借代、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

在反复诵读中细细体会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时无比愉悦的心情。

四、指导写字。

先认读课后生字,再用钢笔描红,然后展示描红效果。

五、延伸拓展。

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

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论语》一则

1.认识3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背:

熟读成诵,积累名言佳句。

4.会用:

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恰当地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读文、背文。

一、导入课题

1.玩一个游戏“猜猜他是谁”。

2.谈对孔子的印象。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

名丘,春秋时鲁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名人。

编撰了《春秋》。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

3.走入《论语》,学习课文《学而时习之》。

(板书课题,读课题)

《论语》: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二、我会读

第一站——“我会读”

1.自由练读,读通读顺

会读本课生字:

论、亦、愠

会写本课生字:

伦、曰、亦、乎、愠、君

2.跟录音读,感受节奏

3.接力赛读,强化练习

4.变式朗读,挑战自我

5.配乐朗读,读出韵味

6.专家示范,体验吟诵

第二站——“我会说”

1.文译对读

2.交流分享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怎么读?

通“悦”。

表示什么意思?

喜悦、高兴。

读该句,小结:

学了知识后不断地去练习实践,不也是高兴的吗?

这是孔子教给我们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2)人不知而不愠(yù

n),不亦君子乎?

”理解“愠”(恼怒),谁读懂了这句话?

拓展: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读。

这里包含了一个成语,是什么呢?

(理解“温故知新”),温故知新是孔子教给我们的另一种学习方法。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是什么意思?

殆怎么理解?

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思考却不学习就会()

老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

有一个人家两个儿子分家产,父亲有个匾上有“学问”二字,儿子便把它锯开,一人拿一个字回去。

各自按照匾上的字来做,一个拼命地学,一个拼命地问,最后都是一无所成。

从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学问要结合在一起,就是学思结合。

“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是孔子教给我们的又一种学习方法。

(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长句,反复朗读。

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是为了干什么?

(冥思苦想)师补充:

光想不去行动,能行吗?

所以,像孔子说的那样,我们既要有想法,又要有行动。

第三站——“我会背”

1.自由练背

2.检测

第四站——“我会用”。

请阅读下面的场景,你会把今天学到的论语中的句子用在里面吗?

场景一:

全国小学生夏令营深圳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非常高兴,欢迎你们来到深圳。

场景二:

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我们班来,同学们还不了解他,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

老师引用了《论语》中的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帮他解除了心中的烦恼。

场景三:

马上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小强认为自己很聪明,不用复习也可以考得好,每天仍然沉浸在玩乐之中,见此情景,爸爸批评他:

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应该要好好复习,才能有新的发现和体会呀!

场景四:

小丽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为祖国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可她连上课都不专心,学习也不用功。

这时,你会用孔子的哪句话来劝她呢?

三、作业

1.将课文背给家长听。

2.搜集《论语》中的名句,带来与同学分享。

3.在今后生活中常常做到“学而时习之”。

肥皂泡

正确认读本课28个生字,并正确书写。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

3.体会吹肥皂泡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并能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

联系自己的游戏体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的练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交流吹泡泡的感受。

2.简介冰心奶奶童年的快乐。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标上记号。

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2.检查预习字词的情况。

课件出示本课生词:

izà

opà

oshīliè

shè

ngró

ngtà

ozhānruǎnyōuruò

肥皂泡湿裂剩溶套沾软悠若

Shānshà

nbá

ochěchà

nbingì

iduxīhuò

扇(扇)薄扯颤(屏)泪挨渡夕或

zhěchōngjiāoà

oxī

者充骄傲希

3.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指名读课文,正音。

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读课文,课件出示读文要求:

边读边给各个自然段标序号。

思考:

课文围绕肥皂泡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师生交流。

四、指导书写。

1.自主学习生字。

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合作讨论。

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溶”与“熔”、“骄傲”与“娇小”的对比、区分。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读中理解。

(一)自读感悟。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课文围绕肥皂泡讲了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肥皂泡带来的梦幻般的感觉和想象。

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

2.说说你的理由。

3.一边读一边想象着画面。

(二)学生自读感受文本。

三、集体交流,读中感悟。

师生交流。

1.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以读为本,深刻体会作者情感和态度。

借助读加深词句理解,借助读升华情感,借助读体会意境,通过让学生读进入梦幻般的泡泡世界,也把听者带到意境中去。

2.拓展想象,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

肥皂泡给孩子们带来梦幻般的感觉,教学中不仅要留意作者的美好想象,还要挖掘省略号可能隐含的内容,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作者的心情。

(一)感受吹的过程:

做泡泡、吹泡泡。

课件出示第三段:

我们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搅拌搅拌,使它溶化。

然后用一支竹笔的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起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它能飞得很高很高。

点拨要点:

1.引导学生注意表明先后顺序的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到吹肥皂泡的动作特别轻。

吹肥皂泡的动作有什么特点?

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动作轻:

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

样子轻:

轻圆的、软悠悠地飘游。

3.引导学生尝试着用上“先……然后……接着……”一组词语将吹肥皂泡的过程叙述出来。

课文的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身的语言,强化了语言表达的有序性。

4.指导感情朗读。

由动作的“轻”过渡到样子“轻悠”:

正因为慢慢地吹,才会有这样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只有轻轻地一提,肥皂泡才能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看来吹肥皂泡也要我们认真地去做,仔细地去琢磨,小心地去吹,吹起的泡泡更要精心呵护,才能飘得更高更远。

(二)感受吹起来的泡泡。

1.课件相机出示第四自然段:

吹起来的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

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弱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凌乱。

从形态多姿、颜色多彩、变化多样几方面来理解。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点拨重点:

(1)五色——即五彩。

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来泛指多种颜色。

浮光——液体表面的光泽、颜色。

课文指肥皂泡表面的光泽和颜色。

指导朗读。

(2)“轻清透明”四个字不仅写出了肥皂泡“轻”的特点,而且写出了肥皂泡纯净、清亮、透明的特点。

指导朗读:

轻清透明的球面上浮光百转、色彩斑斓,多美丽,多神奇呀!

(3)“玲珑娇软”:

指那些小肥皂泡小巧精致而柔软、娇嫩、美丽。

玲珑,精巧细致。

娇软,美丽、娇嫩。

体会喜爱、娇爱之情。

把感受读出来。

(4)“有时吹得……光影凌乱”,还“颤巍巍的”。

为什么说“颤巍巍”的?

和脆弱结合起来体会。

“光影凌乱”——指由于肥皂泡处于动态中,表面的光泽和颜色变化迅速且多样,显得不整齐、没有规律。

凌乱,不整齐,没有秩序。

2.课件出示:

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着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

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使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1)想象引导:

体会紧张的心情。

课件出示填空:

这脆弱的泡泡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她们满怀期待,希望它们多停留一会儿,祝福这美丽的泡泡飞得又高又远。

吹肥皂泡的孩子们心里在对肥皂泡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导朗读。

(三)体会作者梦幻般的感觉。

四、感情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课件出示:

1.课下玩一玩吹肥皂泡的游戏或者其他游戏。

这次要有意识地去玩,留意玩的过程,按顺序记叙下来。

玩儿时还要认真观察,积极想象,像冰心奶奶那样把想象的内容记录下来。

2.布置学生继续读冰心的作品。

爬天都峰

掌握重点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通过品读,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一、学习生字,初识课文。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再全班齐读,个别解释重点词语。

(设计意图:

在引导学生认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培养学生的解词能力,指导解词的方法。

dūfēnglidǒují

lià

njì

xià

ngbià

nlì

yīngjí

都峰哩陡级链鲫相辫励应汲

2.指名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培养学生的快速感知课文的能力,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提炼信息,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从而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直奔课题,导入新课。

1.写作者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

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出示天都峰的图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在此基础上用文中的两个字,概括天都峰的特点,即“高”和“陡”。

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三、扣住重点,理解内容,体会中心。

1.默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词语、重点语句理解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做勾画是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注”的习惯。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

”、感叹句“真叫人发颤!

”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自由读文。

3.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预设问题:

“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

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

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引导生扣住课文内容,展开发散思维,为突破课文重点,理解小作者的心情变化做铺垫。

4.读读议议,释疑。

(1)出示“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讨论体会:

为什么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

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

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

读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以读促悟,抓住语气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在感情朗读中体会作者内心活动。

(2)“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学生边读书边勾画。

指名说全班交流: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