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和染色体第3讲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案苏教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81974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和染色体第3讲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案苏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和染色体第3讲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案苏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和染色体第3讲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案苏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和染色体第3讲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案苏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和染色体第3讲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案苏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和染色体第3讲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案苏教版文档格式.docx

《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和染色体第3讲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案苏教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和染色体第3讲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案苏教版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和染色体第3讲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案苏教版文档格式.docx

【提示】 ZW型生物体,ZZ为雄性,只产生一种配子。

6.无论是XY型还是ZW型性别决定方式,性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要彼此分离。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 性别决定

1.(2018·

邢台摸底)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伴性遗传均有交叉遗传和隔代遗传现象

B.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性染色体传递

D [本题考查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意在考查学生在理解和分析判断方面的能力,难度中等。

当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时,该基因只能男传男,没有交叉遗传的现象,伴性遗传也不一定有隔代遗传的现象,如伴X显性遗传可能代代有患者;

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但由于形成精细胞时经历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故精细胞中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

]

2.(2018·

新乡摸底)鸡的性染色体为Z和W,其中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

芦花鸡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由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决定;

它的等位基因b纯合时,鸡表现为非芦花,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

41780071】

A.一般地,母鸡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一定是Z

B.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条Z染色体

C.非芦花公鸡和芦花母鸡杂交,后代公鸡全为非芦花,母鸡全为芦花

D.芦花公鸡和芦花母鸡杂交,后代出现的非芦花鸡一定是公鸡

B [一般地,母鸡(ZW)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Z或者W;

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ZZ)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含有4条Z染色体;

非芦花公鸡(ZbZb)和芦花母鸡(ZBW)杂交,后代公鸡全为芦花鸡(ZBZb),母鸡全为非芦花鸡(ZbW);

芦花公鸡(ZBZb或ZBZB)和芦花母鸡(ZBW)杂交,后代出现的非芦花鸡一定是ZbW,一定是母鸡。

[误区警示]有关性别决定的四点提醒

1.性别决定只出现在雌雄异体的生物中,雌雄同体生物不存在性别决定问题。

2.XY型、ZW型是指决定性别的染色体而不是基因型,但性别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其传递遵循分离定律。

3.性别决定后的分化发育过程受环境的影响。

4.自然界还存在其他类型的性别决定。

如染色体倍数决定性别(如蜜蜂等),环境因子(如温度等)决定性别等。

考点二|伴性遗传

(对应学生用书第104页)

1.伴性遗传的概念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在遗传时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又称性连锁遗传。

2.伴性遗传实例——红绿色盲的遗传

(1)红绿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

①子代XBXb的个体中XB来自母亲,Xb来自父亲。

②子代XBY个体中XB来自母亲,由此可知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

③如果一个女性携带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患病,这说明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隔代遗传。

④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2)伴性遗传的例子

伴性遗传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如人类血友病A的遗传,果蝇眼色的遗传,女娄菜叶形的遗传等。

1.判断正误

(1)与伴性遗传相关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2)女儿色盲,父亲一定是色盲患者。

(3)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

由此可推知眼色和性别表现为自由组合。

【提示】 因果蝇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其眼色和性别表现为性连锁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4)如图为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2.据图思考

(1)男性个体中X及Y染色体的来源和传递特点是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染色体只能传给女儿,Y染色体只能传给儿子。

(2)图中的区段Ⅰ(填“Ⅰ”或“Ⅱ1”或“Ⅱ2”)可存在等位基因,此区段的遗传与性别有(填“有”或“无”)关。

(3)Ⅱ1区段在遗传上的特点是只随Y染色体传递,表现为“限雄”遗传。

(4)Ⅱ2区段上的显性基因在遗传上的特点是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均为患者。

[理解—深化探究]

1.基因所在区段位置与相应基因型对应关系

基因所在区段

基因型(隐性遗传病)

男正常

男患病

女正常

女患病

XBYB、XBYb、XbYB

XbYb

XBXB、XBXb

XbXb

Ⅱ1(伴Y

染色体遗传)

XYB

XYb

Ⅱ2(伴X染

色体遗传)

XBY

XbY

XBXB、

XBXb

2.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

基因的位置

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的传递规律

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的传递规律

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

模型

图解

判断

依据

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

双亲正常子病;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子正常双亲病;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规律

没有显隐性之分,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部正常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举例

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人类红绿色盲症、血友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  

◎考向1 伴性遗传的特点分析和概率的计算

武汉模拟)如图为杜氏肌营养不良(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遗传系谱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家系调查是绘制该系谱图的基础

B.致病基因始终通过直系血亲传递

C.可推知家系中Ⅱ2与Ⅲ3的基因型不同

D.若Ⅲ3与Ⅲ4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

C [绘制题图系谱图需进行家系调查,A正确;

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B、b,分析题图可知,Ⅰ1和Ⅰ2婚配生了Ⅱ5患病的男孩,则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家系中Ⅱ2与Ⅲ3的基因型均为XBXb,C错误;

Ⅲ3与Ⅲ4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和XBY,故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D正确。

河南三门峡一模)一个家庭中,一对夫妇都表现正常,但是生了一个白化病兼红绿色盲的孩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孩子是男孩,其色盲基因可能来自祖母

B.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是白化病的概率是1/8

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色盲女儿的概率是0

D.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4

C [设相关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

白化病兼红绿色盲孩子的基因型为aaXbY,其中Xb肯定来自母亲,色盲基因不可能来自祖母,A错误;

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他们再生一个男孩是白化病的概率是1/4,B错误;

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Y×

AaXBXb,他们再生一个色盲女儿的概率是0,C正确;

父亲的基因型为AaXBY,其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D错误。

3.一个家庭中,父亲是色觉正常的多指(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患者,母亲的表现型正常,他们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

A.该孩子的色盲基因来自外祖母

B.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其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2

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1/4

D.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C [设控制手指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色觉的基因用B、b表示,由题意知,该家庭中父母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生育的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一定为男孩,其色盲基因来自他的母亲,由于不知道外祖父母的表现型,故无法判断色盲基因来自于谁,故A错误;

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其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2(手指正常概率)×

1/2(男孩患色盲概率)=1/4,故B错误;

生育的女孩色觉都正常,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是1/2(手指正常概率)×

1/2(女孩的概率)=1/4,故C正确;

从父亲的基因型分析,基因型为aXB、aY的精子中不携带致病基因,占1/2,故D错误。

[规律总结]有关“男孩患病”与“患病男孩”的问题

1.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1)男孩患病概率=女孩患病概率=患病孩子概率。

以男孩患病概率为例推理如下:

男孩患病概率=

=患病孩子概率。

(2)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女孩概率=患病孩子概率×

以患病男孩概率为例推理如下:

患病男孩概率=

×

=患病孩子概率×

2.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1)若病名在前、性别在后,则从全部后代(即XX+XY)中找出患病男(女),即可求得患病男(女)的概率。

(2)若性别在前、病名在后,求概率时只考虑相应性别中的发病情况,如男孩患病概率则是指所有男孩(即XY)中患病的男孩占的比例。

综上可知,“男孩患病”和“患病男孩”的概率问题,若是在伴性遗传中,则患病与否与性别相联系,因此有别于常染色体遗传。

下图为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某家族系谱图,6号个体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乙病为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C.Ⅲ7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D.Ⅱ5与Ⅱ6后代乙病的再发风险率为1/4

C [根据Ⅱ3、Ⅱ4无病,而后代Ⅲ8是女儿且患病,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据Ⅱ5、Ⅱ6无病,且Ⅱ6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而Ⅲ10患乙病,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设Ⅱ3、Ⅱ4分别为Aa、Aa,Ⅲ7为正常人(AA、Aa)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

Ⅱ5、Ⅱ6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4。

◎考向2 伴性遗传中的异常情况

4.(2018·

江西师大期末)某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宽叶(B)对窄叶(b)是显性,B、b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研究发现,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

现选用杂合的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获得F1,F1随机传粉获得F2,则F2中宽叶植株的比例为(  )

A.15/28 B.13/28   C.9/16   D.7/16

B [选用杂合的宽叶雌株(XBXb)与窄叶雄株(XbY)进行杂交获得F1,由于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所以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1/2XBXb∶1/2XbXb,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XBY∶XbY。

F1中雌配子及比例为1/4XB、3/4Xb,雄配子及比例为2/7XB、1/7Xb、4/7Y,因此F1随机传粉获得F2,则F2中宽叶植株的比例为2/28XBXB+6/28XBXb+1/28XBXb+4/28XBY=13/28。

5.女娄菜是雌雄异株XY型性别决定的被子植物。

女娄菜的宽叶(XB)对窄叶(Xb)是显性。

研究发现,窄叶型含Xb的花粉粒死亡。

若要证明含Xb的花粉粒死亡,而且子代的表现型都是宽叶型,则应选择哪组亲本进行杂交(  )

41780072】

A.XBXB×

XbY  B.XbXb×

C.XBXb×

XbYD.XBXb×

A [由题意可知,A、B、C、D四组亲本中,能产生Xb的花粉粒只有A与C组。

若含Xb的花粉粒死亡,XBXB×

XbY,其后代只有XBY,表现型都是宽叶型。

而XBXb×

XbY的后代有XBY、XbY,表现型有宽叶型、窄叶型两种。

6.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雄性黄猫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D [由题意可知,玳瑁猫的基因型为XBXb,全为雌性,因此玳瑁猫不能互交,A项错误。

玳瑁猫(XBXb)与黄猫(XbY)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25%,B项错误。

玳瑁猫只有雌性,需要和其他体色的猫杂交才能得到玳瑁猫,C项错误。

用黑色雌猫(XBXB)和黄色雄猫(XbY)杂交或者用黄色雌猫(XbXb)和黑色雄猫(XBY)杂交都可得到最大比例的玳瑁猫,概率都为50%,D项正确。

已知蛙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现有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蝌蚪,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最终发育成了一只具有生殖功能的雄蛙。

若由该蛙与正常雌蛙抱对,适宜条件下,所得后代的雌、雄性别比应是(  )

A.1∶1    B.2∶1

C.3∶1D.1∶0

D [误认为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了性染色体的改变,由XX→XY,实际上是错解了遗传原理。

环境条件只是影响了性别的分化,但并没有改变染色体或遗传物质的种类。

所以,这对抱对的雌雄性,性染色体组成都是XX,因此其后代也应都是XX型,在条件适宜时,发育成的蛙自然只有雌蛙了。

◎考向3 基因所在位置的分析与探究

7.(2018·

广东汕头金山中学期末)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W、白眼w),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

现有若干红眼和白眼的雌雄果蝇,某实验小组欲用一次交配实验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子代中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全部为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若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C.若子代中雌雄果蝇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这对基因也有可能只位于Y染色体上

D [欲判断基因位置,在已知显隐性的情况下,应选用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交配,所以本实验应选择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

预测实验结果时,可以采用假设法:

如果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XwXw和XWY,则杂交后代基因型为XWXw和XwY,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全部为白眼,A项正确。

如果该对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且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XwXw和XWYW,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XWXw和XwYW,雌雄果蝇均为红眼;

如果该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ww和WW,则子代果蝇全部为红眼,B项正确。

如果该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基因型分别为ww、Ww,则子代中雌雄果蝇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C项正确。

由于红眼和白眼在雌果蝇中都出现,所以该对基因不可能只位于Y染色体上,D项错误。

8.果蝇是良好的遗传实验材料。

请回答:

(1)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灰身(D)对黑身(d)为显性,其中A和a基因位于Ⅱ号常染色体上,灰身性状总是伴随着残翅性状遗传。

现有一只双杂合灰身长翅果蝇,请在下图细胞中画出控制体色基因所在的位置并标上基因。

41780073】

(2)下图是果蝇杂交实验过程:

P    棒眼长翅♀ ×

 正常眼长翅♂

        ↓

F1 棒眼长翅 棒眼残翅 正常眼长翅 正常眼残翅

上图中F1长翅与残翅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F1中棒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

如果用F1正常眼长翅的雌果蝇与F1正常眼残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

(3)实验室现有直毛(H)、非直毛(h)纯系雌雄果蝇,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来判断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请完成实验设计。

①选择________________的亲本果蝇进行杂交;

②若后代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则该对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解析] 

(1)控制翅形的基因A和a位于Ⅱ号常染色体上,而灰身性状(D)总是伴随着残翅性状(a)遗传,说明D和a基因同在一条Ⅱ号常染色体上,所以标出的双杂合基因型(AaDd)如答案图示。

(2)根据亲子代杂交结果,推出亲代果蝇AaX+XB×

AaX+Y→(3A_∶1aa)(1X+XB∶1X+X+∶1X+Y)。

F1长翅与残翅个体的比例为3∶1;

F1中棒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X+XB、AaX+XB;

如果用F1正常眼长翅的雌果蝇(1/3AAX+X+、2/3AaX+X+)与F1正常眼残翅的雄果蝇杂交(aaX+Y),预期产生正常眼残翅果蝇(aaX+Y、aaX+X+)的概率是2/3×

1/2=1/3。

(3)要确定某对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选择雄性亲本应为显性纯合个体,雌性亲本应为隐性纯合个体进行杂交。

若后代出现每种性别对应一种表现型,即雌性都为显性,雄性都为隐性,则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 

(1)见图

(2)3∶1 AAX+XB、AaX+XB(AAXBX+、AaXBX+) 1/3 (3)①(纯系)直毛雄果蝇、(纯系)非直毛雌果蝇 ②直毛均为雌果蝇、非直毛均为雄果蝇

[技法总结]基因位置的判断

1.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

(1)若已知性状的显隐性:

(2)若未知性状的显隐性

2.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已知果蝇红眼(A)和白眼(a)由位于X染色体Ⅰ区段(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果蝇刚毛(B)和截毛(b)由X和Y染色体的Ⅱ区段(同源区段)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突变型都表现隐性性状,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F1中会出现截毛个体

B.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F1中会出现白眼个体

C.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F1中不会出现截毛个体

D.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F1中不会出现白眼个体

C [A项中亲本基因型是XBXB和XbYb,可见后代应全为刚毛个体;

B项中亲本基因型是XAXA和XaY,可见后代应全为红眼个体;

C项中亲本基因型是XBYB和XbXb,可见后代应全为刚毛个体,不会出现截毛个体;

D项中亲本基因型是XAY和XaXa,可见后代雌性全表现为红眼,雄性全表现为白眼。

真题验收|感悟高考 淬炼考能

(对应学生用书第106页)

1.(2017·

全国卷Ⅰ)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

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

B [根据亲本为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后代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首先推知亲本关于翅型的基因型为Bb、Bb,进而可知子代残翅出现概率为1/4,则子代雄蝇中白眼出现概率为1/2,进而推知亲本关于眼色的基因型分别为XRXr、XrY。

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雄蝇的基因型是BbXrY。

F1中出现长翅雄蝇(B-X-Y)的概率为3/4长翅×

1/2雄性=3/8。

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均为1/2。

白眼残翅雌蝇(bbXrXr)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

2.(2016·

全国卷Ⅱ)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

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

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

据此可推测:

雌蝇中(  )

41780074】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 [结合选项,并根据题干信息:

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可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若亲代雄蝇为显性个体,则子代雌蝇不可能有两种表现型,故亲代雄蝇应为隐性个体,基因型为XgY,说明受精卵中不存在g基因(即G基因纯合)时会致死。

由于亲代表现型不同,故亲代雌蝇为显性个体,且基因型为XGXg,子一代基因型为XGXg、XgXg、XGY(死亡)、XgY。

综上分析,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D项正确。

3.(2017·

全国卷Ⅱ)人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现有一对非血友病的夫妇生出了两个非双胞胎女儿。

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

小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已怀孕。

回答下列问题:

(1)用“◇”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以表示该家系成员血友病的患病情况。

(2)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

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小女儿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________。

(3)已知一个群体中,血友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率相等。

假设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________;

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________。

[解析] 

(1)人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因此父亲正常,两个女儿一定正常,但可能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大女儿生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该男孩的X染色体肯定来自其母亲(大女儿),说明大女儿为血友病致病基因携带者。

绘制系谱图时要注意标出世代等,具体见答案。

(2)小女儿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2,则她与正常男子婚配,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1/2×

1/4=1/8;

设相关基因为H、h,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即都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XHXh),则小女儿所生后代基因型可能为XHXH、XHXh、XHY、XhY,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1/4。

(3)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Xh=1%。

又由“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率相等”,可知女性群体中基因H、h的频率是:

Xh=1%、XH=99%,则在女性群体中血友病基因携带者的比例为2×

99%×

1%=1.98%。

[答案] 

(1)

(2)1/8 1/4 (3)0.01 1.98%

4.(2016·

全国卷Ⅰ)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

同学甲用一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