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9716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doc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doc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

【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

(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时期特点】

(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

(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

(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

(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

(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

(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中国】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

(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

(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

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

(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

(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

(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

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

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等课程,引进了国外的教育研究方法著作和教材。

(5)21世纪初以来中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综合化、层次化、多元化、现代化、真实化、规范化。

四、教育研究方法的具体分类P35

1、按教育研究方法的层次进行分类

(1)第一层次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方法。

(2)第二层次是一般科学方法

(3)第三层次是教育研究中具体使用的各种方法

2、以研究过程的阶段为标准的分类

(1)选题设计阶段的方法

(2)实施阶段的方法(3)总结评价阶段的方法

3、以问题性质为标准的分类

(1)理论方法

(2)实证方法(3)实验研究方法(4)历史研究方法

4、按研究对象的选择进行分类

(1)总体研究方法

(2)个体研究方法(3)个案研究方法

五、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选择题】

1、目的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综合性原则5、系统性原则6、绩效性原则7、发展性原则8、创新性原则9、改造性原则10、伦理性原则(保密、匿名)eg;符合教育研究中的什么原则?

在调查中,要对个人信息保密,属于()原则。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和设计

一、研究问题的来源P45【选择题】纵向来源的课题;横向来源的课题

1、来源于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的需要

2、来源于学科理论的深化与拓展

3、来源于个人对教育实践的分析与反思

4、来源于其他学科研究的启示与移植

5、来源于对前人或他国教育信息的分析与解读

6、来源于各级课题指南

二、研究假设的概念P50:

研究假设就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调查对象的特征以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作的推测性判断或假定性解释,它是对问题的尝试性解答,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

简单地说,是对选题提出的问题作假想性的回答,即研究问题的暂时答案。

三、研究假设的特点P50【简答题】

1、假设是一种具体的推测

2、设想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

3、假设表述应尽可能准确、简洁、明了

4、假设必须是可验证的

四、按假设中变量关系变化的方向分P52【判断、选择】

1、条件式假设

2、差异式假设

3、函数式假设

五、研究变量的定义、变量的定义

变量是指在一个研究中研究对象具有不同的状态或特征,具有不同的值,即研究中涉及的可以变化的因素。

常量是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特征或条件。

研究变量则是研究中感兴趣的,所要研究与测量的,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因素。

六、变量的类型P56【选择、判断题】

1、连续变量和类别变量

2、操作性变量和非操作性变量

3、自变量、因变量与无关变量

变量的层次:

定量、定性、定比……其中最高层次是定比变量

七、抽样的基本程序P59【简答题】

1、确定研究总体和调查总体

2、编制抽样框:

完整性、不重复性【填空、选择题】

3、确定样本容量与抽样方法

4、评估样本与对总体进行评估

八、抽样的基本方法P60【判断、选择题】表述出来

1、简单随机抽样:

抽签法、随机数字表法

2、系统随机抽样eg:

从300个总体中抽取30个,每隔10个抽一个,为系统随机抽样

3、分层随机抽样

4、整群抽样

九、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差异

1、分层随机抽样就是将总体的所有单位依照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若干个子总体,每一个子总体即为一类,然后从每一类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子样本,称为分类样本,它们的集合即为总体样本。

2、整群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群体,每一个群体为一个抽样单位,再用随机的方法从这些群体中抽取若干群体,并将所抽出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集合为总体的样本。

整群抽样分为等规模整群抽样和不等规模整群抽样。

十、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P63【简答题,论述题。

罗列,具体内容包括什么要掌握】

1、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

2、本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3、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包括前人及其他人有关研究的基础,研究已有的结论及争论等,进而说明该课题研究将在哪几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4、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拟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策略步骤及实施程序

5、本课题理论、事实的依据及限制,研究的可能性,研究的基本条件(包括人员结构、任务分配、物质设备及经费预算等)及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

6、课题研究的成果表达形式

十一、课题论证报告包括内容P64

1、课题名称

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即研究本项目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3、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4、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范围

5、研究方法及具体措施

6、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源准备和实施步骤等

7、课题研究的成果预期及表现形式

十二、变量的测量层次【选择、判断题】

1、定性测量:

能判断的是两个人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

2、定序测量:

除了可以说出两个人是否一样以外,还可以说一个比另一个更怎么样。

3、定距测量:

相对的零基础。

所描述的变量的属性可以排序,而且相邻属性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4、定比测量:

绝对的零基础。

可得出结论:

①他们是否相同②其中一个是否比另一个等…..③他们的差异有多大④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多少倍

第三章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

一、教育科学文献的定义【名词解释】P69:

教育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

二、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P69【简答题】

1、教育文献的知识传承和信息传播作用

2、教育文献的成果查新作用

3、教育文献的理论证据作用

三、教育文献的种类P71,【简答题,各等级的特点,会区分】

(一)教育文献的等级

1、零次文献:

未发表复印的书信、手稿、草稿和各种原始记录

2、一次文献:

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

3、二次文献:

题录、书目、索引、摘要

4、三次文献:

动态陈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全书及专题研究报告、研究综述

四、教育文献的一般分类P72

1、教育科学的一般著作2、世界各国教育事业概括3、学校各级教育4、其他各类教育

五、文献查阅流程P77

1、确定合适的索引并考虑可能的资料来源

2、确定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关键内容(关键词或词组)

3、推测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论文或书籍可能标题

4、翻阅文献资料,并将资料按内容或重要程度排序或分类

4·1删除无关资料

5、根据资料对研究问题的不同意义,进行登录、摘录或复印

6、对获取信息进行集中、归类、总结

7.1整理出相关信息的文献索引目录7.2评析文献资料

六、教育文献的检索方法P83【判断、选择题】

1、顺查法2、逆查法3、引文查找法4、综合查找法

七、内部评论与外部评论各自特点P85【填空】

1、外部评论(外审法鉴别):

对于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别

外部评论主要在于评价文献的有效性,它是确定文献效度的工具,所要回答的问题是文献是否真实、可靠。

2、内部评论(内审法鉴别):

对文献所载内容是否属实的鉴别

内部评论主要在于评价文献内容的意义和可信程度,强调的是文献内容本身。

八、【选择、填空题】科研论文可以把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

九、教育文献综述的概念P85

文献综述是对单个文献的阅读评析和内容分析基础上的综合,简称文献综合评述,它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十、内容分析法步骤P28

1、分析单元的确定

确定分析单元,明确在判断分析时的最小单元。

可以是时间间隔、文章段落、句子或词。

2、内容抽样

选取进行内容分析的样本,具体方式①来源抽样②日期抽样③单元抽样

3、评判记录

即按照预先制定的类目表格,按分析单元顺序,系统地判断并记录各类目的出现的客观事实和频数。

第五章教育观察法

一、教育观察法的定义P30

指教育研究者根据一定的观察目的,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通过感觉器官和辅助设备,对处在自然状态下的教育现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方法。

二、教育观察法的类型【选择题,划分依据及类型】

1、从研究目的上分:

理论建构的观察和理论证明的观察

2、从观察资料收集的方式及资料属性分:

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

3、根据观察者是否使用科学仪器分: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4、从观察方式结构化程度分:

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非结构观察(结构化程度越高,定量化程度越高)

5、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分:

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三、时间取样法步骤

1、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

2、选择目标行为并进行分类,且做出所要观察的行为或现象的操作性定义

3、设计并制定观察表格,并熟记表格项目内容

4、制定观察实施计划。

包括确定总的观察时间,如持续观察2周;确定观察时段,如每天上午8—1时,对每位学生观察10分钟

5、实施观察并做好记录

6、对记录资料进行整理,根据观察时段出现预先确定的行为表现的次数和情况去推测观察对象的一般行为表现。

四、时间取样法步骤:

观察记录表

1、观察前,确定所要研究的行为或事件,确定记录哪些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并确定所需记录的资料种类与记录形式,制定出相应的记录表格

2、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