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9702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

第六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

成果名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王瑞芳、戴一峰、林育兹、朱智强 

苏新春、李兰英

成果完成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推荐等级建议特等奖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推荐时间2009年3月10日

成果科类教育学

0

4

0

1

2

2

代码

福建省教育厅

二○○九年二月

一、成果简介

成果曾获奖励情况

获奖

时间

获奖

种类

获奖

等级

奖金数额

(元)

授奖

部门

2005/06

优秀论文

一等奖

3000

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

2008/12

科教创新优秀论文

一等奖

5000

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

2009/02/25

教学成果奖

特等奖

2000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成果起止时间

起始:

2003年9月

完成:

2008年9月

主题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度创新

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型、多元化办学局面的形成,我国众多高等院校理应分别类型与层次,选择不同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办学定位,注重特色办学。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就是这一改革的产物。

我们的探索与实践包括:

第一,明确办学定位,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育为重点,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

第二,建设一个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并为确保上述课程体系的有效、有序实施,加大了相关基础建设的力度。

第三,积极大胆探索,采取种种有力措施,革新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并为此专门建设了一批特殊教室,以适应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革新的需要。

第四,努力开拓多元的师资引进渠道,大力创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经过几年来的办学实践,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初见成效,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级各类赛事中获奖236项,包括多项国际性赛事的金奖。

07届毕业生就业率99.77%,08届毕业生就业率97.83%,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院毕业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较强。

本项成果为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良好经验。

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努力创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

几年来,经过两次改革尝试形成一个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其突出特点为:

在加大非专业课、选修课比重、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合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突出强化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文科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理工类专业不少于35%.同时还创新性地设置“教学实践周”,并为确保上述课程体系的有效、有序实施,加大相关基础建设的力度。

(1)建立起完整、科学的课程数据库。

(2)建设一系列实验室和一个拥有二十几座实验室、实训室的大型实训基地。

(二)革新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院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积极进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1)积极与知名企事业单位达成校企合作,先后建设了涵盖各学科的72个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条件。

(2)尝试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

如新闻传播系举办“教学工作坊”;机电工程系、电子工程系推进“以赛代练”的教学实践等。

(3)改革课堂教学,关注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率先试行大班上课小班研讨的教学组织形式,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4)大力推进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情景式教学。

(5)积极进行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改革。

(6)专门建设了一批特殊教室,以适应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革新的需要。

(三)开拓多元的师资引进渠道,大力创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1)专任教师队伍的选聘注重引进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兼具的双师型人才。

实行严格的课外答疑辅导制度,注重和提倡专任教师充分介入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使教师更深入地参与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来。

(2)着力打造特色教师队伍,从与学院开设的学科专业密切相关的实习基地及企事业单位中,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到学院担任兼课教师或开设系列讲座,在学院与社会之间形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合力。

(3)充分利用厦门大学丰富的教师资源,从中选聘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担任我院兼职教师。

(4)鼓励教师与实习基地及其它企事单位进行横向课题的合作。

已先后承担了近20个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科研项目,使教师得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

3.成果的创新点

(一)创设并完善突出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调整专业课与非专业课、选修课与必修课比例,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比重,设置教学实践周等多元化举措实施我院“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探索和推广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

立足独立学院学生层次,进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开展实习基地建设,通过推广小班教学、试点双语教学等途径,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践学院“以有效教学见长”的办学思路,使应用型人才培养得到务实有效的开展。

(三)开拓多元的师资引进渠道,大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立足于建设一支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既广开门路,多元引进师资,又在教师招聘、使用、培训等方面层层把关,严格筛选,创新性地建设起一支深受学生欢迎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几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级各类体现实践能力的赛事中获奖236项,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07届毕业生就业率99.77%,08届毕业生就业率97.83%,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院毕业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较强。

我院自2005年起,多次应邀在独立学院峰会、独立学院教学研讨会、独立学院科教创新研讨会上做大会主题发言,介绍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得到与会者的热烈响应。

相关论文《制度创新:

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获得2005年中国独立学院改革发展论文竞赛优秀论文一等奖;《规范与创新:

我国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双翼》获得2008年独立学院科教创新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7年7月,由于我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教学改革成果显著,我院王瑞芳院长当选全国独立学院教学专门委员会执行主任。

戴一峰副院长当选委员。

我院还先后接待省内外数十所独立学院的来访,向来访者推介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方面的经验,获得广泛认可。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一完成人

姓名

王瑞芳

性别

出生年月

1958年12月

最后

学历

博士

参加工

作时间

1985年1月

高校

教龄

24年

专业技术

职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党政职务

嘉庚学院院长/

十届福建省政协常务委员

工作单位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联系

电话

0596-6288211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经济学

电子

信箱

rfw@

通讯地址

福建省·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嘉庚学院

邮政

编码

363105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07年9月获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2003年,王瑞芳教授应邀回国担任嘉庚学院首任院长,办学伊始,他就为嘉庚学院确立了面向市场办学、通过市场谋求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办学理念,确立了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

围绕着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王瑞芳教授带领全院师生秉着“敬业、合作、务实、创新”的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探索了一条适合独立学院发展的新路,并已取得显著成效。

本人签名:

2009年3月10日

主要完成人情况

(二)完成人

姓名

戴一峰

性别

出生年月

1949年12月

最后学历

硕士

参加工

作时间

1984年12月

高校教龄

35年

专业技术

职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党

政职务

嘉庚学院副院长/漳州市政协委员

工作单位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联系电话

0596-6288212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经济史学

电子信箱

yifeng@

通讯地址

福建省·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嘉庚学院

邮政编码

363105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均排名第二);多种论著先后多次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自2003年建院起在嘉庚学院担任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具体主持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主持学院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创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

积极参照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倡导在课程体系改革中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各院系在小班教学、双语教学等方面的尝试,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

积极在全国独立学院中介绍推广我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经验。

本人签名:

2009年3月10日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三)完成人

姓名

林育兹

性别

出生年月

1959年01月

最后学历

大学本科

参加工

作时间

1976年12月

高校教龄

27年

专业技术

职称

高级工程师

现任党

政职务

实训中心主任/

机电工程系主任

工作单位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联系电话

13599511728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机电工程

电子信箱

yzlin@

通讯地址

福建省·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嘉庚学院

邮政编码

363105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05年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2获奖者)

担任嘉庚学院实训中心主任及机电工程系主任,积极探索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的创新课程体系,提出按照系统工程理论,实现人才培养过程总体优化的途径和方法。

主持并完成2项校、省级教学改革项目;主持建成多个具有创新特色的实验室;主持完成2项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以第1作者编著和出版6本教材,坚持学以致用、突出应用的原则,适应了现代教学需求,在不少高校获得采用,并广受好评。

在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上成果显著,几十名学生分别在出版著作、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创新计划、国家级比赛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成果。

本人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