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软件工程方法》课程标准.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9700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软件工程方法》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实用软件工程方法》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实用软件工程方法》课程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实用软件工程方法》课程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实用软件工程方法》课程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用软件工程方法》课程标准.doc

《《实用软件工程方法》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软件工程方法》课程标准.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用软件工程方法》课程标准.doc

《实用软件工程方法》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

48

课程学分:

4

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

软件技术专业

制定单位:

制定时间: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实用软件工程方法》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工程性基础课程,在软件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软件开发是建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重要环节,人们通过软件工程学把软件开发纳入工程化的轨道,用以指导软件开发人员进行软件的开发、维护和管理,是数学、工程学、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相结合的一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进行软件开发、设计、应用、维护的基本能力,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是《计算机硬件与维护》、《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数据库》、《VB》、《VC》、《Java》等计算机编程语言等,后续课程是学生的毕业设计。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注重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对软件技术专业所涵盖的职业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实用软件工程方法》课程承担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软件开发、设计、应用与维护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以软件工程理论为主线,以学生毕业设计应用为案例,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软件工程理论及其应用。

针对现在高职学生的特点:

接受能力一般、理解能力一般、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实战化的毕业设计为案例。

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编程语言以够用为准,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设计、应用及维护的基本方法;软件工程教学内容以实用为准,增加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知识、紧密结合岗位技能需求,同时也注意学生毕业设计的要求,注重知识的连贯性。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选择“案例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毕业设计”为依托,在教学中通过电子教案、视频、现场演示、软件操作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信息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程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案例引导、任务驱动”的课程思想,将学生毕业设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中将学生毕业设计分解成一个个小项目,从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应用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到建立项目的逻辑模型和项目的物理模型,明确项目的总体功能结构、完成数据库的设计,到学生选择开发平台,编程、调试、测试、运行与维护等,完成一个实际软件项目的完整设计;这样以具体的案例任务(毕业设计)为抓手组织教学,以典型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训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实用软件工程方法》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我们对课程考核进行了改革,在课程评价方面打破以往的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建立以学生的实际设计作品为主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实战化的教学设计,加强、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成绩考核主要采取了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和设计作品等方式相结合,其中课堂表现占20%、完成作业占30%、设计作品占50%。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能够掌握软件工程理论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具备在实际应用项目中进行软件开发的初步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设计、开发实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提供必要的基础,也为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

(1)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了解软件工程的过程模型的概念,掌握软件工程理论中的项目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

(3)初步掌握软件工程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的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项目的概要设计方法;

(5)了解面向对象编程的理论与方法;

(6)掌握软件工程项目的输入输出界面的设计方法;

(7)掌握软件程序流程图与数据流程图的画法;

(8)初步掌握代码设计方法;掌握软件调试工具和软件调试方法;

(9)掌握软件测试方法;了解软件运行与维护的基本方法;

(10)了解软件设计中的质量管理与项目管理方法。

能力目标:

(1)能正确应用软件工程相关理论,进行软件项目的应用开发;

(2)初步具备软件项目的分析与设计能力;

(3)能独立完成软件项目的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

(4)初步掌握使用软件程序流程图完成软件的逻辑设计;

(5)能利用编程工具完成软件的代码设计;

(6)学会使用软件调试工具完成软件调试;

(7)学会使用测试用例完成软件的测试;

(8)具有制定、实施软件项目工作计划的能力;

(9)初步具备软件项目管理和运行维护能力。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课程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软件项目的开发与设计,难点是软件项目的需求分析与可行性分析(即把用户的实际需求转化为信息技术的概要模型)。

本课程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下列方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1)从实际出发,以毕业设计为实际应用案例,讲解软件项目开发设计的全过程。

(2)对重点难点内容软件的需求分析、软件的可行性分析、软件的概要设计、软件的详细设计、软件的调试与测试、软件的运行与维护,结合毕业设计的要求,要求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选题、需求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毕业设计说明书。

通过渐进,深入的学习和应用,使学生逐步掌握软件项目开发设计的全过程。

(3)对重点内容软件的详细设计,采取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实际项目的编码设计,通过具体的实践练习来掌握具体编程语言下的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调试以及测试的方法。

(4)以学生毕业设计为实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通过开发一个实际应用系统,使学生掌握和理解软件项目的开发设计方法,解决难点问题,并在实训中通过毕业设计说明书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和理解科技论文的书写格式和方法。

(5)以实验、实训、课外作业等实践教学方式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项目合作,团队精神及创新能力。

5.教学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48学时,4学分,讲授24学时,课内实践24学时。

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序号

内容

讲授

学时

课内实践学时

1

一、软件工程概论

2

2

二、软件工程过程模型

2

3

三、项目分析与规划

2

2

4

四、软件需求分析

2

6

5

五、软件概要设计

2

6

6

六、七、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Jackson系统开发方法

2

7

八、程序算法设计与编码

2

6

8

九、软件测试

2

2

9

十、软件维护、软件工程标准化与文档

2

2

合计

24

24

6.实施建议

6.1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

(1)教材选用

《软件工程》,主编:

曾强聪,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9。

本教材是为应用型本科、专科、高职高专计算机相关专业“软件工程”课程所编写,以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为原则,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概念清晰、内容适度。

本教材基于软件工程理论,以软件开发的实际过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非常适合高职院校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

对于实验、实习部分,以够用为原则,通过编写的实验指导书来补充。

(2)参考资料选用

《软件工程(第3版)(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主编:

张海藩 倪宁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02

《软件工程与开发技术》,主编:

张凯,清华出版社,2012.01

《软件工程实验教程》,主编:

窦万峰,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3

6.2其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网络课程:

软件工程资源下载

参考网站:

6.3教学方法手段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选择“案例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毕业设计为任务驱动,在教学中通过电子教案、视频、现场演示、软件操作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信息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程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案例引导、任务驱动”的课程思想,将学生的毕业设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生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任务书到需求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到毕业设计说明书)。

教学中将软件工程的每一个阶段任务结合学生的毕业设计,从选题开始,到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系统的概要设计,到开题报告的书写要求、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到系统的详细设计、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到程序代码的编写,到程序的调试、测试、运行与维护,到完成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说明书)的书写等,最后通过模拟项目组的建立,完成一个完成的软件工程项目。

这样以具体的案例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训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软件工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并重,对于实践性操作强的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引导、任务驱动”,可以先向学生布置工作任务,由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将每个工作任务中要解决问题的不断延伸和拓展,在前、后知识点之间建立起联系,实现知识点的有效过渡和深化,巩固和加深学生从应用角度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6.4考核评价

(1)考核类型

本课程是过程性考试课程

(2)考核评价方式

《软件工程》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我们对课程考核进行了改革,在课程评价方面完全立体化,打破以往的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建立多维度的课程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表现也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强调过程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成绩考核主要采取了课堂表现、实验实训记分、考试等方式。

课堂表现占20%、完成作业占30%、设计作品占50%。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软件工程概述

1.教学内容

1.1软件

1.1.1软件特点

1.1.2软件分类

1.1.3软件发展历程

1.2软件危机

1.2.1软件危机现象

1.2.2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

1.3软件工程

1.3.1软件工程概念

1.3.2软件工程技术

1.3.3软件工程管理

1.3.4软件工程基本原则

1.3.5软件工程目标

1.3.6软件工程文化

2.教学要求

了解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掌握软件、软件工程的基本定义;掌握软件工程技术、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基本原则;理解软件工程目标和软件工程文化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

软件危机及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软件工程基本原则

二、软件工程过程模型

1.教学内容

2.1软件生命周期

2.1.1软件定义期

2.1.2软件开发期

2.1.3软件运行与维护期

2.2瀑布模型

2.2.1瀑布模型的特点

2.2.2瀑布模型的作用

2.2.3带有信息反馈环的瀑布模型

2.2.4瀑布模型的局限

2.3原型模型

2.3.1快速原型方法

2.3.2原型进化模型

2.4增量模型

2.4.1增量

2.4.2增量模型的作用

2.5螺旋模型

2.6喷泉模型

2.7组件复用模型

2.教学要求

掌握软件生命周期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瀑布模型、原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及组件复用模型的建模方法;

教学重点:

软件生命周期

教学难点:

瀑布模型、原始模型、增量模型

三、项目分析与规划

1.教学内容

3.1计算机系统分析

3.1.1计算机系统

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