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教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9683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法》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劳动法》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劳动法》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劳动法》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劳动法》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法》教案.doc

《《劳动法》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法》教案.doc(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法》教案.doc

教学目的:

了解劳动法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历程,以及劳动法的体系框架。

掌握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掌握劳动关系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掌握劳动关系的主体、内容与客体。

重点与难点:

在实务中,能够区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熟悉劳动关系的举证责任和证据范畴。

教学方式:

讲授

授课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

一、课程简介

二、劳动法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1、产生的前提

2、资本主义国家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3、我国劳动法的概况

三、劳动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框架

1、劳动法的概念

(1)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

(2)劳动法律

(3)劳动行政法规

(4)劳动规章

(5)地方性劳动法规和地方劳动规章

(6)其他法律中关于劳动方面的规定

(7)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

2、劳动法的体系框架

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几部分:

劳动就业法、劳动关系协调法、劳动基准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处理法。

四、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

1、主要调整对象是劳动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的概念

(2)劳动关系的特征

(3)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4)劳动关系的分类

(5)劳动关系的举证责任以及劳动关系主体的确定

2、劳动法调整的其他社会关系

3、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五、劳动法律关系

1、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

是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是劳动关系为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而产生的结果。

重点:

注意区分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不同:

1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属于经济基础范畴;劳动法律关系则是意志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2劳动关系的形成是以劳动为前提,发生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法律关系的形成则是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发生在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内。

3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劳动者提供劳动力,用人单位使用劳动力,双方形成劳动力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则是法定的权利义务,双方当事人必须依法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

2、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包括劳动者、用人单位(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依照劳动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的义务

(3)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4)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及消灭

六 练习(案例讨论)

教学目的:

了解我国的劳动就业制度模式,掌握劳动就业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熟悉禁止就业歧视的相关法律规定,熟悉实务中常见的就业歧视类型及其特点,熟悉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途径。

重点与难点:

熟练判断常见的就业歧视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与案例

授课课时:

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二章劳动就业和职业培训

一、劳动就业概述

1、劳动就业:

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某种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职业。

特点:

劳动者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包括法定劳动年龄内能够参加劳动的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

劳动就业主体应具有就业愿望;

劳动者必须从事法委允许的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某种社会职业;

劳动者所从事的社会职业必须是有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能够用以维持劳动者本人及其赡养一定的家庭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

2、失业:

在法定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公民未能实现就业的状态。

主要类型:

供求失衡型失业、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技术进步性失业。

3、充分就业。

二、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

   一国家促进就业原则;二市场就业原则;三平等就业原则;四照顾特殊群体人员就业原则。

(就业歧视的几种类型)

三、促进就业制度概述

1.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职责

2.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

3.就业服务

4.职业中介

5.就业援助

四、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了解)

1、职业教育与培训概述

2、职业培训的种类

3、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评定

五、案例讨论

教学目的:

了解我国劳动合同的立法的概况,了解劳动法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其意义;掌握劳动合同的概念、类型及其特征,熟悉劳动合同的条款和可备条款。

重点与难点:

实务中能够熟练签订劳动合同。

教学方法:

案例与讲授 

授课课时:

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概述

一、复习前两周内容

二、劳动合同的立法概况

1.立法概述

2.劳动合同的立法宗旨

3.对于劳动合同的评价和认识

三、劳动合同制度概述

1.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2.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

二者的主体不同;劳动力的支配权不同;履行期限不同;风险责任不同;受国家的干预的程度不同;二者适用的法律规范不同。

3.劳动合同的分类

(1)用工模式的不同,分为全日制用工和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

(2)劳动期限的不同,分为有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3)劳动者一方人数为标准划分,分为个人劳动合同和集体劳动合同

四、劳动合同的内容、形式和期限

1.劳动合同的内容:

必备条款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的主要信息、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约定条款:

试用期条款、培训和服务期约定、保守秘密和竞争限制约定、补充保险、福利待遇。

2.劳动合同的形式

劳动合同应当书面形式、劳动合同签订的时间要求、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形式。

3.劳动合同的期限

五、特殊用工模式

劳动派遣

(一)劳务派遣概述

注意区分劳务中介

(二)我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规制

1、劳务派遣单位资质的限制

2、劳务派遣单位的法定义务

3、用工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

4、劳务派遣岗位的限制

5、法律责任的规定

非全日制用工

六、案例演练

教学目的:

掌握劳动合同订立以及劳动合同履行的概念和原则,劳动合同变更的概念以及发生变更的情形。

重点与难点:

熟悉订立劳动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及程序。

教学方法:

讲授与案例

授课课时:

4课时

教学内容:

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

4.1劳动合同的订立

一、劳动合同订立的概念和原则

劳动合同的订立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依法就劳动合同条款进行协商,达成协议,从而确立劳动关系和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法律行为。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订阅劳动合同必须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一)合法的原则(最基本原则)

1、合同的主体合法:

劳动合同主体双方要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2、合同的内容合法:

内容不得违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合同的形式合法。

(二)公平原则

(三)平行自愿、协商一致原则

所谓平等,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法律地位平等,即当事人双方应以平

等的身份订立劳动合同。

所谓自愿,是指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完全出于合同当事人的意愿,任何一方都不得以地位、权势、经济实力等因素或采取欺诈、威胁的手段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第三人也不得干涉劳动合同的订立。

(四)诚实信用的原则

二、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享有知情权

(二)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三)违约金问题

三、劳动合同订立的特殊规定

四、劳动合同的效力

劳动合同的效力,是指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即劳动法赋予劳动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及相关第三人的法律约束力。

无效劳动合同指当事人违反法律、法规或违背平等、自愿原则签订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劳动合同。

无效劳动合同的分类(两大类):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2、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免除自己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

无效劳动合同按它无效程度,可分为全部无效、部分无效两种。

《劳动法》第18条第2款规定: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4.2劳动合同的履行

一、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

(一)亲自履行原则

(二)全面履行原则

(三)协作履行原则

二、劳动合同履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三、用人单位的名称、法定代表人等发生变化时劳动合同的履行

四、用人单位发生合并、分立时劳动合同的履行

4.3劳动合同的变更

一、劳动合同变更的概念

指劳动合同依法依法订立后,在合同尚未改选或者尚未履行完毕之前,双方当事人依法对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者补充的法律行为。

二、劳动合同变更的情形

三、变更劳动合同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劳动合同变更的程序

1、一方提出变更请求

2、另一方给予答复

3、双方签订书面协议

教学目的:

了解劳动合同中止的概念及其法律规定;掌握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劳动合同解除的类型;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法律后果。

重点与难点:

劳动合同解除和中止的法律后果。

教学方法:

讲授与案例

授课课时:

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五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一、复习旧课

二、劳动合同解除

1、概念

2、劳动合同的协商解除

3、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

(2)劳动者随时解除

(3)劳动者无须通知立即解除

4、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1)用人单位即时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预告通知或代通知金解除劳动合同

(3)经济性裁员

(4)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负有通知工会的义务

三、劳动合同的终止和中止

1、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

(1)劳动合同期满的

(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有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3)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劳动合同逾期终止的情形

3、劳动合同的中止

四、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法律后果

1、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经济补偿

2、用人单位非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3、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后的法律义务

4、违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定义务的法律

五、实战演练(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六、总结

教学目的:

了解集体协商的意义、原则和内容,工资集体协商的概念、内容和程序,集体合同的作用;掌握集体协商代表的确定,集体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和终止的相关规定。

重点与难点: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

讲授与案例

授课课时:

4课时

教学内容:

第六章 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

一、新课导入

二、集体协商

1、集体的概念和意义

2、集体协商的内容

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与卫生、补充保险和福利、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技能培训、集体合同管理、奖惩、裁员、集体合同期限、变更、解除集体合同的程序、发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时的协商处理办法、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的其他内容。

3、集体协商代表的确定

4、集体协商程序

5、集体协商争议的协调处理

6、工资集体协商

三、集体合同

1、集体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2、劳动法、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3、集体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履行和终止

(1)集体合同的订立

通过集体协商,拟定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

审议通过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

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

集体合同失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