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67329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61 大小:21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1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学生年龄┃5(岁)┃10(岁)

出生时间(1985年)┃1990(年)┃1995(年)

1.12.下表所示的研究设计叫【A】

评价时间┃1970(年)┃1975(年)┃1980(年)

5(岁)┃1965(年)┃1970(年)┃1975(年)

10(岁)┃1960(年)┃1965(年)┃1970(年)

15(岁)┃1955(年)┃1960(年)┃1965(年)

1.13.下表所示的研究设计叫【A】

组别┃处理┃后测结果

实验组┃√┃O1

控制组┃×

┃O2

(√表示进行操作,×

表示不进行操作)A.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B.事后回溯设计C.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D.固定组比较设计

1.14.下表所示的研究设计叫【C】

组别┃前测结果┃处理┃后测结果

实验组┃O1┃√┃O3

控制组┃O2┃×

┃O4

表示不进行操作)

A.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B.事后回溯设计C.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D.固定组比较设计

1.15.在比较长的时期内持续进行有系统地观察的方法叫【B】

A.定期观察法B.长期观察法C.全部观察法D.重点观察法

1.16.观察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全部行为表现的方法叫【C】

1.17.按一定时间间隔进行观察的方法叫【A】

1.18.按问卷设计的形式不同,可将问卷分为【C】

A.个别问卷和团体问卷B.个别问卷、团体问卷和邮寄问卷C.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D.文字式问卷和非文字式问卷

1.19.按问卷对象的不同,可将问卷分为【B】

1.20.根据测验方式的不同,可将测验法分为【D】

A.成就测验、性向测验、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B.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C.是非测验和操作测验D.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1.21.根据测验材料性质的不同,可将测验法分为【B】

1.22.根据测验目的的不同,可将测验法分为【A】

2.1.【C】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A.皮亚杰B.弗洛伊德C.华生D.埃里克森

2.2.【B】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2.3.【D】是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2.4.【A】是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

2.5.【A】是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A.维果斯基B.皮亚杰C.埃里克森D.朱智贤

2.6.1913年,华生发表了著名的论文【C】。

在该文中,他明确提出心理学应该是一f1自然科学。

A.“行为:

比较心理学导言”B.“行为主义心理学”C.“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D.“行为主义的幼稚教育”

2.7.华生提出“除了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的影响”,这就是【A】

A.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B.教育决定论的发展观C.遗传决定论的发展观D.本能决定论的发展观

2.8.华生认为,初生的婴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即怕、怒和【A】A.爱B.悲C.喜D.恶

2.9.华生认为初生儿突然屏息、呼吸加快、闭眼、双手紧握或乱动、放声大哭等表现了他的【B】

A.爱B.惧C.怒D.恶

2.10.华生认为最初的【A】是一种对自己身体运动受到限制的天生的反应。

A.怒B.惧C.恶D.爱

2.11.华生认为最初对儿童皮肤的抚摸、抓痒、轻拍,就会使儿童发出微笑,产生愉快的表情和行为。

这些就是天生的【D】

A.怒B.怕C.喜D.爱

2.12.华生以阿尔波特为被试研究其惧怕情绪发展的实验说明惧怕是通过【C】形成的。

A.无条件反射B.词的作用C.习得的条件反射D.第一信号系统

2.13.为了消除恐惧情绪,华生首创了【C】

A.厌恶疗法B.满灌疗法C.系统脱敏法D.森田疗法

2.14.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了他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梦的解析》,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心理学的【B】

A.萌芽B.诞生C.发展D.成熟

2.15.弗洛伊德认为,婴儿一出生,与母体分离时体验到的就是人生最大的【B】,这又被称为“出生创伤”。

A.愤怒B.焦虑C.恐惧D.失望

2.16.由于担心原我的需要所产生的冲动可能战胜自我而引起的焦虑被弗洛伊德称为【D】

A.客观性焦虑B.道德上的焦虑C.主观性焦虑D.神经性焦虑

2.17.由于环境中真实存在的、客观的危险来源产生的焦虑被弗洛伊德称为【A】

2.18.由于担心违背超我而使原我的需要得到满足所引发的焦虑被弗洛伊德称为【B】

2.19.埃里克森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中的【C】阶段的儿童进入了弗洛伊德所描述的恋父或恋母情结的阶段。

A.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B.亲密与孤独阶段C.主动与内疚阶段D.勤奋与自卑阶段

2.20.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是【B】

A.成熟B.平衡C.练习和习得经验D.社会经验

2.21.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可以进行群集运算,例如,可将两个集组合为一个新的集,这被称为群集运算的【A】

A.组合性B.结合性C.同一性D.重复性

3.1.常见的由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是下列【C】

A.唐氏综合症和杭亭顿舞蹈症B.苯丙酮尿症和杭亭顿舞蹈症C.唐氏综合症和特纳氏综合症D.苯丙酮尿症和特纳氏综合症

3.2.常见的基因遗传疾病有【B】

3.3.个体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必须以生理发育、变化、成熟为物质基础,即个体生理的发展变化,例如,人脑机能的生长、发育和成熟,是心理发展的【D】

A.前提B.重要条件C.主导条件D.生理基础

3.4.研究发展,4~20岁的个体脑的发展主要是通过α波和θ波之间的斗争而进行的,斗争的结果是【A】

A.θ波逐渐让位给α波B.α波和θ波都让位给δ波C.α波逐渐让位给θ波D.α波和θ波谁也占胜不了谁

3.5.4~20岁的个体脑的发展有两个显著的加速期,即表现出两次飞跃:

第一次发生在5~6岁左右,第二次发生在13~14岁左右。

而通过对儿童青少年的思维进行研究,发现5~6岁和13~14岁是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加速期。

由此,可以看出【B】

A.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直接决定了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B.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C.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间接决定了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D.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间接决定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

3.6.青少年神经系统结构与机能的成熟为其心理发展趋向成熟奠定了基础,这突出表现在其思维发展上,已能进行【C】

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发散思维

3.7.成熟和遗传因素一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个体心理的发展,但它们只为心理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决定因素是【D】

A.学习B.环境C.教育D.环境和教育

3.8.孕妇的营养状况、情绪及药物、酒精、毒品都可能导致新生儿智力缺陷,因为胎儿生活的【B】对其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A.环境B.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D.心理环境

3.9.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芬布卢纳的社会环境系统模式图所示,直接影响个体所受教育的水平与方式以及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是【B】

A.家庭与父母B.社会网络和社会阶层C.托儿机构和伙伴关系D.历史文化

3.10.【C】主导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条件。

A.遗传B.自然环境C.教育D.社会环境

3.11.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这种观点属于心理发展的【B】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调和论D.辩证唯物论

3.12.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刺激--反应”公式表明他们主张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这属于【A】的观点。

3.13.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提出:

人的心理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斯特恩则认为:

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儿童内部性性质和外部环境二者的合并。

这两种观点【C】

A.前者属于调和论,后者属于辩证唯物论B.前者属于辩证唯物论,后者属于调和论C.都属于调和论D.都不属于调和论

3.14.心理发展过程的进行可以用几个一般特点来描述。

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认为,这些一般特点包括:

发展速度、时间、顶点和【A】A.发展的分化和阶段B.发展的稳定程度C.发展的协调性D.发展的均衡性

3.15.“个体心理发展是有一定的程序的,它既有一定的连续性,又有一定的阶段性。

阶段的种种特征是在一种特定时间或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

”这句话指的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参数中的【B】

A.发展的速度B.发展的时间C.发展的稳定程度D.发展中的量变与质变

3.16.在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上,关于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

其中,既讲内外因相互作用又讲发展的是【A】

A.皮亚杰B.联系主义心理学C.桑代克D.格式塔学派

3.17.比较系统的提出“心理发展的3种矛盾是构成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的是【C】

A.皮亚杰B.鲁宾斯坦C.柳布林斯卡娅D.彪勒

3.18.朱智贤划分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标准是:

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A】的特点。

A.特殊矛盾B.主导活动C.思维水平D.生理发展

3.19.小鸡一旦印刻在某个客体上,例如对人印刻,就会跟着人走,而且不会对其他物种产生印刻。

这说明印刻【C】

A.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强化B.可能形成得非常快C.是不可逆的D.只在“关键期”内发生

3.20.“在进行加法运算时,个体通过心算来得出答案”,这属于知识经验内化过程的【B】

A.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B.内部言语活动阶段C.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D.物质化活动的阶段

4.1.在儿童各个器官的发育过程中,【C】的发育是最优先的。

A.心脏B.胃C.脑D.脾

4.2.儿童的脑重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增加,增加的速度是【D】

A.先慢后快再慢B.先慢后快C.先快后慢再快D.先快后慢

4.3.婴幼儿神经系统各部分神经纤维实现髓鞘化的时间不同,较早完成髓鞘化的是感觉神经,其次是【C】

A.传入神经B.轴突C.运动神经D.树突

4.4.新生儿每天需要睡眠20~22个小时,3岁时可减少到14个小时。

这说明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大脑皮层【D】

A.抑制机能减弱B.兴奋机能减弱C.抑制机能增强D.兴奋机能增强

4.5.1岁~1岁半的婴儿能够对熟悉的物体做出词的反应。

这说明该时期的婴儿的两种信号系统的活动属于【A】阶段。

A.具体刺激----词的反应B.词的刺激----词的反应C.词的刺激----直接反应D.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4.6.新生儿的头部88%的时间转向右边,表明他们是【B】占优势。

A.丘脑B.左半球C.小脑D.右半球

4.7.【B】是婴幼儿的主导活动,因为它是解决婴幼儿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活动形式。

A.学习B.睡眠C.游戏D.想像

4.8.【C】是幼儿游戏的最高形式。

A.再造性游戏B.教学游戏C.创造性游戏D.活动性游戏

4.9.【B】是幼儿获得知识经验、发展智力、培养良好个性的最佳途径。

4.10.大班的幼儿在游戏进行前能做到事先分配角色。

这说明该年龄阶段的幼儿游戏【A】

A.计划性逐渐加强B.创造性成分明显增强C.独立性显著增加D.组织形式日益复杂

4.11.由于幼儿对左右方位的理解具有【C】,所以他们在行为上经常出现错误,如左脚的鞋穿到右脚上,而右脚的鞋却穿到了左脚上。

A.他人中心性B.绝对性C.自我中心性D.相对性

4.12.幼儿掌握各种形状的顺序,由易到难依次为【C】

A.圆形一三角形一正方形B.三角形一正方形一圆形C.圆形一正方形一三角形D.正方形一三角形一圆形

4.13.下列描绘婴幼JIAE忆发展特点的叙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D】A.幼儿使用机械识记多,进行意义识记较少B.幼儿初期主要以无意识记为主。

在教育的影响下,有意识记才初步发展起来C.幼儿对具体物体的记忆效果优于对语词的记忆效果D.7岁幼儿的短时记忆容量已达到成人的水平,即为7±

2个组块

4.14.婴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是【D】

A.婴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B.婴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C.婴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幼儿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D.婴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4.15.林崇德认为,婴幼儿对数概念的掌握分为4种水平,并将这4种水平作为婴幼儿形成数概念的4个发展阶段。

其中,位于水平3的是【B】A.口头数数B.按数取物C.给物说数D.掌握数概念

4.16.下列描绘婴幼儿想像发展特点的叙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B】A。

婴儿只有想像的萌芽B.幼儿的想像全是无意想像C.从严格意义上说,婴儿还没有想像,只能是一种知觉的再现D.幼儿期创造想像开始发展,但再造想像仍占优势

4.17.小班幼儿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一个好玩具,自己也说:

“爸爸明天也要给我买一个更大的玩具。

”这种现象说明【D】

A.幼儿在撒谎B.幼儿想像中带有特殊的夸张性C.幼儿以想像的过程为满足D.幼儿的想像内容经常与现实混淆

4.18.学术界通常以【D】的出现为界,将其出现之前婴儿言语的发展过程称为言语发生期,其出现之后婴儿言语的发展过程称为言语形成期。

A.音节B.简单句C.复合句D.词

4.19.下列关于幼儿语法结构发展的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A.简单句逐渐发展为复合句B.陈述句逐渐被多种形式的句子所取代C.修饰句逐渐取代无修饰句D.在复合句中,幼儿最先掌握并列复句,其次是联合复句,最晚才是偏正复句

4.20.【D】时,婴儿出现对熟悉、亲近者的依恋,并随之产生对陌生人的焦虑,对父母的分离焦虑等。

A.5~6个月B.3~4个月C.1岁半左右D.6~8个月

4.21.朱智贤和林崇德提出:

【A】是自我意识开始发展的标志。

A.掌握代词“我”B.知道自己的名字C.区分主体与动作D.把名字理解为自己的信号

4.22.在“红点测验”中,如果婴儿开始表现出对镜中的自己的映像很感兴趣,表现出微笑、亲吻和到镜后面寻找等动作时,婴儿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就进入了【D】

A.相倚性阶段B.戏物阶段C.自我认识阶段D.“伙伴”游戏阶段

4.23.托马斯----切斯把经常大声哭闹、容易烦躁和发怒、爱发脾气、不容易接受爱抚的婴幼儿归为【C】气质类型的婴幼儿。

A.容易型B.延缓型C.困难型D.情绪型

4.24.【B】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的一种最为明显的、稳定的个性特征。

A.能力B.气质C.性格D.需要

4.25.当最亲近的人,通常是母亲离开时,婴儿开始用啼哭表示不满,这说明婴儿的社会化进入了【D】

A.早期单纯社会化反应阶段B.伙伴关系萌芽阶段C.伙伴关系发展阶段D.社会性情感联结建立阶段

4.26.幼儿能理解性别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时,就进入了【A】

A.性别稳定性阶段B.性别一致性阶段C.性别认同阶段D.性别恒常性阶段

4.27.下列有关婴幼儿社会化的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C】

A.婴幼儿性别恒常性发展的过程是:

先认识到同性别孩子性别的恒常性,才认识到自己性别的恒常性B.2岁左右的婴儿已能分辨出照片上的性别,因此他们已有性别恒常性了C.幼儿的伙伴关系比较脆弱,建立得比较快,改变得也较快D.从婴儿感情的承受能力来说,在2.5~3岁之间入托儿所有些早了

5.1.刚入学的小学生的脑重已经发展到成人脑重的【B】,到小学末期,他们的脑重已很接近成人了。

这就为小学生接受正规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A.75%B.90%C.80%D.95%

5.2.在小学阶段,学生大脑的各部分都不断发展。

从形态上来说,特别表现在【A】的增大上。

A.额叶B.枕叶C.顶叶D.颞叶

5.3.进入小学后,儿童的主导活动就从游戏转变为【D】

A.掌握技能B.狭义的学习C.广义的学习D.学习

5.4.学习迁移的本质就是【B】

A.推理B.概括C.演绎D.归纳

5.5.下列学习动机中,属于近景动机的是【A】

A.为了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而学习B.为了为班集体争光而学习C.为了升学而学习D.为了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学习

5.6.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基本上是与【A】相联系。

A.学习活动本身B.学习兴趣C.社会需要D.家长希望

5.7.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下列哪项更感兴趣【C】

A.学习的内容B.学习的结果C.背书包上学D.抽象的因果关系

5.8.在教学的影响下,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知觉的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发展起来。

这首先表现在知觉的【A】上。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5.9.在教学的影响下,随着知识经验和智力的发展,中、高年级小学生能做到长时间、有效地进行知觉。

这表明他们知觉的【D】增强。

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持续性

5.10.初入学的小学生将正方形叫做方块,将圆叫做圆圈,说明他们的【A】

A.前科学概念多于科学概念B.前科学概念等于科学概念C.前科学概念少于科学概念D.前科学概念源于科学概念

5.11.初入学的小学生对“梯形”的认识不如正方形和长方形,说明他们掌握几何图形和几何概念与其对这些图形和概念的【C】有关。

A.喜欢程度B.认识程度C.接近程度D.探索程度

5.12.初入学的小学生对于【B】方位,常常需要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能辨别。

A.上下B.左右C.前后D.东西南北

5.13.朱智贤研究发现小学生对左右关系的认识,经过几个发展阶段。

若小学生能辨认自己的左右手和左右脚,但不能辨认对面人的左右的话,就处于【A】

A.阶段1B.阶段2C.阶段3D.阶段4

5.14.大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能从意义上完整地认识整个图画的内容,这说明他们的观察能力发展到【D】

A.认识“个别对象”阶段B.认识“空间联系”阶段C.认识“因果联系”阶段D.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5.15.观察品质指在观察过程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包括观察的精确性、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顺序性和【B】

A.观察的敏捷性B.观察的判断力C.观察的广度D.观察的选择性

5.16.在观察活动中,小学一年级学生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看到哪里就是哪里;

中、高年级学生观察事物时一般能从头到尾、边看边说,而且在观察表述前往往能先想一想再说。

这说明,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观察的【C】有了提高。

A.精确性B.目的性C.顺序性D.判断力

5.17.在下列描绘小学生记忆发展特点的叙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A】A.小学生的有意识记仍没有超过无意识记B.小学生有意识的发展,并不完全否定无意识记的作用C.小学生意义识记逐渐超过机械识记D.小学生的抽象记忆在迅速发展

5.18.下面关于元记忆的理解,错误的是【A】

A.元记忆指个体对自己记忆结果的理解和认识B.元记忆主要包括元记忆知识、元记忆体验和元记忆监控三个方面C.元记忆知识包括有关记忆主体方面的知识、有关记忆任务方面的知识和有关记忆策略方面的知讽D.元记忆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的

5.19.小学生已经能够对自己的记忆能力形成一种稳定的看法。

这说明他们形成了【D】

A.元记忆监控能力B.有关记忆任务方面的知识C.有关记忆策略方面的知识D.有关记忆主体方面的知识

5.20.低年级小学生虽能够解决某种问题或任务,但却说不出自己是如何思考的、如何解决的。

这表明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在逐步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B】

A.具体性B.不自觉性C.不平衡性D.自觉性

5.21.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年龄”是在小学【D】

A.一年级B.二年级C.三年级D.四年级

5.22.小学生概念的发展表现在概括性的发展、数概念的发展和【C】的发展三方面。

A.空间概念B.时间概念C.字词概念D.语法概念

5.23.小学生数概念的发展与他们学习【A】有密切联系。

A.算术B.语文C.自然D.音乐

5.24.小学生已基本上能掌握万以上整数、分数概念正在开始形成的年龄阶段是【C】

A.5~6岁阶段B.7~8岁阶段C.9~10岁阶段D.11~12岁阶段

5.25.小学生在选择概念的定义和给概念下定义时,表现出五种不同的水平。

其中,“接近本质的定义或做具体的解释”属于(C)

A.水平2B.水平3C.水平4D.水平5

5.26.小学生字词概念的发展,经历了【A】

A.直观特征一具体形象特征一一般特征一本质特征B.直观特征一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