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65818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

6.1932年4月,罗斯福说:

“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保留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

B.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念

C.主张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

D.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这些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客观条件是()

①靠近港澳,华侨多②靠近沿海,交通便利③资源比较丰富④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称为“疯狂的20年代”。

其依据应该是当时美国()

A.两党派斗争激烈

B.经济危机、社会动荡

C.经济社会盲目发展

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9.有位学者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历史事件是“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

”这场“历史性变革”是(  )

A.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0.考古发现在安阳殷墟宫殿遗址区内属于王室贵族的一个窖藏圆穴里,四百多把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比较集中地堆放着。

这说明商朝农业发达主要依靠()

A.奴隶制集体耕作

B.当时唯一的生产工具石器

C.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D.耕作技术不断改进

11.唐代长安城格局井然、尊卑地位呈现鲜明。

宋代开封、临安却没有分隔整齐的坊、市,而是一种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相互混杂。

这表明宋代()

A.商业发展水平高于唐代B.小农经济遭遇冲击

C.重农抑商观念不断强化D.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12.对于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其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②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不能一概否定

③古代历朝大都执行这一政策,影响深远

④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

13.“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

A.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B.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

C.导致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D.导致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4.自居易诗《朱陈村》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的现象反映了:

A.远古时代的采集方式B.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

C.古代耕作技术落后D.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方式

15.据《后汉书·

党绸·

夏馥传》载,恒帝时,馥为人所陷,“乃自剪须变形,入林虑山中,隐匿姓名,为冶家庸”,据此可推知当时,

A.民营冶铸业已经出现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严重

C.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形成

D.小农经济发展破坏植被

16.阅读下表,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

两白银)

年代

进口

出口

1885

88200018

65005711

1895

171696715

143293211

1905

447100082

227888197

1911

471503943

377338166

A.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

B.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普遍增加

C.中国沦为西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D.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很大改变

17.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

“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推行公司制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

18.元朝人曾作《木棉歌》:

“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C.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19.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为庆祝某一事件,给自己加封了一个新头衔“几内亚之主,及对埃塞俄比亚、阿拉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与贸易之主宰”。

这一事件是()

A.达·

伽马船队抵达印度海岸

B.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大陆

C.麦哲伦船队到达美洲大陆

D.葡萄牙成为“海上马车夫”

20.“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与材料反映的观点无直接关系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开平煤矿

D.京师同文馆

21.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往往与重要历史事件有关并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下图所示的宣传海报所涉及的重要事件为

A.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电影《搜索》反映了网络时代的“人肉”技术,通常是娱乐大众的利器,但很不幸,它也可能成为一种杀人工具。

这表明(  )

A.网络自由弊大于利

B.网络具有传递信息迅捷的特点

C.网络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D.网络已成为替代法律和行政手段的社会伦理道德防护墙

23.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经济思想,它们

A.通过制定指令性计划发展经济

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对干预经济在认识上看法不同

D.看似互相矛盾但目的一致

2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

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

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

25.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货币战。

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实施马歇尔计划

C.签署关贸总协定D.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26.(本题满分9分)环境史研究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演化,促进人类环境的治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发现南北美洲并来此定居时,带到新大陆来的禽畜和作物,加上偷偷溜上船的老鼠,不小心带来的杂草种子,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生物旅行箱”,这个旅行箱由原产于欧洲的,加上来自非洲的和亚洲的一些物种组成……最具灾难性的是旧大陆的疾病,而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抵抗力,这些疾病包括了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大部分传染病,它们差不多杀死了90%的美洲土著。

从美洲返回欧洲的船舶更多的带回了火鸡等动物,更重要的是带回了玉米、土豆、西红柿、可可、橡胶等一大批新的作物,当今世界上种植的作物有一半来自于新大陆。

——摘自[美]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1)依据材料一,指出“哥伦布大交换”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工业经济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空前规模的人为的环境污染,有的巳酿成公害事件。

这些公害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公民的骚动,也震动了当时的执政者,在一些工业发展较快的国家,开始制定防止大气污染和河流污染的单行法规。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早期工业国家推动环境立法的原因。

材料三: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冲击,带来了自然环境、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的严重破坏。

进入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在极“左”思想影响下,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对环境污染具有天然免疫力的谬论,在发展的同时不考虑环境保护问题,使环境污染在失控的状态下迅速蔓延。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改革开放前我国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原因。

27.(本题满分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

时间

当年创刊数

中国人自办报刊

总数

所占百分比

1895年

7

3

42.9%

1896年

11

63.6%

1897年

49

45

91.8%

1898年

47

39

83%

注:

1898年9月21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不再允许民间自办报刊。

——姚福中《中国编辑史》

材料二1895年后的几年中,全国的中文报刊有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西学报……有为妇女儿童创办的妇孺报。

……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有哪些?

(2)19世纪末,中国人致力于办报的原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所示报刊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2分)

28.(本题满分15分)社会福利,是衡量一个社会现(近)代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兴士民公会。

富贵善义,仰体天父、天兄好生圣心者,听其甘心乐助,以拯困扶危,并教育等件。

至施舍一则,不得白白妄施,以沽名誉,恐无贞节者一味望恩,不自食其力,是滋弊也。

宜合作工,以受所值,惟废疾无所归者准白白受施。

——烘仁玕《资政新篇》

材料二本法案(《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

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

提高收入;

以及其他诸项目的。

——《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世界史资料丛刊——1917—1939年的美国》

材料三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

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

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救济。

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

——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1)据材料一,归纳洪仁玕关于社会福利的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

(3)据材料三、四与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目的及其局限性。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有何认识?

29.(本题满分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第六个五年计划(1956—1960年)和七年计划(1959—1965年)都取得成绩。

从1951年到1965年,苏联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7%。

苏联的工业产量成倍增加。

1953年到1964年,钢的产量从3810万吨增长为8500万吨,煤从3.2亿吨增为5.5亿吨,石油从5280万吨增为2.23亿吨,电力从1340亿度增为4590亿度。

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

——摘编自《赫鲁晓夫改革:

光荣与混乱并行》

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改革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表

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1966—1970年

8.4%

4.1%

1971—1975年

7.4%

2.5%

1976—1980年

4.4%

1.7%

1981—1985年

3.7%

1.1%

 

——摘编自《苏联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改革》

材料三1985年,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

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但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

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的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成果有何异同之处。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戈尔巴乔夫改革存在哪些缺点?

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相比,其改革重心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产生了什么后果?

(3)从苏联这三位领导人的三次改革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根据时间首先可知工业革命开展,可以排除A项。

B项说法不正确,C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腐败问题。

工业革命的开展,造成贫富差距拉大,故D正确。

2.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

明清时期出现的商帮是以晋商和徽商实力最强。

故选B。

其它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3.A【解析】从这首民谚中可以看你出,古代重视农业轻视商业的思想,故选A。

B项说的是小农经济的特点,材料并未体现;

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事实;

D项说法错误,统治者奉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思想。

4.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措施,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民族工业发展,但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环境,民族工业不能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故A不正确;

B、D说法不正确,由于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环境等特点决定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民族工业生产结构不可能平衡或合理。

排除A、B、D,C表述正确。

5.D【解析】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C【解析】罗斯福要求关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主要意图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社会救济缓解经济危机,但不能说明他主张依靠社会底层渡过经济危机。

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客观条件。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资源不丰富,不是发展经济的有利客观条件,靠近港澳,华侨多、靠近沿海,交通便利、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均是发展经济的有利客观条件,本题凡是含③均是错误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选项A含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B含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C含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D。

8.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20世纪20年代金融投机、过度消费等现象严重,使社会呈现出虚假繁荣的局面,因此又可以说是“疯狂的20年代”,社会经济出现盲目发展的现象,故C项正确;

B项是在29年开始的;

D项是在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后;

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所以答案选C。

9.B【解析】1950﹣1952年土地改革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实质是土地私有,仍是小农经济,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

”可以看出新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由私有变成公有,B项符合题意;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土地仍是公有,只是扩大公有化程度,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10.A【解析】依据题中“四百多把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比较集中地堆放着”可知当时是集体劳作,结合所学夏商周的奴隶制度可以推导出奴隶制集体劳作,故正确选项为A项。

B项错误,商朝时的农业工具有石、木、骨和少量的青铜农具;

C、D两项在题文中没有相关表述。

11.A【解析】“唐代长安城格局井然、尊卑地位呈现鲜明”。

说明唐代实行坊市制。

“宋代开封、临安却没有分隔整齐的坊、市,而是一种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相互混杂”材料说明宋代市的发展打破了空间的限制,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因此选择A。

B项不符合史实,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12.B【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理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正确;

重农抑商政策维护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就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④错误。

所以答案选B。

13.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看出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故本题选A项;

B项与“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不符;

C项错在“产生”,是促进发展;

D项错在“最终形成”,仅是雏形出现。

14.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男和女均自给自足的农耕方式,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是封建社会农耕方式而非远古时代采集方式,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是封建时期而非商周时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耕作方式而非耕作技术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15.A【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这个人被人陷害,逃入山林,然后为冶炼人家做佣工,所以据此可推知当时民营冶铸业其实已经出现,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不涉及兼并土地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形成是在后来的明清时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也不涉及植被破坏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A。

16.C【解析】材料反映晚清时期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均有较大增长,其原因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故答案为C项。

A项不属于原因,排除;

B项是表现,排除;

D项是带来的影响,排除。

17.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

故选C。

A项是在1953年到1956年;

B项材料未体现;

D项错误,不符合当时改革实际。

18.B【解析】《木棉歌》的大意是自家种了棉花,有妇女采摘回来,然后作为织布的原料,织完之后给孩子做衣裤穿,突出了自给自足的特点,B正确。

A的“开始”错误,

C中的“主导”没有体现,

D在材料中没有提及,

故排除ACD。

故答案为B。

19.A【解析】A题干说“几内亚之王,及对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结合所学知识,葡萄牙国王支持下,达·

伽马是从欧洲绕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线的开拓者,题干所说是达·

伽马船队抵达印度海岸,故A项正确;

BCD哥伦布、麦哲伦均受西班牙国王派遣,航线亦并非绕过非洲至印度,“海上马车夫”是指荷兰,故B、C、D项均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A。

20.D【解析】根据材料“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A、B、C都是洋务运动创办的工业,都起到“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的作用,排除;

京师同文馆属于教育方面的措施,与“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无直接关系,D符合题意,故选D。

21.A【解析】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让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根据图片中的“组织起来力量大”以及“互助”等信息,宣传海报所涉及的重要事件应当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故答案为A项。

大跃进运动是大办工业,大办农业,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B项;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建立人民公社,实行“一大二公”,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C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包产到户,与图片中的“组织起来”信息不符,排除D项。

22.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网络自由利弊并存,材料无法判断弊大于利,排除A。

根据所学可知,网络具有高速传输的特点,而“人肉”技术则体现了这一特点,B项正确。

C项错在“彻底”,网络技术对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排除。

由“但很不幸,它也可能成为一种‘杀人’工具”说明网络存在一定的弊端,网络不可能成为替代法律和行政手段的社会伦理道德防护墙,排除D。

23.D【解析】自由主义主张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其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其目的也是发展资本主义。

所以二者主张看似矛盾,但目的一致,都是发展资本主义。

故D正确;

A项是计划经济的特点,B项是凯恩斯主义的特点,C项不能反映两种经济思想的本质,排除,故排除A、B、C。

24.A【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时期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国内外敌人,但是战后继续实行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苏俄改为实行新经济政策,BD表述绝对化、片面化,C应是二月革命的结果,因此选A。

25.A【解析】据材料“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货币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于经济危机时期的国际货币和关税秩序混乱的历史教训,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稳定国家金融和贸易体系,故A项正确;

马歇尔计划属于冷战的表现,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

关贸总协定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之一,故C项错误;

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成立的对抗马歇尔计划的产物,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A。

26.

(1)影响:

促进了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流和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使人类社会由孤立走向整体(或答有利于全球化的开始);

给美洲人民及生存环境带来灾难。

(2)工业的发展造成环境污染,引发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引起群众的不满,危及社会的稳定;

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3)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

“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