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备课缝沙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65016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备课缝沙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备课缝沙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备课缝沙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备课缝沙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备课缝沙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备课缝沙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备课缝沙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备课缝沙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备课缝沙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观看老师怎样缝沙包,播放录相(边播放边讲解)

2、强调注意事项;

打结——绕几下线(示范)

3、交流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装沙不能太满

4、利用手中的材料缝制一个自己喜欢的沙包。

学生缝,教师巡视指导(播放音乐)

出示课件提示:

针:

注意用针安全,用完插到线轴上

折:

布的反面朝外对折

缝:

留0。

5厘米的缝份,针脚又密又匀

装:

沙装的不要太满

封:

边向内折、缝严

第二课时

其实,沙包不仅仅是方形的。

大家动动脑筋,发挥想象,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形状,做一个沙包。

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做得最美观。

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相互合作。

我们还要评选最佳沙包呢。

特别提醒,大家一定注意针脚要紧密,针距要匀称哦。

好了,就请大家动手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动手制作,小组内互帮互教,老师巡视指导解答。

五、展示作品

1.小组评议

老师:

我看有很多同学已经做好沙包。

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你们小组里面做得最美观的作品,拿上来比一比,展示展示。

学生评出小组里的最佳作品。

2.全班展示交流

由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交流缝沙包的经验。

每个小组一一展示。

3.老师:

那你们心目中的最佳沙包是哪一个呢?

谁来说说。

学生提议,评选。

刚才,同学们主要是从花样和形状上来评价的,那到底缝得怎么样呢?

我们就请几位同学做小评委,仔细看看。

(小评委们开始仔细观察,热烈讨论,最后宣布结果)

好,这几个沙包就被评为今天的最佳沙包,他们的主人获得缝沙包小能手称号。

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六、开展活动,享受自己劳动的快乐

七、总结、扩展

1、展示精美的沙包(课件)

2、作业:

课下制作更精美的沙包。

3、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强调卫生)

八、活动反思

同学们,这次活动我们学习了手缝的三种基本方法,亲手制作了沙包,还用自己缝制的沙包玩了有趣的游戏。

课后,大家还可以用课堂上学到的技能继续制作沙包,也可以缝制其他一些东西,使自己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教案

远离白色污染

第六周——第八周

社区

知识能力:

1.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搜集和整理资料;

学习处理调查数据,完成调查报告;

3.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

2.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讨论中充当主要角色。

3.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4.加强交流,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

初步感知什么是“白色污染”及其危害

(在确定课题之后,一些学生对主题的实践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构想,然而要想让学生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围绕关键问题有效地展开研究,还必须让他们对自己所研究课题的范畴有一定的认识。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引起环境污染的一种形象称谓。

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被使用后所弃置的固体废物。

由于随意乱丢乱扔,并且难于降解处理,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据有关专家介绍,非降解塑料制品在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都存在严重问题,首先,一些发泡性塑料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发泡剂,破坏大气臭氧层,有的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有些人用这种塑料制品盛装食物,有的商家甚至把做好的热饭倒入塑料袋让消费者带走食用,而当温度达到65℃以上时,塑料袋中的有害物质就会渗入食品中,对人的肝脏、肾脏、中枢神经等造成损害。

如果在使用后随意丢弃,还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入土掩埋很难降解,有的甚至在土壤中会存在100年以上,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持久性的污染。

1.收集资料

搜集的资料内容:

(1)什么是“白色污染”?

(2)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3)查找、收集关于“白色污染”危害的资料;

(4)查找关于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

3.时间安排:

课余时间

4.合理分工,搜集资料;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教给学生获取资料的方法,如:

图书馆、书店以及上网查找、搜集资料。

(二)自主研究阶段

1.组织交流研究

(说明: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孩子们交来了许多资料。

有手写的文字,有打印的文字资料,有复印的图画资料等等。

然而,许多文字资料涉及过广,大都没有经过分类整理,在课堂上,我先让孩子们再一次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而组成小组,即自由分组。

在新的小组中,孩子们即享用了别人的资料,也把自己收集到与研究问题无关的资料提供给了别人,对于一张张写着自己名字的材料在别的小组发挥作用,许多同学都表示高兴。

2.小组组织学习。

因为资料得到了新的重组,各组推选出组长并组织学习,并填写了小组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三)汇报评价

1.老师:

在这次“白色污染”的活动中,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紧张地准备着,下面就请各小组将自己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在各小组利用课余紧张准备的同时,我也自然成为了他们的合作者,给他们出主意、提意见。

我想,集体汇报是一个信息交融的良好环境。

汇报的同学从精心准备到展示,大大得到了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心理满足感;

而听取汇报的一方,又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系统的信息。

然而,这两方面的优势在一个活动中程度的深浅则主要取决于汇报方式和内容的选择。

而这恰是一个难点,孩子们常毫无选择地通读资料或连续性的展示图片,其效果不佳。

鉴于此,我在同学们研究汇报的准备阶段就提出明确要求:

内容要生动有趣、说明要简洁有力、形式要丰富多样。

在汇报课上,同学们的表现异常精彩。

2.汇报材料,师生评议。

3.老师小结、表扬好的方面并指出需改进的地方。

五、评价和反思

这一节实践课,我们经历了前期准备、过程指导和研究学习、汇报评价三个环节的组织和学习。

学生在活动中,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

在课题研究中怎样搜集资料,怎样开展调查,以及调查材料和测量数据的整理等工作,对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

在活动中,他们学到了许多从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他们有一种冲动和渴望:

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感跟他人分享。

由学生自己组织一次课题汇报课:

各课题小组的活动介绍、成果展示,正好满足他们这种心理需求,而且在相互交流中,还能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另附:

学生汇报材料,除了有大量的图片和照片之外,还有具体的内容即以下四方面:

第一小组汇报:

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

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

“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景观和生态带来了很大破坏。

“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

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

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第二小组汇报:

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第三小组汇报:

“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

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

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

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

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

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发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

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

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

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坏地球?

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

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

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第四小组:

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

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

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

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我们海盐县武原镇,虽然每天都有300多名环卫工人日日夜夜与“白色污染”作着斗争。

但是,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

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

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

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

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

3.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4.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要及时提醒和制止。

通过这次自我组织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环保知识,增长了社会见识,锻炼了社会实践的能力。

我们都认为这次活动开展得很成功。

走进蔬菜大棚

第二周

1、通过活动锻炼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

2、引导学生关注蔬菜的种类、生长过程等,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

引导学生探究蔬菜的种类、生长特点、营养价值、种植及蔬菜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树立环保意识,养成均衡饮食的好习惯。

活动背景:

蔬菜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是我们日常饮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有着各种不同的营养,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耗品。

特别是学生,他们每天都要接触到蔬菜,研究学生身边的物和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这不但能使他们学到“蔬菜”的一些知识,最主要的是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推动他们去关心生活、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些实践经验。

1、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资料的本领,教师提供一些网址。

2、教会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到农村调查访问等方法。

3、关于蔬菜的种类、生长过程的影像资料。

第一阶段:

提出研究问题,做好实践准备工作

1、教师提问:

①想一想我们每天的饭桌上,必定有什么?

②关于蔬菜你有什么问题吗?

(把它记录下来,在小组内讨论)

2、学生提出有关蔬菜的问题,教师讲问题合并、分类,确定以下研究内容:

①我们地区蔬菜有多少种?

②蔬菜是怎样生长的?

③蔬菜有哪些种类,分别有什么营养价值?

④蔬菜生长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人们对此有什么认识?

⑤我们全班共吃过多少种蔬菜?

3、选择问题,组建活动小组

学生根据学生选择的研究问题成立活动小组

“快乐食用组”活动剪影

小组成员首先向自己的家人和亲友询问、搜集有关资料

“生长快线组”活动剪影

走进菜地进行观察、询问等活动

“红领巾小组”活动剪影

根据不同的居住位置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头发放问卷,收集问卷、分类整理资料、统计数据

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并完善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涉及研究方案讨论:

准备怎么研究?

以什么形式汇报?

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等等。

然后请各小组汇报设计的课题研究方案,学生相互评价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开展实践活动

一、实践活动

1、查阅资料

组织学生到阅览室、书店或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信息。

2、调查访问

在农家进行调查访问,了解蔬菜生长情况和人们对蔬菜与环境的认识情况等。

3、科学探究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进行探究,并学种蔬菜。

二、整理、汇总资料

1、指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摘录的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字,挑选最能说明情况的相关图片。

2、对调查访问到的数据进行列表统计,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3、绘制“蔬菜营养比较图表”,把收集到的蔬菜样分类展示,并配以简单的介绍。

三、回顾并小结

各小组回顾自己的活动情况,写一些活动感受、体会或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建议,然后有一位同学汇总撰写研究报告。

四、展示研究成果

组织学生在学校办展板,进行宣传,让人们了解蔬菜的种类、生长特点、营养价值、种植及蔬菜与环境的关系;

发倡议书,提倡每一位同学都要树立环保意识,养成均衡饮食的好习惯。

第三阶段:

活动评价、总结

一、汇报交流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谈活动中的感受、体会、建议、设想、问题

二、学生自评、互评

学生先评价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然后小组评,最后小组间相互评价。

三、拓展、升华

1、关于蔬菜还想研究些什么?

2、现在常食用的蔬菜有哪些缺点?

如果请你来种植蔬菜,你会怎样种植?

活动反思:

1、通过开展“走进蔬菜王国”的综合活动,锻炼了学生搜集分析信息的能力,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

2、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到了蔬菜的种类、生长过程、营养价值、种植、蔬菜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养成均衡饮食的良好习惯.

3、小部分学生还要注意均衡饮食,特别是不挑蔬菜,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还要和家长共同努力,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均衡蔬菜的食用,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推动学生去关心生活,了解生活,体验人生,并积累一些实践经验.。

生活中的广告

11.28--12.4

1、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广告的形式和广告词的作用,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欣赏、评价广告的能力。

2、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认识到广告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便人的生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对广告研究的兴趣。

3、通过广告词,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创作欲望,加深对广告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前准备:

收集广告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想到名胜古迹游览吗?

你想知道新上映的动画片吗?

你想阅读优秀的少儿读物吗?

请你注意广告。

广告会通过多样的形式和各种精彩的广告词和信息传递给你。

二、交流

1、看图:

说说每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它们是什么形式的广告,你见过这些广告吗?

学生回忆

2、仔细观察每种形式的广告有什么特点,你还知道哪些广告形式,说给同学听。

3、小组讨论。

4、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5、小结

三、查一查

1、交流收集的广告材料,把学生生活中了解到的广告及生活物品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多留意周围的广告,培养对广告研究的兴趣。

四、汇报交流

1、分组合作讨论,把知道的广告形式填写在表格中:

广告形式名称

特点

适合宣传的内容举例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广告词,互相说说。

3、写下自己喜欢的广告词,加深多广告的认识。

4、师生小结。

五、总结延伸

(1)做一做:

选择一、两种日常用品,研究一下哪种形式的广告宣传效果最好。

(2)征集广告词:

为你们班的绿色小报设计一条广告词,看谁设计得最精彩。

工具的创造与发明

12.5—12.11

1、通过活动是学生体会工具是人类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的发明和创造,从而理解人类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发明和创造工具。

2、通过活动是学生懂得工具的发明和创造来源于实践;

观察发现生活中某些工具的缺点,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尝试和体验发明创造的过程。

课前准备

收集发明创造工具的故事

一、导入新课

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说一说:

(1)什么是工具?

(2)人类为什么要制造工具,工具对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

你知道发明这些工具的故事吗?

2、小组讨论

3、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组织活动:

讲故事比赛,让学生懂得工具的发明和创造来源于实践。

5、评价,小结。

三、画一画

1、你经常使用哪些工具,能把它们画出来吗?

2、通过画工具,让学生了解生活离不开工具,学习也离不开工具,并明白科学家发明工具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他们的想象力。

3、小组交流交通工具的用途。

4、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

四、联系实际

1、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对比使用工具和不使用工具的差别,说说人类为什么要使用工具?

2、讨论:

人们为什么要发明工具,工具的发明和创造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

3、汇报讨论结果。

4、总结。

五、活动延伸

让学生多观察身边的工具有什么不足之处,想一想改进不足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声音的秘密

11.7—11.27

1、通过实践,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与物体和振动有关。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实验用的器材(鼓、蜡烛、音叉、鱼缸等)。

学生准备:

搜集各种能发出声音的器具。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随时都能听到各种声音,不信,你听!

(播放大自然音乐)

2、你们听到了什么?

有什么样的感觉?

3、(课件出示图片)从图片中你仿佛能听到什么声音?

4、教师点击课件发出声音

二、学生质疑并讨论

1、听了这么多声音,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

2、各小组能先讨论讨论吗?

三、进行活动

(一)活动一:

吹薄纸片

请大家把薄纸片放在嘴上吹一吹,听一听,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活动二:

做发音游戏

1、各小组都准备了很多的东西,大家一起研究研究,看怎样能使它们发出声音。

2、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小组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3、你还能使哪些物体发出声音?

(三)活动三:

做实验

1、大家通过实践都知道了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那从下面的实验中,你又会有什么发现呢?

教师请两位学生做两个实验:

(1)敲击鼓面观察烛火的变化。

(2)实物投影上用不同的力量敲打音叉观察水面的变化。

2、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请各小组讨论后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3、有没有除实验外的更独特的发现。

四、活动延伸

1、(课件出示图片)从这幅图中同学们猜想一下,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课件出示图片)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话想说?

3、你们有办法解决这种情况吗?

以后你准备怎么做?

五、课堂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什么收获?

每人写一致两句话

会变的声音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声音会变的简单道理,了解声音与我们的生产和工作有密切关系。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观察、实践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精神。

课件,实验用的器材(杯子、尺子、)。

做一种乐器的材料。

【活动时间】1课时

一、说一说

1、看课本三组图,说一说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2、他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使声音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玩一玩

让一位学生蒙上眼睛站在中间,其他同学站在周围。

中间的同学不能动,周围的小伙伴们一边围着他转,一边轮流说一句话,让他辨认声音的主人。

三、试一试

1、让同学敲一敲装有不同量的水的玻璃杯,听一听声音一样不一样。

2、拨动放在桌子上的尺子,试试露在外面的长度不一样,声音一样吗?

四、想一想

1、它们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你能得用它们做一个乐器吗?

2、你还知道怎样做能改变声音?

五、试一试

学生利用手头的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

六、我的收获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活动延伸

1、什么声音对我们有影响?

2、在什么情况下,好听的声音会变成难听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