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的监测方案设计Word格式.docx
《桥梁的监测方案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的监测方案设计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第三方监测依据
〔1〕“地铁六号线一期工程施工设计-青年路站-褡裢坡站区间结构施工图〞〔中铁第一勘察某某集团某某,2009年6月〕;
〔2〕“市地图6号线一期白家楼桥跨线立交桥评估咨询报告〞〔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3〕《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
〔4〕《建筑变形测量规X》JGJ8-2007;
〔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X》GB50308-2008;
〔6〕《地铁工程第三方监测设计指南〔试行〕》〔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某某〕;
〔7〕《地铁工程监控量测设计指南〔试行〕》〔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某某〕;
〔8〕其他相关的国家、地方规X、法规;
〔9〕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某某与其他产权单位发布的企业标准、管理文件;
4监测布点
4.1监测项目
根据甜十区间施工图、白家楼桥评估报告和《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要求,某某北路白家楼桥监测项目为:
⑴白家楼桥墩柱、桥台竖向沉降;
⑵白家楼桥墩柱、桥台倾斜值;
⑶U型槽与闭合框架底板竖向沉降;
⑷U型槽与闭合框架挡墙倾斜值;
⑸隧道穿越白家楼桥与拉槽〔五环〕影响区域内地面沉降值监测。
4.2监测布点
监测布点的X围为在影响X围内〔隧道1倍的埋置深度〕构筑物上布置测点。
白家楼桥每个桥墩上设置1个沉降监测点,共布设测点20个;
另外,中间U型槽在两侧侧墙布置测点6个,具体布点见图4-1。
4.3现场监测频率、周期与控制标准
白家楼桥具体监测内容详见表4-1。
表4-1监测对象、项目、周期、频率与控制标准
监测对象
监测
项目
仪器
监测精度
监测周期
监测频率
控制标准
某某北路白家楼桥
⑴桥墩柱、桥台竖向沉降;
⑵墩柱、桥台倾斜值;
电子水准仪
1.0mm
盾构施工影响到达前取得初始值,至施工完成后2个月且监测对象变形趋于稳定时停止观测
当掘进面距离监测断面前后≤20m时,1次/天;
当掘进面距离监测断面前后≤50m时,1次/2天;
当掘进面距离监测断面前后>
50m时,1次/周;
根据数据分析确定沉降根本稳定后,1次/1月
①桥墩根底竖向〔纵向〕不均匀沉降控制值为10mm;
②横桥向相邻根底不均匀沉降位移控制值为5mm。
③墩柱、桥台倾斜控制值1/1000。
④U型槽竖向沉降每8米控制值小于5mm,闭合框架底板横向不均匀沉降控制值为5mm。
侧墙倾斜度不大于1/1000。
⑤桥梁、拉槽竖向均匀沉降15mm。
⑥桥区相关道路路面沉降控制值为15mm〔1/1000坡度〕
图4-1白家楼桥沉降监测布点图
5现场监测
5.1监测点埋设
本区间白家楼桥监测选取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高程系统为根底建立,选择十里堡站附近的两个二等精细水准点为高程基准点,与监测点一起布设成白家楼桥的监测闭合环网。
基准点必须埋设在施工影响X围〔一般至少距隧道埋深2.5倍X围〕以外。
6号线基准点采用套管加保护盖形式,用钻机开凿Φ200mm孔,清孔彻底后下入保护管,保护管与孔壁间回填粘土,然后在保护管内下入基点保护座和标杆,底座用水泥浇筑;
顶部做成圆球状,并做保护盖,地表基准点埋设形式如图见图5-1所示。
〔1〕桥墩、桥台沉降测点埋设方法
桥墩沉降测点标志采用“L〞型测点标志形式,如图5-2所示。
测点埋设的方法是:
先在建筑物上钻孔,然后将膨胀螺栓或螺纹钢〔Φ=20mm〕预埋件放入,孔与测点四周空隙用水泥砂浆或锚固剂填实〔测点固定部位做成螺纹〕。
测点埋设时应注意保证方便观测,避开有碍立尺的障碍物,一般应高于地表0.2~0.5m,测点埋设完毕后,在其端头的立尺部位涂上防腐剂。
图5-2桥墩沉降与差异沉降测点标志埋设样式
〔2〕地表沉降测点埋设方法
地表沉降测点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采用标准埋设方法或浅层埋点方法。
标准埋设方法为:
首先在地面开Φ100mm的孔,打入顶部磨成椭圆形的Φ22mm螺纹钢筋,长度应超过冻土线深度,即大于0.8m,〔如果是混凝土路面,钢筋底部至少应进入到路面下的路床内20cm,并与路面别离〕,然后在标志钢筋周围填入细砂夯实,为了防止由于路面沉降带动测点沉降影响监测成果数据,不可用混凝土或水泥固牢,最后还应在监测点上部做上铁盖加以保护。
浅层设点方法为:
首先在地面用冲击钻钻出深约20cm直径12cm的孔,再把顶部带有凸球面的Φ8mm圆钢放入孔中,缝隙采用锚固剂填充。
测点具体埋设方法见地表测点布设示意图5-3所示。
测点埋设技术要求:
地表沉降监测测点应埋设平整,防止由于上下不平影响人员与车辆通行,同时,测点埋设稳固,做好清晰标记,方便保存。
5.2施工前的初始数据采集
初始数据在开工前与时对基准点和测点进展联网测量,初始数据的采集在降水施工前完成,并取三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5.3施工过程中的监测
〔1〕观测方法与仪器
水准网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使用TrimbleDINI12电子水准仪配套铟钢尺进展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如表5-1所示。
表5-1水准仪主要技术指标
序号
仪器名称与型号
主要技术指标
1
TrimbleDINI12配套铟钢尺
每公里往返测高程中误差≤0.3mm
〔2〕数据观测技术要求
监测点观测按《工程测量规X》GB50026-2007三等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观测,主要技术指标与要求见表5-2所示。
表5-2监测点观测主要技术指标与要求
限差
监测点与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
2
每站高差中误差
0.30mm
3
往返较差与环线闭合差
±
0.6
mm〔n为测站数〕
4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
0.8
5
视线长度
50m
6
前后视的距离较差
2.0米
〔3〕数据采集
过程监测数据采集按水准网观测要求测定道路与地表沉降值。
观测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时可以只观测单程,采用附合水准路线形式必须进展往返观测,取两次观测高差中数进展平差。
〔4〕观测须知事项
①对使用的电子水准仪、条码水准尺应在项目开始前和完毕后进展检验,项目进展中也应定期进展检验。
当观测成果异常,经分析与仪器有关时,应与时对仪器进展检验与校正;
②观测应做到三固定,即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站;
③观测前应正确设定记录文件的存贮位置、方式,对电子水准仪的各项控制限差参数进展检查设定,确保附合观测要求;
④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稳定的条件下进展观测;
⑤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时才能开始观测;
⑥数字水准仪应防止望远镜直对太阳,防止视线被遮挡,仪器应在生产厂家规定的X围内工作,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才能启动测量键,当地面震动较大时,应随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
⑦每测段往测和返测的测站书均应为偶数,否如此应参加标尺零点差改正;
⑧完成闭合或附合路线时,应注意记录的闭合或附合差情况,确认合格后方可完成测量工作,否如此应查找原因直至返工重测合格。
5.4监测控制标准与报警值
〔1〕监测控制标准
①简支梁段墩根底竖向〔纵向〕不均匀沉降控制值为10mm;
〔2〕警戒值
现场监测成果按黄色、橙色和红色三级预警进展管理和控制,三级警戒状态判定见表5-3。
表5-3三级警戒状态判定表
预警级别
预警状态描述
黄色监测预警
“双控〞指标〔变化量、变化速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极限值〕的70%时,或双控指标之一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的85%时
橙色监测预警
“双控〞指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的85%时,或双控指标之一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时
红色监测预警
“双控〞指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且实测变化速率出现急剧增长时。
5.5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1、监测数据处理
工作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如此工作基点成为标准水准点〔需定期校验〕,监测时通过标准水准点〔即工作基点〕测量出各监测点初始高程数据,如此:
〔1〕累计沉降值
监测点累计沉降量H=Hn-H0
其中,H0为监测点初始高程测量值;
Hn为监测点第n次高程测量值;
〔2〕差异沉降值
两监测点间差异沉降值H21=H2-H1
〔3〕斜率
两监测点间斜率=(H2-H1)/L
其中,H21为白家楼桥纵桥向两相邻墩柱或横桥向两相邻墩柱监测点H1、H2同一时间测得的高程值之差;
H2:
监测点2第n次高程测量值,H1:
监测点1第n次高程测量值,L为两监测点间垂直距离。
2、数据回归分析
由于现场量测所得的原始数据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它包含着偶然误差的影响,所以不经过数学处理是难以利用的,在数据整理中,可选用沉降—时间曲线的散点图进展处理。
监控量测数据处理可采用回归分析,通过对所得的数据进展回归,找出一条能代表沉降—时间散点分布拟合曲线,最大沉降量。
根据所测道路与地表下沉值,判断道路与地表沉降是否超过安全控制标准以与采用的工程措施的可靠性。
常用的回归函数的选取可参照〔5-1〕~〔5-3〕公式:
〔对数曲线〕〔5-1〕
〔指数曲线〕〔5-2〕
〔双曲线〕〔5-3〕
当结构变形同时满足以下3条规定时如此道路与地表沉降可判定达到根本稳定:
①桥梁沉降速度有明显减缓趋势;
②桥梁沉降变化速率小于0.01~0.04mm/天;
③沉降量已达总沉降量的80%以上。
3、监测稳定性判断
观测点稳定性分析的原如此如下:
①观测点的稳定性分析是基于稳固的基准点开展测量,再对测量数据进展平差计算后得到的结果;
②相邻两次的观测点的变动分析通过比拟相邻两次的最大变形量与最大测量误差来进展,当变形量小于最大误差时,可认为该观测点在这两次观测中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明显;
③对屡次变形观测成果,当相邻两次观测变形量小,但屡次观测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视为有变动。
〔3〕监测预警判断
监测预警判断:
①将阶段变形速率、变形量与控制标准进展比拟,判断监测点预警状态;
②如数据显示达到警戒标准,分析确认有异常情况时,应与时通知有关各方。
6现场巡视
6.1巡视主要内容
构筑物开裂、剥落。
包括裂缝宽度、深度、数量、走向、剥落体大小、发生位置、开展趋势等。
6.2主要巡视方法
〔1〕工前巡视
在施工前对构筑做工前调查。
工前初次巡视的重点是调查构筑物现状,巡视该建筑物有无裂缝、剥落状况。
有裂缝的地方做好标识,记录裂缝的位置、形态,用裂缝显微镜测量并记录裂缝的宽度,墙面或梁体出现渗水、滴水的地方也做好标识,记录渗水的位置、渗水量大小,并采用拍照的方式进展影像资料存档。
〔2〕过程巡视
一般情况下对在工前初次巡视中发现的既有裂缝测量其宽度并与初始宽度进展现场比拟。
发现墙面或梁体、墩柱新增裂缝或裂缝开展速率超过预警标准等异常情况与时通报,并进展分析。
巡视过程中,填写现场安全巡视表。
特殊情况时应结合具体工程施工的重要阶段加强对工程施工过程和构筑物的巡视频率,并对结构开裂、裂缝开展、地下水渗漏等重点观察、记录,并扩大巡视X围,同时结合现场安全监测进展分析。
〔3〕工后巡视
工后巡视主要对构筑物进展巡视,观察裂缝或裂缝开展是否停止。
6.3巡视预警标准
白家楼桥巡视预警标准见表6-1所示。
表6-1白家楼桥巡视预警标准
巡视内容
巡视状况描述
安全状态评价
黄色预警
橙色预警
红色预警
白家楼桥
墩台或梁体开裂、剥落
墩台、梁板或桥面裂缝0.2mm以下
★
墩台、梁板或桥面裂缝0.2~0.5mm
墩台、梁板或桥面裂缝0.5mm以上,混凝土剥落、露筋
6.4巡视信息的分析与处理
现场安全巡视过程中应按要求填写巡视成果表,格式与判断标准以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提供的技术要求为准。
记录内容包括:
巡视时间、巡视地点、巡视对象、巡视内容、存在问题描述、原因分析、安全状态评价、采取措施建议等。
现场安全监测和现场安全巡视数据中如有任何一方发现有超过预警标准时,均应立即上报,同时结合施工工况,进展分析,并与施工单位共同研究采取处理措施,保证工程安全。
7信息反响
在施工过程中,对现场测得所有观测数据巡视信息,均实行信息化管理。
每天现场第三方监测人员在监测和现场巡视完成后,与时将监测和巡视信息与初步分析处理的成果以日报形式上报至第三方监测单位的监测咨询人员,咨询人员对第三方监测信息进展收集、汇总、分析、处理。
监测数据分析处理采用绘制变化量时态曲线、变化速率时态曲线、回归分析、多监测项目综合比拟分析等,综合确定风险工程的安全状态,沉降开展趋势,提出白家楼桥风险评估、预警建议信息,以与提供风险事务处理的建议等〔通过现场核查、专家论证,提供咨询意见〕并上报产权单位、项目管理中心,同时反响设计、监理与施工单位。
第三方监控信息的报送形式有日报、预警快报和周报、月报,报送的内容具体为:
〔1〕日报:
通过信息平台和电子报送当日第三方监测数据和巡视信息,主要内容包括:
工程施工进度;
监测数据;
现场安全巡视表;
安全风险咨询意见。
〔2〕预警快报:
当判断风险工程可能达到一级综合预警状态〔红色〕或发生重大突发风险事件时,应进展快报,报送内容主要为风险时间、地点、风险概况、原因初步分析与变化趋势、处理建议等;
〔3〕周报、月报:
内容应分别包括近一周、近一月的第三方监测数据、巡视信息与其汇总分析、风险评估预警情况、监控跟踪情况、变化趋势和存在问题等。
〔4〕总结报告
总结报告内容包括:
工程概况;
监测目的、监测项目和技术标准;
采用的仪器型号、规格和标定资料;
测点布置;
监测数据采集和观测方法;
现场安全巡视方法;
监测资料、巡视信息的分析处理;
风险预警情况、监控跟踪情况与其处理;
监测结果评述;
现场安全巡视效果评述;
安全风险咨询管理服务效果评述;
提供以如下图表:
①各项监测成果汇总表;
②各项安全巡视信息成果表;
③典型测点的时程曲线图;
④沉降断面图;
⑤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供其它分析图表〔如测点的变化值随施工进展〔或受力变化〕变化曲线等;
⑥监测测点布置图。
〔5〕信息报送时间
①日报:
应于当日16:
00前通过电子上报;
②预警快报:
应两小时内通过或短信和信息平台同时进展快报;
③周报、月报:
应分别于每周四和每月25号前以书面形式上报。
④总结报告:
全部过程完成后,1个月内完成并上报。
〔6〕预警的处理
当分析确认为红色综合预警状态,由项目负责人第一时间采取口头汇报、汇报、短信汇报或网络形式等快捷方式将预警建议上报产权单位、监控管理中心、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项目管理中心主管领导,且2小时内通过信息平台快报,并立即整理监测数据信息,12小时内将书面文件送抵相关单位。
在红色综合预警建议信息上报项目管理中心的同时,现场监测、巡视人员紧急加密监测频率与加强现场巡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项目、加密监测点,密切关注现场情况的变化,数据处理分析与咨询人员进一步深入对监测、巡视、作业管理情况进展分析,提供详细的分析报告。
同时,应与项目管理中心管理人员、施工、设计、监理单位密切联系,指导采取初步控制措施,配合制定处理方案。
8工作计划安排
白家楼桥监测周期为:
盾构机掘进对桥桩、桥台扰动到达前取得初始值,至盾构机通过桥后的2个月且监测对象变形趋于稳定时停止观测,;
监测频率为:
开挖面到监测断面前后的距离S≤2B时,1次/天;
当开挖面到监测断面前后的距离2B<
S≤5B时,1次/2天;
当开挖面到监测断面前后的距离S>
5B时,1次/周;
根本稳定后,1次/1月。
初步估计各测点约40测次。
如监测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将与时通知相关单位,并根据工程情况加密监测频率。
9现场监测人员组织与监测设备
为优质完成白家楼桥监测任务,根据中铁五院地铁6号线一期第三方监测项目部组织和分工,安排甜十区间监测组负责白家楼桥的监测工作。
以确保组织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9.1主要监测人员
表9-1本工程投入监测与巡视人员表
某某
年龄
性别
学历
专业
职称
主要职责
代维达
28
男
研究生
隧道工程
工程师
数据分析与巡视
林兆周
24
大专
测量
助工
现场监测
路延东
22
中专
测量员
其它
测量辅工3人,司机1人
9.2现场主要监测设备
表9-2拟配备的主要仪器设备表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天宝DiNi12
台
5m钢尺
1mm
把
裂缝检测仪
SW-LW-101
个
0.1mm
数码照相机
索尼T1
10质量与安全保障措施
10.1质量保障措施
〔1〕质量方针与目标
本工程质量监测工作坚持“科学公正、严谨认真、质量第一、服务规X〞的方针。
在整个监测服务期内保证监测成果合格率100%、数据准确率100%、反响与时率100%。
对影响监测质量的各种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展控制,为产权单位和业主提供优质服务,以确保监测质量。
〔2〕质量控制流程
严格按照我院计量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细如此中基坑监测作业要求进展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成果质量,质量保证体系控制要点框图如图10-1。
〔3〕质量保证组织机构
为优质完本钱工程第三方监测任务,我们将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立健全监测质量保证体系,项目经理对全部质量工作负责,监测组长负责现场外业作业的质量保障,资料审核人负责数据处理与成果报告的质量,数据分析反响人员负责数据处理与反响信息的准确性。
〔4〕质量保证制度
①培训制度:
本工点全体作业人员在作业前需进展质量培训教育考核,主要明确本工点工程特点、作业质量保证须知事项等。
②例会制度:
每周一由项目经理组织本工点全部作业人员召开质量分析会,内容包括本周质量管理情况、存在问题、解决方法下周质量要求等。
③交底制度:
技术要求、工序流程、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等内容由质量、技术负责人在每项工作开展前进展交底,质量控制小组进展监视。
④日常检查制度:
对具体实施时作业的人员资格、仪器设备、外业操作、内业资料等要素进展定期与不定期检查。
⑤质量验收制度:
审核人员对每次现场监测成果、质量负责人对中间报告与最终成果报告质量分级验收考核。
〔5〕现场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基准点与工作基点布置在地铁结构施工影响X围外稳定地段;
观测网严格按方案要求布置成附合或闭合水准线路;
基准网定期观测,每次联测不少于3个工作基点,保证必要的检核条件;
观测时要仪器固定、人员固定、方法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时间段固定,严格按作业技术要求观测,完成后立即检查闭合或附合差,确保现场成果合格。
现场记录的内容应填写齐全,字迹清楚,不得涂改、擦改和转抄;
凡划改的数字和超限划去的成果,均应注明原因和重测结果所在的页数;
电子记录要注意记录储存设备的电源更换,防止数据丢失;
注意手工录入的数据复核和非直接采集项目的检查。
(6)现场巡视质量保证措施
①巡视人员需具有一定施工经验并经过相关培训;
②巡视之前应明确巡视时需要观察的对象和内容,准备好相关的记录表格与所需的设备〔如相机等〕;
③在巡视实施时与施工人员、监理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在关键的施工环节:
设计变断面施工、工序转换〔如加撑、减撑等〕、地质条件差的部位施工时加强巡视频率。
④质量负责人定期对巡视工作和巡视结果进展检查。
〔7〕监测数据与结果准确性的保证措施
在监测实施过程中,将保证与时监测和反响结果,每次监测完成后,应在当日将结果〔监测报告〕以与对风险问题的分析判断结果与时反响给业主和监理、施工单位。
对监测中发现的重大安全风险问题应立即上报各相关单位。
每月向业主报送月监测月报。
整个项目监测完成后,应在1个月内完成最终监测报告整理成册上报业主,文件份数和编制要求复合竣工文件要求。
为满足上述要求,特制定以下措施:
①在具体工作中结实树立“一切服务于工程安全〞的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