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解剖-胸部.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9607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8.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ppt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解剖-胸部.ppt(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ppt

医学影像解剖学第三章胸部黄石市爱康医院刘伯胜第一节肺与纵膈呼吸系统临床解剖和生理功能呼吸系统临床解剖和生理功能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道和肺组成。

主要功能是呼吸,即吸入O2和呼出CO2,使人体能在自然环境中生存。

呼吸道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上呼吸道由鼻、鼻窦、咽、喉组成,除输送气体外,还有加温、湿化和过滤空气的作用。

传道气道传道气道(conductingairway):

鼻、咽、气管、支气管、段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区呼吸区(respiratoryzones):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

下呼吸道下呼吸道自气管向下逐渐分支,每分一支,其总面积比上一级至少大20左右,通常分为23级。

按功能分:

传道气道传道气道(016级)和呼吸区呼吸区(1723级)胸外气道胸外气道和中心气道中心气道(胸内气道和肺外部分主支气管,其组织硬韧,有软骨支撑,管径受呼吸影响小)大气道大气道和小气道小气道(吸气状态下管径小于2mm者,包括部分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

气管及各级支气管的结构特点气管及各级支气管的结构特点气管:

气管:

位置C6至T5、6之间,全长1013cm,前后径1.52.0cm,气管分叉角度为60-85,位于T5上部,胸骨角或稍下,气管插管时应注意以上参数。

气管软骨环1416个,气管切开一般在24软骨环进行。

主支气管:

主支气管:

右主支气管短而宽,长约1-4cm,与中线夹角约20-30,气管插管或异物易进入;左主支气管与轴线偏斜较大,但较细而长,引流效果差而易发生支气管扩张。

两侧主支气管逐级分出肺叶肺段。

呼吸区呼吸区呼吸性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1719级):

由细支气管向肺泡过渡阶段,上皮由立方转为扁平,整个表面均有气体交换功能。

最后一级呼吸细支气管可达数十万,总截面积大增,气流速度下降,气体运输主要靠弥散作用进行。

肺泡管肺泡管(2022级):

一个呼吸性细支气管至少有40个肺泡管和囊,每个肺泡管约有20个肺泡,成人肺泡直径约300um。

肺泡囊肺泡囊(23级):

最后一级分支,为盲端。

气管以软骨、肌肉、结缔组织和粘膜构成。

软骨为“C”字形的软骨环,缺口向后,各软骨环以韧带连接起来,环后方缺口处由平滑肌和致密结缔组织连接,保持了持续张开状态。

管腔衬以粘膜,表面覆盖纤毛上皮,粘膜分泌的粘液可粘附吸入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纤毛不断向咽部摆动将粘液与灰尘排出,以净化吸入的气体。

呼吸系统概观1.鼻2.咽3.喉4.气管5.主支气管6.肺123456正常支气管正常支气管支气管分支示意图支气管分支示意图气管主支气管肺叶、肺段支气管亚肺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肺泡结构和功能:

结构和功能:

全肺约3亿个肺泡,总面积70m2,有扩张性和弹性。

肺泡毛细血管膜:

厚度1um,通透性大,肺水肿、肺炎时因液体量增多,厚度增大,气体交换减少。

毛细血管内皮的胞浆突起间存在裂隙,血容量增多,毛细血管流体静脉压增高时,裂隙可以扩张,液体外渗增加。

肺泡上皮的胞浆突起间的裂隙远较前者小,可有效防止间质内液体进入肺泡。

通气血流比率:

4L/5L=0.8。

肺泡肺泡肺泡细胞:

肺泡细胞:

I型肺泡细胞:

扁平,覆盖96肺泡面积,与血管内皮融合。

II型肺泡细胞:

分泌细胞,与表面活性物质生成有关。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除气体交换外尚有代谢功能。

巨噬细胞:

吞噬功能,可生成、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在肺部疾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肥大细胞:

分泌多种代谢活性物质。

肺段命名右肺尖段S1上叶后段S2前段S3中叶外侧段S4内侧段S5尖(上)段S6内侧(心)底段S7下叶前底段S8外侧底段S9后底段S10左肺尖段S1后段S2上叶前段S3上舌段S4下舌段S5尖(上)段S6内侧底段S7下叶前底段S8外侧底段S9后底段S10尖后段S12内前底段S783.肺叶和叶间胸膜(与肺野的关系),肺叶和叶间胸膜(与肺野的关系),肺段、肺小叶肺段、肺小叶水平裂斜裂左右肺斜裂始于后正中线第3胸椎,向外下方斜行,在腋后线与第4肋骨相交,然后向前下方延伸,止于第6肋骨与肋软骨的连接处。

右肺的水平叶间隙或水平裂,始于腋后线第4肋骨,终于第4肋间隙的胸骨右缘。

肺动、静脉肺有二套血管系统:

一套是循环于心和肺之间的肺动脉和肺静脉,属肺的机能性血管。

肺动脉从右心室发出伴支气管入肺,随支气管反复分支,最后形成毛细血管网包绕在肺泡周围,之后逐渐汇集成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另一套是营养性血管叫支气管动、静脉,发自胸主动脉,攀附于支气管壁,随支气管分支而分布,营养肺内支气管的壁、肺血管壁和脏胸膜。

肺动脉肺静脉肺动脉(肺动脉(CTCT)肺动脉肺动脉16、肺动脉主干8、右侧肺动脉肺静脉(肺静脉(CTCT)7、左侧肺静脉10、左心房1、气管2、右侧主支气管3、肺动脉主干4、右上肺静脉5、右下肺动脉6、右肺7、右下叶支气管8、右上肺静脉9、右下肺静脉10、左上肺动脉11、左肺门12、左下肺动脉胸膜脏层胸膜覆盖在肺的表面,在肺门与壁层胸膜相连;壁层胸膜覆盖在胸壁内面;两层之间为胸膜腔,正常情况为负压状态,有少量体液起润滑作用;壁层胸膜分布有感觉神经末梢,脏层胸膜无痛觉神经,故胸痛是因壁层胸膜发生病变或受刺激引起的。

肺韧带:

肺内侧面,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包绕肺根并向下形成肺韧带。

Horizontalfissure(水平裂)水平裂)叶间胸膜(图)膈(diaphragm)正常位置:

右高左低,约正常位置:

右高左低,约1122cmcm,一般一般991010后肋骨水平。

后肋骨水平。

肋膈角:

膈肌与胸壁之间的夹角。

肋膈角:

膈肌与胸壁之间的夹角。

心膈角:

心膈角:

变化:

局限性膈膨升、波浪膈、幕状粘连、胸腔积液及肺变化:

局限性膈膨升、波浪膈、幕状粘连、胸腔积液及肺不张、肺纤维化等影响膈肌位置,腹腔内压力改变也会影不张、肺纤维化等影响膈肌位置,腹腔内压力改变也会影响响膈膈为一向上隆凸的薄肌,位于胸、腹腔之间。

膈穹窿右高左低,膈上面覆以膈胸膜筋膜、壁胸膜或心包壁层,隔着胸膜与肺底相邻。

膈下面右半与肝右叶、肝左内叶,膈下面左半与肝左外叶、胃和脾相邻。

膈上有三个裂孔:

1主动脉裂孔在膈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及胸导管通过;2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脉裂孔的左前方,有食管及迷走神经通过;3腔静脉孔位于食管裂孔右前方的中心腱内,有下腔静脉通过。

Respiration(呼吸)(呼吸)onexpirationoninspiration呼气呼气吸气吸气Posture(体位)(体位)onerectposition立位立位onrecumbentposition(卧位)(卧位)横隔基本表现和影响因素横隔基本表现和影响因素波浪膈局限性膈膨隆(升)胸廓胸廓(thoraciccage)是胸腔壁的骨性基础和支架。

胸廓由12个胸椎,12对肋(ribs),和1个胸骨(sternum)借关节、软骨连结而组成。

成人胸廓呈前后略扁的圆锥形。

胸廓入口由第1胸椎体、第1肋和胸骨柄上缘围成,是颈部与胸腔之间的通道。

胸廓下口较大,由第12胸椎体、第12肋和11肋前端、肋弓和剑突围成。

相邻两肋之间的间隙称肋间隙,共11对。

两侧肋弓之间的夹角称胸骨下角。

新生儿的胸廓呈桶状;老年人的胸廓则扁长;成年女性的胸廓短而园。

纵膈纵膈是左右纵膈胸膜及其间所夹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其间有心脏及出入心脏的大血管、食管、气管、胸腺、神经及淋巴组织等。

其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是纵膈胸膜,向上达胸廓上口,向下抵横膈。

成人纵膈的位置略偏左侧,下部较上部宽大。

通常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下缘的假想平面,将纵膈分为上纵膈和下纵膈。

下纵膈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纵膈、中纵膈、后纵膈3部分。

前纵膈为胸骨和心包之间的狭窄区域;后纵膈位于心包与脊柱之间;中纵膈即心包所在的位置。

上纵膈内主要有胸腺、出入心的大血管、迷走神经、膈神经、气管、食管、胸导管等。

前纵膈仅含有少量结缔组织和淋巴结,中纵膈主要含有心包、心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后纵膈内含有胸主动脉、奇静脉及其属支、主支气管、食管、胸导管、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淋巴结等。

纵膈纵膈T8Leftborder3arcs(四)纵隔(四)纵隔MediastinumDefinitionandstructureaorticarch(knob)(主动脉结)PAsegment(肺动脉段)leftventricle(左心室)rightatrium(右房)superiorvenacave(上腔静脉)ascendingaorta(升主动脉)Rightborder2arcsBordersinPAview肺X线解剖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

正位片上,两侧肺野透明度基本相同,其透明度与肺内所含气体量成正比。

为便于指明病变部位,通常人为的将两侧肺野分别划分为上、中、下野及内、中、外带。

横向划分横向划分:

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引一水平线,即将肺分为上、中、下三野。

纵向划分纵向划分:

分别将两侧肺纵行分为三等份,即将肺分为内、中、外三带。

此外第一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肺尖区,锁骨以下至第2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锁骨下区。

肺野划分肺野划分外带内带内带中带中带上上中中下下肺段的X线解剖(线图)a.右肺b.左肺(图中数字1-10表示肺段的序号)Horizontalfissure(水平裂)水平裂)Obliquefissure(斜裂)斜裂)T4T3T4Horizontalfissure(水平裂)水平裂)5.TheLung2)thelobesandsegments肺门肺内侧面(又称纵膈面)贴近纵隔和脊柱,其中央凹陷处称为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

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大分支为主要组成部分,尤以肺动脉为主。

在正位片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通常左侧肺门比右侧高12cm。

左、右肺门均可分为上、下两部。

右肺门上部由上肺静脉干、上肺动脉及下肺动脉干后回归支构成,下部由右下肺动脉干构成,正常成人右下肺动脉干宽度不超过15mm。

上下两部相交形成的较钝夹角,称右肺门角。

左肺门主要有左肺动脉及上肺静脉分支构成,上部由左肺动脉弓形成,呈边缘光滑的半圆形影,易被误为肿块;下部由左下肺动脉及其分支构成。

侧位时,两侧肺门大部重叠,右侧肺门略偏前,似一尾巴拖长的逗号。

局部解剖学的解释是:

肺门为两肺纵隔面中部的凹陷,又称第一肺门。

各肺叶的叶支气管和肺血管的分、属支等结构出入肺叶处,称第二肺门。

肺门肺纹理肺纹理主要是由肺动脉、肺静脉构成的影像,支气管、淋巴管也参与肺纹理的构成。

在病变时,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管在形成肺纹理的影像上比正常时占的比重要大。

肺纹理增强从形态上看大体可分为三种一是肺纹理粗大,边缘较清楚,从肺门向肺野保持血管走向特征的肺纹理增强,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心力衰竭等;二是肺纹理较细,分支较少,边缘清楚,其中夹杂变形的肺纹理和蜂窝影像的肺纹理增强,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三是在肺野内呈纤网、网状的纹理增强,常见于粟粒型肺结核、尘肺(矽肺)、癌性淋巴管炎等。

肺叶、肺段肺上端钝圆叫肺尖,对向肋和肋间隙的面叫肋面,朝向纵隔的面叫内侧面,该面中央的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处叫肺门,这些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在一起叫肺根。

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二个肺叶,右肺除斜裂外,还有一水平裂将其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叶。

肺叶、肺段右肺分为10段,左肺分8-10段。

每一段都呈楔形,底在肺表面,尖在肺根。

每一肺段都有自己的动脉和支气管,相邻两个肺段共用一条静脉。

其中右肺支气管分为上叶支气管,中间段支气管,中叶支气管,下叶支气管。

右上叶支气管分为尖、后、前三个肺段支气管。

右中叶支气管分为内侧支,外侧支两支气管。

右下叶支气管分为背支和内,前,外,后三个基底支。

左肺分为上,下叶支气管。

左上叶支气管先分为上下两支气管上支在分为尖后段及前段,下段又称为舌支,分为上舌段及下舌段。

左下叶支气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