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耳环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5406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插入耳环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插入耳环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插入耳环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插入耳环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插入耳环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插入耳环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

《插入耳环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插入耳环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插入耳环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

该零件材料为45钢,屈服强度为600MPA,Φ35轴用单边余量2.5mm,两边余量5.0mm,所以毛坯尺寸Φ40,在轴向方向3mm,所以毛坯轴向长度为150mm。

三、选择定位基准

定位基准的选择是工艺规程制订中的重要工作,它是工艺路线是否正确合理的前提。

正确与合理地选择定位基准,可以确保加工质量、缩短工艺过程、简化工艺装备结构与种类、提高生产率。

所以在做此零件时,我们选择Φ35轴线为基准,并且此基准为设计基准,即遵循“基准重合”的原则。

该基准还可作为大部分工序的定位基准,加工其他的次要表面,体现了“基准统一”的选择原则。

4、选择加工方法

1.平面的加工

平面的加工方法很多,有车、刨、铣、磨、拉等。

对于本零件由于表面D、E粗糙度为Ra50,通过粗铣就可以达到。

而对于C面粗糙度为Ra6.3通过粗铣也可以达到。

而表面A的粗糙度要求为Ra12.5根据GB/T1804-2000规定,选用中等级,相当于IT13级,故可考虑粗车或粗端铣。

2外圆与退刀槽、攻螺纹

外圆Φ35的加工在本零件中很重要。

本次选用CA6140车床,由于表面粗糙度Ra1.6,所以采用粗车-半精车-精车。

而对于外圆Φ27,表面要进行攻螺纹,所以进行粗车就可以了。

在粗车过后再用螺纹车刀进行攻螺纹。

3孔加工

Φ32孔内壁粗糙度为Ra6.3所以就用钻-扩,钻孔后扩孔就可以达到这个精度要求,满足安装配合E9,并且用YT锥柄麻花钻。

Φ5的销孔,直接用枪孔钻就可以加工出来。

4槽加工

对槽的加工,槽的要求为Ra3.2所以用X6132万能铣床,进过粗铣-精铣就可以达到。

5、制定工艺路线

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1.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05:

模锻毛坯

工序10:

45钢正火,为机加工作准备

工序15:

粗铣二边表面

由于表面粗糙度要求很低所以以任意端面为粗定位,用专用夹具夹紧,铣表面到尺寸。

工序20:

粗铣C面

由于C面有粗糙度要求所以用专用夹具夹紧,铣表面到尺寸。

工序25:

钻Φ32的孔

用专业的钻床夹具,进行钻孔

工序30:

扩Φ32的孔

为达到内壁粗糙度进行扩孔,满足精度要求

工序35:

粗车Φ35外圆

粗车毛坯Φ40到Φ36外圆,用专用夹具夹紧,粗车到规定尺寸

工序40:

粗车Φ27,倒角C1

在已经被粗车到Φ36的外圆上,用专用夹具夹紧,继续粗车相应尺寸到Φ27,并且倒倒角C1

工序45:

车退刀槽Φ24

在相应尺寸用切槽刀加工退刀槽Φ24,用专用夹具夹紧。

工序50:

进行热处理调质

工序55:

半精车Φ35

在粗加工过后进行半精加工,由Φ36的外圆车到Φ35.2

工序60:

精车Φ35

在半精加工后进行精加工,由Φ35.2的外圆到Φ35

工序65:

车锥面,倒角C2

进行车锥面,并且倒倒角C2

工序70:

攻螺纹M27×

1.5-6h

用螺纹车刀在Φ27外圆上进行攻螺纹

工序75:

钻Φ5的销孔

在螺纹规定尺寸处进行销孔的加工。

工序80:

粗铣键槽

用铣床专用夹具,进行键的加工。

工序85:

精铣键槽

用铣床专用夹具,进行键的加工

工序90:

铣A面

按照零件图规定铣A面

该方案中工序25、30以及工序75使用同一加工设备(钻床),所以工序25、30两道工序应该安排在后面与工序75连续加工,以减少工件的搬运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由此得出以下方案二。

2.工艺路线方案二:

在已经被粗车到Φ36的外圆上,用专用夹具夹紧,继续粗车相应的尺寸到Φ27,并且倒倒角C1

用螺纹车刀在Φ27外圆上进行攻螺纹。

为达到内壁粗糙度进行扩孔,满足精度要求。

工序75:

虽然方案二工序仍然是十八步,但是效率比方案一提高了。

各工序合理安排,减少工件在各加工设备间搬运的次数。

并遵循了工艺顺序安排的原则,保证了加工的精度要求。

因此,选择方案二进行加工。

六、确定加工余量

由《机械制造工艺学》第30至31页的表1—10,表1——11,表1——12确定其加工的的经济精度和经济粗糙度。

(1)Φ35的外圆表面:

工序名称

工序基本余量

工序尺寸

精度

粗糙度

精车

0.2

Φ35

IT7

Ra1.6

半精车

0.8

Φ35.2

IT9

Ra6.3

粗车

4

Φ36

IT11

Ra12.5

毛坯

Φ40

(2)加工M27x1.5-6h的螺纹:

攻螺纹

M27x1.5-6h

9

Φ27

(3)Φ32E9的孔:

1

32

IT10

R6.3

31

R12.5

 

(4)铣键槽

精铣

0.5

7.5

IT8

半精铣

2

7

粗铣

5

(5)轴向长度84尺寸:

车锥面

84

粗车Φ27端面

85

粗车Φ35端面

86

87

选择加工设备即选择机床类型。

由于已经根据零件的形状、精度特点,。

选择加工方法,因此机床的类型也随之确定。

至于机床的型号,主要取决于现场的设备情况。

若零件加工余量比较大,加工材料又较硬,有必要校验机床功率。

在本设计中,我们最终选择的机床,其经济精度和零件表面的设计要求相适应,初步选定各工序机床如下:

(1)工序15:

X62W卧式铣床。

(2)工序20、75、80、85:

X6132万能铣床。

(3)工序25、30、35、45、50、55、60:

选择CA6140车床

(4)工序65、70:

选用Z3025钻床。

选择夹具

对于成批生产的零件,大多采用专用机床夹具。

在保证加工质量、操作方便、满足高校的前提下,亦可部分采用通用夹具。

本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中所有工序采用了专用机床夹具,需专门设计,制造。

七、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切削用量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确定方法是先确定背吃刀量,再进给量,最后确定切削速度。

不同的加工性质,对切削加工的要求不一样。

粗加工时,应尽量保证较高的金属切削率和必要的刀具耐用度,故一般优先选择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其次选择较大的进给量,最后根据刀具耐用度要求,确定适合的切削速度。

精加工时,首先应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去,故一般选用较小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而尽可能选用较高的切削速度。

(1)工序15

本道工序是粗铣端面,已知加工材料为45钢,机床选用XA5032立式铣床,选用刀具为高速钢镶齿套式面铣刀,其参数:

直径d-125mm,孔径D=40mm,宽L=40mm,齿数z=14.根据【8】表5-26确定铣刀角度,选择前角Υ=200,后角α=120,主偏角k=600,,螺旋角β=100,已知铣削宽度为57mm,铣削背吃刀量为ap=4mm

1.确定每齿进给量

根据【8】表5-13知XA5032型立式铣床的主电动机功率为7.5KW,查表5-27知当工艺系统刚性中等、镰齿端铣刀加工钢料时,其每齿进ap=0.08-0.15mm/z。

由于本工序背吃刀量和铣削宽度较大,选择最小的每齿进给量af=0.08mm/z。

根2.选择铣刀磨钝标准和耐用度

据【8】表5-28,用高速钢镰齿端铣刀粗加工钢料时,选择铣刀后刀面磨损极限为1.8mm,查表【8】5-29知铣刀直径d=125mm时,经插值得端铣刀的合理耐用度T=150min。

铣削速度可以通过计算得出,但是其计算公式比较复杂,实际生产中使用并不多,这里通过查表确定。

3.确定切削速度V和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vf

查表【8】5-30知,高速钢铣刀铣削速度为15-25m/min,则所需铣床主轴转速范围是

n=

=38.2--63.7r/m

根据XA5032机床的标准主轴转速,由表5-13选取n=60r/min,则实际铣削速度为

V=

=23.55m/min

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为vf=fn=afzn=0.08x14x60mm/min=67.2mm/min

根据表5-13中工作台标准纵向进给量,选取vf=60mm/min,则实际的每齿进给量为af=vf/zn=0.071mm/z;

4.校验机床功率

由表【8】5-31和5-32知,铣削力FZ和铣削功率P计算如下:

F=336.15NP=1.31KW

最后所确定的切削用量为

ap=4mm

af=0.071mm/z

vf=60mm/min

v=0.39mm/s

5基本时间

T=l/fn=0.94min

2t=1.84min

(2)粗车Φ35外圆

本道工序是粗车Φ35外圆,已知加工材料为45钢,机床为CA6140卧式车床,专用夹具,所选刀具为YT15硬质合金车刀。

1.确定背吃刀量

由前述可知,切削单边加工余量为2.0mm,即背吃刀量a

=2.0mm

2.确定进给量:

根据《金属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第95页表4-53可知,当加工45钢时,车刀刀杆尺寸B×

H为20×

30,背吃刀量a

=2.0mm,则进给量f=0.4~0.5mm/r,根据《金属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第91页表4-43进给量值可知,取横向f=0.4mm/r。

3.确定切削速度

根据《金属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第98页表4-58外圆切削速度参考值可知,V

=1.5~1.83m/s,

则所需车床主轴转速范围n=

=709~874.2r/min

根据《金属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第91页表4-43可知,n=710r/min,V

=

=89.17m/min

T=l/fn=0.306min

(三)粗车Φ27外圆。

本道工序是粗车Φ27外圆,已知加工材料为45钢,机床为CA6140卧式车床,专用夹具,所选刀具为YT15硬质合金车刀

1.确定背吃刀量

由前述可知,切削单边加工余量为4.5mm,即背吃刀量a

=4.5mm

2.确定进给量:

=4.5mm,则进给量f=0.3~0.4mm/r,根据《金属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第91页表4-43进给量值可知,取横向f=0.3mm/r。

3.确定切削速度

根据《金属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第98页表4-58外圆切削速度参考值可知

V

则所需车床主轴转速范围n=

根据《金属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第91页表4-43可知,n=710r/min,V

T=l/fn=0.15min

(四)半精车Φ35外圆

本道工序是半精车Φ35外圆,由粗车到Φ36后在进行半精车到Φ35.2.已知加工材料为45钢,机床为CA6140卧式车床,专用夹具,所选刀具为YT15硬质合金车刀

由前述可知,切削单边加工余量为0.4mm,即背吃刀量a

=0.4mm

根据《金属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第96页表4-54可知,当加工45钢时,背吃刀量a

=0.4mm,则进给量f=0.45~0.8mm/r,根据《金属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第91页表4-43进给量值可知,取f横向=0.5mm/r。

根据《金属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第98页表4-58切削速度参考值可知,V

=1.5~2.0m/s,

=511~682r/min

根据《金属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第91页表4-43可知,n=560r/min,V

=98.4m/min

T=l/fn=0.189min

(五)精车Φ35外圆

本道工序是精车Φ35外圆,由半精车到Φ35.2后在进行半精车到Φ35

已知加工材料为45钢,机床为CA6140卧式车床,专用夹具,所选刀具为YT15硬质合金车刀

由前述可知,切削单边加工余量为0.1mm,即背吃刀量a

=0.1mm

=0.1mm,则进给量f=0.11~0.15mm/r,根据《金属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第91页表4-43进给量值可知,取f横向=0.11mm/r。

3.确定切削速度:

=0.5~0.833m/s,

n=

=271.42~452.19

根据《金属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第91页表4-43可知n=320

Vc=

=35.36m/min

T=l/fn=1.5min

(6)钻Φ32孔

本道工序是钻Φ32的孔。

由钻Φ31的刀具:

YT锥柄麻花钻用钻床专用夹在钻

床上进行加工。

已知加工材料为45钢,机床为z3025

由前述可知,切削加工余量为36mm,即背吃刀量a

=36mm

根据《金属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第101页表4-64查得f=0.45~0.55mm/r根据【8】表5-51查得f=0.55

根据《金属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第102页表4-66查得vc=11.531m/min

N=

=122.4r/min

根据【8】表5-54可以查出n=80

T=l/fn=0.85

总结:

本设计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有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具体如下:

1)、系统的设计不太完善,还可结合计算机数据库计算分析,整理出更加合理的设计方案;

2)、计算零件加工时间时考虑的是主要的工作时间,没将操作者辅助时间加上去。

参考文献

[1]王光斗,王春福.机床夹具设计手册.第三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田玉顺.机械加工技术手册.北京出版社.1992.

[3]北京第一通用机械厂.机械工人切削手册(修订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4]孟少农.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1、第2、第3卷).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5]杨叔子.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徐灏.机械设计手册(第1、第2、第3、第4、第5卷).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7]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修订组.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8]王栋、李大磊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