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会计信息质量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49954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质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质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质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质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质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质量Word文档格式.docx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质量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企业会计信息质量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质量Word文档格式.docx

目前,美国学术界又转而研究会计信息的另一个重要质量特征:

透明度。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选择或评价可供取舍的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的标准,是财务目标的具体化。

其主要功能是辨别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有用或有助于决策。

  

(一)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遵循会计要素定义的要求,使其在会计报表上所反映的各项会计要素均符合其质量特征,不能错误引导用户的判断,不能进行虚假的误导性的陈述,也不得有重大遗漏。

财务报表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可靠性是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

未来,公允价值的应用会越来越广,但公允价值不可能完全取代历史成本,而且公允价值的应用也要力求可靠,充分而公允的反映企业的真相。

这是未来所有会计报告改革都不应偏离的基本方向。

  会计信息要有用,必须以可靠为基础,如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可靠的,就会给投资者等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甚至损失。

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

  

(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不得根据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应当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

  (3)包括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

如果企业在财务报告中为了达到事先设定的结果或效果,通过选择或列示有关会计信息以影响决策和判断的,这样的财务报告信息就不是中立的。

【例1】某公司于2007年末发现公司销售萎缩,无法实现年初确定的销售收入目标,但考虑到在2008年春节前后,公司销售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公司为此提前预计库存商品销售,在2007年末制作了若干存货出库凭证,并确认销售收入实现。

公司这种处理不是以其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为依据的,而是虚构的交易事项,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靠性原则,也违背了我国会计法的规定。

  

(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所谓相关性是要求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即要求企业在收集、加工、处理、传递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要考虑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要求的不同特点,以确保企业内外有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相关需要,按投资者、经营者、政府部门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形成一个会计信息流。

由此可以看出,相关性有两个基本标志,即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

所谓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从而影响基于这种评价和预测所做出的决策。

所谓反馈价值,则指会计信息能对信息使用者以前的评价和预测结果予以证实或纠正,从而促使信息使用者维持或改变以前的决策。

 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

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

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例如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以及适度引入公允价值等,因而具有预测价值。

此外,会计信息要实现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及时性也是相当重要的质量特征,即会计信息能在其使用者作出决策之前提供。

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需要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要。

但是,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

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的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三)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准确的揭示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没有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会削弱,严重的还会贻害社会和广大公众,损害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真理是相对的和发展的,而不是绝对和静止的。

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相对的,主要是因为会计信息是经济的会计反映,会计信息的反映既与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经验、品德等有关,又与会计准则、制度、程序、方法等紧密相连。

从会计人员的角度分析,不同的会计人员有不同的道德水准和技术水平,这就决定其对会计信息真实性愿意做出和可能作出的最大承诺和保证的程度不同,由根据客观经济活动加工处理形成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也就有所差别。

从所运用的程序与方法而言,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也会影响到会计信息与客观经济活动的结合程度。

具体说来,

  1.会计对经济活动(在会计上表现为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是通过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来实现的。

会计所运用的确认和计量方法肯定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如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是以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这就使会计反映的当期利润与当期实现现金净流入可能不一致,从而使利润缺乏实际货币保证,会计收益的概念与人们通常的“经济收益”有差异,会计所提供的仅仅是名义收益加非“真实”收益。

  2.对相同的会计事项,往往可以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这种选择性虽然也有一定原则以供遵循,但由于选择何种会计处理方法才能最适合完全取决于客观环境的要求和当事人对其合理性的判断,因而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很难说哪个方法得出结果是真实的,哪个方法得出结果是不真实的,这就给判断是否“如实反映”带来困难。

如存货计价有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加权平均法等,固定资产折旧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其他各种加速折旧方法等,不同的方法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人们只能选择其中任何一个方法,但无法证明其结果是否真实。

  3.会计处理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参数需要估计和预测,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预计残值、或有事项等,这种预计带有很大的主观成分,预计的结果是否与实际情况吻合,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会计核算中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性原则的应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与客观经济活动的吻合程度,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动态的,主要是因为世界在不断运动,经济活动的经常变化,会计信息反映的只是某个时期和某个时点的经济活动的情况,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是相适应的。

从发展的眼光看,都是历史的和过去的。

基于当时的客观情况,这种反映可能是真实的,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会计的理解逐渐深化,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也不断完善,对经济活动的会计反映要求会发生变化,原来被认为是不正确或不可能的做法可能会得到承认和支持。

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以一定的条件为转移的,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呈现动态性。

  (四)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及时性是指会计报表的编制、报送要及时,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即在会计年度终了较短时间内报送会计报表。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所有者或者其他方面作出经济决策,具有时效性。

即使是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就失去了时效性,对于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

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及时性,要求:

1、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交易或者事项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

2、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对经济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或者计量,并编制出财务报告;

3、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及时地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

在实务中,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可能需要在有关交易或者事项的信息全部获得之前即进行会计处理,这样就满足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但可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反之,如果企业等到与交易或者事项有关的全部信息获得之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这样的信息披露可能会由于时效性问题,对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的有用性将大大降低。

这就需要在及时性和可靠性之间作相应权衡,以最好地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为判断标准。

总之,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是信息质量的重要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管理迫切要求及时得到实时信息,会计报告每年报送一次并且在年度终了若干时间后才报出的传递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信息是经常变化的,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的一定阶段应披露会计信息。

  (五)会计信息的中立性 

  中立性是指“在信息中不存在企图取得预定结果或诱发特定行为的偏向”,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在生成过程中不受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支使或操作,不允许任何人为了某种目的歪曲会计信息,在客观的信息上附加某种主观色彩以满足特定信息使用集团的需要,即会计信息应公正地反映它意在反映的内容。

  (六)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从而做出决策。

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但是,满足会计信息可比性要求,并非表明企业不得变更会计政策,如果按照规定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其变动情况,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鉴于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受教育程度不同及理解力的差异,强调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更有利于他们理解和使用可靠和相关的会计信息;

加之我国企业所有制形式多元化的特点,决定了会计信息还具有利益协调和参与分配的作用,强调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更有利于加强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及协调各方面的利益。

  (七)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有用性指决策有用性。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构建的会计概念体系就是以“决策有用性”为核心,将相关性、可靠性等会计质量特性连成一体。

决策有用性是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提供符合质量特征要求的信息是会计人员的基本任务。

(八)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使使用者有效使用会计信息,应当能让其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满足向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

  会计信息毕竟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产品,在强调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要求的同时,还应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

对于某些复杂的信息,如交易本身较为复杂或者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但其对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的,企业就应当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披露。

(九)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

但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不一致。

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

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

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等,因此,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融资租入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上就应当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又如,企业按照销售合同销售商品但又签订了售后回购协议,虽然从法律形式上实现了收入,但如果企业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没有满足收入确认的各项条件,即使签订了商品销售合同或者已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也不应当确认销售收入。

(十)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在实务中,如果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作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例如,我国上市公司要求对外提供季度财务报告,考虑到季度财务报告披露的时间较短,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季度财务报告没有必要像年度财务报告那样披露详细的附注信息。

因此,中期财务报告准则规定,公司季度财务报告附注应当以年初至本中期末为基础编制,披露自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之后发生的、有助于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化情况的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这种附注披露,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要求。

(十一)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等。

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例如,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预计负债等,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

  谨慎性的应用也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三、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企业是狭义会计信息的唯一供给者,需求者是指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主要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国家、企业管理当局、其他信息使用者。

会计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指企业由于选择了特定的会计方法而造成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偏向于某一个特定的信息使用者,由此造成一部分人得到更多的所需信息,另一部分人却与此相反,从而引起投资成本上升,股票在市场上流动性下降;

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

企业管理当局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同时又是信息的内部使用者,相对于外部使用者而言更具有信息优势。

企业管理人员利用这种优势,对会计报表粉饰和美化,不断地进行收益和盈余调节。

  我国正处于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大于对会计信息的供给阶段,许多公司、企业不愿意公开其内部重要的会计信息,以防被其竞争对手获悉后使自己处于不利的竞争位置。

有一些内部的财务信息如,公司发生重大的亏损、资不抵债、公司受到财税部门的重大处罚等,这类信息公布之后必将有损于公司的形象,甚至使上市公司的股价大跌,所以公司也不愿意提供这一类信息。

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因素造成会计信息不能充分、真实的反映企业的业绩,如历史成本计量、货币计量等固有的局限性,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的有效性、真实性。

  

(二)会计信息报告失真,导致数据不实 

  主要体现在:

由于为追求经济指标或任务指标的完成,在未达到预定目标的情况下依靠调整报告蒙混过关;

只用对政绩有用的统计数字,不利的数字就加以改造,最终导致数据的失真。

内部自我约束功能不强。

在会计、统计管理上随意性较强,在有重大政策和业务出台时,钻政策的空子,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法,对会计统计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进行随意改动。

对统计数字没有必要的监督和检查手段,即使是审计部门也只能是对一个部门或单位进行数据真实的检查,而对合并统计数字却无法进行全面的检查。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相关信息不能得到正确反映

  以企业年度定期报告为例,多数存在母公司对子公司及关联企业的列报存在疏漏、对或有事项及其他重大事项未做说明、对利润总额主要由非主营业务利润构成不详细披露、对其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等主要财务指标的重大变化未做必要的分析说明等种种现象。

有的虽已严格按照规定内容作出披露,但若未能依据环境之变更或公司面临之特殊情况自愿增加对外披露内容,则其披露充分性存在不足。

如近几年来物价变动较为剧烈,但在各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很难见到公司愿意说明或充分注意到此对其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成果所可能造成的影响。

有的企业存在大量资产未能得到确认,更谈不上计量和报告。

  现有财务报告模式仅把重点放在实物资产,对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等知识资产却没能反映,而恰恰是这些无形资产才是企业利润增值最快并最为重要的因素,正是这些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着企业的价值。

在知识经济中,知识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首位资源,若按历史成本计量,则许多知识资源的价值无法得以实现。

知识资源反映的是企业未来价值,而以历史成本反映的则是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

  (四)会计信息数据反映单一化,缺乏指导性 

  现有的企业报告反映的主要是企业财务信息,其揭示的范围也局限于对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交易和事项,而忽略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性。

由于企业环境以及企业自身还在发生变化,要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测,仅依靠过去的财务数据是不够的。

而且某些非财务信息往往比财务数据更能提示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加入WTO,跨国间贸易往来的增多,这些非财务信息有助于提高贸易往来的可能性。

加之现有的企业对外提供的报告主要反映企业的自身业绩,而忽略其它许多方面的信息,诸如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等。

这是由工业经济时代的特点决定的,但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企业的评价标准将不会仅仅局限于企业经济效益方面,信息使用者利用现有的会计报告,难以对企业作出全面的评价。

  (五)会计信息传递时效过慢,影响信息需求

  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及时性是与相关性密切相关的。

从临时报告和非上市公司的披露情况看,现在会计系统是不定期提供会计信息的,而且企业年度报告要在财政年度数月后才能公布,企业管理机构往往由于了解信息的不及时而难以确定一些重大事件系于何时发生,致使监管有效性不足。

  另外,有些公司往往根据自身利益需要而决定何时披露重大事件,甚至与非正当的投机商进行勾结,配合其操纵市场行为而则机披露,从而降低相关会计信息及其它信息的及时性。

会计信息时效与实际形成严重的滞后,这大大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也影响众多投资者的决策和切身利益。

  (六)会计信息传递不能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相关性是具有相对性的,同一种信息对不同的用户以及在不同时间上其相关程度不同,而现有会计系统提供的只能是针对所有者共同需要的通用会计报告。

这实际上是对会计信息进行再加工的信息处理过程的结果,只能向信息使用者传递综合的信息,但这种通用的会计报告不能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所有不同决策的需要,其相关性只能是相对的。

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健全法制 

  修订后的《会计法》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法的强大作用,一定要有配套的法规加以配合,应该相应修订刑法、公司法和证券法,特别是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发现作假要采取果断的惩罚措施。

优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制定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则以及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

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为会计监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完善会计法和相关的法律条文的同时,应该注意既规范外部监督如国家、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又完善内控和奖惩机制,改善会计监督内部环境,内部控制机制是一种约束机制,它是对权利和责任的约束。

  会计准则作为会计管制的一部分正是为了均衡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的利益而产生的。

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准则制定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利益协调过程。

因此,准则制定机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与披露作出规范时,应保持中立、客观、公正的立场,合理确定企业披露足够的相关信息,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以均衡、协调企业管理当局与使用者双方的利益以及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不同利益,从而使有关各方的正当利益得到维护。

  

(二)培育会计信息主体和信息需求市场

  当前我国会计改革在完善会计信息供给机制的同时,应大力培育我国的会计信息需求市场。

应尽快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管束,压缩盈余管理空间,减少法律法规中的模糊条款,保证信息披露质量。

应不断拓展财务信息披露,充实会计信息形式与内容,揭示更多的分析性信息,更加充分客观地反映由于不确定性引起的信息混淆,报告的形式和数量越来越丰富;

更好地满足更多信息使用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会计信息披露应更加灵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