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一体机操作与维修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48191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R一体机操作与维修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GR一体机操作与维修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GR一体机操作与维修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GR一体机操作与维修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GR一体机操作与维修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R一体机操作与维修Word下载.docx

《GR一体机操作与维修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R一体机操作与维修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GR一体机操作与维修Word下载.docx

1、压力控制系统 

(见图.9) 

2、压力调节系统 

(见图.10) 

18

3、拆卸 

20

第九章、出纸部分 

1、分离单元(见图.15) 

2、吸风单元 

21

3、出纸传感器1(NO.19)和出纸传感器2(NO.20) 

4、出纸形状的控制(GR1700/1710无) 

(见图.18) 

5、调整:

 

6、拆卸:

22

第十章、扫描部分(自动进稿) 

1、概述 

2、原理 

(见图.27) 

3、调整 

23

4、拆卸 

24

第十一章、扫描部分(平台式) 

1、适用机型:

(见图.28) 

25

第十二章、制版部分 

1、工作原理:

2、热敏打印头定位系统 

(见图.30) 

3、制版系统 

(见图.31) 

26

27

第十三章、卸版部分 

28

2、装夹系统 

(见图.32) 

3、卸版系统 

4、卸蜡纸检测系统 

29

5、故障提示 

6、调整 

30

7、拆卸和安装 

第十四章、上版部分 

31

2、装载系统 

(见图.34) 

3、故障提示:

32

4、蜡纸装载的检查系统 

5、调整 

6、拆卸和安装 

33

附表1:

34

附表2:

35

GR系列机型

三级培训教材

2.0版本

2000年1月

珠海理想科学工业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

第一章、GR系列机型规格介绍

见附表1

见附表2

1、操作程序

1.1.进入测试功能

*同时按住操作面板上的“L/P”键和“M/P”键,然后打开电源。

1.2.测试的操作

*键入测试代码→按“START”键进入该项测试→再按“START”键退出该项测试→按“C”键或“STOP”键消除该测试代码→键入新的测试代码→执行该项测试。

1.3.退出测试功能

*先按“C”键或“STOP”键,清除测试代码,然后按“ALL 

RESET”键退出。

2、用户模式

2.1.用户的操作人员可使用用户模式以选择机器的初始设定值。

2.2.No.97测试状态将把机器所有用户模式初始化。

2.3.先按下“*”键再按下“8”键即可进入用户模式,用START键改变设定值。

2.4.按“ALLRESET”键1秒钟,退出用户模式。

2.5.重点:

No.05:

制版面积设定(GR1710无)

No.07:

最少印刷量的限制

No.12:

二合一功能版面(A5X2或B5X2)(只有1710有)

No.17:

语言选择

3、故障代码

3.1.LED显示机器:

故障代码有两种:

“E**”直接显示,可用RESET键消除,一般需联络技术人员解决;

“C**”大部分不直接显示,需按“*”键来显示,另有一些直接显示,如C24、C60、C61、C62等。

3.2.LCD显示机器:

只有一种故障代码:

“T**”,含义与“E**”相同。

其他则以文字显示。

4、操作

4.1.编程印刷功能(程序A和程序B印刷)

4.2.自动印刷功能

4.3.二合一功能

第二章、系列机型规格介绍

RC系列:

RC4000,RC4500,RC5600,RC5600D,RC5800,RC6300

RA系列:

RA4200,RA4300,RA4900,RA5900

GR系列:

GR1700/1710,GR1750,GR2000,GR2700,GR2710,GR2750,GR3710,GR3750,GR3770

FR系列:

FR2950,FR3910,FR3950,FR3950α

第三章、拆卸外盖

*前门/后盖/右前盖/入纸盖板/上盖板单元

*实际操作

第四章、机器结构简介

(见图.1,图.2)

1、第一进纸部分:

通过搓纸轮、拾纸轮和搓纸垫,将单张纸送入第二进纸部分。

2、第二进纸部分:

通过定时辊和导向辊,控制进纸时序和纵向印刷位置,并把纸张送入印刷区域。

3、印刷部分:

通过压力辊将纸张压向滚筒上的版纸,使油墨透过钢网、纱网、版纸,将图象和文字印在纸上。

4、出纸部分:

从滚筒上分离出印刷过的纸,并送到收纸盘内。

5、滚筒部分:

从油墨筒向滚筒供墨并控制油墨量。

6、卸版部分:

从滚筒上分离出废版纸,并送到废版盒中。

7、扫描部分:

通过图象扫描器扫描原稿,将原稿的影像转为数字信号。

8、制版部分:

通过热敏打印头将影象打印在蜡纸上。

9、上版和夹版部分:

将制好版的蜡纸传送至滚筒上,并在适当的长度切断版纸。

10、主驱动部分:

由主电机带动的部分。

*.介绍印刷过程

*.介绍制版过程

第五章、第一进纸部分

(见图.3)

1.1.作用:

在印刷过程中,使进纸台不断提升,始终为搓纸轮提供进纸压力。

1.2.组成:

进纸盘,升降电机,上限传感器,下限传感器(NO.03),上限安全开关,下限安全开关,纸检测传感器,纸张幅面传感器(NO.02),纸张幅面电位计(简述每个部件的作用)

1.2.1.GR1700/1710、GR2700无纸张幅面传感器和纸张幅面电位计

1.2.2.纸张幅面传感器和纸张幅面电位计一起检测纸台上纸的尺寸及方向,从而决定制版的面积和出纸的形状。

1.2.3.纸检测传感器和上限传感器无检测代码。

纸检测传感器可通过操作面板的LED提示来判断,上限传感器可通过系统电路板和电机控制板上的LEDP-UP灯的亮灭来判断。

1.3.工作过程:

纸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纸→“印刷信号”至→升降电机旋转,进纸盘上升→当上限传感器的光路导通时,电机停止(电机回转、停、正转,到上限传感器光路打开。

减小惯性,使升降台定位准确)→随着印刷过程纸的减少,上限传器的光路被挡住→升降电机旋转至上限传感器的光路再次导通→当纸用完后→升降电机反转,进纸盘下降→当下限传感器的光路被挡住时,电机停止。

1.4.故障提示

1.4.1.C60:

进纸盘紧急停止

判断:

上限或下限安全开关被触动。

原因:

A、下限安全开关的活动臂变形,使开关断开。

B、上限传感器位置过高或脱落,使上限安全开关被触动。

C、连线断或对地短路。

D、F3保险管烧。

E、进纸台上下有异物

1.4.2.E02:

升降电机锁定

A、升降台上升,9秒内上限传感器的光路未打开。

B、升降台上升,2秒内下限传感器的光路未打开。

C、升降台下降,2秒内上限传感器的光路未挡住。

D、升降台下降,9秒内下限传感器的光路未挡住。

A、上限或下限传感器故障。

B、升降台卡死。

C、电机控制板故障。

(见图.4)

2.1.组成:

搓纸轮,拾纸轮,搓纸片,堆进纸开关

2.2.进纸:

进纸盘中的纸张是靠搓纸轮输到拾纸轮和搓纸片之间的。

拾纸:

搓纸片靠弹簧压向拾纸轮,产生进纸阻力,可从纸堆上分离出单张纸(拾纸轮转速快于搓纸轮)。

堆进纸开关:

防止多张进纸。

2.3.搓纸轮和拾纸轮都装有单向轴承(当印刷时,进纸离合器释放,拾纸轮轴不转,而纸张可自由向前输送。

3、旋转系统

3.1.组成:

入纸离合器,入纸离合器传感器(NO:

24),P盘,入纸检测传感器(N0:

25)

3.2.工作过程:

印刷时,主电机旋转→P盘旋转→当入纸离合器传感器的光路导通时→入纸离合器吸合→主皮带带动的主动件和从动件咬合→拾纸轮轴转动→搓纸轮和拾纸轮转动→第一进纸进纸。

3.3.入纸离合器吸合条件:

3.3.1.有“印刷信号”;

3.3.2.入纸离合器传感器的光路导通;

3.3.3.堆进纸开关未被压下。

3.4.入纸离合器释放条件:

3.4.1.无“印刷信号”;

3.4.2.入纸离合器传感器光路中断;

3.4.3.入纸检测传感器光路检测到纸张前缘;

3.4.4.堆进纸开关被压下。

3.5.进纸离合器吸合时间随速度而变化(GR)

3.6.正常印刷时入纸检测传感器先检测到纸,但在出样张和“CARD”时入纸检测传感器不起作用。

(I-6)

4、调整

4.1.上限传感器的位置 

(见图.7)

4.1.1.进入测试N0:

102将进纸盘上升到最高位,使拾纸轮和进纸盘之间的间隙为1±

0.5mm。

4.1.2.如果上限传感器装的太高,输纸压力会过大,易产生多张进纸。

4.1.3.如果上限传感器装的太低,输纸压力会过小,易产生卡纸或空进纸。

4.2.堆进纸开关的位置

4.2.1.在拾纸轮和搓纸片之间插入1.5mm厚的塞规,此时堆进纸开关应被压下。

4.2.2.如果间隙过小,入纸离合器不能吸合,卡纸。

4.2.3.如果间隙过大,多张进纸时堆进纸开关不接通,多张纸会进入第二进纸区,造成卡纸,容易损坏机器。

4.3.搓纸片的角度

4.3.1.角度为18°

-28°

,标准值为22°

4.3.2.角度大:

进纸阻力大,防多张,易卡纸

4.3.3.角度小:

进纸阻力小,易进纸,易多张

4.4.搓纸片的压力

4.4.1.压力有4档:

250g,300g,350g,400g,标准值为350g。

4.4.2.压力大:

不易进纸,防多张,易卡纸。

4.4.3.压力小:

易进纸,易多张。

4.5.P盘的位置 

(见图-7-A)

4.5.1.确认机器的垂直印刷位置正确,滚筒处于A位置。

4.5.2.B4机器:

P盘的对位点应与入纸离合器传感器上沿对齐。

A3机器:

P盘的对位点应与入纸离合器传感器中间对齐。

4.5.3.P盘转动时不能碰撞入纸离合器传感器的任何部分。

4.5.4.如果P盘位置不当,会产生输纸故障,或使印刷位置不稳定。

4.6.P盘缺口的调整(GR)

*调整P盘的缺口范围,可以改变入纸离合器断开的时间(一般用于印厚纸时调整)。

5、拆卸和安装

5.1.进纸台

*使用No.102使进纸盘上升到1/3处——方便拆卸升降电机

5.2.观察下限安全开关、纸检测传感器、纸张幅面传感器、纸张幅面电位计

5.3.升降电机

5.4.搓纸单元(观察搓纸片角度的调整,搓纸片压力的调整,堆进纸开关)

5.5.上限安全开关活动板

5.6.上限传感器(观察上限传感器位置的调整对进纸力的影响)

5.7.拾纸装置

5.8.搓纸轮和拾纸轮(注意方向)

5.9.恢复注意:

进纸台的平行.

第六章、第二进纸部分

(见图.5)

1.1.组成:

导向辊,导向凸轮,扇形齿轮,扇形齿轮弹簧,导向辊齿轮,单向弹簧,装载弹簧(制动,使印刷定位准确),纸传感器(NO.06),入纸检测传感器(NO.25)

1.2.工作过程:

主电机顺时针旋转→导向凸轮顺时针旋转→凸轮突起带动扇形齿轮逆时针旋转→扇形齿轮带动导向辊齿轮顺时针旋转→导向辊顺时针旋转→第二进纸进纸→导向凸轮的低点转到凸轮随动轮处时→弹簧使扇形齿轮顺时针旋转→导向辊齿轮逆时针旋转→由于单向弹簧的作用,此时导向辊齿轮不传送动力给导向辊,导向辊不旋转。

2、定时辊的升降(见图.5)

定时辊,定时凸轮,定时杆,定时杆弹簧

2.2.工作过程:

主电机顺时针旋转→定时凸轮顺时针旋转→突起带动定时杆逆时针旋转→定时辊轴逆时针旋转→定时辊的托架使定时辊下降→定时凸轮的低点转到凸轮随动轮处时→弹簧使定时杆顺时针旋转→定时辊轴顺时针旋转→定时辊的托架使定时辊抬升。

2.3.定时辊抬起接触导向辊时,定时辊弹簧提供二者间的压力。

有3档,如果压力小,导致纸打滑,印刷定位不准或卡纸。

2.4.定时辊抬起时,导向辊轴上的齿轮A和定时辊轴上的齿轮B咬合,导向辊带动定时辊同步旋转,将纸张送到印刷部分。

2.5.导向辊轴上的装载弹簧防止导向辊在旋转力未传递到辊上时旋转,其用作印刷定位。

2.6.改变导向凸轮的位置,可以改变第二进纸的启动时刻,从而改变垂直印刷位置。

2.7.纸传感器:

2.7.1.检查印刷时的卡纸。

2.7.2.印刷时,当纸传感器的光路被挡住时,压力线圈吸合。

2.8.入纸检测传感器:

印刷时(标准纸),当入纸检测传感器的光路被挡住时,入纸离合器释放。

(见图.6)

3.1.作用:

当使用操作面板上的印刷位置调整时,该控制系统改变垂直印刷位置。

3.2.组成:

印刷位置电机,滑动齿轮,滑动板,惰性轮,垂直居中传感器

3.3.工作过程:

3.3.1.操作面板上印刷位置向前调整时→印刷位置电机顺时针转动→通过滑动齿轮使滑动板下降→固定在滑动板上的两个惰性轮也一起下降→使主皮带上紧下松→主皮带带动滚筒顺时针转(由于主电机比滚筒的旋转阻力大)→当滚筒回到A位置时,导向凸轮相对于滚筒逆时针旋转了一定的角度,从而导向凸轮凸起部顶起扇形齿轮的时间推后,推后进纸时刻→印刷位置前移。

3.3.2.操作面板上印刷位置向后调整时→印刷位置电机逆时针转动→滑动板上升→惰性轮上升→使主皮带上松下紧→主皮带逆时针旋转→提前进纸时刻→印刷位置向后移。

3.4.E05:

印刷位置电机锁定

判断:

当印刷位置电机开始旋转后12秒内,如果垂直中心传感器状态未从通转到断(或从断转成通)。

原因:

A、垂直中心传感器工作故障,导致印刷位置电机一个方向走。

(向上走)

B、印刷位置电机未安装好,与滑动齿轮未咬合好,电机空转。

C、电路板上电机控制部分损坏。

4.1.定时杆的位置 

(见图.8)

4.1.1.旋转系统电路板上SW1,使定时凸轮的小半径对着定时杆的凸轮随动轮。

4.1.2.检查并调整定时凸轮与凸轮随动轮之间的间隙,使其为2.5~3.0mm。

4.1.3.如果间隙过小,定时辊会下降得过多过早,当定时辊在最低位时,齿轮A和齿轮B会脱开,会出现印刷定位无规则性或卡纸。

4.1.4.如果间隙过大,定时辊会下降过少,造成印刷重影。

4.2.定时辊的平行度(见图-8-A)

4.2.1.用两根纸条检查两辊的平行度。

4.2.2.如不平行,纸会在第二进纸处被拉皱,可调整定时辊的平行调整环。

4.3.垂直印刷位置机械调整

标准位置时:

A位置垂直居中位置时,主电机皮带轮、滚筒皮带轮与主轴面板上的孔分别对齐。

4.3.1.调整导向凸轮

A、当印刷位置偏差在12mm以内时,使用导向凸轮调整。

B、凸轮顺时针移动→印刷位置向后调整。

C、凸轮逆时针移动→印刷位置向前调整。

4.3.2.调整凸轮皮带轮(见图-8-B)

A、当印刷位置偏差大于12mm时,使用凸轮皮带轮调整。

B、滚筒停在A位置,用一根内六角扳手固定住主皮带轮和滚筒,松开主皮带:

C、凸轮皮带轮相对主皮带顺时针错一格移动→印刷位置向后调整12mm。

D、凸轮皮带轮相对主皮带逆时针错一格移动→印刷位置向前调整12mm。

4.4.导纸板的平行度

4.4.1.导纸板不平行则可能出现卡纸、纸皱、纸破损等现象。

4.4.2.调整导纸板两边固定螺钉。

5.1.按系统板上点动开关SW1观察第二进纸部分的动作

5.2.进纸台、拾纸装置和上限安全开关(进纸台处于最低位置,否则导纸板无法拆卸)

5.3.定时弹簧,定时杆

5.4.导向辊(观察单向弹簧和装载弹簧)

5.5.导纸板(注意螺丝应从内部拆卸)

5.6.纸传感器电路板-两对传感器(前:

入纸检测传感器;

后:

纸传感器。

灵敏度可调)

5.7.印刷位置电机

5.8.恢复

5.9.调整定时杆位置和定时辊平行度

第七章、滚筒

(见图-21-A)

1.1.拉出滚筒时:

锁定板插入滚筒体右支承的缝隙中。

1.2.放入滚筒时:

由锁定钩钩住滚筒导轨弯曲处;

1.3.A位置时,前门打开,锁定线圈吸合,带动锁定钩移开,滚筒可被拉出,此时滚筒初始位置灯应是亮的。

1.4.滚筒到位开关:

检查滚筒是否装入机器。

(见图-22)

主电机、主皮带、凸轮皮带轮、编码盘、编码盘传感器

2.2.工作原理:

主电机顺时针旋转→主皮带→主皮带轮顺时针旋转→主轴离合器→滚筒顺时针旋转

2.3.主电机速度:

由编码盘和编码盘传感器控制

2.4.滚筒转速:

2.4.1印刷速度60,80,100,120,130rpm 

(No.62)

2.4.2.装载蜡纸速度15rpm(No.60)

2.4.3.自由转速SW130rpm(No.61)

3、滚筒的位置 

(见图.21)

3.1.滚筒的位置是通过滚筒控制电路板上的位置A和位置C传感器检查在滚筒右支承上的A、C-1和C-2三块金属板来实现的。

3.2.A位置:

位置A传感器光路刚好被板A挡住

这是滚筒一个周期的基本位置,上版、卸版和印刷等许多操作的初始位置,并是装、取滚筒的位置。

3.2.1.卸版前,角度传感器检测角度磁铁的位置;

3.2.2.卸版和印刷前,印版传感器检查滚筒上有无印版。

(RA机型)

3.2.3.位置A传感器通过检测滚筒旋转情况检测主电机锁定故障。

3.3.E01:

主电机锁定

A、在主电机启动后2秒后,位置A传感器仍能检测到A位置。

B、在主电机启动后5秒后,位置A传感器未能检测到A位置

(1)滚筒(主电机)实际上能够转动

A、A金属片松脱

B、位置A传感器损坏——更换滚筒控制电路板

C、连线

(2)拉出滚筒后主电机能够转动

A、滚筒被分离爪或卸蜡纸钩卡住

B、滚筒被后部螺丝卡住(拆卸驱动部分后易发生)

(3)拉出滚筒后主电机仍不能转动

A、驱动部分被异物卡住

B、电机控制板损坏

C、主电机连锁开关

D、连线不良

3.4.C-1位置:

位置C传感器光路刚好被板C-1挡住

*装版时,装版传感器检查蜡纸是否正确地装在滚筒上。

*印刷和卸版前,装版传感器检查滚筒上是否有版纸。

(GR机型)

3.5.C-2位置:

位置C传感器光路刚好被板C-2挡住

*装版后,切刀电机导通,裁切蜡纸。

(见图20)

4.1.检查点1:

压力检测传感器光路刚打开(A位置→不到1/4)

*压力线圈断开,纸传感器检测无纸。

4.2.检查点2:

压力检测传感器光路刚阻挡(A位置→不到3/4)

*印数累加,纸传感器检测有纸,出纸1传感器检测无纸

(见图.23)

组成:

油墨电机,油墨泵,油墨分配器,挤压辊,刮墨辊,油墨驱动轴,油墨电路板,挤压皮带,钢网,纱网,滚筒体支承(左、右),滚筒控制电路板。

5.1.供墨系统工作:

油墨电机带动油墨泵从油墨筒中抽出油墨→通过布墨辊将油墨分散送到挤压辊上→挤压皮带带动油墨驱动轴反向旋转使油墨摊开→挤压辊旋转时油墨通过挤压辊和刮墨辊之间0.08~0.12mm的间隙给挤压辊盖上一层油膜→印刷时压力辊上抬,使油膜传送到滚筒内表面。

5.2.油墨的检测:

通过油墨电路板上的油墨检测传感器来检测油墨。

(No.37)

未检测到→油墨电机工作

检测到→油墨电机停止工作

5.2.1.油墨电机开始工作20秒内,还未检测到油墨,机器显示“更换油墨筒”(No.101)

5.2.2.E04:

油墨溢出传感器检测到油墨。

(No.38)

A、油墨传感器损坏;

B、油墨电路板损坏;

C、有油墨的滚筒竖放;

D、挤压辊和刮墨辊不平行,造成锥形油墨。

E、使用假油墨。

F、滚筒未到位时触发滚筒到位开关。

5.3.滚筒控制电路板的设置:

AOX(V)-22

RA、GR机器可以通过滚筒控制电路板上的开关SW1来设置滚筒的尺寸和颜色等信息。

*如果设置不对,则可能会出现C61,C62,C63故障代码。

5.4.挤压间隙的调整:

(见图.24)

挤压间隙----挤压辊和刮墨辊之间的间隙----0.08~0.12mm。

可通过调节两端的间隙调整螺丝来改变挤压间隙的大小。

*间隙过大:

过多的油墨被送到滚筒体内表面,造成尾部漏墨。

*间隙过小:

油墨在挤压辊表面铺展不良,使印件不均匀。

5.5.挤压压力的平衡间隙:

(见图.25)

5.5.1.调整板-背面用,顺时针旋转,间隙增大,逆时针,间隙减小。

5.5.2.调整环A-前面用,调整方法相同。

5.5.3.挤压辊和滚筒体之间标准间隙为:

0.5~1.0mm。

5.5.4.挤压辊和滚筒体之间间隙过小:

油墨被挤到滚筒尾部,造成漏墨。

5.5.5.挤压辊和滚筒体之间间隙过大:

印刷不均匀,滚筒体变形过大,降低其寿命。

5.5.6.挤压压力不平衡,则印件的水平方向印刷浓度不均匀。

5.5.7.调整完成后,制机密版,并印刷500张,检查有无漏墨,如有漏墨,则需重新调整。

5.6.油墨挡板的位置:

(见图.26)

5.6.1.油墨挡板尖点与安装螺钉的距离大于10mm,离挤压辊各端里边约2mm。

5.6.2.油墨挡板过于靠里:

印张两边的内容印不出来。

5.6.3.油墨挡板离挤压辊过远或其与滚筒体内表面未紧密接触:

油墨从滚筒体两侧溢出。

6、拆卸

6.1.制一张保密版

6.2.观察滚筒锁定机构、到位开关

6.3.滚筒塑料盖

6.4.滚筒控制电路板(观察设置)

6.5.金属板A、C-1、C-2(做好标记,防止装错。

A位置是可以调整的)

6.6.整个滚筒体

6.7.观察滚筒内部结构和调整挤压间隙、压力平衡的方法(无须调整)

6.8.油墨电路板保护片(安装位置)

6.9.油墨泵单元(观察油墨检测传感器和溢出传感器。

用纸包好油墨电路板插头防止油墨污染)

6.10.观察GR滚筒油墨瓶检测开关(与RC、RA不同)

6.11.检查油墨挡板的位置

6.12.恢复(注意油墨电路板保护片的位置,主轴皮带轮和滚筒体的相对位置,滚筒控制电路板的连线一定要扎好)

6.13.纱网(注意纱网弹簧的拉升方向,挂板的安装方式。

卸下后不要取下蜡纸,将纱网对折后放好,勿卷起或压叠,勿让纱网粘上沙粒)

6.14.角度磁铁片

6.15.夹板组件

6.16.恢复(注意特殊螺丝的安装位置)

6.17.制一保密版后印刷500张以上进行测试

第八章、压力部分

(见图.9)

压力凸轮,连动板,压力钩,压力线圈(No.68),压力盘,压力检测传感器(No.7),压力杆,压力辊。

1.2.工作原理:

通过压力凸轮旋转带动连动板上下运动→以压力轴为轴心带动钩形杆上下运动→纸传感器检测到纸,并有印刷信号→启动压力线圈,令钩杆咬合压力杆→带动压力轴旋转→压力辊上升,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