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央行调研工作的难点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基层央行调研工作的难点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央行调研工作的难点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质量提高困难。
现在的调研工作,特别看重对宏观政策的反馈和建议,要求对较大区域的经济金融现象进行深入调查和掌握。
一般来讲,上级研究部门、刊物承办部门,看到“我区”、“我县”字样往往觉得宏观性不足,没有代表性,所以很难认定成果。
同时,由于基层央行整体学历偏低,缺乏既精通金融实务又掌握数理统计方法,既钻研金融理论又熟悉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人员素质、分析手段也制约了调研工作的质量,使基层央行的调研深度和广度难以进一步拓展。
4、经费列支困难。
目前,除了总行布置的企业景气调查、物价调查、储蓄问卷调查、银行家问卷调查等少数专项调研明文规定列支的经费外,基层央行自己组织的调研活动调研费用难以落实。
一般来讲,除了上级行来人调研外,本单位人员在本地调查,用车费、接待费基本没有着落,调查人员往往要骑车跑单位,且由于单人独马,缺乏调查氛围,很难了解全方位资料。
很多时候,调研人员只好坐在办公室电话联系。
有的单位,甚至连电话也做了限制,超过一定限额要个人自负。
经费短缺,外出困难,限制了调查形式的多样性和样本选择的全面性,从而影响了调研工作的质量。
5、硬件配置困难。
调查研究是基层央行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具体工作中,由于基层行更需要顾及硬性约束的工作,所以在人员设备待遇配置方面要远远低于其他部门。
从人员配备来说,保卫,发行,会计、国库等部门需要双人双岗,需要监督制约机制,这样无形中挤压了调研人员。
目前,县级机构配备人员基本为2-3人,要承担统计系统,信贷登记系统两大系统的工作,基本没有专职调研人员。
从计算机配备来说,因为调研没有硬性程序,所以配备的机器基本是能打字就行,数据分析软件基本上不能安装。
从个人收入来说,好多部门有特岗补贴,调研部门是少有的几个没有补贴的部门。
二、搞好调研工作的几点建议
1、确立调研工作的法律地位
调研工作是国家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支持系统,需要得到有关政府部门、各金融机构,各经济实体和居民的支持,是国务院赋予央行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应该从法律的地位把这项工作职能确定下来,实行依法调查。
这不仅可以提高基层央行实施调研活动的权威性,实现权责相称,而且还是提高调研真实性、准确性的前提。
2、建立监测与信息支持系统
一是确立调查点,建立样本群体,实行有偿服务。
要在各家金融机构、典型企业、投资人和消费者之中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信息反馈网络,每次重大政策规定出台后都应定期在上述固定群体中进行调查,征询评价意见。
二是建立宏观金融统计信息系统。
包括:
综合统计(金融市场资金流量统计、资本市场统计、企业景气统计、汇率统计等);
银行统计(银行信贷、现金、累
放累收等统计)、国际收支统计、专题统计(企业贷款统计、利息统计、有价证券统计、对外交易统计等),检测宏观资金整体流量与流向,及时发现苗头性的问题。
三是建立金融信息原始数据库。
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指标体系,加强数据录入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涵盖辖区信贷、证券、保险等重要变量的经济金融信息数据库。
四是实现与各金融机构内联网的对接,拓宽信息搜集渠道;
配备必要的互联网接口,及时下载、收集全国性资料,以现代网络为平台,在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地方党政部门间实现信息的共享。
要给调研人员必要的信息扩张权,对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经济指导、统计报告类文件要有传阅机会,对地方政府组织的经济形势分析活动要提供参会或列席资格。
3、建立调研工作指导与反馈系统
上级行要充分利用央行办公自动化网络平台,建立定期调研工作重点发布制度,及时指导基层行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活动;
要整合调研资源,从基层行抽调骨干参加全国性、全省性调研活动,锻炼队伍,适时指导;
要在各级行之间建立定期的调研成果点评通报制度,拓宽视野,借鉴经验,促进调研工作的效率。
各单位要成立由行领导牵头,调统部门、办公室联办的课题领导小组,结合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上级行安排重点,统一组织、规划、考核调研内容,开展“大调研”活动。
4、建立调研工作培训机制
要建立与调研工作相适应的业务培训机制。
上级行要构建统一的、常规性、开放式的培训平台,广泛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通过网络培训和电视录像、讲座等形式,定期进行经济金融最新理论、科学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目标等前瞻性的培训。
基层行要不断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培训的力度,通过鼓励进修、外派培训、外聘培训、岗位轮换等形式,提高理论层次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要为调研部门征订必要的金融报刊,如《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中国金融》、《金融研究》、《金融参考》、《金融时报》、《经济日报》、《山西金融》等,扩大知识面,掌握最新金融动态。
5、建立调研经费与奖励机制
要设立专门的调研费用开支项目,实行调研费用专户管理。
要明确每次重大调研课题的费用指标,逐步充实硬件设施,适当配备调研部门专用的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或摄影、录音设施。
要建立调研成果奖励制度,把调研费用指标与调研工作成果挂起钩来。
对调研成果的考核奖励,应看着福利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加大奖励力度,从而调动广大职工参与调研的积极性。
对于地方统计部门、经济部门有关数据,可以允许采取包给地方统计部门或中介机构进行采集的形式进行,这部分费用也应当有正常的开支渠道。
第二篇:
基层央行在反洗钱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浅谈基层央行在反洗钱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的逐渐形成,洗钱犯罪的范围日益广泛、危害也日益加剧,洗钱的手段不断创新、隐蔽,这些都使得人民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艰巨。
做好反洗钱工作,是维护良好的经济金融市场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迫切要求。
目前,人行城口县支行通过对辖内金融机构邮储银行贯彻执行反洗钱法律法规的检查,发现基层央行在反洗钱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难点。
一、当前基层人行在反洗钱工作中的难点
(一)缺乏专业的反洗钱工作人员。
在县级人民银行,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学习能力逐渐下降,而新进的年轻人又因人员紧缺,一人兼职多岗,没有更多的经历与时间进一步学习和从事反洗钱工作。
导致基层央行既没有设立专门的反洗钱部门,更没有配备专职反洗钱人员;
既没有现实的能适应或者说胜任反洗钱工作的专业人才,又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反洗钱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机制,使反洗钱现场检查工作更多的处于一种边缘性、形式性,很难主动介入、积极查处、谋求实效。
在实施反洗钱现场检查时,只能临时组队,仓促上任,影响了反洗钱工作效率。
而金融机构基层网点人员工作繁杂、存款任务重,经常轮岗、换岗,导致反洗钱工作无法有效持续的监测。
(二)对反洗钱认识不到位,没有风险防范意识
大部分银行金融机构的员工对反洗钱的认识错位。
一是认为反洗钱工作仅仅是人民银行和公安机关等部门的工作,与他们关系不大;
二是银行金融机构工作繁重,认为反洗钱工作会占用工作时间,甚至增加经营成本,造成客户流失,影响其业务的发展;
三是认为反洗钱工作主要在大中城市,基层欠发达地区不存在。
从检查中发现,不仅银行金融机构的前台人员对反洗钱法律法规知晓率较低,而且主要负责反洗钱工作的人员也对反洗钱相关知识不是很熟悉,这就导致了反洗钱意识淡泊,对反洗钱工作积极性不高,对人民银行下发的反洗钱的相关文件只收不看、不深入学习,报送的报告、报表敷衍了事,以应付为主,主动配合的意识不强。
由于银行间竞争比较激烈,金融机构为完成存款任务,通过各种手段拉客户,从而放松现金管理,以满足开户单位大额支取现金的需求,为各种洗钱犯罪活动打开了方便之门。
(三)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问题。
一是内控制度建设流于形式,停留于发文件、谈学习的层面,办法制度出台多,实质性开展工作少,管理层面布置多,基层网点落实少,总体要求多,可操作性差;
二是对反洗钱监测系统监测到的高风险客户、大额交易及可疑交易的尽职调查流于形式,没有采取更为严格的尽职调查措施;
三是金融机构相关业务操作系统在客户资料录入等方面还难以满足反洗钱工作的要求,例如,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客户身份信息采集格式不合理,欠全面,系统只能登记一名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无法满足多个股东的登记需要。
二、对策
(一)加强反洗钱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力度,提升反洗钱业务人员素质
针对目前反洗钱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应突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是加强对反洗钱岗位人员的培训。
通过定期举行反洗钱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培训、考试、竞赛;
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人员到上级行跟班学习;
或是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人员深入金融机构学习,进一步了解金融机构反洗钱业务。
二是在吸收新的高科技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支付交易手段、电子货币的出现,网上交易和网上支付日益增多,洗钱犯罪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因此,在吸收反洗钱新的人才方面,偏向于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专业人员,偏向于熟悉反洗钱业务知识的专业人员,从而提高反洗钱现场检查队伍整体素质。
(二)加强参与反洗钱工作相关部门的合作,逐步建立反洗钱工作协作机制
以人民银行为牵头部门,通过定期召开反洗钱工作会议等形式,组织银行金融机构、公安等部门就反洗钱工作进行交流,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深化协作关系,健全工作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反洗钱工作效率,将反洗钱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提升反洗钱工作效率
为了提升反洗钱工作效率,应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一方面是基层人民银行要完善与反洗钱检查工作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奖励反洗钱工作成绩突出的职工。
二是提高监督检查在反洗钱工作中的地位,激励监督检查人员认真履行职责,降低因为操作失误、判断错误等因素造成检查工作的渎职。
另一方面是银行金融机构要建立反洗钱工作激励机制,鼓励相关反洗钱工作人员尽职尽责严格调查、持续监测,对发现洗钱犯罪的员工进行奖励,对应该发现而没发现者进行处罚。
从而提升反洗钱工作效率。
第三篇:
基层央行履行经理国库职能的难点及对策基层央行履行经理国库职能的难点及对策
国库是预算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国库承担着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和支拨等重要职责。
经理国库是法律赋予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能。
但基层央行在履行经理国库职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反映出基层央行履行经理国库职能处于相对困难的境地。
一、影响基层央行有效履行经理国库职能的主要困难
(一)经理国库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
法律地位不对等,基层央行虽有经理国库之名,难行经理之实。
《预算法》赋予人大和审计部门对预算、决算进行事前与事后监督的权利,但没有明确赋予基层央行国库部门这种权利。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了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但条文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强。
而xx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对于新时期的国库工作来说,明显滞后。
国库法律地位的模糊、法规时效性的相对滞后与现行国库“三大”改革对经理国库的要求已很不匹配,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代理银行的监督职责不明了,监管要求和监管地位的不对等。
(二)缺乏必要的处罚权和监督权支撑
一是表现在国库收入监督缺乏对延压税款行为的处罚权。
目前,大部分地区实现了税票和税款直达国库或财、税、库、行横向联网,可以说,预算收入占压入库的现象少了,但个别征收机关为核算税收征收进度、银行便于后台操作,设置了税收过渡户,通过该户来具体核算税收征收和控制入库进度,其结果是,征收机关在完成政府下达的当月征收任务的情况下,剩余的税款全部积压在银行过渡户上,积压的税款有时甚至比入库的税款还多,严重违背了当月所实现的税收必须全部入库的规定要求。
二是表现在库款的支拨缺乏名副其实的监督权。
调查发现,基层央行国库对财政将预算资金商业化,借给民营企业或中介担保机构的问题关闸不严,把关不够。
尤其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施,先支付后清算的运作模式,将人民银行经理国库职能的主导地位变为从属,国库组织体系和决策重心由央行国库、银行部门转向财政部门,央行国库成为被动的事后的服务性的配角,经理职责变成实质意义上的代理,履行国库监管职责地位被资金的流向和清算变革所掩盖和淡化。
(三)国库资金的监督与管理难度较大
上级国库部门忙于应付自己的日常业务处理,自顾不暇,难免会疏于对下级国库部门、国库经收处、商业银行、代理国库的监督指导,国库政策的传导渠道不畅在所难免。
国库部门加入了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后,自成了资金汇划体系,但没有一套详尽的风险控制机制贯穿始终,仅仅是一些粗线条的管理规定,这就为各级国库部门如何开展国库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增加了难度。
每年年底,进行预算收入年终决算时,征收机关往往因政府领导人或财政部门的要求,违规进行预算收入更正、退库、调整。
其目的是应付上级主管财政部门的考核,虽然合情理,但不合规章,可这给国库部门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如果执行,国库部门直接违规;
如果不执行,与财政、税务乃至地方政府机关的关系将会陷入僵持状态,不利于和谐共处和事业发展。
(四)经理国库履职能力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基层央行国库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严,管理方面存在不足,资金核算、清算业务、对账工作、对经收处的监督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国库人员数量不够,队伍素质不高。
目前,从上至下,都在谈论基层央行支行级机构的改革问题,支行何去何从。
国库如何经理。
基层央行人员只退不进,队伍青黄不接,与履行经理国库职能必须设置不相容岗位,要有一支高素质队伍的要求不相适应,经理国库的履职能力也在不断退化。
二、对策建议
(一)及时制定、修订、完善与经理国库相关的法律规章由人民银行经理国库有其无与伦比的系统和资源优势,而且是国家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和库款拨付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目前重点要巩固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法律基础,尽快推出《国家金库法》和新的《实施细则》,使经理国库职责与《预算法》、《税收征管法》相匹配,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库监督与管理,进一步加强国库会计管理规范化,完善国库制度建设,提高国库统计分析水平,继续夯实国库工作基础,提高国库金融服务水平。
(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履职能力人民银行要充分履行好“政府银行”职责,为政府当好参谋,把好关,积极配合财政各项改革,促进政府预算收支顺利执行,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争取人大、政府对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支持;
要善于总结代理和经理国库多年的经验,创新思维,审时度势,搞好科技创新,实现国库服务信息化,提高国库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急需建设好“两套系统”:
一是财税库横向联网系统。
推动财税改革,使财政资金收支两条线真正得以实现,增强政府对财政资金的调控能力,拓展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内涵,发挥人民银行在地方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国库数据集中系统。
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国库服务与监督能力,增强国库适应和支持财税改革、央行职能调整的能力。
大胆尝试人民银行国库办理直接支付业务的模式,实现对财政资金支拨实时、有效的监督,减少财政拨付环节,加快资金到账时间,有效地解决资金支付运转快而监督相对滞后可能造成的速度风险问题。
(三)疏通政策传导渠道,为有效履行国库职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人民银行各分支行要更新观念,提高国库服务层次,加大国库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国库分析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为政府领导当好参谋助手,为财政、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优质服务,深化“三个理念”,构建和谐国库生态环境。
一是深化依法行政理念,各级国库要在相关法律和法规所赋予的权限内,依法履行经理国库的职责,要积极组织国库经收处经办人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经常深入财政部门和代理银行开展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情况的调查,及时了解和协调处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督促、指导国库经收处规范办理国库业务。
二是深化风险防范理念,深入研究内外部因素对国库资金安全的影响,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试探改变以往仅仅依靠国库人员自身独立监督而出现的人力有限、能力有限、视线有限的局面,将国库纳入事后监督范畴,同时将内审机制和风险责任处置机制引入风险防范与监督之中,以国库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来实行自身监督为主线,以内审和事后监督部门加强同级外部监督为辅线,真正形成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和事后检查的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国库资金安全。
三是深化国库创新理念,大力开展理论创新、业务创新和观念创新,探索基层央行会计、国库、发行人员的合理兼岗,统筹考虑全辖基层支行会计、国库、发行部门人力资源的调配,统筹兼顾国库部门的设置,推动国库改革的深入开展。
(四)以人为本,强化管理,提高国库综合管理能力国库作为人民银行金融服务的主要窗口部门之一,在当前经济社会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尤其要认真研究充分利用好现有人力资源,改善国库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办法措施,当前必须强化“三项管理”。
一是强化人才队伍目标管理。
加强国库机构和队伍建设,结合国库业务实际和特点,建设和弘扬蓬勃向上的国库文化,实现“树立一流思想道德,培育一流业务素质,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目标。
二是强化国库对外监督管理。
要对国库资金缴库、支拨、清算各个环节加强监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减少风险环节,保证国家预算的顺利执行和国库资金的安全。
三是加强国库资金运作管理。
人民银行要把发展作为中央银行履行好经理国库职能的先决条件,准确把握国库发展的方向。
加强国库会计分析,提高对国库资金收付的趋势判断和效益分析能力,架设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与配合的桥梁。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国库发展的新思路,推出各项工作的新举措,实现国库发展的新突破。
第四篇。
基层央行征信管理调研对策随着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征信管理成为国务院赋予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
由于征信工作是一项新业务,受宏观环境和现实因素的制约,在实际开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国家征信体系建设投入大,收益小,成本效益不对称,没有充分发挥有效作用。
一、存在的问题
1、金融机构和企业(个人)认识不足,配合不力。
一是金融机构认识存在
误差。
在过去信贷征信管理检查中我们发现,部分金融机构认为信贷征信建设是人民银行提供的一项金融服务,既然是服务,就存在可搞可不搞的自愿性;
有些金融机构甚至认为人民银行搞信贷征信管理是为了约束和监督他们,心理存在抵触情绪。
二是企业、个人认识不足。
由于过去对信贷征信管理宣传不力,致使企业、个人对这项工程了解不够,有的甚至误认为参加信贷征信管理会将自己企业信息和商业机密泄露出去,从而导致企业和个人配合少,被动应付多。
个别企业甚至拒绝办理贷款卡和参加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建设,导致了人行在征信管理中“热脸贴到了冷屁股”。
2、管理手段缺乏,职责履行难到位。
目前人民银行对征信日常业务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两个制度和两大系统。
即《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管理办法(试行)》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下称《两个办法》),两大系统分别对应《银行信贷咨询系统》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称《两个系统》)。
但仅凭这两个管理办法使人民银行在履行监管职责时明显感到管理手段缺乏而“心有余而力不足”。
主要体现在:
一是惩处手段缺失。
在两个制度中的“罚则”中,只对金融机构法律责任进行限定,但对征信管理的主要对象--企业和个人没有约束条款,导致企业和个人对贷款卡的管理不重视,贷款卡遗失、不参加年审的现象层出不穷。
二是缺乏具体《实施细则》。
上述的《两个办法》在各地方均没有结合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基层行在实际操作中感到无所适从。
3、系统功能缺陷,难以满足信贷业务运作需要。
一是信贷咨询系统企业信息兼容性和交错性不强。
由于系统以企业组织机构代码作为区分借款人的唯一标准,而技术监督局对同一企业的代码经常更换,导致部分企业在系统数据库拥有多个代码,而系统对此缺乏兼容性和交错性,无法把前一个代码下的信息转入新的代码中,造成同一企业的信息被分割。
二是系统中没有票据贴现录入程序,不能满足目前信贷业务发展的需要。
三是目前系统由于数据库质量的瓶颈制约,未能对重点行业、信贷大户、集团企业的信贷风险和贷款结构变化进行专题分析,系统效能发挥不高。
4、企业素质差,难以满足系统创建要求。
目前尤其在落后地区,企业自身素质较差,很大部分是国家限制发展的“三高两低”式企业,享受不了银行信贷的支持,银企关系冷淡,对征信体系建设前景不看好,信心不足;
有些企业虽然冠以“公司”之名,实为家庭式作坊,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数据不全,满足不了系统信息建设的需要。
1、健全机构、完善体制。
一是基层建立专门征信机构,将征信管理从人行和各金融机构的相关部门独立出来,专职专人,明确责任。
二是应建立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之间协调机制。
成立包括政府、工商、技术监督局和各金融机构的联合领导小组,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对辖内征信工作进行部署、指导、协调,实行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
基层商业银行要在目前征信管理组织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内控制度,将征信工作落实到专人。
2、配强队伍,提高素质。
队伍建设是搞好征信业的保障。
基层各金融机构要在现有的条件下,要整合人力资源,科学安排征信人员;
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知识竞赛、现场检查、以会代训等方式,积极开展各种征信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每年根据需要招聘一批品质好、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征信队伍,提升征信管理水平。
3、强化手段,促进管理。
一要完善管理制度。
尽快建立《征信管理法》、《信息披露》等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完善《信贷咨询办法》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办法》,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增添对企业和个人违规的处罚办法,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征信工作的顺利发展。
二要创新管理手段。
人民银行可通过整合内部行政许可职能,建立联合监督机制。
如在贷款卡管理方面,可与银行帐户管理两项职能有机结合起来管理,既能提高人行工作效率,又能促进和引导金融机构自律。
三是加大检查力度。
要灵活运用各种检查方法,增加现场检查频率,并把现场监督与非现场监督结合,减少检查成本,提高工作质量。
四要加大处罚力度。
定期对辖内金融机构征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对违反管理的行为要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