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保高速公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3790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忻保高速公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忻保高速公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忻保高速公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忻保高速公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忻保高速公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忻保高速公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

《忻保高速公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忻保高速公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忻保高速公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

零填及浅挖0-80cm≥96%

填石压实度采用沉降差和空隙率作为控制指标:

填土高:

次坚石:

80-150cm≤3%(空隙率)

>150cm≤5%(空隙率)

坚石:

80-150cm≤2%(空隙率)

>150cm≤4%(空隙率)

石料强度不小于15Mpa强风化的不用于填筑路基,填石路床采用碎石土填筑最大粒径≮100㎜,填石采用18T以上的重型振动压路机先铺试验段确定沉降差。

八、构造物两侧路基

台背换填砂砾或6%灰土、台背处理宽度底部为4M,两侧按1:

2坡度以台阶方式逐渐过渡至路床低。

九、路基边坡

边坡高度≤12M时,边坡率1:

1.5;

边坡高度>12M时,在8M处分级,8M以上为1:

1.5,以下为1.75,>20M时在16M处分级,分级处设2米平台,16M以下为1:

2.0,16M以上分级情况。

十、高填路基

对填土高度>16M的路段进行强夯,单点夯击能1500kn.m,土质为4击,其它为6击,夯点间距3.5M,主副夯完成后进行全幅满夯,满夯能量800KN.m,单击点数1击,满夯彼此搭按1/4。

十一、低填浅挖路基

十二、陡坡段路堤

与地面横坡陡于1:

5时对基底进行挖台阶级处理,台阶宽度不小于3M阶面设向内倾斜4%的横坡。

十三、填挖交界及半填半挖路基。

为了减少半填半挖路基的纵向、横向不均匀沉降,需要对填挖交界处进行强化处理。

①地面横坡陡于1:

5的半填半挖路段,沿路基平行方向开挖台阶,台阶宽3.0米,台阶底做成向内倾斜4%的坡度。

当填方部分不足一个行车道时,应超挖至一个行车道宽度。

路堤填至路床顶时沿路线垂直方向超挖路床,宽度为5米,路床顶及路床底铺设两层双向土工格栅。

如果挖方区为坚硬岩石时,填方侧应采用填石路基。

土工格栅铺设范围:

填方端沿路基全断面铺设或铺设长度达到10米,挖方一侧锚固端需深入挖方路基岩或锚固持力层,且伸入挖方5.0米或挖方宽度不够5米时到挖方边坡坡脚;

土工格栅在填方边坡侧应反包2米以上。

②地面纵坡陡于1:

5的填挖交界处,沿路线垂直方向开挖台阶,台阶宽3.0米,台阶底做成向内倾斜4%的坡度。

路堤填至路床顶时沿路线方向超挖路床,长度为5米,路床顶及路床底设双向土工格栅。

沿路基全断面铺设,填方端长10米,挖方一侧锚固端需深入挖方路基基岩或锚固持力层,且伸入挖方5.0米。

双向土工格栅要求纵横向抗拉强度不小于30KN/m,5%伸长率时的抗拉力不小于20KN/m。

对于设有路肩或路堤挡土墙的路段,只沿路基平行方向开挖台阶,不设置双向土工格栅。

填挖交界处路基范围需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处理,以提高填料压实度。

挡土墙墙体采用M10砂浆片石,并采用M10水泥砂浆勾缝。

为保证高挡墙的整体稳定性,墙高大于15米的挡墙墙身采用C20片石混凝土浇筑。

十四、路基排水工程

1、排水沟

山岭区:

一般路段采用50×

60cm(底宽×

高度)梯形排水沟。

排水沟均由M7.5浆砌片石加固,厚30cm。

2、截水沟

当路堑边坡坡顶上侧汇入路界的地表径流量较大时,在路堑坡口5.0米以外设置截水沟,截水沟应结合实际地形、地质条件大致沿等高线布置,将拦截的水流通过急流槽顺畅排入桥涵进口或自然沟渠中。

截水沟为矩形,尺寸为50×

50cm,采用30cmM7.5浆砌片石砌筑。

为减少坡面冲刷,路堑边坡平台结合路堑边坡防护形式设置平台截水沟,沟宽30cm,深30cm,采用8cmC20预制混凝土。

平台截水沟出口顺接急流槽排入自然沟渠。

3、急流槽

边沟、排水沟、截水沟、平台截水沟出水口受地形限制落差较大时,设置急流槽。

一般急流槽横断面形式为矩形,槽深45cm,槽宽㎝,槽身采用30cm厚M7.5号浆砌片石砌筑:

部分需从边坡坡面上引出平台截水沟汇水的坡面急流槽,沟宽30cm,深30cm,采用8cmC20预制混凝土加固,出口设置浆砌片石消力池。

急流槽的设置结合地形、地质情况,一直延伸到沟底或无冲刷处,在急流槽的尽头均设消力设施,防止冲刷。

4、仰式泄水孔

土石分界处为防止坡面渗水在土石交界处汇集,形成软弱面,交界处设置仰式泄水孔,泄水孔钻孔孔径为130φ㎜,安装100φ㎜软式透水管,仰角不小于6°

,长度为10.0-20米,每间隔5米设置一延。

十五、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一般路基施工

①路基填筑前,应对填料密度、含水量、最大干密度进行测定,压实过程中应对填料的含水量严格控制,压实后应检查填料的密实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②路基在雨季施工时,应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做好临时排水和防护措施(如路肩培土埝,草袋护肩等),避免路肩和边坡受雨水冲刷造成拉槽、坍塌。

③本路段填方路基大部分为填石或填土、石混合物路基,填筑前应选择代表性路段进行压实试验,以确定正确的压实方法、各类压这设备的类型及组合工序、最佳组合下的压实遍数及及压实层厚度,用以指导路基的压实施工。

④为保证路堤边缘的密实度,每侧填土应超出路基设计宽度50㎝,在填筑结束后修整边坡时予以挖除。

⑤原有耕地及人工填筑的场地,应清表回填,填筑前进行夯(压)实,清表厚度为30㎝,路基基底压实度(重型)小小于90%;

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80㎝)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应小于路床的压实度。

⑥填石路堤的石料强度不应小于15Mpa,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并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松铺厚度不宜大于0.5米。

填石路堤路床范围内应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土并分层压实,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0㎝。

⑦路堑施工应注意:

A、黄土边坡开挖成型后雨季应用塑料布遮盖。

B、石质挖方路堑边坡开挖时严禁采用大爆破,以免破坏基岩的整体稳定性,诱发新的地质病害,当开挖到接近设计边坡线2.0-3.0米时必须采用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

C、路堑坡脚是应力集中部位,为减小对其扰动,刷坡及护墙基础施工应分段间隔实施,刷坡一段,砌筑一段,间隔施工。

避免在土体较湿时大段落刷坡及开挖护墙基础。

D、必须尽早施工堑顶截水沟,整平夯实堑顶坡面,严防雨水浸入坡体或破坏坡面。

对危及路基安全的冲沟应及时回填夯实。

E、全风化正长花岗岩和弱风化斜长花岗岩互层边坡开挖时,坡面上的斜长花岗岩露出坡面小于1/3时保留,1/3-1/2时炸去突出部分,大于1/2时全部去掉。

F、在深路堑路段应避免在土体较湿时大段落刷坡及开挖护墙基础。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巡视监测,发现堑顶开裂或坡体移动等异常现象,应立即采取措施,以保证施工的安全。

⑧其余未尽事严格依据(JTGF10-2006)《公路路基技术规范》执行。

2、路基防护工程施工

①下边坡防护实施之前应核查超高排水横向排水管位置,以便预留横向出水口和急流槽位置。

②拱形骨架护坡及人字型骨架护坡施工前,先行放样,然后开槽砌筑骨架或现浇片石混凝土。

③路基边坡开挖后,应立即刷坡并砌筑相应的防护工程,以防雨水冲刷,墙背与坡面应密贴结合,墙顶与边坡间缝隙封严。

严禁边坡开挖后长时间不做防护工程。

④浆砌片石应错缝砌筑,片石间的缝隙须用砂浆和碎石填塞密实,圬工表面作勾缝处理,砂浆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

⑤挡土墙基础开挖后均应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测定,黄土路段当挡土墙基础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基础换填3:

7灰土,其他路段换填碎石。

挡土墙应随开挖、随下基、随砌筑,及时回填或填筑路堤。

泄水孔应在砌筑墙身时留置,并同时作好墙背反滤、防渗水设施。

挡土墙墙后填料应尽量采用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填筑,在圬工强度达到70%以上方可分层填筑。

⑥挡土墙端部伸入路堤或嵌入地层部分应与墙体一起砌筑,挡土墙与桥台连接时,应协调配合施工。

挡土墙防撞护栏施工时必须预留好泄水孔,以及时排除路面汇水。

⑦伸缩缝与沉降缝内两侧应平齐无搭叠,缝中材料应填塞紧密。

3、路基排水工程施工

①由于沿线地区地形较为复杂,开发建设活动对地形、地物的改变也较频繁剧烈。

因此现在设计图表中排水设施的位置、标高等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差异,施工遇此情况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②堑顶截水沟设置在坡口5.0米以外,路堤截水沟设置在坡脚2.0米以外。

截水沟施工时应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地制裁条件大致沿等高线布置,而不应受一般征地界的限制。

路基排水设施应顺直圆滑,做到排水流畅,方向明确。

③设置于超高路段的横向排水管在路基填筑完毕后开挖预埋,再回填夯实。

管节长度为1.0米与0.5米两种,为保证整知之甚少了与急流槽相接,现浇排水出口的长度可适当调整。

④集水井和横向排水管周围的回填应分层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6%;

集水井和横向排水管与通信管道检查井等构造物发生干扰时,施工时应做适当调整。

⑤土石交界处仰式排水孔等地下排水设施位置可根据边坡开挖后作适当调整。

⑥对路基及路面排水系统应按动态设计理念,在工程实施中及时优化完善。

十六、动态设计及监控方案

1、动态设计

(1)路基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边坡开挖情况,对原设计的土石比例、边坡坡率、防护方案进行现场调整和优化完善。

挡土墙基础开挖后地质情况与实际不符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挡墙形式和基础类型。

(2)路基排水

由于沿线地区地形较为复杂,开发建设活动对地形、地物的改变也较频繁剧烈。

2、监控方案

(1)高边坡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有些因素的不可预见性,根据动态设计原理,施工期间边坡高度大于30米的深挖方路段边坡应进行随时监测,如遇险情,则应立刻停止施工,设计再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每个高度大于30米的高边坡应选取2个具有代表性的横断面作为施工监测断面,在施工时对边坡的水平位移及高程变化进行严密监测。

观测基准点应设置在稳固牢靠且不受施工干扰的地方,观测点设在坡脚线以外10米处及各平台上,观测食品采用水平仪、红外仪或GPS。

观测坡率可根据边坡开挖情况来定,一般每10天观测1次,雨后连续观测5天,每天观测1次。

(2)高路堤

高路堤做为特殊工点,必须严格按施工工序规范施工,并按相关规范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

且加强观测管理,保证观测质量。

为保证公路路基安全,高填方路基在填筑过程,若中心日沉降量达到1.5㎝/d,或日侧向位移量达到0.5㎝/d以及边部日沉降量大于中心沉降量时,标志着不稳定状态的出现,应立即停止加载。

沉降观测点连续三次月沉降速率不大于8㎜/月(侧向亦不大于8㎜/月)方可认为沉降稳定。

必须等到路基沉降稳定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

通车运营后,建议对本高填方路段进行沉降稳定观测。

十七、桥梁上部

①桥孔布置桥墩中心线与交点处切线(法线)所成角度完全相同,桥墩中心线互不平行,各个桥墩盖梁长度完全相同,桥台背墙线与梁(板)端线平行布设。

②梁长调整当预制箱梁所处半径较大时,采用调整“纵向湿接头”长度适应平曲线,位于小半径圆曲线及缓和曲线上的预制箱梁,如果纵向湿接头”长度(含水横梁35㎝):

20米跨大于65㎝,30米跨大于95㎝,30米跨大于100㎝时,应调整预制梁长度。

③护栏桥梁内、外侧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墙式护栏。

④支座常规箱梁及空心板桥使用布心寒型橡胶支座,采用圆板式天然橡胶支座(GYZ)和四氟滑板式天然橡胶支座(GYZF4)其支座成品力学性能、橡胶性能均应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的要求。

⑤桥面防水层桥面防水层采用三涂FYT-1改进型防水材料。

⑥伸缩缝采用80和D160型毛勒伸缩缝。

伸缩装置各项指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T327-2004)的要求。

⑦搭板大桥采用8米搭板、中、小桥采用5米搭板。

十八、桥梁下部

1、施工前应详细阅读有关设计图纸和通用图。

2、核查桥址处是否有新增地物因素,对桥梁墩台处地面线进行复测。

3、对设计图纸提供的基桩坐标表中数值进行复核,在桥梁墩台位置放样定位并用测距仪或钢尺对桩中心纵、横向距离校核无误后方可施工。

4、施工时应对桩长计算采用的《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中的各钻孔柱状图基桩所穿过的土层土质与施工成孔记录进行对照,若两者差异较大,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对桩长进行核算,依据设计单位反馈意见进行施工。

5、对于位于坡面较陡的墩柱,控制原则为尽量少开挖,桩柱分界点宜以实际地面线为界,如出现与设计不符,请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便修改设计。

6、成孔后应严格清孔,浇注混凝土前,孔底沉淀厚度不得大于设计规定。

不得用加深孔底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钻、挖孔桩成孔后必须测量孔径、孔位,检查桩底岩层高程和岩石强度,只有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灌注混凝土。

施工单位应采用可靠的施工措施,确保钻孔不出现塌孔、缩颈等情况。

桩长:

除不小于设计长度外,对嵌岩桩要保证桩基最少嵌入到新鲜岩面以下3米。

孔底沉淀土厚度:

摩擦桩不大于0.2倍桩径,嵌岩桩和支承桩不大于5㎝。

7、为确保桩基质量,成桩后应以采取超声波无破损检测法对桩的匀质性进行检测。

8、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及主筋弯折角应满足设计要求,桥墩承台与流动性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应采用防水措施,保证混凝土在浇注后7天以内不受水的冲刷侵袭。

9、墩柱、桩基的受力钢筋接头应错开布置,在任一接长(搭接、焊接、挤压接头)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率,采用搭接时不大于25%,采用焊接、挤压接头时不大于50%。

10、设置自由桩的桥墩,由于桩柱一体且直径相同,考虑到桩基与墩柱施工误差,桩柱中心调整余地较小,施工时应严格放样基桩坐标,并在地面附近桩头处加设2米钢护筒,准确定位桩柱中心。

11、墩、台帽横坡由墩、台身高度变化形成,施工时对设计图纸提供的有关各特征点标高进行核算并严格进行施工控制,保证支座垫块顶面水平、平整、清洁。

所有预埋钢筋均应按图纸要求在浇筑墩台帽时埋入。

连续墩盖梁施工时,注意预埋纵桥向防震挡块钢筋,在上部箱梁完成体系转换后浇注挡块混凝土,在挡块和现浇中横梁空隙中填塞弹性橡胶材料。

12、墩、台帽施工时就注意按照有关设计图纸设置挡块,注意搭板牛腿等预埋钢筋的设置。

在预制梁安全就位后,在预制边梁和挡块的空隙中填塞弹性橡胶材料。

13、盖梁与墩柱(台身)交界处应注意新老混凝土的结合中,在浇筑盖梁混凝土前,应仔细清除柱头的浮浆、凿毛结合面并冲刷干净,确保其整体性。

14、位于Ⅷ度地震区的桥台处路基及锥坡应采用灰土,位于Ⅶ度地震区应采用透水性良好的砂性土或粗颗粒土,分层夯填压实,填土不得含有泥草、腐植物,含水量应接近最佳含水量。

每层填筑压实厚度一般控制在15-20厘米,其压实度不应低于路基压实度,以保证桥台的稳定性。

应采用小型压实机械进行压实。

台后填料内摩擦角落φ=35°

,容重=18kn/m3。

待台后填土沉降稳定后,再浇注桥头搭板。

15、对台前设置挡墙的桥台,注意挡墙与桩基间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挡土墙应随开挖、随下基、随砌筑,及时回填。

挡墙填土完成并压实后(按路基压实度控制),再钻孔施工桥台桩基。

16、桥台背墙施工,应根据桥梁所采用伸缩缝的型号预留伸缩缝槽口,按《通用图》有关设计设置伸缩缝锚固钢筋;

桥台背墙浇筑前应根据桥面纵坡及梁高,背墙应适当向台前或台后旋转一个偏角,以保证梁端与背墙之间设计伸缩所需位移量,建议背墙在主梁安装或浇注完成后再二次浇筑施工。

在背墙两端对应于桥孔护栏宽度段,设与护栏座同高混凝土,以便安装伸缩缝。

并注意预留通讯管线槽口,通讯管线槽口的具体尺寸可参见交通工程设计图纸。

17、U台侧墙顶面应预留护栏柱孔,其具体位置可参见交通工程设计图纸。

18、浇筑桥台背墙时,为保证伸缩缝宽度,应根据实际纵坡,适当调整台背的倾角。

19、待后台路基沉降达到要求后,方可浇筑桥头搭板混凝土。

20、严禁摊铺机、装料车桥上密集超载施工,震动压路机桥上作业等应有所控制(低振幅)。

七、桥梁上部

1、箱梁施工工艺流程

①先预制主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张拉正弯矩区预应力钢束,压注水泥浆并及时清理箱梁底板通气孔。

②设置临时支座并安装好永久支座(联端无需设临时支座),逐孔安装箱梁,置于临时支座上成为简支状态,及时连接桥面板钢筋及端横梁钢筋。

③连接接头段钢筋,绑扎横梁钢筋,设置接头段顶板束波纹管并穿束。

在日温最低时,浇筑连接接头、中横梁及其两侧与顶板负弯矩束同长度范围内的桥面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天时,张拉顶板负弯矩预应力钢束,并压注水泥浆。

④接头施工完成后,浇筑剩余部分桥面湿接缝混凝土,剩余部分桥面板湿接缝混凝土应由跨中间向支点浇筑。

⑤连接顶板钢束张拉预留槽口处的钢筋后,现浇桥面现浇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一联内临时支座,完成体系转换。

2、预制设计架设方案为跨墩龙门架施工。

如采用架桥机或其它加设方式,施工单位应根据所采用的架设方式对箱梁进行施工荷载验算,验算通过后方可施工。

3、对固结墩,主梁就位后应将梁底预埋钢板及垫石顶预埋钢板沿周边焊牢。

并且注意在桥墩盖梁预埋横梁钢筋。

4、为了使桥梁外观颜色一致,要求主梁采用同厂家、同品种水泥。

5、钢绞线进场后,应按照规范进行验收,并对其强度、松弛率、弹性模量、外形尺寸进行检查、测试。

锚头进行裂缝探查,夹片进行硬度试验。

6、为了保证桥梁的平整,建议预制箱梁时跨中按照通用图的要求向下设置预拱度,预拱度可采用圆曲线或抛物线。

7、施工时应确保锚垫板与预应力束垂直,垫板中心应对准管道中心,在管道密集部位及锚固区,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振捣及养生。

8、张拉采取张拉应力及伸长量进行双控,各钢束张拉顺序、张拉方式及伸长量详见相关图纸。

9、钢绞线的弯折处采用圆曲线过渡,管道必须圆顺,预制箱梁定位钢筋在曲线部分以间隔为50㎝、直线段间隔为100㎝设置一组。

顶板负弯矩钢束的定位钢筋每间隔100㎝设置一组。

10、箱梁顶板负弯矩钢束的钢波纹扁管,应在预制箱梁时预埋,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浇筑主梁混凝土时扁波纹管发生变形而影响后期的顶板束张拉。

在箱梁安装好后,浇筑连接接头段前将对应的扁管相接。

11、预制箱梁时严禁切断负弯矩张拉槽口处箱梁顶板下层纵、横向钢筋,张拉负弯矩钢束时也不宜随便截断该钢筋。

12、临时支座顶面标高应与永久支座顶面标高相齐平。

13、施工时应确保锚垫板与预应力束垂直,垫板中心应对准管道中心,在管道密集部位及锚固区,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振捣及养生,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14、箱梁施工中钢筋的连接方式:

如设计图纸中未说明,钢筋直径≥12㎜时,钢筋连接应采用焊接,钢筋直径<12㎜时,钢筋连接可采用绑扎。

绑扎及焊接长度应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15、所有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均应严格凿毛处理。

16、浇筑桥面现浇层混凝土前应将梁顶浮浆、油污清除干净,以保证新、老混凝土良好结合。

17、箱梁预制时,除注意按本册设计图纸预埋钢筋和预埋件外,桥面系、伸缩缝、护栏、支座及其他相关附属构造均应参照相关图纸施工,护栏预埋钢筋必须预埋在预制梁内。

八、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梁上部

1、空心板的预应力束张拉必须在控制空心板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强度的90%时方可进行。

钢束张拉顺序详见相关图纸,两端张拉且采用可靠措施使各根钢绞线受力相同。

2、预应力混凝土板存放时间不得大于90天,否则可能产生过大的反拱度。

3、斜交桥有右斜、左斜之分,使用时须注意。

本通用图仅给出一种斜角情况,另一种情况与之尺寸相同,仅交角相反。

4、要特别注意预制空心板的振捣和养生,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锚下钢筋构造复杂,须更严格控制混凝土骨料粒径,振捣要密实,确保锚下混凝土质量。

堆放时应在空心板端部两点搁支,不得使上、下面倒置。

运输时要采取措施,严防压力区产生负弯矩使顶板产生拉应力而导致混凝土发生裂缝。

5、空心板预制施工时注意设置防震锚栓预留孔。

九、盖板涵

1、盖板涵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涵通用图》,施工前请详细阅读涵洞通用图的施工注意事项。

2、涵洞的进出口施工应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注意与原地形的顺接,不要出现悬空、埋入山体的情况。

3、涵洞处路堤缺口填土应从涵洞洞身两侧不小于10米,底面不小于4米,同时按水平层填筑、压实。

并在填方区的坡形应做成台阶或锯齿形,每层厚度一般应控制在10厘米至15厘米,压实度达95%以上,并注意防止对结构物的破坏。

4、施工时,如果地基土不能满足涵洞的地基容许承载力的要求,应进行地基处理,并报设计代表。

5、填方上做涵洞要求控制基底沉降,减少不均匀沉降,严格按照本段路基填土施工工艺及路基压实要求进行,沉降观测及沉降量要求见设计中《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6、填方上做涵洞,基底除了严格按照路基进行压实(压实度不应小于95%)外,涵底填土填料粒径均不得大于10cm,填料除了严格满足相关规范规定外,应具有良好的级配。

7、填方上涵洞采用反开槽施工方法,其施工方法为:

在夯实原地基的基础上,每填筑4米按要求压实后,强夯一次,然后铺设土工格栅(土工格栅上下50cm填料粒径不得大于3cm),填至涵洞基础底面标高处对涵底基础范围内进行补夯;

路基直接按要求填至设计高度,成型并观测稳定后,反开挖路基并整平,基底铺设一层土工格栅,然后施工涵洞,禁止在路基稳定前反开挖施工涵洞。

8、涵洞基础埋置深度不一、基础地基的压力变化、基础部分位于填挖交界处时,涵底填筑前应将原地面挖成对应于基底分块,宽≥涵底宽度、长≥4.0-6.0M、内倾坡度为2%-4%的台阶,清表后对天然地基强夯处理,然后铺设土工格栅,以保证填挖过渡段涵底的整体稳定,避免不均匀沉降;

路基部分段落进行强夯增强补压后,对于涵底段填方路基应再进行一次强夯增强补压,以进一步提高基底的压实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