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26830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Word下载.docx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Word下载.docx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是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这段话表明孔子施教内容()。

A.责任性

B.脱离社会生产

C.具有全面性

D.结合社会生产

B脱离社会生产

6.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A.生产力发转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形态

A生产力发展水平

7.在我国近现代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王寅学制

B.葵卯

C.壬子癸丑

D.壬戌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8.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个属于()。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B经验课程

9.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柱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A.实验法

B.练习法

C.作业法

D.演文法

D演示法

10.根据学生个人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判定其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其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诊断性

B.绝对性

C.总结性

D.相对性

D相对性

11.某中学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建国大业》等爱国主义影片,该校采用的教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

B.情感陶冶法

C.说服教育法

D.个人修养法

B情感陶冶法

12.小华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华的道德判断属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13.小林诚实内向,谦虚勤奋,且具有亲和力,这些描述说明

A.性格特征

B.能力

C.气质

D.认知

A性格特征

14.在思维训练课中,老师让大家列举纽扣的用处,小丽只想到扣衣服,却想不到......其他用途,这种现象说明()。

A.功能迁移

B.功能固着

C.功能转换

D.功能变面

B功能固着

15.小刚利用改变物体接触面积大小或光滑程度的方法,来增强或减弱滑板的摩擦力这主要说明小刚能够运用()。

A.元认知

B.描绘性知识

C.情境性

D.程序性

D程序性知识

16如果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结构化程度很高,又必须在短时间内加以掌握,他们最宜采用的学习形式是()。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合作学习

D.互动学习

B接受学习

17.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利用图示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促进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

学生采用的这种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监控策略

D.组织策略

D组织策略

18.在一次心理知识测试中,关于短时记忆的容量单位,学生们的答案涉及下列四种,其中正确的是()。

A.比特

B.组块

C.字节

D.词组

B组块

19.在归因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努力归因”,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在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

A.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B.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

C.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

D.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

A内部、不稳定、可控

20.作为教学的一部分,课堂管理能够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并促使学生行为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这说明课堂管理具有()

A.维持功能

B.缓冲功能

C.发展功能

D.解释功能

C发展功能

21.在一次业务学习中,关于青春期后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什么阶段,教师们讨论激烈,提出了以下四种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A.生理自我阶段

B.心理自我阶段

C.社会自我阶段

D.经验自我阶段

B心理自我阶段

二、辨析题:

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22.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正确。

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遗传因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物质基础和发展的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受到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使遗传素质发生一些改变。

23.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错误。

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指给学生传授知识,还包括道德教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内容。

24.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

行为改变并不一定都是学习的结果。

学习是通过练习和反复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有些行为改变,如酒后的一些行为,并不是学习。

25.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焦虑对学习具有双重作用。

适当的焦虑水平,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过度焦虑则会降低学习效率,起消极作用。

三、简答题:

4个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

①直接经验的形式实现对现实生活文化的吸收、综合运用和创造。

②强调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和实际操作。

③经验课程是以各种活动为组织方式。

④经验课程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

27.简述贯彻长善救失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对学生要有全面的、发展的观点。

②注意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作用。

③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28.简述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①决定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和坚持性

②影响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

③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

④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等。

29.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

②前运算阶段

③具体运算阶段

④形式运算阶段

四、材料分析题:

共2题,每小题18分,共计36分。

30、材料:

田雨从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被某中学录用为语文教师,上岗后,她精神饱满,信心十足,相信只要积极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就能够成为一名好教师。

在教学中,田雨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事学习,还经常观看精品课课程,然而,期中教学检查后,她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与同事们的对她的评价都很一般这令田雨十分不解。

甚是苦恼,自己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对工作非常敬业,并努力将优秀教师的经验运用到了自己教学中,可为什么就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

她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

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田雨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8分)

并向田雨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10分)

(1)田老师之所以没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

①从教学规律看,违背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

该规律强调既要利用教师自身的专业经验指导学生,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材料中田老师“师范专业,非常敬业,学习精品课程”,都只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②从教学原则看,违背了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和量力性)原则。

这三个原则,都强调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好到的经验运用到具体教学中。

材料中田老师“观看精品课程”,向他人请教,但都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只是简单的模仿。

③从效能感角度看,没能及时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材料中田老师“精神饱满,信心十足”,说明其自我的教学效能感很高,但很可能没有注重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树立学习榜样,培养良好的情绪。

(2)给田老师的教学建议包括:

(3)①根据课程内容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面包括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等等。

田老师应结合每堂课的具体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

②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

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④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量力而行

⑤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田老师应采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应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考生能够从教学规律和原则、学习动机、师生关系等角度分析材料,强调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结果的影响等等,能够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

31、材料:

一位高中女生接受心理辅导时的自述:

进入高三以来,我就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种紧张学习迎接高考的氛围中,时常感觉到心烦意乱,学习成绩也时好时坏,为此整天惴惴不安。

我常常想到高考问题,感觉也与以前有所不同。

心跳的剧烈程度比以前强很多,身体有种不舒服的躁热,思维不太受控制。

注意力也难集中。

我怕老师提问,老师一叫我回答问题。

不论是能答上来还是答不上来,回答时总是语无论次而且声音发颤。

虽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

考试之前,我会非常紧张,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考试时常因为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

并且考试时,感到心跳加速,头脑发胀,昏昏沉沉。

结果考试成绩越来越差。

老师,你说我能改变这种情况吗?

请结合材料,说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和调方法。

(18分)

(1)考试焦虑的典型表现包括:

①心情极度紧张,情绪波动,比如“时常感觉心烦意乱”

②生理反应强烈,比如“心跳剧烈”,“身体不舒服的燥热”,“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

③思维刻板,比如“思维不受控制,注意力不集中”等

④心情慌乱,比如“整天惴惴不安”

⑤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比如“学习有好有坏”

⑥害怕老师提问,比如“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

(2)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①学校方面的原因,比如班级的排名,老师的关注等等。

②家庭方面的原因,比如父母的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父母的严格要求等。

③社会方面的原因,比如社会舆论的影响,考试成绩代表个人成就。

④学生自身的原因,比如学习动机过强,不当的归因等。

(3)改善考试焦虑的方法包括:

①积极强化。

比如做对题目以后,给予正强化。

还可以交给学生学会运用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来鼓励自己,减少压力。

②系统脱敏法。

可以将学生的考试焦虑由低到高划分成多个等级,然后结合放松训练等犯法,让学生逐步适应每一级的焦虑水平,最终克服考试焦虑。

③代币奖励法,用一些符号、工具作为去的成功的指标,每做好一件事情,就给学生一个代币,随着代币的增加,逐步减缓焦虑情绪。

④认知疗法,比如理性情绪疗法。

改变学生一次考不好,众身无望的看法。

⑤人本主义疗法。

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确定,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潜能。

【主要表现、原因和方法三者每一点6分,每一问考生能够给出三个以上的要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材料的内容具体解释,即可得满分,其他情况,酌情给分。

目前最有效的人本主义疗法是:

求助者中心疗法也翻译成咨客中心疗法来询者中心疗法,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中的主要代表。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心理疗法,其指导思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这个疗法不是由某个学派的杰出领袖所创的,而是由一些具有相同观点的人实践得来的,其中有患者中心疗法、存在主义疗法、完形疗法等。

在各派人本主义疗法中,以罗杰斯开创的咨客中心疗法影响最大,是人本主义疗法中的一个主要代表。

咨客中心疗法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

如果人的自身体验受到闭塞,或者自身体验的一致性丧失、被压抑、发生冲突,使人的成长潜力受到削弱或阻碍,就会表现为心理病态和适应困难。

如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能够和别人正常交往、沟通,便可以发挥他的潜力,改变其适应不良行为。

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犹太人。

他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学,主要著作是《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的境界》等。

他没有美学专著,其美学思想是融合在其心理学理论中的。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其美学理论提供了心理学基础。

其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

他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追求真、善、美,将最终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高峰体验代表了人的这种最佳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

1902年1月8日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奥克帕克。

早年主修农业,后转为历史。

1924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同年进入纽约协合神学院。

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临床心理学。

1928年获硕士学位,后受聘到罗切斯特市防止虐待儿童协会的儿童研究室工作。

1930年任该室主任。

1931年,在工作之余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1940年到俄亥俄州立大学任心理学教授。

1945年转到芝加哥大学任教。

1957年回母校威斯康星人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

1962年-1963年,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后又到加利福尼亚西部行为科学研究所和哈佛大学任职。

曾任1946年-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49年-1950年美国临床和变态心理学会主席,还担任过美国应用心理学会第一任主席,1956年荣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罗杰斯对教育心理学也带来了重要的冲击,他的观点在教育心理学中被普遍赞誉为人本主义观点。

他同时也发展出体验性学习的理论,这个理论与他所称的认知性学习是相对的。

主要著作有:

《咨询和心理治疗:

新近的概念和实践》;

《当事人中心治疗:

实践、运用和理论》;

《在患者中心框架中发展出来的治疗、人格和人际关系》;

《自由学习》;

《个人形成论:

我的心理治疗观》;

《卡尔·

罗杰斯论会心团体》;

《罗杰斯著作精粹》。

1909年,罗洛·

梅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埃达(Ada)。

他经历了一个坎坷的童年,他的父母离异并且他的姐姐患上了精神病。

他的受教育经历使他进入了密歇根学院主修英语和奥柏林学院以获得学士学位(BD),他在希腊教了一段时间的书,1938年期间进入联合神学院以获得神学学士学位,并且最后1949年期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以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

罗洛·

梅是位于圣弗兰西斯科的塞布鲁克研究生院和研究中心(SaybrookGraduateSchoolandResearchCenter)的创立者和资深成员。

人生的最后几年他居住在蒂勃朗的圣弗朗西斯科海湾,并于1994年10月在当地去世。

1934-1936年在密歇根州立学院任学生心理咨询员。

后来改进纽约联合神学院,研究当时正流行的存在主义哲学,旨在探讨人生存在的意义和价值,1938年毕业,获神学士学位。

在此期间,他从德国新教神学家保罗·

蒂利希(PaulTillich)那里第一次接受了存在主义思想,后来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此后他担任纽约市立学院学生咨询员,并研习精神分析。

1946年开业从事私人心理治疗工作,并在哥伦比亚大学进修。

在此期间,梅曾患肺结核濒临死亡,不得不入疗养院静养三年,然此病反成为其生命转折点。

面对死亡、遍览群籍之余,梅尤其耽读存在主义宗教思想家S.克尔凯郭尔之著作。

出院之后,入怀特学院攻读精神分析,遇沙利文与E.弗洛姆等人,交往甚密。

病中他精研精神分析和存在主义中所讨论的焦虑问题。

病愈后即以《焦虑的含意》为题提出论文,于194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首位临床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

此后,担任纽约社会新学院研究员,并以访问教授名义分赴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大学讲课,并曾担任怀特学院的训练兼主任分析师。

梅毕生致力于将存在心理学引入美国,直至病逝。

在心理学史上,梅是介于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之间的桥梁人物。

在他1958年出版的《存在:

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的新面向》一书中,首次将德国哲学家M.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介绍到美国,从此一方面建立了他的存在心理治疗体系,另一方面为以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奠立了基础。

梅在心理学上的贡献,主要在于他所提倡的以下两个观念:

1.自由意志的人性本质观对人性本质的看法,梅与其他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一样,强调自由意志,反对决定论。

梅认为,每个人生而具有长成一个人的先天潜能,每个人都会努力以赴地将其天赋潜能表露出来,以期臻于自我实现。

不过,人和其他生物不同,其他生物是靠自然条件成长的,人却是靠自己的选择才能成其为人。

一粒橡树种子内蕴藏了将来长成一棵大橡树的潜能,一旦落地生根,只要生长环境适当,它就自然会长成一棵橡树。

人的成长却非如此,人之所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不是靠自然条件,而是靠自己的选择。

惟其如此,在人的世界中即使环境相似,而各人的成长却仍有很大的个别差异。

梅认为,人性本质虽如此,但在现实中个人的选择却未必适当,选择之后也未必如意。

因此人在生长历程中难免因选择失当而感到痛苦。

存在心理治疗的目的,即旨在协助当事人了解自己,重新选择。

2.自由与焦虑1950年,以其博士论文为基础,他出版了第一部心理学专著《焦虑的意义》。

该书首度有系统地提出一般性焦虑(generalanxiety)的概念,意在使焦虑一词跨越心理病理专有名词的局限,而将之引入一般心理现象的范畴,以描绘现代科技发展对人类整体生活处境的彻底改变,如何导致现代人所共有的心理情绪问题。

梅观察到现代人内在空虚感的关键,乃是因为爱与意志的旧有伦理力量已然遭到严重挫伤。

在梅的心理学思想中,焦虑与自由是两个核心概念。

他认为在现实中个人根据自己的条件做自由选择,个人的潜力才会获得充分发展,亦即谓自由选择是个体自我实现的先决条件。

此一理念与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领导人马斯洛和罗杰斯的思想是一致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我国传统文化,在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中,流行的观点是着重中西文化历史发展的不同。

但从人类具有共同的本性看,从哲学和科学都以探求真理为目的看,中西文化的发展是否也有趋同的一面呢?

我国和西方也有一些学者曾着重指出过这一点。

不同与同都有重要的含意。

有所不同,双方才有相互学习的必要;

有趋同的一面才有共同的基础,才能增强相互学习的信心和愿望。

由本性的同到后来分化的不同再到当代的趋同,这似乎是人类文明作为一个总体的必然发展规律。

因此,人类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然的。

这一规律已体现在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趋向中。

人本心理学是西方传统文化的新发展,它和我国古代文化有不同的传统,但西方文明 

[发展到今天,它和我国古代文化趋同的一面又越来越明显地表露出来。

这已成为当代人类文明发展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动向。

我国古代文化出彩的作品和思想很多,其中老子的道家思想《道德经》、孔子的儒家思想《论语》在世界上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从比较中可以看出,当代西方人本心理学培训的理论中不仅有一些观点和我国古代文化中的观点趋同,而且它所引起的各派人性论之争的总体结构也似乎是我国古代哲学百家争鸣在当代水平上的再版。

这当然不是说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在走我国传统文化的老路。

我们既要看到人类文明发展有趋同的一面,又要看到中西文明发展有不同的一面。

但不同是同中的不同,同是不同中的趋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