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粤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周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26675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粤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周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完整word版粤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周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完整word版粤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周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完整word版粤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周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完整word版粤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周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粤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周Word下载.docx

《完整word版粤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粤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周Word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粤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周Word下载.docx

我国的内海:

渤海、E琼州海峡

(4)中国的陆上邻国:

(14个):

F朝鲜,G蒙古(内陆国)H俄罗斯,I哈萨克,

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印度、O尼泊尔、P不丹、

Q缅甸、R老挝(内陆国)S越南。

(5)隔海相望的国家:

(6个):

T韩国、M日本、L菲律宾、W马来西亚、Y文莱、

Z印度尼西亚。

三、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

省、县、乡。

(2)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

区。

(3)归类记忆:

(部分省区简称,行政中心表)

两简称的省

简称难写省

全称

A云南省

B贵州省

C四川省D陕西省E甘肃省

上海重庆

河北河南湖北

简称

云或滇

贵或黔

川或蜀陕或秦甘或陇

沪渝

冀豫鄂

行政中心

昆明

贵阳

成都西安兰州

石家庄

郑州武汉

五个自治区

I内蒙古自治区

J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K宁夏回族自治区H广西壮族自治区

L西藏自治区

江西省福建省

广东省海南省安徽省

内蒙古

宁桂藏

赣闽

粤琼皖

行政中心呼和浩特

乌鲁木齐

银川南宁拉萨

南昌福州

广州海口合肥

a、北回归线穿过的省(4个):

F台湾、G广东、H广西、A云南(自东向西)

b、邻国最多的省、面积最大的省:

J新疆8

c、邻省最多的省、跨经度最大的省:

I内蒙古自治区8

d、跨纬度最大的省:

M海南省

-2-

e.沿海岸线,从北到南的省级行政区域(12个):

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

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两个岛屿:

台湾、海南。

f.京广线从北往南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6个):

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

广东

g.长江干流从上游至下游依次流经的省级行政区(11个):

青海、四川、西藏自治区、

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h.黄河干流从上游至下游依次流经的省级行政区(9个):

青海、甘肃、四川、宁夏、

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

i.沿我国陆上国界线分布的省级行政区域顺时针有(9个):

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行政行政

名称简称名称简称

中心中心

北京市京北京上海市沪上海

天津市津天津安徽省皖合肥

辽宁省辽沈阳福建省闽(mǐn)福州

吉林省吉长春江西省赣(gà

n)南昌

黑龙江省黑哈尔滨山东省鲁济南

江苏省苏南京河南省豫郑州浙江省浙杭州湖北省鄂武汉

青海省青西宁湖南省湘长沙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广东省粤(yuè

)广州

西藏自治区藏拉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海南省琼(qió

ng)海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重庆市渝重庆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四川省川或蜀(shǔ)成都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贵州省贵或黔(qiá

n)贵阳

台湾省台台北云南省云或滇(diān)昆明

河北省冀石家庄陕西省陕或秦西安

山西省晋太原甘肃省甘或陇(lǒng)兰州

-3-

1.2人口和民族

一、世界人口大国: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为13.71亿,

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

(2)人口方面的突出特点:

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我国人口方面的其他特点:

人口性别比居高、老龄化程度加深(对策:

实施全面二孩政

策)

(3)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

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控制人口数量,提

高人口素质。

(4)人口分布特点:

东部多、西部少,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地区;

西部人口密

度小。

(5)人口地理界线:

黑河(黑龙江)--腾冲(云南省)。

(6)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人口最少、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澳门,

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是西藏自治区。

二、56个民族是一家

1、56个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

少数民族55个,壮族人口最多。

(2)民族分布状况:

汉族遍布全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等边疆地

(3)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4)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

(5)少数民族著名节日:

傣族―泼水节;

彝族―火把节;

壮族―歌墟节;

蒙古族―那达

慕大会。

藏族—藏历年、雪顿节(酸奶节)

-4-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2.1地形

一、三级阶梯的地势:

(1)地势的特征: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沿36°

N地形剖面图如上图)。

(2)阶梯划分的主要依据:

海拔高度。

(3)三级阶梯概况:

地势阶梯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之间盆地和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

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和平原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4)我国三级阶梯的地势对河流、气候、交通、经济等的影响:

对河流:

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对交通:

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

对经济:

地势呈三级阶梯状,使河流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增大,水能资源丰富。

对气候:

有利于海洋暖湿气流深入内地,使受海洋气候影响的地区范围较大,尤其给东

部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二、多种多样的地形

(1)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比重最大,为33%,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

地区的统称,山区占全国总面积的2/3)。

-5-

优势:

为发展农、林、牧等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主要的山脉:

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

走向山脉名称

东西天山①~阴山②

昆仑山③~秦岭④

南岭⑤

东北---西南大兴安岭⑥~太行山⑦

~巫山⑧~雪峰山⑨

长白山⑩~武夷山11

台湾山脉12

西北-东南

南北走向

弧形山脉

阿尔泰山脉13小兴安岭

祁(qí

)连山脉14

贺兰山15六盘山

横断山16

喜马拉雅山脉17(最雄

伟的山脉)

(6)主要地形区及特征:

(四盆四高三平三丘)

①四大盆地:

准噶尔盆地(A):

位置最北,纬度最

塔里木盆地(B):

面积最大,我国最

大沙漠:

塔克拉玛干

②四大高原:

内蒙古高原(E):

广阔坦荡

黄土高原(F):

沟壑(hè

)纵横

柴达木盆地(C):

海拔最高、聚宝"

云贵高原(G):

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

盆"

之称

四川盆地(D):

内部低山丘陵起伏,青藏高原(H):

世界海拔最高,有"

世界屋脊"

有"

天府之国"

之称(紫色盆地)之称,"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雪山众多,冰

()

川广布

③三大平原:

④三大丘陵:

东北平原(I):

面积最大,"

黑土地"

辽东丘陵(L)

华北平原(J):

主要由黄河冲积形成,山东丘陵(M)

长江中下游平原(K):

"

鱼米之乡"

东南丘陵(N)

-6-

2.2气候

一.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

幅员辽阔,南北、东西跨度大,且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

殊,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2.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气候类型主要特点和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终年高温,全年皆夏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温差大

-7-

在我国的分布范围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云南、台湾南部,雷州半岛,

海南全省

西北地区,内蒙古等

气温低,降水少,垂直变化显

高原高山气候青藏高原

著,温差大

3.气温分布特点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

主要受纬度因素的

影响和冬季风的影响。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受纬度、地形等因素的影

响。

4.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我国划分温度带的依据是:

各地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我国自北向南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五个温度带和

一个高原气候区。

5.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干湿地区

空间上(即地区)分布: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成因:

受海陆位置、夏季风影

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

降水集中在夏季

我国的干湿地区:

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多少

我国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4个干湿地区(见下图)

-8-

规律: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和我国的一月份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

带,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一致。

总之,中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使气候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

我们要根据各地热量状况和干湿状况的差异来指导农业生产。

干湿类型降水量(毫米)分布地区举例植被农业类型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大于800mm

400mm--800mm

200mm--400mm

小于200mm

南方地区

华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东部

西北地区大部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荒漠

荒漠

水田农业

旱作农业

畜牧业

二、季风气候显著——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

(1)影响我国的季风:

夏季风:

温暖湿润——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东南季风来自太

平洋;

冬季风:

寒冷干燥——来自北方地区

(2)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根本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3)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降水分配不均,集中于

夏季;

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其他地区称为

非季风区。

-9-

(5)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

—冈底斯山脉以东为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

(6)这种降雨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降水量最多的季节,也是气

温最高的季节,这时也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的时期,雨热同期为我国季风区的农

作物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

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1.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

洪涝、旱灾、沙尘暴、寒潮、台风

1、寒潮:

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危害:

农作物受冻等。

2、梅雨与伏旱:

6月中旬—7月中旬与7月中旬---8月中旬;

江淮地区。

3、台风:

夏秋季节

4、沙尘暴:

在干燥的春季多发生。

5、如何应对灾害性天气

1).依靠科技,不断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2).未雨绸缪,制订详尽应急预案。

3).普及防灾知识,提高全民防御自然灾害能力。

2.3河流和湖泊

一、我国的河湖概况:

1、我国是一个河流和湖泊众多的国家。

2、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

J青海湖(咸水湖)。

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

K鄱(Pó

)阳

湖。

长江中下游地区著名的淡水湖有:

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

、、、

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

3、外、内流河与外、内流区:

(1)外流河:

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

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季风区内。

(2)流入内陆湖泊或流入沙漠而消失的河流叫内流河。

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我们

内流河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

河。

(3)主要外流河:

a:

注入太平洋:

A长江、B黄河、

C珠江、D黑龙江、

E淮河、澜沧江(湄公河)。

-10-

b:

注入印度洋:

H雅鲁藏布江、

c:

唯一注入北冰洋:

F额尔齐斯河(鄂毕河)。

f:

人工运河:

I京杭大运河: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

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

系,它还是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重要输水通道。

(4)主要内流河: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G塔里木河。

(5)内外流河的水源补给:

外流河水源来自大气降水;

内流河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因内外流河的汛期都在夏季,但两者原因不同。

三、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干流流经11个省区(青海、西藏、四川、云

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全长6300多千米,注入东海。

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长江北岸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

嘉陵江、汉江;

南岸的主要支流有乌江、沅江、赣江、湘江。

2、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分界点:

宜昌(湖北)、湖口(江西)

上游:

源头~宜昌(落差大,峡谷多,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中游:

宜昌~湖口(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可灌溉、航运);

下游:

湖口~入海口以下(地势低平、江阔水深,水流平缓,四季通航)。

3、长江经过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4、长江的水能资源重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5、长江航运发达,有"

黄金水道"

之称。

6、长江洪灾频发的原因:

自然方面——支流众多,流经地区降水丰沛;

人为方面——湖

泊面积减小,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四、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山脉,全长5464米,干流流经青海、四川、甘

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等9个省区,注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长江黄河都发源于青海省,都流经的省区是青海省和四川省,

都流经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

2、上中下游分界点:

河口、桃花峪

上游(源头—河口镇)河水清澈,多峡谷

中游(河口镇—桃花峪)泥沙含量多

下游(桃花峪—入海口)泥沙沉积,形成"

地上河"

-11-

3、黄河经过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4、受纬度位置和河流流向影响,黄河有着比较严重的凌汛。

5、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具有防洪、防凌、排沙、供水、发电

等综合效益。

6、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根本措施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7、地上河的形成: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土质松软,一遇暴雨,泥沙随雨水汇入黄河,再加上黄土高原植被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泥沙大量流入下游,下游地势低平,

流速减慢,使泥沙淤积河床,形成地上河。

五、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a、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A水能:

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电站有:

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等。

B航运:

内河航运第一,有"

之称,沿江四大港口:

上海(全国最大港口)、

南京、武汉(中游)、重庆(上游)。

C治理:

首要任务是防洪(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洪水)。

b、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主要集中在中上游河段,水电站:

龙羊峡

(青)、刘家峡(甘)、青铜峡(宁)、三门峡、小浪

底(河南省、中游)。

B灌溉农业:

塞上江南"

b河套平原和a宁夏平(

原)、渭河平原、湟水谷地。

关键是治沙,根本: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黄河最大危害是下游的

(河南山东)地上河"

-12-

-13-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3.1自然资源概况

一、自然资源概述

1、含义:

存在于自然界中,能被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和物质的运动。

如气候、水、土地、

森林、矿产、太阳能等。

2、分类:

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叫可再生资源。

如土地、

森林、水等;

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再生的叫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

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我国自然资源特征:

总量丰富(总量大、种类齐全——资源大国)人均占有量,

少(资源小国)。

土地面积

耕地面积

矿产资源

水资源

森林总面积

总量占世界排名

3

4

36

6

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值占比

1/3

3/51/4

1/9

2、资源形势十分严峻: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的供求

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和管理不善,很多自然资源被浪费甚

至被破坏。

3、为了确保有限的自然资源能够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必须"

合理利用、保

护资源"

3.2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概况

1、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

耕地、林地、牧草地、交通运输用地和居民及工矿用地等2、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1/3,人均耕地面积不

到世界平均值的1/2。

3、我国几类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耕地在东部,林地主要在南部。

我国三大林区:

a东北林区(最大的自然林区)b西南林区c东南林区(最大的人工林区);

(2)草地主要在西部、北部;

(3)西部的未利用土地最多;

4、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4-

①总量丰富(绝对数量大,类型多样),人均占有量少;

②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的统称)

③难以利用的土地多。

二、一寸土地一寸金

1、土地资源形势日益严峻。

1)工业建设、城市发展占用了大量耕地;

(2)土地利用(

不合理,造成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和土地污染;

(3)人口增加,需求大;

(4)耕

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

2、我国土地方面的基本国策: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3水资源

一、水资源概况:

(1)水资源通常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仅占地球水的2.53%。

(2)目前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储量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