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标准工艺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1292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标准工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标准工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标准工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标准工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标准工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标准工艺Word文件下载.docx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标准工艺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标准工艺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标准工艺Word文件下载.docx

在无砟轨道道床施工中,微小的施工误差如果得不到及时整治,会导致列车经过此处时轮轨动荷载增加,进一步加速无砟道床病害和恶化,给列车的运行带来极大困难。

列车高速运行时轮轨相互作用力随列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列车行车速度越高,对无砟轨道的平顺性要求就越高。

因此,加强和完善无砟轨道的施工工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工艺在兰渝铁路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总结了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的特点、技术核心及施工重点,进一步完善了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

2、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第一步:

在全面掌握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收集资料;

第二步:

依据指导老师修改后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

第三步:

向指导老师提交论文初稿;

第四步:

依据老师的指导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

第五步:

论文定稿并对论文进行装订;

第六步:

对论文答辩进行准备。

3、论文各部分内容及时间分配:

(共6周)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施工作业准备(1周)

第二部分施工技术要求(2周)

第三部分施工程序与施工工艺(3周)

第四部分质量控制措施、资源配置、注意事项、保护措施(3周)

第五部分结束语(1周)

4、参考文献

李向国.高速铁路技术(第二版).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北京

卢祖文.客运专线铁路轨道.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北京

文妮.高速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成都

李成辉.轨道.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成都

赵旭清.高速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应用实践.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武汉

李新献.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天津

张梅.客运铁路专线无砟轨道施工手册.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北京

朱颖.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北京

刘世海,郭建钢,王波.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静态调整和动态调整技术[J].2010(01)

备注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审批人:

诚信承诺

一、本论文是本人独立完成;

二、本论文没有任何抄袭行为;

三、若有不实,一经查出,请答辩委员会取消

本人答辩(评阅)资格。

               承诺人(钢笔填写):

年  月  日

摘要

无砟轨道是以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等取代散粒体道砟道床而组成的轨道结构型式,而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是我国自行设计的一种无砟轨道结构型式。

本文叙述了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并对施工控制要点进行了说明,归纳了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的特点、技术核心及重点,以完善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

关键词:

无砟轨道,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轨排框架

1.工程概况

兰渝铁路起始于甘肃兰州东站,终止于重庆北站,,是渝新欧国际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中国西南、西北之间最便捷、快递的通道。

本文选用本工程兰渝铁路9标段隧道工程,位于四川广元市元坝区,该标段起讫里程为DK607+329~DK615+600,全长8.271KM。

线上采用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

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由钢轨、扣件、双块式轨枕和道床板组成,钢轨采用60Kg/m、U71Mn(K)、100m定尺长无螺栓孔新轨,扣件采用WJ-8B型扣件,高度为34mm,轨枕块采用LX-I型双块式轨枕。

道床板宽2800mm,厚度为260mm,采用C40钢筋混凝土结构。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1)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2)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1)支承层已经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

(2)CPIII点已经埋设,CPIII点控制网已经测设完成,并经过评估可以使用。

(3)混凝土用原材料产地、质量等级、类型等应与试验配合比用原材料一致。

应特别注重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原材料检测合格才可以使用,并保持适度储备。

(4)轨排框架等设备已经进场并经验收合格并可以使用。

3.技术要求

(1)无砟轨道施工应符合国家和铁道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施工指南等,主要包括: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施工精调作业指南》(铁建设函【2009】674号);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关于印发《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5-2009)。

(4)设计院下发的设计图。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杂物清理、湿润测量放线底层钢筋安装

散枕轨排组装扣件安装轨排粗调钢筋绑扎、接地钢筋焊接模板安装伸缩缝设置轨道精调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模板轨排框架拆除质量检查。

4.2工艺流程

道床板工艺流程详见图4.2-1

图4.2-1施工工艺流程图

轨排框架长度一般为6.5米,配属2台相应的龙门吊,设置临时轨枕堆放场和轨排组装平台,合理选择运输通道;

首先在有资质和经验的工厂内按照精度要求制作轨排框架,检验、编号、建档;

轨排框架运到施工现场,再按照档案编号逐一检查验收,并当作工装设备进行全过程管理。

4.2.1施工准备

1)轨排框架进场

道床板施工选用轨排框架法施工方案;

根据工期计划安排,制定进度指标,计算确定所需的轨排框架及相关配套设备数量。

所需首开段的轨排框架及相关配套设备已运抵工地。

轨排框架进场后应逐榀进行检查验收,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双块式轨枕、道床板钢筋进场

按照技术条件要求,安排专人检查验收和保管,检查轨枕,填写检查记录,外形美观、整齐,无蜂窝麻面,及时标志清理不合格品,轨枕外观检查参考“表4.2-1轨枕外观质量检查表”。

在轨枕卸车前,质检人员重点检验轨枕的以下项目:

运输中损坏、裂缝、钢筋变形、伸出的钢筋长度等。

轨枕层间用10×

10cm方木支撑,枕木垛应绑扎牢固,使用汽车吊卸载轨枕。

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卸载轨枕垛,轨枕垛按相应标记卸车垛放。

3)其它相关材料进场

其它相关材料根据施工进度情况及时进场并做好试验检测工作,避免耽误施工进度。

表4.2-1轨枕外观质量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验标准及允许偏差

1

预埋套管内

不允许堵塞

2

承轨台表面

不允许有长度﹥10mm、深度﹥2mm的气孔、粘皮、麻面等缺陷

3

挡肩宽度范围内的表面

不允许有长度﹥10mm、深度﹥2mm缺陷

4

其他部位表面

不允许有长度﹥50mm、深度﹥5mm的气孔、粘皮、麻面等缺陷

5

表面裂纹

不得有肉眼可见裂纹

6

周边棱角破损长度

≤50mm

4.2.2测量放样

清除道床板范围内表面的浮渣、灰尘及杂物。

依据CPIII控制点,每隔10m在支承层(底座板)上测放出轨道中线控制点。

以轨道中线控制点为基准放样出轨枕控制边线和道床板的纵、横向模板的边线位置。

4.2.3底层钢筋安装

钢筋在钢筋棚中集中加工,按照已放轨道中线和边线及设计图纸,用石笔沿墨线定出纵向和横向钢筋的位置。

然后依据点位安装道床板钢筋。

先将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按墨线位置摆放好后,先安放纵向钢筋再安装横向钢筋,钢筋净保护层35mm,在桥梁道床板凹槽处,先安装凹槽内的钢筋,在安装道床底层钢筋。

纵向钢筋接头按设计要求错开,接头搭接不小于700mm。

除纵横向接地钢筋按规定焊接外,其余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含轨枕桁架横向钢筋)交叉点均采用绝缘卡。

相邻纵向钢筋搭接接头或焊接接头位置应错开不小于1m,同一横断面内钢筋搭接率小于50%。

图4.2-1路基道床板配筋图

4.2.4散枕

散枕之前准备确定散枕的起始里程位置,并每隔10米左右校核一次,以控制累计纵向误差,并做出相应调整。

布枕前应对轨枕进行检查,伤损掉块、桁架变形的轨枕不得使用。

轨枕采用人工散布,每4人一组,分区段按放样标识放置轨枕,专人对所摆放的轨枕位置进行调整,使其与标识线吻合。

每散布4组轨枕,控制散布轨枕的累计纵向误差,作出相应调整。

同组轨枕间距误差不大于±

5mm,左右偏差不大于±

10mm,并应保持轨枕基本平顺,与线路中心垂直。

4.2.5轨排组装

轨排框架在出场前,已经在工具轨上作出每根轨枕中心标识,并在控制扣件螺栓上作出中心点标识,按中心标识采用方尺、垂球控制轨枕间距,起道机、撬棍调整枕距。

调整完成后安装绝缘垫块,初拧扣件螺栓,拧紧程度以手拧不动为宜,施拧时先同步拧钢轨内侧两螺栓,然后同步拧钢轨外侧两螺栓。

轨枕间距调整完成后进行扣件螺栓施拧,形成轨排。

扣件螺栓施拧必须采用双头内燃机扳手对称施拧(扭矩在160N.m),施拧时绝缘垫块和钢轨必须完全落槽,采用塞尺检查工具轨与垫块、挡块和扣件间三点是否密贴,间隙不得大于0.5mm,否则,需加大扭矩施拧。

注意在安放轨排框架时需要清理钢轨底部、垫块上的灰尘及杂质。

4.2.6扣件安装

1)安放铁垫板下弹性垫板

在承轨台中间位置铺设铁垫板下弹性垫板,使垫板孔与预埋套管孔对中。

2)安放铁垫板

铁垫板的螺栓孔中心应与预埋套管中心对正。

3)安放轨下垫板

在铁垫板中间位置安放轨下垫板,轨下垫板的凸缘应扣住铁垫板。

4)安放轨距挡板

轨槽底脚的凹槽内,其前端两支点应与轨枕密贴。

安装时,不得猛烈敲击轨距挡板使其入位。

5)铺设钢轨

6)安放绝缘块

安放绝缘块,且绝缘块的边耳应扣住铁垫板挡肩。

安装时,不得猛烈敲击使其入位。

7)安装弹条

将弹条摆放到位,螺旋道钉套上平垫圈且在螺纹部分涂满铁路专用防护油脂,然后拧入套管,紧固弹条。

4.2.7轨排粗调

在底层钢筋布设、轨排就位以后,开始对轨排进行粗调作业。

粗调的目的是将组装好的轨排抬起至设计标高,并对轨道中心进行调整。

粗调采用人工进行,粗调前对轨排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枕距、轨距及轨道落槽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利用起道机抬升轨排,每榀轨排框架4个,根据测量的高程,将轨排框架进行提升至设计高程,提升时需要两侧同步进行。

轨道中心调整:

轨排框架上在出场前已设置中心位置标识点,利用垂球对中轨道中心点,对轨道中心进行调整,起轨时可通过调整起道机的位置角度及松紧顺序来使轨道对中。

调整原则:

利用起道机、竖向螺杆完成轨排的粗调工作,调整原则以“先中线、后高程,顺序进行。

粗调后中心线偏差应在5mm内,轨顶高程偏差为0~-5mm。

轨排粗调完成后,相邻轨排应用鱼尾板进行连接,轨缝控制在10mm。

钢轨接头处应平顺,不得有错牙及错台。

4.2.8钢筋绑扎、接地钢筋焊接

钢筋绑扎:

按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绑扎。

对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及轨枕桁架上层钢筋交叉处以及上层纵向钢筋搭接范围的搭接点按设计要求设置绝缘卡;

绑扎过程中不得扰动粗调过的轨排;

接地焊接:

纵横向接地钢筋采用L型焊接,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

接地端子的焊接应在轨道精调完成后进行,端子表面应加保护膜,焊接时应保证与模板密贴。

钢筋绝缘检测:

道床板钢筋绑扎并焊接完成后,应进行绝缘性能测试,检测采用欧姆表。

非接地钢筋中,任意两根钢筋的电阻值不小于2MΩ。

4.2.9模板安装

模板采用固定钢模,侧模设计时每块3米为一块,模板大样图见图5.3-4。

其强度、刚度、稳定性满足要求,两侧钢模和端模通过螺栓及卡子连接可形成刚性整体,伸缩缝处通过螺栓连接也可形成一个整体。

模板上口采用连接拉杆,下口在在路基支承层钻眼,通过植入钢筋锚至下承层上的钢筋防止侧模外移。

桥上道床板模板下口采用钢管和顶托支撑与防护墙和另一侧的底座板侧面。

模板间接缝采用双面胶止浆模板安装前再次清洁,并涂洁净脱模剂。

图4.2-2道床板模板大样图

4.2.10伸缩缝设置

路基单元每隔3.9m设置一道宽10mm,深65mm的假缝,假缝采用嵌缝胶材料填充,假缝采用钢板一次成缝。

单元板间的伸缩缝块30mm,中间设置φ30无粘结护套式传力杆,传力杆以下部分采用聚乙烯泡沫填充,上部分采用钢模成缝后,设置锯齿形聚乙烯泡沫并灌嵌缝胶。

4.2.11轨道精调

配置采用TCRP1201+全站仪、轨道几何状态精调检测小车,采取定点测量模式对排架的三对支撑点位测量,根据实时显示对应点处的轨道位置、设计位置、位置偏差及调轨方向,指导现场的调轨作业。

精调后支撑点处的轨道位置误差控制在中线±

0.5mm,高程-0.5~0mm,水平0.5mm。

道床板混凝土浇注前再次对每根轨枕处对应的轨道进行复测。

1)确定全站仪坐标。

每工作面配备1台具有自动搜索、跟踪、计算、

图4.2-3伸缩缝设置详图

传输数据功能的全站仪。

全站仪采用自由设站法定位,通过观测附近8个(4对)CPIII控制点棱镜,自动平差、计算确定位置。

2)测量轨道数据。

全站仪测量轨道精测小车顶端棱镜,小车自动测量轨距、超高、中线。

3)反馈信息。

接收观测数据,通过配套软件,计算轨道平面位置、水平、超高、轨距等数据,误差值将迅速反馈到精测小车的电脑显示屏幕上,指导轨道调整。

4)调整中线。

采用双头调节扳手,根据小车电脑上的指示,调整轨向锁定器。

如要向左侧调整,要将右侧的锁定螺栓拧松,然后拧紧左侧的锁定器螺栓,轨排即可向左移动。

5)调整高程。

用普通六角螺帽扳手,旋转竖向螺杆,调整轨道水平、超高。

注意事项

①所有测量仪器必须按相关标准实行定期标定。

②测量区域尽量减少其它施工作业。

③极端天气条件下不得进行精调作业。

④轨排精调后应采取防护措施,严禁踩踏和撞击。

⑤轨排精调后应尽早浇筑混凝土,如果轨排受到外部扰动,或放置时间过长,或环境温度变化超过15℃时,必须重新检查确认仍合格后,方能浇筑混凝土。

⑥施工前先检查机械设备各系统运行是否正常,若有异常,不可强行启动施工。

⑦每次精调时需与上次或前一站重叠至少8根轨枕,统一点位的横向和高程的相对偏差不超过2mm。

4.2.12混凝土浇筑

本工序的主要内容包括:

准备工作;

检查和确认轨排复测结果;

混凝土输送;

混凝土浇筑;

抹面及清洗。

1)准备工作

①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支承层(底座板)表面的杂物和灰尘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要保证表面不得有积水。

②对钢轨采用土工布覆盖、扣件、轨枕用定做的塑料防护罩覆盖,浇筑前对防护措施进行检查是否完好。

③备好所需的减蒸剂、养护液、养护用的棉被、篷布等。

2)检查和确认轨排复测结果

对精调好的轨排,用精调小车进行复测并采集数据,并检查轨排的竖向和横向锁定是否到位。

合格后由精调组、现场技术员、施工员共同签认浇筑单后,方可进行道床板的混凝土的浇筑,并及时进行组织浇筑混凝土。

3)混凝土输送

①混凝土采用搅拌站拌制,运输采用罐车,罐体外用篷布进行包裹,进行隔热和保温。

混凝土塌落度为180mm~200mm。

②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后由试验室检测每车的塌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等指标,合格后利用汽车泵直接将混凝土泵送入模。

4)混凝土浇筑

①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冬季不低于5℃,夏季不高于30℃。

②混凝土浇筑从一侧向另一侧连续进行,当混凝土从轨枕下自动漫流至下一根轨枕后,不至在轨枕下形成空洞,方可前移至下一根轨枕继续往前浇筑。

③混凝土浇筑时避免对轨排造成冲击,在捣固时避免对轨排、轨排框架螺栓碰撞。

④混凝土捣固,采用捣固棒振捣时应加强轨枕底部位置的振捣,捣固时避免过捣、漏捣。

捣固坚持快插慢拔的原则。

捣固以混凝土不下沉,无气泡,表面泛浆为准,确保混凝土质量。

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监测轨排几何形位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5)抹面及清洗

①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收面。

收面分4次进行,在混凝土入模振捣后约3m时即可用木抹完成粗平(第1次),紧随着再用钢抹抹平(第2次),本地区空气干燥、蒸发量大,需在第2次收面后喷洒减蒸剂,喷洒要均匀。

在第2次收面后约30分钟后进行第3次的收面,约90分钟后进行第4次的收面、压光,抹面时严禁洒水润面。

抹面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框架下方、轨枕四周等部位的抹面。

并按要求设置排水坡,严格控制道床板顶面的标高和平整度。

②在第2次收面后,即可安排人员对钢轨、轨枕、轨排框架上残留的混凝土进行清洗,清洗时采用毛刷、抹布蘸水清洗,需注意不得将水滴入混凝土面上。

4.2.13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浇筑完成在第4次抹面、收光后,采用喷雾器喷洒养护剂,喷洒时要均匀不得有漏喷。

2)养护剂喷洒后,及时采用棉被覆盖在轨排框架上,防止暴晒和风吹。

3)在混凝土初凝后,对轨道进行数据采集,采集完成后对竖向螺杆、横向锁定器、扣件进行松动,释放钢轨应力。

4)混凝土终凝后,及时拆除轨排框架、模板,拆除框架模板时需同时开始覆盖洒水养护。

首先将道床板上充分洒水将表面湿润,然后覆盖棉被,在棉被上铺设篷布并压牢包裹严实密不透风。

对覆盖材料进行洒水湿透,覆盖材料幅宽5m,可将整个道床板全宽范围完成包裹。

沿线路坡脚处每隔50m挖一蓄水池,用汽车拉水灌入蓄水池,在蓄水池内安置水泵,用水泵抽水对道床板进行养护。

定时检查覆盖材料是否湿润,并及时进行补水,必须保证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

道床板混凝土覆盖洒水养护期为28天,每天每个工作面安排6名工人专职养护,项目部质检员不定时检查养护情况,确保道床板养护到位。

4.2.14模板、轨排框架拆除

1)混凝土浇筑完成24h后,方可拆除轨道排架、模板。

龙门吊吊起排架运至轨排组装区清理待用,进入下一循环施工。

需要安排专人负责对拆卸的模板、排架及配件等用毛刷进行清洁处理,配件集中储存在集装筐中,备下次使用。

在浇注混凝土间隙,利用随车吊,将纵、横向模板和钢轨等材料从后方倒运至前方。

2)拆除时不得碰撞道床,

3)采用同强度无收缩混凝土及时封堵拆除支腿螺杆后留下孔空洞。

5.质量控制措施

(1)模板安装必须稳定牢固,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混凝土浇筑前1小时对支承层进行洒水湿润。

(2)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需断开施工缝应设置在道床板的伸缩缝下处。

(3)混凝土表面应密实、颜色均匀、不得有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

(4)夏季施工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超过30℃;

冬季施工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5)安排专人负责混凝土的振捣,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

(6)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对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进行检测,检测值要符合理论配合比的要求。

(7)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环境条件、工作性能要求等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8)混凝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覆盖养生。

(9)精调好轨道后,尽早浇筑混凝土。

浇筑混凝土前,如果轨道放置时间超过24小时,或环境温度变化超过15℃,或受到外部条件影响,必须检查确定是否需要重新调整。

(10)混凝土在初凝前应及时松开扣件、支腿螺杆、鱼尾版,避免钢轨应力将混凝土拉裂。

(11)现场应安排技术全面、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负责全面工作,包括技术、测量、试验、物资设备等。

(12)轨枕摆放在已找平并硬化的场地,堆码层数不超过5层,层与层之间要用方木进行隔垫。

6.质量标准

(1)轨枕外观质量检查表

表6-1轨枕外观质量检查表

(2)轨排框架出厂检验标准

表6-2轨排框架出厂检验标准

检验项目

标准值

备注

钢轨长度

6490+2mm

方正度

≤3mm

轨距

1435±

10.5mm

轨底坡

1:

40

相邻轨枕间距标记点

650±

3mm

支腿螺柱垂直度

≤4mm

(3)轨排组装允许偏差

表6-3轨排组装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mm)

附注

轨距

±

变化率不大于1/1500

轨枕间距

水准仪

(4)轨排粗调后质量要求

轨顶标高偏差为0,-5mm,中线位置偏差为5mm,轨缝控制在10mm~30mm,钢轨接头处应平顺、不得有错台及错牙。

(5)道床板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表6-4道床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顶面高程

宽度

中线位置

(6)钢筋绝缘电阻大于2MΩ,接地电阻小于1Ω

(7)轨道几何形位允许偏差

表6-5轨道精调后几何形位允许偏差表

项目

容许偏差

1mm

相对于标准轨距1435mm

1/1500

变化率

轨向

2mm

弦长10m

2mm/测点间距8a(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