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习方略》课时提升卷单元质量评估二鲁科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9107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学习方略》课时提升卷单元质量评估二鲁科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物理《学习方略》课时提升卷单元质量评估二鲁科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物理《学习方略》课时提升卷单元质量评估二鲁科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物理《学习方略》课时提升卷单元质量评估二鲁科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物理《学习方略》课时提升卷单元质量评估二鲁科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学习方略》课时提升卷单元质量评估二鲁科版必修1.docx

《物理《学习方略》课时提升卷单元质量评估二鲁科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学习方略》课时提升卷单元质量评估二鲁科版必修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学习方略》课时提升卷单元质量评估二鲁科版必修1.docx

物理《学习方略》课时提升卷单元质量评估二鲁科版必修1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质量评估

(二)

第3章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至少一个答案正确,选不全得2分)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B.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C.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D.伽利略用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增加,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若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减小,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若物体加速度与其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若物体在任意的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3.(2013·常州高一检测)某人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他假设飞机停止运动前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s,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为 (  )

A.B.C.D.到之间的某个值

4.(2011·重庆高考)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s听到石头落地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

A.10m   B.20m   C.30m   D.40m

5.(2013·湛江高一检测)物体由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a向东运动时间t后,加速度变为向西,大小不变,再经过时间t时,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

A.物体位于出发点以东,速度为零

B.物体位于出发点以东,继续向东运动

C.物体回到出发点,速度为零

D.物体回到出发点,运动方向向西

6.(2013·长春高一检测)下列给出的四组(每组两个图像)图像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 (  )

7.一辆汽车以12m/s的速度行驶,遇到紧急情况,司机采取制动措施,使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制动后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6m/s2,则 (  )

A.经3s,汽车的速度大小为6m/s

B.经3s,汽车的位移大小为9m

C.经3s,汽车的速度大小为2m/s

D.经3s,汽车的位移大小为12m

8.(2011·安徽高考)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所用时间为t2。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

A.B.

C.D.

9.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

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

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1km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10.(2013·湛江高一检测)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

从汽车开始运动起计时,表中给出了某些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

根据表中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出 (  )

时刻/s

1.0

2.0

3.0

5.0

7.0

9.5

10.5

速度/m·s-1

3.0

6.0

9.0

12

12

9.0

3.0

A.汽车加速运动经历的时间为4s

B.汽车加速运动经历的时间为5s

C.汽车匀速运动的时间为2s

D.汽车减速运动的时间为3s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1.(10分)(2013·嘉兴高一检测)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如图给出了该次实验中,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1、2、3、4、5、6都为计数点。

测得:

s1=1.40cm,s2=1.90cm,s3=2.40cm,s4=2.90cm,

s5=3.40cm,s6=3.90cm。

(1)在计数点3所代表的时刻,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为v3=   m/s,物体的加速度a=   m/s2。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某同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在不同拉力下的A、B、C、D……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并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将每条纸带上的计数点都记为0、1、2、3、4、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段纸带,分别是从三条不同纸带上撕下的。

在甲、乙、丙三段纸带中,属于纸带A的是       。

12.(6分)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0、1、2、3、4、5、6共7个测量点。

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试完成下面问题。

(1)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

A.时间间隔      B.加速度

C.瞬时速度D.平均速度

(2)根据纸带上各个测量点间的距离,某同学已将1、2、3、5点对应的时刻的瞬时速度进行计算并填入表中,请你将4点对应的时刻的瞬时速度填入表中。

(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瞬时速度

v1

v2

v3

v4

v5

数值/m·s-1

0.165

0.214

0.263

0.363

(3)在图中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4)由图像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    m/s2。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

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3.(10分)(2013·南通高一检测)汽车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汽车自身长度忽略不计),一段时间后,驶上一座桥,它刚开上桥头时的速度为12m/s,过桥后的速度为16m/s,在桥上行驶时间为10s,求:

(1)桥头距出发点的距离;

(2)汽车从出发到桥中间所用的时间。

14.(10分)(2013·梅州高一检测)某司机乙驾驶一辆卡车正以一定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经过图甲所示的限速标志为40km/h的位置时,突然发现离他25.5m处停着一辆正在维修的小轿车,于是该司机采取了紧急刹车措施,使卡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果还是与小轿车发生碰撞。

在处理事故时,交警甲用图乙所示的测定反应时间的方法对司机乙进行了测试,发现他握住木尺时,木尺已经自由下降了20cm,试通过计算帮助交警分析卡车是否超速。

(g取10m/s2)已知这种卡车急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

15.(12分)(2013·南通高一检测)在一个倾斜的长冰道上方,一群孩子排成队,每隔1s有一个小孩从某一起始线开始往下滑。

一游客对着冰道上的孩子拍下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照片上有甲、乙、丙、丁四个孩子。

他根据照片与实物的比例推算出乙与甲、乙与丙两孩子间的距离分别为12.5m和17.5m,请你据此求解下列问题。

(取g=10m/s2)

(1)若不考虑一切阻力,小孩下滑的加速度是多少?

(2)拍照时,最下面的小孩丁的速度是多大?

(3)拍照时,在小孩甲上面的冰道上正在下滑的小孩子有几个?

16.(12分)(2013·宿州高一检测)小汽车甲以8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右匀速行驶。

某时刻,发现在其正前方20m处,有一货车乙刚好以2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当乙车速度达到12m/s时,便保持此速度匀速运动,而甲车继续匀速运动。

(1)求乙车速度增加到8m/s所用的时间。

(2)判断甲车能否追上乙车?

若能追上,求出追上时所用的时间;若不能追上,求出甲、乙之间的最小距离。

(3)请在图中画出0~8s内,甲、乙两车的速度v与时间t的图像。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

物理学史方面的内容也是对物理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补充,其中A、B、C符合事实,D项中伽利略是通过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合理外推得到的,故D错。

2.【解析】选D。

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增加或减小,即加速度在变化,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A、B错;物体加速度与其速度方向相反,只能判断其做减速运动,但加速度大小不可确定,C错;若物体在任意的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对。

3.【解析】选B。

设飞机着陆速度为v0,停下来的速度为v=0,飞机着陆的平均速度=,再由=,则v0=2-v=,选项B正确。

4.【解析】选B。

h=gt2=×10×22m=20m,由此可知井深约为20m,故选B。

5.【解析】选A。

物体先向东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间t后,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但运动方向不变,再经过时间t时,由v=at可知,此时速度为零,物体位于出发点以东,故选A。

6.【解析】选C。

选项A、B中的v-t图像,在0~3s内表示匀速直线运动,3~5s内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s-t图像在0~3s内表示静止,与v-t图像所表示的运动情况不相同,A、B错;选项C、D中的s-t图像,在0~3s内表示静止,3~5s表示匀速直线运动,选项C中的v-t图像和s-t图像表示运动情况相同,选项D中的v-t图像在3~5s内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对D错。

【变式备选】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s-t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s0

B.甲、乙两物体在相距原点处相遇

C.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1

D.甲、乙两物体向同一方向运动

【解析】选A、B、C。

由题图可知,甲、乙两物体出发地点不同,甲物体从距原点正方向s0处出发,乙物体从原点出发,选项A正确;出发时刻也不相同,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t1时间,选项C正确;运动方向不同,甲物体向负方向运动,乙物体向正方向运动,因此选项D错误;两图像交点表示两运动物体在某时刻相遇,图中交点位置为处,选项B正确。

7.【解析】选D。

对于汽车制动问题,要注意汽车停止的时间,汽车经t==s=

2s,停止运动,刹车位移为s==m=12m,故D正确。

8.【解析】选A。

第一个Δx内平均速度v1=,第二个Δx内的平均速度v2=,则物体的加速度a==,故A正确。

9.【解析】选C。

速度图像在t轴下的均为反方向运动,故2h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A不正确;2h末从图像围成的面积可知,乙车运动位移为30km,甲车位移为30km,相向运动,此时两车相距70km-30km-30km=10km,B不正确;从图像的斜率看,斜率大,加速度大,甲车的速度每小时变化15km,乙车的速度每小时变化30km,故乙车加速度在4h内一直比甲车加速度大,C正确;4h末,甲车运动位移120km,乙车运动位移30km,两车原来相距70km,故此时两车还相距20km,即甲在乙前面20km,在4h前已经相遇了,D不正确。

10.【解析】选A。

由表中前3s可知,汽车匀加速的加速度a1=3.0m/s2,由vm=a1t可得,匀加速经历的时间是4s,A对,B错;再由9.5s到10.5s的速度变化可得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a2=-6.0m/s2,由3m/s=vm+a2t2得t2=1.5s,因此9s开始减速直到停止,经历的时间为2s,D错;由4s开始匀速到9s开始减速,匀速运动的时间为5s,C错,故选A。

11.【解析】

(1)纸带上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则计数点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