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924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教材分析.docx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教材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教材分析.docx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表。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和12个大格。

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一)认识整时

1、第91页先给出一幅一个学生早晨起床的生活情境图。

在这幅情境图中,学生正在起床,墙上挂着一个钟显示7时,并标明时针和分针;床头柜上有一个电子闹钟显示7时。

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向学生说明,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像挂钟和手表这样的,钟表面上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另一种是像闹钟这样的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点的左边是几,同时点右边是“00”,就是几时。

第91页下边是3个钟表,显示了3个时刻,同时用中文和电子表数字的形式标明它们的时刻。

通过这3个时刻的学习,使学生会看整时,知道时间的两种不同表示方法。

2、第92页结合小明一天的生活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要转两圈,有早晨7时,也有晚上7时。

还可以通过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还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

教师和学生都要准备钟表模型,教师还要准备实物钟,以便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演示。

(二)认识整时

1、第93页教学半时,最上边给出了显示半时的3个钟表,同样用中文和电子表数字标明它们的时刻。

半时比整时学习起来更难,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感受半时的时针和分针的指向有什么特点,与整时的指向有什么不同。

用电子表数字显示半时,学生对点右边的“30”表示半时不好理解,只要知道“30”表示半时就可以了。

2、第93页下边是做一做,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给出上学的路上、上课、锻炼、晚自习等几项活动,巩固对半时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练习的设计体现了一定的弹性,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除了设计基本的巩固练习外,还有稍难一点的习题。

如练习十六的第3题不仅练习整时,还练习整时的顺序;练习十五最后的思考题,要求学生根据时间的排列规律判断第5个钟表的时刻是几时半,再画出时针和分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能在钟面上拨出给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借助教具、学具及实物,让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通过活动,让学生感知整时和半时,建立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和实物演示,知道整时和半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建议

1.本单元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时,在课堂上适当进行巩固练习,分批量完成练习十六中的习题。

2.教学第91页的情境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

这幅图中都有什么?

小学生在做什么呢?

你认识钟表吗?

钟表上都有什么?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教师再用钟表演示,同时让学生进行操作,进一步明确:

钟表上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然后教师用电子表演示给学生看,说明电子表是怎么表示时刻的。

3.教学第91页下边的内容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合作交流。

除了看图认钟表外,还要让学生用钟表进行操作。

还可以让学生用钟表拨出几时,再用数字写出来,加强对整时的认识。

4.教学第92页小朋友一天的生活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时间。

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向学生说明时针每天转两圈,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等,有上午9时、还有晚上9时。

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与小东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遵守并爱惜时间。

5.教学第93页上边的内容时,要引导学生观察:

半时的时针指向什么位置?

分针指向什么位置?

与表示整时的时针和分针的指向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说一说。

然后教师说明:

当时针指向2和3中间,分针指向6时,就表示2时半。

这时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说一说两个钟表表示的是几时半,再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然后教师告诉学生电子表的半时用“30”来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最后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钟表学具拨一拨。

6.教学第93页下边的“做一做”时,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结合生活经验独立完成。

还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相互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些什么,加深对半时的认识。

7.关于练习十六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2题是一道游戏题,除了老师和学生做游戏外,还可以采取分组做游戏。

第3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启发学生联系20以内数的顺序来想。

第4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周末的生活实际来想一想,每个时间都在做什么,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练习十六的最后是一道思考题,启发学生观察钟表上时间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最后一个钟表的时间应该是多少,再画出时针和分针。

此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课时安排

1、认识整时…………………1课时

2、认识半时………………………1课时

知识链接

古代钟表

1、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

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

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

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2、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

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

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

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3、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

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4、沙漏

沙漏又称“沙钟”,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沙漏的制造原理与漏刻大体相同,它是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

这种采用流沙代替水的方法,是因为我国北方冬天空气寒冷,水容易结冰的缘故。

最著名的沙漏是1360年詹希元创制的“五轮沙漏”。

流沙从漏斗形的沙池流到初轮边上的沙斗里,驱动初轮,从而带动各级机械齿轮旋转。

最后一级齿轮带动在水平面上旋转的中轮,中轮的轴心上有一根指针,指针则在一个有刻线的仪器圆盘上转动,以此显示时刻,这种显示方法几乎与现代时钟的表面结构完全相同。

此外,詹希元还巧妙地在中轮上添加了一个机械拨动装置,以提醒两个站在五轮沙漏上击鼓报时的木人。

每到整点或一刻,两个木人便会自行出来,击鼓报告时刻。

这种沙漏脱离了辅助的天文仪器,已经独立成为一种机械性的时钟结构

精品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钟表

教学内容:

91—92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六的1—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并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整时;掌握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能认读整时的时间。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钟面,能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正确认读整时。

教学难点:

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准备:

1.教师:

课件、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模型、实物钟。

2.学生:

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看看吗?

(出示课件)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

2.说见过的钟表。

师:

对,是钟表。

谁能告诉大家你都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呢?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

通过说自己见过的不同形状的钟表,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

2.说钟表的作用。

是呀,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能见到钟表,那钟表有什么作用呢?

指名说钟表的作用。

师:

钟表的作用可真大呀!

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和他们交朋友吧!

板书:

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

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

二、认识钟面。

(一)看钟面

师:

那钟表的脸上都长着什么呢?

1.学生独立观察桌上的模型钟表,看看钟面上有什么?

然后和同桌的小朋友说说。

2.组织学生汇报。

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钟面上的内容。

(课件显示)

当学生说到数字时,师可问:

这些数字把钟面分成了几个这样的大格?

(课件点击显示大格)

当说到时针和分针时,师可追问:

他们分别是那根针,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怎样记住他们呢?

2.教师出示实物钟面,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分针在钟面上是怎样行走的。

师:

这些针是怎样走的?

学生回答。

师:

对!

他们走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亲身感知钟表的几个特点,进一步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让学生了解钟面,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认识整时

(一)会看整时

小朋友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知道钟面上有什么,真能干!

那大家认识时间吗?

1、参观小红的家。

(课件出示主题情境图)

师:

首先,我们去小红家参观参观。

(课件展示:

时针和分针走到7点整,小女孩起床了。

师:

你看到了什么?

 

生:

我看见小女孩起床了。

生:

我发现墙上的钟滴答滴答到7点时,小女孩就起床了。

生:

早上7点时,妈妈就催小红起来上学了。

师:

小红每天早上都在7时准时起床,在数学王国里,我们通常把7点说成7时,我们也要向小红学习,像她一样遵守时间,按时起床、上学。

2、小明的一天。

(课件依次出示)问:

小明在做什么?

现在是什么时候?

你是怎么知道的?

是什么时候的7时?

3.引导总结看整时的方法。

(课件出示小明家的六个钟面)

师:

这些钟面上表示的时间都是整时,认真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长长的针叫什么名字?

指名学生回答。

师小结:

(同时课件出示)那像这样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学生齐读这句话。

(二)会拨整时

1.师:

每天在上午10时,是我校多姿多彩的大课间。

你能在自己的学具钟上拨出10时吗?

学生在自己的学具钟上拨10时。

谁来展示你拨的10时?

(反馈:

投影下展示操作结果。

师:

你是怎么拨的?

 

生:

我先把分针拨到12上,再拨时针指着10。

 评价:

他拨得怎样?

2.学生分别拨出12时、3时、6时,教师组织交流汇报。

当拨到12时和6时时,问:

这个时间有设么特殊?

(12时时时针和分针重合,6时时针和分针形成一条直直的线。

【设计意图:

基于知识点的浅显,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怎样看、拨整时,由感性到理性,自然流畅,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位地位,而且培养了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1、课件出示:

电子表显示12:

00。

师问:

认识吗?

是什么时候?

2、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

3、找时间(书94页第1题,有点改动)

师:

为什么他们是朋友?

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名学生回答。

哦!

我明白了,这两种都表示同一时刻。

设计意图:

对于电子表的学习,采用找时间的练习活动,既巩固了新知,又放松了学生的身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律动放松,课间小憩

课件出示:

《时间像小马车》歌曲,让学生随着音乐自由活动。

结束后进行惜时教育。

五、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小明的一天。

课本92页的内容。

下面我们来做个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