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5万吨铜棒铜生生产线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9076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5万吨铜棒铜生生产线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年产5万吨铜棒铜生生产线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年产5万吨铜棒铜生生产线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年产5万吨铜棒铜生生产线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年产5万吨铜棒铜生生产线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5万吨铜棒铜生生产线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年产5万吨铜棒铜生生产线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5万吨铜棒铜生生产线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5万吨铜棒铜生生产线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年产5万吨铜棒铜生生产线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述

当前国务院对循环经济高度重视,2007年三月中央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总书记又指出:

“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在经济发展中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

胡锦涛总书记曾在江苏考察工作时强调,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战略事关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事关子孙后代的福祉,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

各地区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抓好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温家宝总理也强调指出:

“要重点抓好节约利用资源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使用资源放在优先的位置,建立节约型社会,要建立城市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

有色金属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各个领域,目前,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保证程度不高,有色金属矿山资源危机日益加剧,严重制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安全。

国家应尽快建立有计划开采体系和进行新一轮的找矿,把大力发展再生有色金属工业作为实现有色金属可持续发展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搞好废物再生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949年我国有色金属企业仅有28家,生产8个有色金属品种,产量1.3万吨。

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到2001年底,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已有近3,000家,总资产340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357亿元,利润71亿元。

64种有色金属均能生产和回收,有色金属产量连续8年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有色金属名符其实的生产大国。

但大国不等于就是强国,突出表现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数量增长,而在企业整体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品种质量、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并没有得到全面提高,更为严重的是矿产资源严重短缺,生产能力过剩,后劲发展乏力,巨额产量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战略,没有真正落实到健康发展上来。

有色金属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是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展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利用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有色金属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随着我国对金属矿产资源的重视和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再生有色金属利用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我国人均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量的52%,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占有量还将不断下降,开发利用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对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有着重要意义。

再生有色金属利用是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每生产一吨再生铜可以少排放约100多吨工业废渣和2吨二氧化硫;这还没将矿山开采、冶炼加工生产的废水及其他有毒物质计算在内,社会效益显著。

再生有色金属利用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有色金属再生资源不需要再经过勘探、采矿、选矿和复杂的冶炼加工过程,只要收集、分检和简单的冶炼就可以获得,有的经分检后就能直接使用,相对于原生金属而言,节约了大量的社会劳动,因此开发成本明显低于矿产资源。

根据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十五"发展规划》要求,到2005年,仅废有色金属回收量就将达20万。

由于我国多年来资源利用率比较低,综合利用水平也比较低,经济效益不高。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年初国家发改委提出了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建议措施的报告,并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不久前专门召开了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专门做了部署。

各有关部门分别从不同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有利于经济效益的增长,有利于形成资源节约型社会。

这是全面建设小康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现在我国电线电缆产品的铜铝消费已位居世界第一位。

2003年,中国电缆工业的铜消费量达190万,占国内2003年铜消费总量的65%。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电线电缆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

铜和铝是电线电缆工业的主要基础材料,今后几年,预计中国线缆工业用铜将以年增8%~10%的速度递增。

电力工业用线缆占电缆工业产品总量的40%,其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电缆工业的发展。

按照至20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发展规划目标,2002年以后,全国年增电力装机容量基本在3500万~4000万千瓦左右。

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年递增约10%;2003年为15%,2004年将达16%。

随着国家基础工程建设的迅速扩大和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世界加工厂”乃至于“世界制造中心”的建设,如交通业、建筑业、家电业、汽车业等都会以年增10%以上的速度发展,机电制造业、造船业等也会以6%~8%的速度增长。

由此必将使各种装备用线缆(含绕组线)的应用量大幅增加。

国民经济特别是上述工业的发展,将带动中国线缆工业用铜以年增8%~10%的速度发展。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加速有色金属加工业所的发展,加大对有色金属材料的市场需求缺口拉开,特别是铜材市场出现严重紧缺局面,当前利用废旧铜回收,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生产技术工艺,生产国内市场急需短缺的铜棒、铜杆产品,是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其技术工艺也是国内生产成熟技术工艺。

工程建设的评价主要根据国家有关的政策和法令,以及地方基础价格水平,本项目建设还根据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十五”发展规划》,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政策依据,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规程等以及项目建设的地方经济、市场的价格指标进行的。

第二节项目背景

2.1铜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经济已进入以重化工业快速发展为主要特征的高增长期,铜加工材的消费量呈稳定增长的态势,特别是新一轮的电力、电子、汽车、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将产生强劲的铜材需求。

“十五”前三年,国内铜材消费年均增长达23.7%,如按年均15%的增长率测算,到2010年国内铜材需求将达1096万吨;从人均铜材消费水平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铜加工材料人均消费量达8--25公斤,而我国仅3公斤,铜加工消费增长仍有较大潜力;从全球经济运行趋势看,自2003年开始,世界主要经济体摆脱了多年以来低迷的困局,进入复苏及增长阶段。

未来5年,世界铜材需求有望维持在6%以上的增长速度,铜加工业发展有良好的市场空间。

其二,铜加工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世界制造业加速向我国转移,为铜加工业进一步利用国外资本和技术,加快发展带来了机遇。

而随着长三角经济圈作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崛起,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将趋于完善,铜加工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资金、信息、市场等条件将更趋宽松,产业支撑平台更为坚固。

我省正在实施的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将推动具有竞争优势工业品的大发展,随着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的壮大和升级,将带动铜加工业的大发展。

其三,铜加工业进入新一轮的产业升级期。

国际间兼并联合方兴未艾,铜加工业日趋集团化、专业化、大型化和国际化。

行业技术进步加快,铜加工工艺设备日益向大型、高速、连续、自动、精密、节能和环保型方向发展。

铜加工产品的低成本、高精尖、高效化发展趋势日渐明显。

国内铜加工进入高速扩张期,外资及非行业大资本介入铜加工业成为新的亮点,铜冶炼企业积极向下游加工延伸,铜加工业竞争格局面临大调整。

在新一轮产业格局变动中它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又由于在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有较好的积累,铜加工产业洗牌也将给我省铜加工企业带来更多机会。

加之我国铜资源本身就比较缺乏,因此,充分利用高科技,发展新的工艺技术,利用废铜增加铜导体的材料来源,是全世界重点研究课题,其技术应用1995年在我国引进消化,现已成熟并全面推广应用。

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根据项目的基本条件特提出年产5000吨铜棒、铜杆生产线工程建设设计。

2.2国内金属废旧回收的发展趋势

按照我国的产业分类,通常将铁、锰、铬及其合金称为黑色金属,除此以外的其他金属均列为有色金属。

在一些发达国家,有色金属生产原料主要依赖于再生资源,再生有色金属工业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法国每年铜产量原料的80%来自废铜再生。

与此比较,我国的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在许多品种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回收废有色金属也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

有色金属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各个领域。

我国由于多年来资源的高强度消耗和矿山地质探矿投入的严重不足,2/3的有色金属矿山已进入开采的中晚期。

重视有色金属再生利用,这不仅是保护我国现有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需要,更为环境保护之必须,因为报废的废杂有色金属如不合理有效回收,必然对环境产生危害,特别是废铅酸蓄电池等含铅废物属固体废物中的危险废物,必须强制回收。

由此可见,加大力度发展我国产生有色金属工业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90年代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产量迅速提高,1995年再生有色金属产量高达94.25万吨,占当年国内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的19%,直接利用有色金属再生资源不少于50万吨,1998年再生有色金属产量突破100万吨,2000年产量高达150万吨以上,据初步统计,我国现有各种规模的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企业5000家,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有力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

中国处于加速工业化时期,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这就要求钢铁和有色金属行业要保证相应的发展速度,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金属产品的巨大需求,为了减轻金属冶炼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开始着眼于资源的永续利用,即对废旧金属进行二次冶炼。

目前全球钢产量的45%是通过对废钢的冶炼实现的,全球铜产量的40%是通过对废铜的冶炼实现的。

事实证明,与传统矿石的冶炼过程比较,废钢的冶炼过程能够节约74%的能源,减少86%的空气污染;废铜的冶炼能够节约85%的能源;废铝的冶炼能够减少95%的能源消耗;废铅的冶炼能够减少65%的能源消耗。

目前我国的钢产量中,只有15~20%是利用废钢生产的;在我国有色金属的年产量构成中,再生有色金属也只占到约25%.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前期,金属的社会蓄积量很小,自身满足不了对废旧金属的需求,而且这一趋势将持续多年,因此我们必须进口废旧金属,目前中国的废钢年进口量已近1000万吨,含铜废料的进口达到了330多万吨,其他有色金属废料的进口量达到了250多万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属产品消费量的不断增长,大量的淘汰下来的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汽车、工业机械等将成为重要的废旧金属资源,可以预见,金属回收将会顺应这一潮流,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废旧金属的贸易日趋活跃。

 促进我国废旧金属进口和贸易走向法制化和国际化轨道,推动我国金属回收利用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减轻我国金属工业发展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第三节项目投资主体简介

**************铜业有限公司是县委、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进来的企业,于2004年从广东省引进专业生产铜产品的企业,原落户在*******县干州镇,主要利用废旧铜资源生产无氧铜杆、棒,企业固定资产1400万元,年产各类铜杆铜棒5000余吨,年产值2.2亿元,现有职工56人,主要设备为15吨熔铜上引炉一座。

公司法人代表刘晓龙先生,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具备活跃开放思想的企业家,1996年开始创业,在广东省揭阳市专业经营PVC树脂等化工产品,通过自身的努力,当年企业的销售总收入达到6000多万元。

通过多年不断的努力,企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0年公司又在广东省揭阳市创办大城塑料公司,主要生产PVC塑料胶粒,广泛用于电线电缆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4年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