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0729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15.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

16.小华同学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  )

A.向下游B.向上游C.向对岸吹去D.从对岸吹来

17.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接近实际的是(  )

A.正常成年人鞋子的长度约42cm

B.人正常步行速度约5km/h

C.人正常体温约27℃

D.一般初中生的身高大约是1600cm

18.对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

B.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所用时间越短

C.物体的运动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所用时间成反比

D.物体的运动速度是一个定值,与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无关

19.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20.下列对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B.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C.利用声呐探测海底的深度,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摩托车上安有消声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1.在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阅兵式上,习总书记向全世界喊出“和平必胜!

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

”的口号,声音震撼每个人的心灵.扩音器主要改变了习总书记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22.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的过程中(  )

A.声速逐渐减小B.音调逐渐降低

C.振幅逐渐减小D.声速、频率、振幅都减小

23.下列做法能使水的蒸发变慢的是(  )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

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24.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

B.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

25.用久了的日光灯两端内壁会变黑,这种现象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

A.汽化和液化B.熔化和凝固C.升华和凝华D.汽化和凝华

三、实验题(共22分)

26.如图,

(1)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如图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若在月球上做甲乙实验,能看到球被弹起是  实验.

(2)如图2,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  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  (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  有关.

27.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l)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  态.

(3)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28.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  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2)由乙图可知水的沸腾过程中特点是  .

(3)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回答出一条即可)

(4)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继续沸腾.如图乙所示,原因是  .

四、计算题(共14分计算题要求写出必要的计算公式)

29.“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通过两个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

(1)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判为超速?

(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

(3)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劝导驾驶员不要超速行驶,请你设计一条劝导语.

30.小明学习了物理之后练习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他站在两座平直峭壁间的某一位置鸣枪,并利用秒表记录了听到回声的时间,他发现在经过了2s后听到了第一次回声,又经过2s听到了第二次回声,求:

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多少?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如图甲所示,该物体的长度是 2.50 cm;

如图乙所示,图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 337.5 s.

【考点】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分析】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

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

由图知: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4.00cm对齐,右侧与6.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6.50cm﹣4.00cm=2.50cm;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337.5s.

故答案为:

2.50;

337.5.

2.体温计是根据 液体的热胀冷缩 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是 38.2℃ .

【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弄清楚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液面对应刻度读数.

①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②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示数为38℃+0.2℃=38.2℃.

热胀冷缩;

38.2℃.

“淡黑的起忧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船 .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

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所选的参照物是船.

船.

4.如图所示装置,称为“碘锤”.碘锤的两头向内凹陷,锤内有一些碘粒,在下端微微加热,在碘锤中部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汽出现,这时锤内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升华 ;

停止加热,让其冷却一会儿后,在上端内凹部分滴几滴冷水,可以发现,上端内凹部分的内表面上析出的碘比容器壁上的 多 (填“多”或“少”),形成这一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凝华 .

【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在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华,在凝华过程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当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碘锤下部时,固态的碘颗粒升华为碘蒸气;

停止加热,在上端内凹部分滴几滴冷水,碘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在上端内凹部分的内表面凝华为碘颗粒,可以发现,上端内凹部分的内表面上析出的碘比容器壁上的多.

升华;

多;

凝华.

5.“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如图所示).游戏时,当你对着它大声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也会对你大声说话,非常好玩.“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由于两种声音的 音色 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

大声说话指的是声音的 响度 大.(两空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声音有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与物体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有关;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由于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够区分出来.

大声说话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音色;

响度.

6.A、B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经过6秒A、B相遇,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由此可知VA > VB(填“>”、“=”或“<”),P、Q间的距离为 9 m.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1)根据图甲和图乙读出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甲、乙的速度;

(2)根据甲、乙各自的速度和时间,算出6s通过的路程,它们的路程之差就是P、Q两点间的距离.

(1)由甲、乙图象可知,s甲=12m时,t甲=6s;

s乙=6m时,t乙=12s;

则甲的速度:

v甲=

=

=2m/s;

乙的速度:

v乙=

=0.5m/s,

故v甲>v乙;

即vA>vB;

(2)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

s甲=v甲t=2m/s×

6s=12m,

乙车通过的路程为:

s乙=v乙t=0.5m/s×

6s=3m,

P、Q间的距离为:

s=s甲﹣s乙=12m﹣3m=9m.

>;

9m.

7.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 液化 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外侧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内侧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要判断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要看车内外的温度高低情况:

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高,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车内侧;

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低.车外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车外侧.

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水是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

炎热的夏天,打开了车内的空调,车外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寒冬,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出现在车窗的内侧.

液化;

外侧;

内侧.

8.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种,在①冰、②石蜡、③松香、④铁、⑤海波、⑥沥青这些物中,属于晶体的有 ①④⑤ ,属于非晶体的有 ②③⑥ .(填序号).

【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在冰、石蜡、松香、铁、海波、沥青这些物质中,冰、铁、海波属于晶体,有熔点;

石蜡、松香、沥青属于非晶体,无熔点.

①④⑤;

②③⑥.

9.陈陈用一刻度尺对某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测量值分别是36.3cm、36.4cm、36.4cm、36.5cm,则他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 1cm ,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36.4cm .

【考点】长度的测量.

【分析】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结果要有一位估读值.对于一个正确的长度测量值,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其它都是准确值;

②为减小误差,常用的测量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四次,求出平均值即可.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①在测量结果中,“6”对应的单位是cm,最后一位是估读值,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②物体的长度为L=

=36.4cm.

1cm;

36.4cm.

10.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 能量 ;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振动 .

【考点】声与能量;

声音的产生.

(1)声音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和能量.传递信息的例子有:

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B超等;

声音传递能量的例子有:

清洗精密机械、粉碎体内结石等;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够传递能量,所以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能量;

振动.

音调较高的是 笛子 发出的,响度大的是 笛子 发出的.

【考点】音调;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响度;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分析】要掌握声音的三要素:

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响度与振幅有关;

音色与发声体有关.

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笛子波形的振动频率大,所以音调高.

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笛子的波形振幅大,声音就响.

笛子,笛子.

12.施工噪声通常是由施工机械等发声体 振动 产生的.国家规定建筑施工噪声排放夜间不得高于55 分贝 (填单位);

高考、中考期间,在考点周围重点路段设置如图所示 禁止鸣笛 标志,这种做法属于在 声源 处控制噪声.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物理学中,我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分贝是我们刚刚能够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30到40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70分贝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

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

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分贝的噪声环境中,鼓膜就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3)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

施工噪声通常是由施工机械等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国家规定建筑施工噪声排放夜间不得高于55分贝;

高考、中考期间,在考点周围重点路段设置如图中的禁止鸣笛标志,这种做法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振动;

分贝;

禁止鸣笛;

声源.

13.用运载火箭发射月球探测器时,火箭向下喷出高温火焰,为了防止发射台熔毁,除了选用熔点较 高 材料外,还需在发射台底部建造一个大水池.池内的水可作为保护剂,当高温火焰喷入水池中时,一部分水急剧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并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考点】熔点和凝固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分析】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根据水变化前后的状态确定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热情况.

火箭向下喷出高温火焰,为了防止发射台熔毁,应该选用熔点较高的材料;

当高温火焰喷入水池中时,一部分水急剧汽化,并且吸收热量.

高;

汽化;

吸收.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分析】刻度尺的使用时:

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

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A、刻度尺测量时不能歪斜,要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故A叙述正确;

B、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B叙述错误;

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C叙述正确;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故D叙述正确.

故选:

B.

【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

【分析】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统一各物体的速度单位,然后比较速度的大小.

运动员的速度v=

=10m/s;

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54×

m/s=15m/s;

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

因此速度最小的是运动员,其次是汽车,最快的是羚羊.

故选A.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

小华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驶,以自己作为参照物,他骑车的速度与风速相同,他们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所以感觉无风,此时的风向应该是向下游;

以柳树作为参照物,会看到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所以选项A正确,B、C、D错误.

【考点】长度的估测.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A、正常成年人穿“42”码的鞋子,长度为

=26c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4m/=1.4×

3.6km/h≈5km/h.此选项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0c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C.物体的运动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所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