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比较探究剃头匠练习北师大版186Word文件下载.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比较探究剃头匠练习北师大版186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比较探究剃头匠练习北师大版186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作者通过昔今不同的理发匠的对比,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触?
试联系现实实际,探究其成因。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路边有个剃头匠
杜卫东
这位剃头匠,个子不高、五十岁上下,摊位紧邻街心公园的旁门。
按说位置不错,可是据我每天散步时观察,他的生意最为清淡,供顾客等候坐的三只小凳子基本上没有派上过用场,甚至还出现过旁边儿的剃头匠借用的情况。
我印象中,他最标志性的姿势是,坐在椅子上两脚搭着一只木凳,面无表情,两眼微闭。
不过,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只要不是狂风突至、暴雨倾盆,他总是以这种姿势耐心地等待顾客光临,直到夜色如一团水墨洇开,一点儿一点儿把他湮没。
唯一的一次反常,是他急赤白脸地追上了一个老头儿,说,您给我的这五块钱是假钞。
老头儿不以为然,说怎么可能,五块钱的票子也造假,犯得上吗?
剃头匠怕他不换,晃晃手中的纸币,有点气急败坏,您看看,您看看,多薄!
麻烦您给换一张吧,谢谢您了!
就是那时候,我冒出了一个想法:
做他的主顾。
我注意观察过了,这个剃头匠理出的发型虽然传统,但是比较符合我的审美趣味。
剃头匠讷于言,每次理发你不说话他不言声,偶有问答也是简单地应对。
剃完头他会看着镜子里的我问,行吗?
我说行,他便解下我的白围裙用手一抖,脸扭向一旁,等着付钱。
钱给了,他的嘴角会向上咧一下,似笑非笑,然后把新收的钱和先前收的钱摞在一起数一遍,放进贴身的口袋里。
只有这时,他木然的脸上才会露出一丝欣慰的神色。
有一次我找他理发,他不在。
旁边的剃头匠告诉我,他去街心公园的大排档吃饭了,如果你不急,就等一会儿;
如果急,就由我来。
那天下午我正好有一个活动,非去不可,等不及了,就由旁边的剃头匠代劳。
我有一搭无一搭地问:
为什么他的生意那么清淡,你的生意这么好?
我觉得他手艺也不孬啊。
这位剃头匠说,其实这人特别厚道!
那天一个老太太剪头,把钱包落下了,他连拉链都没打开,愣是等到晚上八点老太太找回来。
这位兄弟还告诉,剃头匠有一个儿子,今年高考落榜,正在家里复读。
剃头匠要负担儿子复读的费用,还要为儿子的将来做些积累,所以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
平时的午饭就是一张烙饼,偶尔吃一碗牛肉面便是改善伙食了。
但是他过得并不快乐,因为儿子和他不亲,
耻于说老爸是个路边剃头匠,这让他有点失落和伤心。
我听了却心头一动,在对剃头匠寄予同情的同时又顿生敬意。
没想到,与世无争的剃头匠有一次险些和客人动了手。
那天散步,我目睹了事件发生的全过程:
剃头匠干完了一个活儿,解下客人的白围裙,照例用手抖了抖上面的头发茬,然后等着付钱。
可是那位客人用手胡噜胡噜头,对着镜子左照右照,脸上渐露愠怒之色,嘿,嘿,你这给我剃的是什么玩意儿呀,跟狗啃的似的!
剃头匠一脸茫然,他瞅瞅刚刚理完的头,嘟囔一句:
这活儿没毛病呀。
怎么没毛病呀!
客人六十来岁,一看就是属于那种爱占小便宜的人。
大家前后左右围观评价着那位老兄的脑袋,纷纷摇头:
这不是剃的挺好看的吗?
有剃头匠的同伴过来调解,说这份活儿就少收点钱。
少收点钱就行啦,我这脑袋怎么出门呀?
那位老兄佯装不干,以攻为守。
剃头匠也不干:
他凭什么少给钱呀,我这活儿干得有毛病吗?
那位老兄急了:
嘿,你还来劲了?
说着上前去揪剃头匠的领子,你看看我这鬓角,谁让你去这么短的。
这时,围观的人群中一个年轻后生挤出来,横在了两人中间,怒斥一声:
你放开手,不准欺负他!
这后生我认识。
那天散步时突遇暴雨,我和他在一处房檐下避雨,闲聊中知道他老家在河北农村,来北京打些零工,在街心公园的儿童游乐场收门票,一天六十元,给家里减轻点负担。
想来他是下班经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那位老兄愣了一下,便问:
嘿,你算哪一出儿,管什么闲事?
年轻后生双拳紧握、怒目而视:
我告诉你,他是我爸爸!
我听了,心头怦然一动,不由看了一眼年轻人身后的剃头匠。
只见刚才还沮丧委屈的这位兄弟,脸颊微红,在夕阳的映照下,双眼竟泛起一层泪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团水墨洇开”运用比喻手法,“一点儿一点儿”运用反复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夜色慢慢加浓的景象。
B.“我”是一个不追求潮流的人,选择做剃头匠的主顾,就是因为他理出的发型传统,比较符合自己的审美趣味。
C.“我”与另一个剃头匠的聊天内容反映了主人公的善良,这消除了你“我”对他的歧视,使“我”对他产生敬意。
D.“我”是小说的线索,是一个全知视角,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通过我的视角呈现出来。
2.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分别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
请简要分析。
(1)只有这时,他木然的脸上才会露出一丝欣慰的神色。
(2)脸颊微红,在夕阳的映照下,双眼竟泛起一层泪光。
3.前文写剃头匠的儿子“耻于说老爸是个路边剃头匠”,而后文却写他说“我告诉你,他是我爸爸”,小说这样安排是否矛盾?
为什么?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一、略
二、1、热情、温和、细心、周到,觉得自己十分尊贵;
冷淡、无礼、粗心,觉得心底怅然。
2、(a)处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理发师的用心、细心;
(b)处运用拟声词和感叹句,形象地写出作者惊心的听觉和无奈的感叹。
21·
cn·
jy·
com
3、物质文明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却在退化。
其他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不同的看法。
课后能力提升
三、1.A
2.
(1)“木然”表现了剃头匠因家庭经济负担过重和得不到儿子的尊重而内心感到不快乐。
“欣慰的神色”表现了他因生意有了进项而感到满意、宽慰。
(2)表现了剃头匠因为儿子在大庭广众之下承认自己并在自己受人欺负时出面护卫的激动和欣慰之情。
2·
1·
c·
n·
j·
y
3.不矛盾。
“耻于说老爸是个路边剃头匠”是剃头匠的儿子作为学生时虚荣心的表现;
“我告诉你,他是我爸爸”是他面对外人欺负父亲时,作为儿子,承担起保护父亲责任的表现。
这反映了剃头匠的儿子思想的变化,他从打零工的生活体验中,理解到了父亲赚钱的不易和工作的辛苦,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并克服了虚荣心,懂得了尊重父亲。
这样安排更好地表现了儿女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是父母最大的快乐的主旨。
黄生借书说练习1
一、加点字词解释
(1)授以书而告之
(2)非独书为然(3)若业为吾所有
(4)庋藏焉,姑俟异日观云尔
(5)归而形诸梦
(6)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7)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8)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9)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10)家贫难致。
(11)故有所览辄省记。
(12)其切如是。
(13)通籍(14)而少时岁月为可惜也。
(15)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16)使与书俱。
(17)汗牛塞屋
二、句子翻译
(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
“姑俊异日观云尔。
”[^#*~%]
__________________
(4)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有几?
(5)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6)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7)为一说,使与书俱。
(8)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
~#@*]
(9)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三、内容理解
1、《黄生借书说》选自《》,作者是(朝代)的,字,号,又号。
[~@^%*]
2、“说”是古代的一种的文体,课题的“说”是_意思。
3、课文为了论证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
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
(1),
(2)
(3)
4、课文第2节主要论述了。
作者认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原因是课文第3节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
正面是反面是。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
5、
与本文中“汗牛塞屋”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
这两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
6、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用原文回答)
7、作者“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是为了[&
^#~*]
。
8、引文中作者把与黄生的读书遭遇相对比,表达了作者的意思。
9、选文中“随园主人”的主要观点是。
文中“予之公书”和“张氏之吝书”具体表现分别是“”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
黄生借书说练习2[&
@~%#]
一、课文内容理解:
1、《黄生借书说》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又号_________。
2、“说”是古代的一种_____________的文体,课题的“说”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
3、课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________,写出3个自己所学过的第二人称代词。
[@#&
^*]
4、课文为了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
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
(1)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5、与本文中“汗牛塞屋”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
这两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
二、理解性默写:
[^*@#%]
1、与“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一句相照应的两句话是:
[#&
*~@]
⑴[#&
@^%]
⑵
2、作者向黄生提出的希望是:
三、翻译重点句子:
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2、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
*]
3、姑俊异日观云尔。
4、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5、故有所览辄省记。
#~^*]
6、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1)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授:
()[~@^%#]
(2)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无论:
()
(3)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夫人:
(4)今黄生贫类予类予:
()[#&
^%@]
(5)为一说,使与书俱俱:
(6)归而形诸梦诸:
()
(7)故有所览辄省记辄:
(8)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可惜:
五、问答题:
1.作者为何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2.作者为什么要讲述自己幼时借书的遭遇给黄生听?
3.作者从借书这件事情讲述了什么道理?
4.作者为何“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
]
5.作者讲述做官后书多蒙尘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6.作者写《黄生借书说》的用意在哪里?
[课外阅读•拓展提高]
(甲)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
(乙)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6.作者幼时借书有过怎样的遭遇,黄生借书受到怎样的优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乙段中,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
(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甲段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
正面是______________,反面是______________。
[*#%&
@]
9.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
@~#*]
#~%*]
黄生借书说1[&
@*#~]
(1)授以书而告之(把)(连词)(代词,指代黄生)[*~%&
^]
(2)非独书为然(只是)(是)(这样)
(3)若业为吾所有(如果)(已经)
(4)庋藏焉,姑俟异日观云尔(搁起来)(姑且)(等待)(他日)(罢了)
(5)归而形诸梦(之于)
(6)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这样那么)(本来)
(祖父和父亲)(儿子和孙子)(不用说,不必说)
(那人)(勉强)(借来)
(忧惧的样子)(停止)
(得到)[#%~&
(所以)(就)(记)
(12)其切如是。
(迫切)[^&
%*#]
(13)通籍(指做官)[~%&
@^]
(14)而少时岁月为可惜也。
(值得珍惜)[%^#*&
(只有)(把书公开,慷慨出借)(类似)
(一起)
(17)汗牛塞屋(搬运起来;
累得牛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
这里形容藏书很多。
汗,使……流汗)
[*^#&
%]
[@*#%^]
[#&
%~@]
[#*~&
1、《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文集》,作者是清朝(朝代)的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主人。
2、“说”是古代的一种叙议结合的文体,课题的“说”是_说说意思。
3、课文为了论证“书非借不能读”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
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
(1)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2)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的对比;
(3)作者过去和现在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4、课文第2节主要论述了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去读。
(“书非借不能读”)。
作者认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原因是不是自己的书,好不容易借来了,担心着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会抓紧时间去读。
课文第3节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
正面是幼年在借书不得后求书愈切的心理支配下,读书效率很高;
反面是做官后藏书不少反而不读书。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与本文中“汗牛塞屋”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汗牛充栋;
这两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藏书或著述极多。
6、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用原文回答)
7、作者“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是为了勉励黄生珍惜青春时光,勤奋读书。
8、引文中作者把自己少年时读书的遭遇与黄生的读书遭遇相对比,表达了作者把书公开慷慨出借,是黄生的幸运,勉励黄生专心读书的意思。
9、选文中“随园主人”的主要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
文中“予之公书”和“张氏之吝书”具体表现分别是“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为一说,使与书俱。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
[&
%^*#]
黄生借书说2答案
答案:
1.袁枚;
随园老人2.⑴fú
、qiǎng⑵zhuì
⑶shà
o⑷hà
o3.⑴交给⑵更不用说⑶这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⑷像我⑸写作4.⑴书如果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及时地阅读。
⑵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
⑶做官以后,花去官俸买回书来,满满地堆了一层,白色蛀虫和灰丝,常常沾满书本。
⑷懂得借到书的幸运与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也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一定会很快。
1.作者用心良苦,不仅以此宽慰黄生不以借书为耻,更以此勉励黄生专心读书,珍惜读书的机会。
2.既唤起共鸣,又勉励告诫黄生。
(意近即可)3.要珍惜并好好利用自己拥有的一切;
珍惜年轻时光认真学习。
9.⑴之于⑵就⑶值得珍惜⑷在一起4.⑴汗牛塞屋……子孙弃者无论焉。
⑵若业为吾所有……云尔。
4.勉励黄生珍惜青春时光,勤奋读书。
5.以类似的经历勉励黄生珍惜机会,专心读书;
告诫黄生读书年华一旦过去,以后很难读书。
6.宽慰黄生不以借书为耻,更以此勉励黄生专心读书,珍惜读书的机会(并尽快还书)。
[^@~*&
5.
(1)(参见课文注解①)
(2)叙事兼议论;
说说。
(3)吾,余,予;
尔,汝,子。
[%#^&
(4)“书非借不能读”①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②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的对比;
③作者过去和现在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6.作者的遭遇是“张氏之吝书”,“予固不幸而遇张”。
黄生则是“予之公书”,“生固幸而遇予”。
7.“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8.正面是幼年在借书不得后求书愈切的心理支配下,读书效率很高。
9.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结束全文,进一步表示对黄生的殷切期望。
10.略(参见译文)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美国国家教育部门公布了一份“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共产党宣言》赫然在列,耐人寻味。
《共产党宣言》最初是( )
A.第一国际成立宣言书
B.声援巴黎公社的倡议书
C.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
D.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总结性文件
2.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网上投票,评选世界近1000年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最后胜出。
来自挪威的投票者科里森说:
“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人们,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
”这位投票者说“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是因为马克思( )
A.改造空想社会主义B.发表《共产党宣言》
C.赞扬巴黎公社革命D.指导第一国际的工作
3.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B.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C.为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D.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4.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欧美各国匆忙救市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即对资本主义进行过无情鞭挞的马克思,却在欧洲重新风行起来。
马克思“重新风行起来”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已走向衰落B.欧洲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追捧马克思]
C.实行社会主义可以避免经济危机D.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5.“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这是一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这首歌的词作者是欧仁·
鲍狄埃,歌名是()
A.《命运交响曲》B.《国际歌》
C.《神曲》D.《马赛曲》
6.“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这首雄壮的《国际歌》创作的最初动机是为了纪念()
A.宪章运动B.德国工人运动
C.巴黎公社D.《共产党宣言》发表
7.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
A.宪章运动B.共产主义同盟成立
C.巴黎公社D.第一国际
8.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事件()
A.日本明治维新B.俄国十月革命
C.法国大革命D.俄国农奴制改革
9.“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这是下图著作中的一段文字。
该著作是
A.《独立宣言》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D.《共产党宣言》
二、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参见下图:
材料二: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1)据以上图文材料判断指出上文出自什么文献?
该文献是谁组织起草的纲领?
发表于何时?
(2)文中“锁链”指什么?
“整个世界”的含义是什么?
(3)该文献的发表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