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962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9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docx

《完整word版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docx

完整word版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学试题(全国II)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解析】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是沿用下来的叫法,故A正确;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B正确;

C.蛋白质含有C、H、O、N、S等元素,故C错误;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脱发等,故D正确;

【答案】C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0.1mol·NH4Cl溶液中,的数量为0.1

B.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D.0.1molH2和0.1mol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解析】

A.NH4+能够发生水解,故NH4+的数量小于0.1NA,故A错误;

B.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故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0.1NA;

D.H2+I22HI,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其分子总数为0.2NA,故D正确;

【答案】D

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d>c>b>a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解析】

a、b、c、d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故a为O,d与a同族,故d为S,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故c为Al,则b为Na或Mg;

A.原子半径b>c>d>a,故A错误;

B.4种元素种b的失电子能力最强,故其金属性最强,故B正确;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故C错误;

D.O2的氧化性强于S,故D错误;

【答案】B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解析】

A.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结论正确,故A正确;

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但钠反应更剧烈,故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活性不同,故B错误;

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楚,利用的是强酸制弱酸,故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故C错误;

D.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含有HCl能够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故D错误;

【答案】A

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解析】

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失电子被氧化,故A正确;

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能够增加反应时的接触面积,故B正确;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C错误;

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故D正确;

【答案】C

12.改变0.1二元弱酸溶液的pH,溶液中的、、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H=1.2时,

B.

C.pH=2.7时,

D.pH=4.2时,

【解析】

A.由图像可知pH=1.2时,c(H2A)=c(HA-),故A正确;

B.K2(H2A)=,pH=4.2时,c(A2-)=c(HA-),故K2(H2A)=c(H+)=10-4.2,故lg[K2(H2A)]=-4.2,故B正确;

C.由图像可知,pH=2.7时,c(HA-)>c(H2A)>c(A2-),故C正确;

D.pH=4.2时,c(A2-)=c(HA-)>c(H+),故D错误;

【答案】D

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2mL0.1的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C.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D.

向2支盛有2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

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解析】

A.由实验现象可知发生反应Fe+2Fe3+=3Fe2+,知还原性Fe>Fe2+,故A正确;

B.瓶内有黑色颗粒(C)产生,故CO2→C,CO2表现氧化性,故B正确;

C.NH4HCO3受热分解产生的NH3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C错误;

D.相同类型的物质,溶度积越小越易形成沉淀,故D正确;

【答案】C

26.(14分)

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

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

加入硝酸的目的是将滤液中的Fe2+全部氧化为Fe3+,还可使用H2O2代替硝酸。

(2)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SiO2,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

(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加快反应的速率,促进Fe3+、Al3+的水解。

沉淀B的主要成分为Fe(OH)3、Al(OH)3(写化学式)。

(4)草酸钙沉淀经稀H2SO4处理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

+H++H2C2O4→Mn2++CO2+H2O。

实验中称取0.400g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0.0500mol·L−1的KMnO4溶液36.00mL,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45%。

【解析】

(1)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溶液中的Fe2+氧化为Fe3+,因盐酸为溶剂,故可使用硝酸铵代替硝酸;

(2)二氧化硅不溶于盐酸、硝酸,故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SiO2,但其能够溶于氢氟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

(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促进Fe3+、Al3+的水解,加快形成沉淀的速率,故沉淀B的主要成分为Fe(OH)3、Al(OH)3;

(4)采用关系式法:

5H2C2O4—5CaC2O4——2KMnO4——2MnO4-

x0.0018mol

故样品中钙的质量为=0.18g,故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

27.(14分)

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

回答下列问题:

(1)正丁烷(C4H10)脱氢制1-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4H10(g)=C4H8(g)+H2(g)ΔH1

已知:

②C4H10(g)+O2(g)=C4H8(g)+H2O(g)ΔH2=−119kJ·mol−1

③H2(g)+O2(g)=H2O(g)ΔH3=−242kJ·mol−1

反应①的ΔH1为+123kJ·mol−1。

图(a)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x小于0.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AD(填标号)。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降低压强

(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

图(b)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n(氢气)/n(丁烷)的关系。

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氢气的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进行。

(3)图(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

丁烯产率在590℃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590℃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丁烯分解成短碳链烃的速率加快。

【解析】

(1)②-③得①,故①中△H1=+123kJ·mol-1;由图像a知,相同温度下转化率xMpa>0.1Mpa,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故x<0.1;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需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吸热反应,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降低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故答案为AD;

(2)降低的原因是氢气的浓度增大,促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590℃之前,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590℃之后,丁烯分解成短碳链烃的速率加快;

28.(15分)

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

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

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

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

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I2=2I−+)。

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增加水样中氧的溶解量。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2+2Mn(OH)2=2MnO(OH)2。

(3)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

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容量瓶;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氧气及二氧化碳。

(4)取100.00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80mg·L−1。

(5)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偏低。

(填“高”或“低”)

【解析】

(1)搅动水体表面能够增加水体中的氧的溶解量;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O2+2Mn(OH)2=2MnO(OH)2;

(3)溶液配制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容量瓶;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杀菌、除氧及二氧化碳;

(4)滴定终点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由关系式法:

O2——2MnO(OH)2——4I-——4S2O32-,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

(5)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则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偏小,故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35.[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