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
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
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
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
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
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
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
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
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
这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
(选自“国际儒学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自然界中,因为大气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大地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
人类社会亦如此,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
B.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草随风动,强调百姓在领导者的影响下,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
C.《诗经》中的“风”,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
D.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而符不符合法律法规并不重要。
B.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C.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
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只有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D.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其目的是更好地生存。
B.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C.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解与世界和平。
D.《左传》记载楚使言于齐师: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这句话是指两国距离甚远,而非各自的风俗文化不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瘐质,字行修,少而明敏。
八岁诵梁世祖《玄览》等十赋,拜童子郎。
开皇元年,除奉朝请,历鄢陵令,迁陇州司马。
大业初,授太史令。
立言忠鲠,每有灾异,必指事面陈。
而炀帝性多忌刻,齐王谏亦被猜嫌。
质子俭时为齐王属,帝谓质曰:
“汝不能一心事我,乃使儿事齐王,何向背如此邪?
”质曰:
“臣事陛下,子事齐王,实是一心,不敢有二。
”帝怒不解,由是出为合水令。
八年,帝亲伐辽东,征诣行在所。
至临渝谒见,帝谓质曰:
“朕承先旨,亲事高丽,度其土地人民,才当我一郡,卿以为克不?
”质对曰:
“以臣管窥,伐之可克,切有愚见,不愿陛下亲行。
”帝作色曰:
“朕今总兵至此,岂可未见贼而自退也?
”质又曰:
“陛下若行,虑损军威。
臣犹愿安驾住此,命骁将勇士指授规模,倍道兼行,出其不意。
事宜在速,缓必无功。
”帝不悦曰:
“汝既难行,可住此也。
”及师还,授太史令。
九年,复征高丽,又问质曰:
“今复何如?
”对曰:
“臣实愚迷,犹执前见。
陛下若亲动万乘,糜费实多。
”帝怒曰:
“我自行尚不能克,直遣人去,岂有成功也!
”帝遂行。
既而礼部尚书杨玄感据黎阳反,帝大惧,遽而西还,谓质曰:
“卿前不许我行,当为此耳。
今者玄感其成事乎?
“玄感地势虽隆,德望非素,因百姓之劳苦,冀侥幸而成功。
今天下一家,未易可动,终必无成。
”十年,帝自西京将往东都,质谏曰:
“比岁伐辽民实劳敝陛下宜镇抚关内使百姓毕力归农三五年间令四海少得丰实然后巡省于事为宜陛下思之”。
帝不悦,质辞疾不从。
帝闻之,怒,遣使驰传,锁质诣行在所。
至东都,诏令下狱,竟死狱中。
(节选自《隋书·
列传·
卷四十三》)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岁伐辽民/实劳敝/陛下宜镇抚关内/使百姓毕力归农三五年间/令四海少得丰实/然后巡省于事为宜/陛下思之
B.比岁伐辽/民实劳敝/陛下宜镇抚关内/使百姓毕力归农/三五年间/令四海少得丰实/然后巡省/于事为宜/陛下思之
C.比岁伐辽/民实劳敝/陛下宜镇抚关内/使百姓毕力归农/三五年间/令四海少得丰实/然后巡省于事/为宜陛下思之
D.比岁伐辽民/实劳敝/陛下宜镇抚关内/使百姓毕力归农/三五年间令四海少得丰实/然后巡省/于事为宜/陛下思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
官职任免中的常用词语,例如“左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本文主人公就由鄢陵县令升任为陇州司马。
B.太史令:
西周、春秋时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等,为朝廷重臣;
隋炀帝时负责编写史书和天文历法,为从五品官员。
C.礼部:
隋唐时为六部之一。
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并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藩属和外国往来之事。
D.西京、东都:
在不同时代所代指的城市不同。
如本文中,西京指长安,东都指洛阳。
到北宋时东都指开封,西京指洛阳。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瘐质聪明机敏,屡受提拔。
他八岁就能背诵梁世祖的多篇赋文,隋文帝时做过鄢陵县令和陇州司马,隋炀帝初年被授予太史令。
B.瘐质刚正不阿,个性耿直。
每当有灾变天象,他一定要把可能发生的灾变当面告诉皇上;
而且两次阻止炀帝亲征,即使被夺爵罢官也不屈服。
C.瘐质富有远见,才能超众。
他认为炀帝亲征劳民伤财,只需派遣精锐出其不意去攻打敌人即可;
他还料定叛军不得民心,一定不能成功。
D.瘐质心怀社稷,情系苍生。
他反对皇帝连年征战和出巡,主张安抚百姓,与民休息,使他们能全力耕作,尽快过上富足的生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朕承先旨,亲事高丽,度其土地人民,才当我一郡,卿以为克不?
(5分)
(2)玄感地势虽隆,德望非素,因百姓之劳苦,冀侥幸而成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楚江怀古①
唐·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②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①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②云中君:
云神。
“云中君”为《楚辞·
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8、“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除“对仗”外,本句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效果如何?
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9、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原诗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
,。
(2)屈原在《离骚》中“,”两句运用象征手法,用以荷叶莲花为衣裙来表示自己追求高洁品质,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
(3)《红楼梦》第三回从贾宝玉眼中描写林黛玉,写其聪明颖悟和病弱娇美的两句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老人与井
夏一刀
掌灯时分,瞎伯划拉着他那根光亮的导盲棍摸到黑牛家里。
瞎伯有事没事最喜欢到黑牛家里去,拉拉家常、谈谈天,喝一杯黑牛采制的清茶。
瞎伯说,黑牛,你晓得吧,我们村里以前有一口老井的,叫善卷古井。
黑牛说,晓得晓得,我小时候听爷爷讲过,说是一个叫善卷的古人,他看到春夏天枉水河河水浑浊,人们喝了就生病,就带领大家挖了一口井。
是吧?
瞎伯说,善卷是神仙下凡呢,什么都懂。
他对乡里的人像兄弟姐妹一样好,和气得很。
本事很大,皇帝都要向他求助,问他治理国家的办法!
黑牛笑道,瞎伯,你讲得神气活现,好像见过他一样。
瞎伯说,我没见过善卷,我见过他挖的井呀,那时的井台用桃花石砌的,周围又用桃花石铺了地面。
我和小伙伴们在孤峰岭上砍柴,口渴了就跑到井边,趴在井边咕噜咕噜喝水,那水真甜呀。
黑牛说,瞎伯,你今天总讲井呀井呀干什么呢?
瞎伯不做声,从怀里摸索出一个布包,黑牛,我这里有一万多块钱,你帮我请人打一口井吧!
黑牛急了,瞎伯!
你攒几个钱容易吗?
花光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你要打一口井干什么呢!
吃水还是我来帮你挑呀!
你别管,黑牛,我就想再尝尝古井里的水,我要你打你就打。
瞎伯把话说得很坚决,怎么劝阻都没用。
黑牛只好说,那好吧,瞎伯。
第二天就开始打井了。
瞎伯用导盲棍点点戳戳到一个地方说,黑牛,这地方就是老井的位置,就在这儿掏吧。
挖了三天,就传来了黑牛兴奋的喊叫声,瞎伯,真如你讲的,一下就挖到了老井,才下去不到二十米,就出了水呢。
瞎伯急急忙忙敲着棍子来到井边,黑牛,快舀一瓢给我尝尝。
黑牛舀了一瓢水给瞎伯。
瞎伯喝了一口,含在嘴里,久久地品着。
瞎伯摇了摇头,黑牛,你欺我是瞎子是不是。
这是孤峰岭上的山泉水。
黑牛说,我骗你干什么?
不信你丢一个石子下井试试。
瞎伯果真摸了一个小石子丢下了井。
听到扑通一声水响,瞎伯笑了。
瞎伯说,黑牛,你帮我把其他的乡邻都喊过来一起吃晚饭吧,要庆祝呢!
太阳一偏西,大家陆陆续续地来了。
来的人都给瞎伯道喜,瞎伯乐得白胡子一抖一抖。
这个黄昏,瞎伯的小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菜每家都带来了一些,合在一起,满满一大桌。
男人喝着德山老酒,女人也喝,瞎伯也端起了酒杯。
瞎伯说,黑牛,井打好了,剩下的钱你去买一些管子,一家一家把水抽过去。
大家说,瞎伯,剩下的钱你自己收好,买管子每家自己管吧。
瞎伯说,黑牛,我十几岁就瞎了,这辈子全靠你们这些乡邻照顾,要不,我这瞎老头哪有这么好的日子!
我不能忘本哪,就做这么一点点好事,也算是对大家的报答吧。
我晓得我的日子不多了,我走了,麻烦大家把我埋进土就行,不许用太多的钱,黑牛,你要是不依我的,我就在你梦里来找你。
大家都哈哈地笑起来,一边举杯干酒。
瞎伯也许醉了,睡到第二天中午还没有起来。
黑牛从屋梁上爬了进去。
瞎伯已经睡了过去,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把瞎伯抬上了山,黑牛用瞎伯留下的钱请了一个专业打井队。
打井的人用洛阳铲在新井三米远的地方探到了老井的位置。
一层一层的土起上来,露出了古老的井壁。
再往下,堵住的泉眼打开了,清亮的水涌上来,水花翻开着,像一朵一朵百合。
黑牛从开始打的井里起上来一只盛水的大木桶,这是蒙骗瞎伯的。
然后,从古井里打上来一桶水,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围在井边的乡邻都屏住呼吸,抿了一口。
水甜甜的,润润的,像甘露。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写“掌灯时分,瞎伯划拉着他那根光亮的导盲棍摸到黑牛家里”,看似突兀,但能够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瞎伯跟黑牛讲了那么多关于善卷的故事,是因为他认为自己跟善卷差不多,他也是会为大家谋福利的人。
C.因为瞎伯见过那口古井,所以他根据自己的记忆用导盲棍点了一个地方,黑牛在那里打出了甘甜的井水。
D.瞎伯用自己的钱为村里人挖了口井,大家都来给瞎伯道喜。
当瞎伯要用自己的钱给大家买管子通水时,被大家拒绝了。
E.瞎伯虽然去了,但他是满足的,他虽然感觉黑牛递给自己的水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好,但总算还了乡邻们一份情。
(2)小说中的瞎伯有哪些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
答:
(3)黑牛为什么开始不用瞎伯的钱打井,而在瞎伯死后又用他的钱打井?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小说以“水甜甜的,润润的,像甘露”结尾有何用意?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II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队队小而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②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③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④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⑤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⑥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④⑤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人社部多次证实延时退休政策将推行之后,《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在政府机构的调研中,部分国企出现了退休后收入高于退休前收入。
B.“和”字当选为2015海峡两岸的年度汉字,“和”字真切反映了两岸民众对80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的珍惜,对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由衷期盼。
C.3月29日,主场作战的中国男足在幸运地以2∶0击败卡塔尔后,全国球迷开始了狂欢,这是自2002年以来中国男足首次打入亚洲区世界杯预选赛的决赛阶段。
D.伊拉克国会国防安全委员会主管扎米里说,为了对抗可能遭遇的生化攻击,恐怖组织目前正致力于生产和研发化学武器。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传统家族主义也尊重个人,①不以小我为中心,②以“天人合一”为归依。
钱穆指出,儒家思想里,③也有“个己主义”,④很巧妙地调和了人我内外的冲突,⑤,中国人看人生和社会,只是个浑然一体。
一体之根本,大而言之,⑥是自然,是天;
小而言之,则是各自的小我。
小我与大自然一体,这便是中国人所谓“天人合一”。
A、但而虽然但因此便B、不是而是即便也会诚然不
C、但是却∕也总之则D、因为所以∕从而但是便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8字。
全面实施乳制品加工工艺标准化监管,彻底消除企业过热加工的乱象是优质乳工程的保证。
即使拥有优质原料奶,①,也不能生产出优质乳制品。
我国的乳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过热加工现象,主要是因为企业低价收购低质的原料奶,细菌数量高,②__,可谓“一热遮百丑”。
但是,③__,比如维生素C的损失率达到30%,使牛奶失去应有的营养作用。
①□□□□□□□□□□□□□□□18字
②□□□□□□□□□□□□□□□18字
③□□□□□□□□□□□□□□□18字
16.对联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联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丰富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请分别以春节和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内容各写一副对联。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苏轼说:
“守其初心,始终不变。
康德说:
“既然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1.D(“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的社会情状”与“《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并不构成因果关系;
且“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于文无据。
)
2.A(“符不符合法律法规并不重要”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
3.B(“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表述绝对,而且以偏概全。
4.【答案】B
5.【答案】A(左迁,降级。
)
6.【答案】B(原文并没有显示出“他被夺爵罢官”。
7.
(1)翻译:
我承奉先王旨意,亲征高丽,估量它的土地人民,才相当于我的一个郡县,你认为我能攻克它吗?
5分:
采分点“事”(征讨)、“度”(估计、估量)、“当”(相当)、“不”(同“否”)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通顺1分。
(2)翻译:
玄感所据之地,地势虽好,但道德威望却不是一向就有的,只借助于百姓的劳苦,希望侥幸成功。
采分点“素”(向来)、“因”(依靠、凭借)、“冀”(希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庾质,字行修,小时候就聪明、敏锐。
八岁能背诵梁世祖的《玄览》等十篇赋,被授予童子郎。
在北周做官时任齐炀王的记室。
开皇元年被任命为奉朝请,做过鄢陵县令,后升为陇州司马。
大业初年,被授予太史令。
庾质语言耿直,每当有灾变天象,他一定要把可能发生的灾变当面告诉皇上。
而隋炀帝生性多猜忌而且待人苛刻,齐王杨谏也被怀疑。
庾质的儿子庾俭当时是齐王的部属,炀帝对庾质说:
“你不能一心一意地侍奉我,而让你的儿子侍奉齐王,为什么要这样三心二意呢?
”庾质说:
“我侍奉陛下,我儿子侍奉齐王,实际上是一个心愿,不敢有异心。
”炀帝怒气未消,因此让他出京任合水县令。
大业八年,炀帝亲自率兵攻打辽东,庾质应征到行宫去。
到了临渝,拜见皇上。
皇上对庾质说:
“我承奉先王旨意,亲征高丽,估量它的土地人民,才相当于我的一个郡县,你认为我能攻克它吗?
”庾质回答说:
“依我之浅见,讨伐高丽是可以取胜的。
但我有一个愚蠢的看法,那就是不希望陛下亲自出征。
”炀帝变了脸色,说:
“我现在已经领兵到此,难道可以不见贼人就自己回去吗?
”庾质又说:
“陛下如果真要前去,我担心会挫损军威。
我仍旧希望您驻扎在这里,只命令勇猛的将领指挥军队,倍道兼行,出其不意地去攻打敌人就可以了。
行动要迅速,慢了就没有作用了。
”炀帝不高兴地说:
“你既然认为这次行动困难,那你留在这里好了。
”等到军队回来后,授予他太史令之职。
大业九年,炀帝再次出征高丽,又问庾质:
“这一次会怎样呢?
“我实在是愚昧而又执迷不悟,我还是坚持原来的观点。
陛下如果要亲自出征,耗费的人力物力实在太大。
”炀帝恼怒地说:
“我亲自出征尚且不能取胜,难道派别人去反而能成功吗?
”炀帝于是亲征高丽。
不久,礼部尚书杨玄感凭借黎阳反叛朝廷。
炀帝惊恐万分,马上向西返回,对庾质说:
“你上次不许我亲自出征,想必就是这个缘故吧。
那现在玄感可以成事吗?
“玄感所据之地,地势虽好,道德威望却不是一向就有的,只借助于百姓的劳苦,希望侥幸成功。
然而现在天下是一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动摇的,他最终一定不能成功。
大业十年,炀帝从西京往东都去,庾质进谏:
“连年征战辽东,人民实在劳苦疲敝。
陛下应该镇守关内,安抚百姓,使他们能全力耕作。
三五年内,使天下人民稍稍富足,然后再下去巡省视察,这样做对治国有利,望陛下三思。
”炀帝不高兴,庾质托病不随皇上去东都,炀帝听说后,很愤怒,派人驱车传令,把庾质拘押到行宫。
庾质被押到东都后,皇上下诏将他投进监狱,后来竟然死在狱中。
8、两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
“广泽生明月”,“广泽”即广阔的洞庭湖面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以活泼泼的生命,将其冉冉升起的动感写出来了,该句以动写静,描绘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1分);
“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该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青山茫的苍,江流的喧闹(1分)。
两句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阔大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下文诗人抒发仕途失意、对景怀人的营造了氛围(2分)。
9、全诗以悲愁作结,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缅怀之情(2分),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2分)。
诗题怀古,实是抒发自己的感情,自己仕途失意,泛游楚江,听到“猿啼”,看到“微阳”、“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暮秋景色,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对景怀人,很自然地想起屈原来。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他想起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
然而,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丛生了。
(2分)(意思接近即可)
10.
(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3)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11、
(1)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
答B、C不给分。
(D黑牛起初并没有用瞎伯的钱打井。
B“因为他认为自己跟善卷差不多,他也是会为大家谋福利的人”错,他是想向善卷学习,做一个像善卷那样为大家谋福利的人;
C“黑牛在那里打出了甘甜的井水”错,从原文看,黑牛在开始打的井里只是放了一只盛水的大木桶,并不是真正打出了井水;
(2)①生活节俭。
自己节衣缩食,积攒了一万多块钱。
②知恩图报。
他知道全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