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83597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屋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房屋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房屋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房屋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房屋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屋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Word格式.docx

《房屋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屋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房屋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Word格式.docx

清孔后应及时验孔,验孔内容项目主要有孔深、孔径、中心偏差、垂直度等。

⑸安放钢筋笼:

按图纸要求在现场加工制作钢筋笼,笼长需要分两段安装时,连接方式依据规范进行焊接。

钻机自行吊装安放孔内。

为控制桩体保护层厚度,应在钢筋笼主筋上加焊Ф8钢筋扶正器,每四个一组,每根长500mm,在钢筋同一截面外围,每隔2m均匀布置点焊于主筋上。

钢筋笼运输、吊装入孔时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扭曲变形。

入孔时要扶正、直顺,缓缓放入孔中,防止碰撞孔壁,放到设计桩顶标高后,用2Ф16钢筋做吊筋在孔口予以固定,以保证钢筋笼的标高。

⑹钢筋笼吊装完毕后,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立即浇筑砼。

在灌筑砼前,首次灌筑量不小于0.5m³

灌筑砼的过程中,设专人测量,记录砼灌入量,孔内砼面升高值。

控制最后一次灌筑量,桩顶不得偏低,应凿除的浮浆高度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达到强度设计值。

1.3.土方工程

各个站点的土方主要采用机械开挖与人工开挖相结合,土方外运至土场保存。

基础边坡根据基坑深度采用自然放坡或临时支护,并分别留出500mm宽工作面。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基槽(坑)撒灰线→土方开挖→人工清槽→触探、钎探验槽。

施工准备:

开挖前摸清基槽(坑)开挖范围内地下管线、障碍物的情况,若地下有管线或其它障碍物,在开挖过程中采取人工开挖,待处理完毕后上报建设单位。

基槽(坑)撒灰线:

测量人员用白灰将基槽(坑)的上口线以及下口的底线放出,作为土方开挖的依据。

土方开挖:

采用机械进行挖土时,根据其开挖深度不同分层进行,挖至基底标高上30cm即可。

人工清槽:

基底上预留30cm挂线由人工用平锹进行平整清除,基底表面应平整。

触探、钎探验槽:

人工清槽完成后,先进行触探。

使用触探仪对持力层进行触探,结果合格后还要进行钎探。

钎探探点间距为1.5m,钎探深度为2.1m。

钎探完成后,根据现场情况及钎探记录,由建设、设计、勘察、监理、施工几方共同进行验槽,核实基底与设计的地质资料是否相符,基底土质及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进行下道工序,如果不满足要求,通知设计单位进行地基变更处理。

其它:

基坑上口设置围堰进行挡水处理,确保场内积水不流到坑槽内。

1.4.钢筋工程

钢筋入场检查→钢筋下料→清理放线→钢筋绑扎→申报隐检→转入下道工序。

入场检查:

钢筋进场时,应附有厂家的质量证明书,并且按规定取样复试和外观检查,包括规格、直径公差、有无裂纹、气孔、表面锈蚀情况。

所有钢筋必须在质量证明书齐全及复试合格后,才能使用。

钢筋加工: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油渍、漆污和用锤敲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钢筋加工要严格按料表进行,料表上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明需加工钢筋的型号、形状、尺寸及使用部位和数量。

钢筋的除锈,对于盘圆钢筋来说,在使用调直机进行调直时便起到了除锈的作用;

对于直条钢筋来说,采用钢丝刷进行人工除锈。

本工程钢筋的调直全部采用调直机进行。

调直钢筋时,要根据钢筋的直径选用调直模和传送压辊,并要正确掌握调直模的偏移量和压辊的压紧程度。

钢筋调直后应平直,无局部曲折,其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

钢筋绑扎:

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根钢筋上应尽量少设接头,其余部位梁板的架力筋宜在跨中1/3范围内搭接,受力筋在支座处搭接;

梁从任意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L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25%。

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水泥砂浆垫块以控制保护层厚度,其厚度高于保护层厚度2mm,竖向设铁线。

1.5.模板工程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及以往的施工经验,顶板、梁、框架柱、构造柱均选用木模体系,由竹胶板和木方构成。

⑴梁模板:

本工程梁模板采用12mm厚覆面多层板,下部钉50×

100mm的木龙骨,底模落在脚手架的横杆上,横杆间距900mm,梁下加顶撑,间距900mm。

梁侧模采用Φ48、壁厚3.5mm的钢管固定,高度大于700mm的梁加穿墙螺栓,两侧用支顶保证梁的垂直。

模板在拼装部位粘海绵密封条,以防浇筑混凝土时漏浆。

跨度大于4m的梁按2‰起拱。

⑵楼板模板:

楼板模板采用10㎜厚竹胶板,用100×

45木枋作搁栅,间距@200,其两端将梁侧模上口顶紧牢固,竹胶板铺设好后,应检查板面标高,平整度,以及拼缝宽度,必要时可采用拼缝材料,如油毡、不干胶等进行嵌补。

在正常气温条件下,楼板混凝土中掺加早强剂,缩短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时间,加快模板周转和施工进度。

⑶柱模板:

柱模板采用18厚的覆面多层板,同50×

100木方配制,柱箍采用[10槽钢,间距400一道。

支撑采用花篮螺栓在柱子四面与地锚拉结。

⑷构造柱、圈梁模板:

支设构造柱模板时,在根部要留设检查口,以便清理掉落物和检查,里边支角模时支撑用三角铁支架,外边露明处模板支设须用Φ6焊接箍筋,不得用铁线绑扎。

柱箍间距500mm。

在墙交接处,如柱边垛小于500mm时,要垂直加设模板支撑。

在支设圈梁模板时,注意圈梁几何尺寸,上口也要加固,尤其在模板接头处支撑要有足够的刚度,以防模板下沉倒模等。

⑸模板拆除:

模板拆除时,结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侧模板拆除时,以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即可拆除。

承重、底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00%。

拆模顺序为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严格要求做到谁安装谁拆模。

拆模时,应尽量避免混凝土表面或模板受到损坏,拆模有有专人指挥,注意整块下落伤人。

拆下的模板,有钉子的,要使钉尖朝下,以免扎脚。

拆完后,应及时加以清理、修模,按种类及尺寸分别堆放,刷隔离剂,以便下次使用。

1.6.脚手架工程

本工程站房主体施工室外采用φ48钢管双排扣件落地脚手架,室内模板支撑采用满堂碗扣式脚手架。

1.6.1.站房外脚手架施工

站房外脚手架采用扣件式落地双排脚手架。

⑴工艺流程:

基础施工→搭设脚手架→挂密目安全网→满铺竹脚手板或竹笆→外墙装修→脚手架拆除。

⑵搭设方法:

①脚手架立杆纵向间距1.5m,立杆排距1.0m,大横杆步距1.8m,小横杆在大横杆上,内立杆距结构面300mm。

底部搭设通长扫地杆。

②剪刀撑设在脚手架外侧,沿脚手架通长全高连续设置;

横向支撑每隔15m沿脚手架高度设置一道。

剪刀撑钢管搭接不小于1000mm,不少于两个扣件,端部扣件的盖板的边缘至杆端间距不小于100mm。

③落地式脚手架形成整体,并且与建筑物进行拉结。

④在架子操作层上满铺竹脚手板,脚手板下适当增加小横杆,不得出现探头板,用8#铁丝将竹脚板与小横杆绑牢,其下挂设平网,建筑物与内立杆间进行四步架一封闭。

⑤操作层设180mm高的挡脚板及1200mm高的护身栏杆。

⑥纵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

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

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⑦随着架子的搭设及时挂绿色密目安全网,形成全封闭施工。

⑶质量要求:

搭设前应进行交底,搭设完毕需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基础平实,不得缺少垫板及扫地杆,排水畅通。

与建筑物间的拉结牢固,不得漏缺。

整架垂直度不得大于5cm,纵向直线度应小于1/200L,横杆水平度小于1/400L,搭设时要用标尺及线坠控制。

扣件拧紧,与杆件连接牢固。

钢管使用Ф48、δ=3.5mm钢管。

扣件使用可锻铸铁扣件。

钢管表面不得有凹坑、麻点、锈蚀脱皮、裂纹、变形、扭曲现象,扣件不得有变形、裂纹、砂眼、脱丝等现象。

密目安全网使用具有准用证的产品,在100cm2内有2000网目以上。

⑷脚手架拆除:

装修完成后,制定拆除方案。

拆除前对脚手架作一次全面检查,清除所有物品,设立拆除区,禁止人员入内,派专人负责。

拆除顺序为自上而下逐层拆除,不得上、下层同时拆除。

后安装的先拆,先安装的后拆。

拉墙杆及拉接筋在拆到该层时才许拆除,严禁提前解开。

拆除的构件应用吊具吊下,或人工递下,严禁抛掷。

每拆除一步架后,都要配合装修,割除凸出墙面的预埋铁件,完善装修的未了事宜,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拆除。

⑸脚手架的使用与保护:

脚手架使用中经常检查,清除架子上的杂物,严禁在架子上堆积过多施工材料,或多人挤在一起,以免架子发生超载,造成事故。

脚手架上施工材料随用随运,施工荷载不得大于270KN/m2。

使用的机具、材料等尽量放在脚手架里侧,以减小倾覆力矩。

施工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经常检查脚手架,如发现连接部件有松动、位移等现象时,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⑹脚手架外围护:

采用全封闭,每步架下面1.0m用竹篱笆铺设,用18号铁丝与立杆及护身栏杆绑牢,上部0.8m用安全网封闭与立杆上面、大横杆及下面护身栏杆绑扎牢固。

⑺外脚手架上人斜道:

搭设人行斜道,具体位置待主体施工时定。

人行斜道采用之字形,斜道宽1.0m,坡度1:

3,上铺脚手板,钉防滑条。

防滑条间距30cm,设护身栏杆,走道外架全封闭。

⑻人员出口防护:

施工人员进出的信道口设防护棚。

由于上方施工可能坠落物体,以及处于塔吊把杆回转范围之内的通道,其受影响范围之内。

搭设顶部能防止穿透的双层防护廊或防护棚。

1.6.2.站房内模板支撑

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是钢管满堂碗扣式体系,本工程部分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属于高支模范围,施工前经过当地专家组进行评审后方可施工,因此关于高支模的专项方案待中标后另行详细编制,下文中只穿插简要叙述,不另行编制。

支撑体系

梁模采用九夹板,加固肋条采用50*100mm木方及φ48*3.5钢管做背杠,木方肋条间距为200mm。

当梁高超过600mm时增设穿梁拉杆,拉杆通过“3”型卡、螺帽与加固肋条连接,螺杆横向间距为600mm,竖向间距视梁高而定,梁高600~800mm时设一道拉杆,800~1200mm时设二道拉杆,1200~1500mm设三道拉杆。

梁底立杆沿梁截面使用3立杆,端部立杆距梁边400mm,中间立杆位于梁中,立杆沿梁跨方向间距同满堂立杆间距。

⑵楼板支撑体系

采用多层板做面板,木方做龙骨,满堂碗扣式脚手架做支撑及加固,根据工程特点,立杆支撑体系与梁同,为满堂脚手架,木龙骨间距200mm排设。

①楼层高度在4m以下

满堂碗扣式钢管立杆间距1.2m,水平杆步距1.2m。

②楼层高度在4m以上

满堂碗扣式钢管立杆间距0.9m,水平步距1.2m。

③楼层高度在8m以上

满堂碗扣式钢管钢管立杆间距0.9m,水平步距1.2m。

楼板碗扣式满堂支架见图2.5.7-6。

⑶构造要求

①除特殊要求外,所有垂直支撑立柱应保证其垂直,2m高度得垂直度允许值偏差为15mm。

②支撑梁、板的支撑立柱构造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梁和板的立柱,其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B.钢管立柱底部应设垫木,垫木为50*300mm脚手板。

C.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向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顺序设扫地杆。

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说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

由于层高超过了8m,因此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

D.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φ48*3.5mm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

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0mm,并应采用3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③施工时,在已安装好的模板上的实际荷载不得超过设计值。

已承受荷载的支架和附件,不得随意拆除或移动。

④立柱构造与安装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2跨,高低差不得大于1m,立柱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0.5m。

B.立柱接长严禁搭接,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C.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D.满堂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上至下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

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

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

~60°

当层高超过8m时,还应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每个剪刀撑中间处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撑。

⑤脚手架底层步距不应大于2m。

⑥所有立杆顶部扣件是双扣件。

⑦支撑体系各杆件搭设完毕并经各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模板铺设,立杆不得后塞。

⑧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固结点采用钢管抱箍形式固结。

⑷施工工艺

①施工准备

A.施工前应按施工方案要求向架设和使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B.应按规范要求对钢管、扣件、等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a.钢管、扣件等应具有质量检验报告。

b.钢管表面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涂有防锈漆。

c.表面锈蚀严重不应使用。

d.有裂缝、变形的扣件严禁使用,出现滑丝得螺栓更换,且做好防锈处理。

e.检验合格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

②搭设

A.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得垂直度。

B.严禁将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

C.纵、横向扫地杆应按构造要求搭设。

D.剪刀撑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E.扣件规格与钢管外径相同;

螺栓拧紧扭力距不应小于40N·

m,且不应大于65N·

m;

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等用得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得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

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

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得长度不应小于100mm。

③拆除

A.拆除前的准备工作:

a.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要求。

b.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支撑体系等是否安全;

根据检查结果完善拆除顺序和措施;

c.应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d.应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B.拆除作业由上而下逐层进行,遵循“先搭后拆、后搭先拆”原则,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C.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1.7.混凝土工程

1.7.1.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施工前,一是要注意施工期间的天气预报,夏天注意暴雨,二是注意安排好劳动力,检查混凝土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三是注意水、电供给和材料贮备情况,四是要确定好施项目经理部域,保证混凝土施工能一气呵成,五是要有应急的临时措施,如停水、停电、机械故障的应急方法。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

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人随时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一次浇完,尽量不留施工缝。

若必须留设施工缝时,宜留于受剪力最小处,例如梁板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并注意要用模板挡好,留成直蹉。

施工缝处理须待已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前,表面应凿毛,剔除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水泥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深入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现浇板浇筑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沿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

注意不断使用移动标志,以控制混凝土板厚度。

振捣完毕,用刮尺或拖板抹平表面。

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在底面上均匀浇筑50mm厚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

砂浆用铁铲入模,不得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

柱混凝土浇筑时要分层浇筑,一次连续浇筑高度不宜超过2米,待混凝土沉积、收缩完成后再进行第二次浇筑。

1.7.2.混凝土成品保温养护

⑴保温养护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工序。

混凝土开始养护时的温度不得低于5℃;

添加防冻剂时,按照其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

⑵混凝土浇筑完毕,应立即用塑料布将基础进行包裹(二层),然后用(草帘、麻袋片或工程布等)(二层)再次包裹。

如果在负温下或气温低于-5℃环境时,冬季混凝土采用蓄热法养护施工,需要注意的主要是早期混凝土防冻。

防冻需要从两个方面操作:

①使用防冻剂:

防冻剂可以大幅度降低拌合水的冰点,防止在塑性状态和早期混凝土内部水分结冰膨胀,冻伤混凝土。

防冻剂对混凝土强度性能没有明显危害,但有些防冻剂含尿素,混凝土会长期释放氨味,需要特别注意。

②保温:

尽可能使用胶合板、木板等具有一定保温作用的模板,用保温材料如棉被、草帘或泡沫保温板等覆盖暴露混凝土表面和包裹钢模板,使混凝土强度较快发展。

③如发现混凝土温度下降过快或寒流袭击,应立即采取补加保温层或人工加热措施。

⑶拆除施工暖棚,加盖养护暖棚,连接好电暖器,进行加热保温养护。

⑷加热保温养护制度应用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整体浇筑表面系数等于或大于6M-1的结构,升温速度不得超过15℃/h,表面系数不小于6M-1的结构,不得超过10℃/h,恒温养护结束后,表面系数等于或大于6M-1的结构,降温速度不得超过10℃/h,表面系数小于6M-1结构,不得超过5℃/h。

(表面系数=基础表面积/基础体积)

⑸混凝土养护温度的检测次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在强度达到3.5Mpa以前,在养护期间至少没2h检测一次;

在加热养护升、降温期间没1h检测一次;

在室外机工地环境温度下每昼夜应定时、定点测量4次。

⑹当混凝土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置,其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以上;

或用矿砟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以上;

C20及以下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达到5Mpa以上即可拆除养护暖棚及模型板。

拆除模型板时,混凝土温度应在降至5℃以下方可进行。

⑺拆模后的基础应立即包裹塑料布(二层)和(草帘、麻袋片或工程布)(二层),回填浮土(500mm厚),加盖保温材料(麦秆、玉米杆等)进行自然养护。

⑻如果在负温低于-5℃环境时一般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如需施工将采取专项低温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

⑼梁板养护时间不能少于7天,在混凝土初凝前若有泌水现象,一定要及时将水去除搓平,及时覆盖(草帘、麻袋片或工程布等),不得直接在太阳下爆晒以防水份蒸发太快,影响混凝土质量,12小时后开始浇水养护。

混凝土应按以下要求留置试块: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³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少于一次;

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的实际需要确定。

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设计及规范确定。

1.8.砌体工程

⑴施工准备

砌块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抛掷和倾倒。

进场后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整齐,堆置高度不宜超过1.5m。

砌块应防止雨淋。

堆放现场必须平整,并做好排水。

砌体砌筑前块材提前1~2d浇水湿润。

砌块砌筑时,应向砌筑面再适量浇水。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准备好施工机具,做好施工平面布置,划分施工段,安排好施工流水,工序交叉衔接施工。

放好砌体墙身位置线、门窗洞口等位置线,经验线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预检合格。

按砌筑操作需要,找好标高,立好标尺杆

1施工流程:

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7-1。

图2.5.7-1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

⑶施工要求

砌块进场应进行抽样见证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与构造柱交接处应沿纵向每高250mm留马牙槎,长60mm,砌筑时应从转角或定位处开始砌筑,先退后进纵横墙交错搭接。

砌块应错缝搭砌,不得有通缝,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

空心砖在墙的转角、门窗洞口等部位用页岩砖匹配砌筑。

严禁空心砖打成半砖或七分头使用。

砌体的灰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全部灰缝均应铺填砂浆,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

砌筑中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

砌筑砂浆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70%时,不得拆除过梁底模;

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直灰缝宽度应控制在8~12mm,砌筑时的铺灰长度不得超过800mm;

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砂浆的强度等级和品种必须符合要求。

砌筑砂浆试块为每一楼层或250m3砌体留置一组。

砌筑砂浆必须搅拌均匀,随拌随用。

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应分别在拌成后2h和3h内用完。

砂浆稠度宜为70mm。

需要移动已砌好的砌块或被撞动的砌块时,应重新铺浆砌筑。

对设计规定的洞口、管道等,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严禁在砌好的墙体上打凿。

⑷其他注意事项

砂浆用水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每批检验为200吨,检验批应以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编号为一批,进场不足200吨也为一批次。

不同品种水泥不得混用。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其结果使用。

砂浆严格按照配合比过磅配制,现场搅拌的砂浆,各组分材料应采用重量计量,采用机械拌制,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的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分钟。

1.9.屋面工程

⑴屋面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找坡层→保温板铺设→找平层施工→找平层表面清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