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7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77380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7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7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7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7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7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7篇Word格式.docx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7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7篇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7篇Word格式.docx

抽读。

  (3)对于父亲的做法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请把你批下的问题说出来。

交流问题,引入讨论:

父亲为什么有钱不给、借了必还呢?

  汇报,小结:

严是爱,宽是害。

父亲这样做是对儿子的一种严厉的爱,一种深沉的'

爱。

  (4)师生分角色读第3段或同桌练习并抽生表演男孩与父亲的两次对话。

  3.小男孩为什么感到自豪?

  

(1)生交流体会。

  

(2)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小男孩很辛苦?

投影重点句,学生交流体会,并读好这一句。

  (3)想象着小男孩打工挣钱的情境读句子,读出他的艰辛,体会出他的自豪。

抽读,范读,齐读。

  (4)理解“欣慰”,想一想:

父亲为什么感到欣慰?

读父亲的话。

  4.父亲的用意达到了吗?

读最后一段,你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

(总统、深有感触)读里根的话,理解“过失”“自己的劳动”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让我们再读一读里根的话,把它记在心里,对我们的成长会有好处。

  五、回归课题,升华激励

  读了课文,你们明白“责任”是什么了吗?

请将你的想法批在课题旁边。

  学生交流对“责任”的认识,老师引导准确表达。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边读边批的方法进行学习,大家对责任有了自己的认识。

大家再读课题。

让我们牢牢记住里根小时候的故事,牢牢记住“责任”这两个字,希望你们从小做有责任感的人,长大做有出息的人。

教学设计方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和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二)仔细观察图画,再认真读课文,在图画中试着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划分结构段。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

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2自然段:

趵突泉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

  第3自然段:

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

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

  2.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

这是一篇写景的__,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趵突泉。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4自然段):

趵突泉泉水清浅,大泉日夜翻滚,小泉姿态优美动人,为济南增添了美。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第一段只一句话,上半句讲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下半句“单讲”趵突泉。

那么,这一段在__里起了什么作用?

  (__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

(那是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岸边“幽静”的环境。

  那泉水的特点是什么?

(清浅”“鲜洁”)

  怎么理解“清浅”“鲜洁”?

(“清浅”的意思是干净、清澈见底。

“鲜洁”的意思是水质鲜活,没有杂质。

  “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

”“妩媚”是什么意思?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妩媚”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趵突泉,就大大逊色了。

  (三)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三段。

  1.教学过渡:

作者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趵突泉到底是怎样的“妩媚”。

  2.指名读这一段。

这一段哪几句具体写大泉?

(3~6句)

  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特点?

(看到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

  写“不断地翻滚”是怎样具体写的?

(“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

”“……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

  3.作者一边描绘大泉,一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想象水“翻滚”的样子,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翻滚的大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自然的伟大)

  4.反复读这三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

  5.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大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6.如果说,平时的趵突泉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样呢?

(更好)

  怎么“更好”?

是一个怎样“更好”的景象?

平时的泉“伟大”,冬天的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神秘的境界”)

  7.小结:

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

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8.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阅读学习第三段。

  1.齐读这一段,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

(过渡句:

“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2.小泉有什么特点?

(多姿多态)

  怎么“多姿多态”?

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

(“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种种姿态和变化莫测来表现小泉的“多姿多态”。

  3.反复读这一段,抓住表现小泉不同姿态的词句,仔细品味小泉的各个特点,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

  4.作者写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

(比喻)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总结:

  《趵突泉》是一篇写景的__。

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大泉伟大

  趵突泉小泉有趣美

教学设计方案篇3

  【教学要点】

  1、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会用"

酷爱"

、"

滔滔不绝"

造句。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0、莫泊桑拜师

  二、精读指导

  指导朗读2--5节

  1、指名读,边听边划出福楼拜说的话,找出话中最关键的一句。

  2、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重点句。

  

(1)福楼拜是针对什么来说这句话的?

  

(2)他为什么不说"

是你的功夫还不行"

  (3)他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

(学生回答)

  3、读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

  

(1)一方面对两个人性格特点的感悟;

  

(2)另一方面勤学苦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回顾上述学习方法,小组自学6--10节。

  5、反馈,学习效果。

  三、谈收获

  1、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小节。

  四、赏读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内分角色练读。

  3、配乐朗读,评议后再读。

  五、造句

  1、分别找出"

所在的句子。

  2、理解意思。

  3、再读句子,体会用法。

  4、仿造。

  5、集体评议。

教学设计方案篇4

  一、教学内容概述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第九册第三课的内容。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绘画中的真实感。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

通过学习、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学生更了解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原理。

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应用。

学习它能使学生更好的表现空间立体感是绘画作品更真实。

  2、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并且有留意观察的习惯和探究生活中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讲解,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

2、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其实五年级学生对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早就注意到了,为使学生把感应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称中我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初次接触这种理性化、抽象化的知识会感到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如课前提出问题、留观察作业、收集相关资料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程理念提出“创新与发展取向的课程实施”,教师与学生不只是课程的执行

  者与接收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知识的创新者。

在本课教学设计时我重点突出以下几点。

  1、教师要成为教学设计的创新者为了突出“用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表现立体感”这一重点,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感受知识的魅力。

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第一,用范画中两个大小不一的“海宝”以奔跑的动式来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第二,用儿童画中一排树木来直观的表现近大远小、近高远矮、近粗远细和近稀远密的透视现象

  第三,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的真实感我把音乐元素融入到了美术课堂上,引到学生在乐曲中需找立体感,恰当地运用音乐元素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网上收集各种透视现象的图片、名家画作、透视现象的多媒体文件、绘画用的尺子、铅笔、水彩笔等工具。

通过对名家画作的欣赏和临摹,让学生更理解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更深刻的记忆大师的作品也通过基础的透视近大远小表现的。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20__年5月1日——10月,在上海召开了什么啊?

生:

世博会。

这真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民骄傲的一件事情。

你们知道上海的世博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

海宝。

海报象征着吉祥,蕴意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今天我们请海宝来同大家一起学习,大家欢迎吗?

师:

仔细看,海宝从远处到近处有什么不同呢?

  生:

在近处的大,远处的小。

同学们的感觉很敏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现象,谁愿意把你知道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路。

房。

同学们真是观察生活的有心人啊!

但在观察这些现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像这种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位置时,在观者眼里出现近大远小的变化在绘画上就叫透视现象。

  板书课题: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二)、讲授新课。

  ①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那么什么是透视呢?

就是用线条或着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透视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形体透视。

二是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标识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

空气透视:

研究和表现空间的距离。

  ②用简笔画形式表达出来!

问:

他们有哪些透视现象(除了色彩方面)。

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清晰远模糊。

哇,好厉害。

同学们发现这么多透视现象,那么在仔细观察。

观察在绘画上色时色彩有哪些变化?

近处亮一些,鲜艳一点,远处灰暗一些。

假如,老师让__X站在路的一端向另一端跑我不说停,他就不准停,最终会出现什么现象?

这位同学的回答真是棒极了,由于道路两旁的树木向远处逐渐缩小最终会缩到一点,这个点就叫做消失点的水平线就是视平线。

通过消失点的水平线就是视平线。

通过消失点的垂直线。

这些在画面上通常是不用画出来的。

  ③师:

艺术________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现在我们就去看看艺术家是怎样处理画面中的透视现象的?

这幅作品是荷兰风景画家。

看看作者是用什么艺术形式表达的这幅作品?

在你看来画家表现了哪些透视现象?

  ④我们今天研究透视就是要解决如何把现实世界里的三维空间立体事物表现在一个平面上?

(如果说老师今天要求你们在一张纸上临摹学生作品,你们想先从哪方面入手)老师在黑板上做范画。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具有透视现象的画面,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

再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给它填加上人物以及交通工具等,让它变得更美。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评价拓展

  学生互评,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和借鉴,相互学习,不断提高。

  (五)、板书设计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清晰远模糊

  七、教学评价设计

  八、总结和反思

  一节美术课虽然只有40分钟,但透视对学生的影响却早已冲出了时间的界线。

透视是实际绘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它是提升学生在绘画中的真实感的前提,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学会把透视原理分析透讲解明白,为孩子们以后的实际绘画奠定基础,引导他们咋爱思考中寻找美,在实践中创造美,在创新中拥有美。

相信,在充满梦幻的童心世界,会有对艺术的翅膀,在梦想的天空里自由的翱翔!

把一样的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的理解的不深刻,所以在画作业时,表现物体的前后尺寸不是很明显。

五年级的学生对这个透视的问题,理解的不到位,我们可以慢慢的引导,使他们对这一概念更好的表现在自己的绘画中。

  九、教师个人介绍

  姓名:

邢春宇学校:

吉林省通榆县新华镇中心校

  电子邮件xingchunyu666666@163

  电话:

151********

教学设计方案篇5

  教学理念:

抓住小学生语感形成的心理机智和规律,以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文为基础,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品词、品句,进行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10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中央电视塔的外型特征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处。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塔

  1、教师板书:

塔请同学读一读这个字。

  2、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塔?

说说它的样子。

  3、你们知道我国有几个著名的电视塔吗?

老师告诉你们,我国有3个著名的电视塔:

第一个是上海电视塔,叫东方明珠;

第二个是天津电视塔,简称天塔;

第三个是北京的中央广播电视塔。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神奇的塔”。

教师接着板书:

神奇的。

齐读课题。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

这个神奇的塔是什么塔?

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塔?

)咱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感知——了解塔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轻声试读课文,读准字音。

找一找,这座神奇的塔叫什么名字?

  2、再读课文,把读不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读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把课文读流利。

  5、指名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思考:

都是谁发现了中央电视塔的神奇之处?

  三、研读品味——熟悉塔

  

(一)整体感知塔

  1、明确中央电视塔的位置。

  2、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3、图文对照理解“耸立”一词。

这塔很高很高,你们能把它读出来吗?

自己试试。

  4、指名读。

  5、教师也想读读行吗?

教师范读。

你们听出什么了?

(听出这座塔特别高)

  6、学生模仿读。

  

(二)蓝天眼中的塔

  1、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生在图上画不同的东西:

画太阳,画白云,画小鸟,还可以画小树、房子等。

画在哪儿,是关键,由此帮助学生体会塔高耸入云,站在塔上看,房子、小树就像积木块。

  3、多种形式练读,体会塔的高。

  (三)太阳眼中的塔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夜晚时的塔?

(多媒体出示夜晚时明亮的电视塔)。

看了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谈感受,

  3、你们见过宫灯吗?

(多媒体出示宫灯)请同学说说宫灯是什么样子的。

  4、为什么要说这圆圆的塔楼像宫灯呢?

(塔楼与宫灯有相似之处)

  5、教师小结:

当两种事物间有相似之处,就可以用比喻的手法,把一种事物比喻成另一种事物。

  6、请同学们用“……像……”说话,体会塔的美。

  7、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体会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

  8、同桌读,指名读。

  (四)孩子眼中的塔

  1、自由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我眼中的塔是什么样的塔?

  2、仿照“中央电视塔上有……还有……”说话。

  3、(课件出示旋转餐厅、了望塔),请同学说说旋转餐厅和了望塔是什么样子的。

  4、教师结合图介绍中央电视塔的结构。

  5、小组比赛读这一段,体会塔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五)大人眼中的塔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

妈妈说了些什么呢?

  2、妈妈说这塔很神奇,为什么这么说?

这个塔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

  3、“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是什么意思?

你能结合平时的生活说一说吗?

  4、教师简介中央电视塔的功能。

  5、同桌比赛练习读这一段,体会中央电视塔的神奇作用。

  6、展示读,学生评价。

  四、美读欣赏——赞美塔

  1、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2、欣赏中央电视塔的图片,感受塔的外在美。

  五、诵读积累——留住塔

  1、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按课文内容填空,为积累语言服务。

  3、背诵课文。

  六、拓展延伸——丰富塔

  1、引导探究性学习。

  2、指导课外阅读。

  七、总结:

谈谈学习课文后,你有了哪些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篇6

  【学习目标】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体会乡亲们的美好心灵。

  录音机、小黑板。

  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21、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

搭石有什么用?

在什么地方搭石头?

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

  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

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

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

师归纳:

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

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

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设计方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因素的变化,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2.掌握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能力目标

  1.运用相关图表,理解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工业发展情况,应提倡或避免哪些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

  1.由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起工业发展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点。

  2.通过了解当地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为家乡的生产建设服务,树立热爱家乡的信念。

  ●教学重点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