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77349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十一章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十一章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十一章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十一章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第十一章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一章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资本金保全原则:

是指企业要确保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金的完整,确保所有者的权益.

(二)价值最大化原则:

要求通过合理的财务管理,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投资者权益最大化,以及相应的资产结构和资金分配结构的最合理化、资金控制和监督体系的最完善化等。

(三)风险与所得均衡原则

 风险越大,其预期收益越高;

风险越小,其预期收益越低,做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所决定的.

(五)成本一效益原则

企业的收入随着成本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成本的减少而减少,如收入的增量大于成本的增量,则提高企业的效益,反之,效益下降.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

做好各项财务收支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依法合理筹集资金,有效利用企业各项资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节资金的筹集与筹资结构优化分析

一、资金的筹集

企业资金来源:

所有者权益,一是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即企业资本金);

负债,二是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即企业负债).

具体包括:

资本金、资本公积金、留存收益、企业负债四个方面.

(一)资本金:

是指企业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即本钱)。

对股份制企业而言,资本金就是股本。

资本金按照投资主体分为:

国家资本金

法人资本金

个人资本金

外商资本金。

国家资本金:

指有权代表国家的政府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企业形式。

法人资本金:

指其他法人单位以其依法可以支配的财务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

个人资本金:

是指社会、个人或者企业内部职工以其合法财务投入企业。

外商资本金:

指国外投资者或者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投资者投入企业形式的资本金。

筹集方式:

企业筹集资本金的方式多种多样。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可以吸收货币资金的投资,也可以吸收实物、无形资产等形式的投资,企业还可以发行股票等筹集资本金.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吸收投资者依法投资的任何财产来筹集资金。

⒈ 股票:

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是持股人拥有公司股份的入股凭证。

公司的股份按投资主体可划分为:

国家股

法人股

个人股

外资股

国家股:

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公司形成的股份.

法人股:

为企业法人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公司所形成的股份,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国家允许用于经营的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

外资股:

为外国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投资者以购买人民币特种股票形式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

股票按股东权力划分:

普通股:

指股利随企业利润的多少而变动的股票;

优先股:

与普通股有某些优先权力的股票.

优先权表现在:

一、股利是固定的,且在普通股持有人分配之前支付;

二、优先股对剩余财产的分配优先权,即当公司破产清算时,优先股的求偿权位于普通股持有人之前。

2。

债券:

指企业为取得长期债务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是持券人拥有公司债权的证书。

股票和债券都是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重要方式,但两者在性质上区别:

1股票代表所有权,债券代表债权;

2股票没有期限,不能退股,债券有期限,到期还本付息;

3股票的收益一般不固定,并可参与分红,而债券通常有固定利息,一般不参加分红;

4股票持有人为股东,可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并按其所持股份承担经济责任,而债券持有人为 债权人,无权参与公司经营管理,也不承担经济责任。

3。

租赁:

是出租人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在契约或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将资产租让给承租人使用。

租赁有两种形式:

一是经营性租赁;

     二是融资性租赁。

经营性租赁:

即由租赁公司向承租单位在短期内提供设备,并提供维修保养、人员等。

融资性租赁:

由租赁公司按承租单位要求出资购买设备,在较长的契约或合同期内提供承租单位使用的信用业务,它是以融资为主要目的租赁。

商业信用:

有:

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收货款等。

(二)资本公积金:

是一种资本储备形式,或者说是一种准资本。

主要来源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股票溢价:

超出股票面值的价格发行,为溢价发行;

低于股票面值的价格发行,为折价发行;

按股票面值相同的价格发行,为面值发行。

在溢价发行中,股票面值的部分作为资本金;

超出面值的部分在扣除发行股票所支付的佣金、手续费等支出后,即股票溢价净收入作为资本公积金。

2.法定资产重估增值.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资产重估,其重估价值大于帐面净值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金。

3.企业接受捐赠的财产。

(三)留存收益:

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净收益的积累。

1.盈余公积金:

按照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

 2.公益金:

按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专门用于企业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的准备金。

3。

未分配利润:

实际利润和已分配利润的差额,在分配前形成企业资金的一项来源.

(四)企业负债:

指企业承担的能够以货币计量,并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

按其偿还期限的长短分:

流动负债:

指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等)。

长期负债:

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利用负债筹集资金的几种主要方式:

  1,短期借款:

在一年以下的各种借款。

 2.商业信用:

指商品交易中的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货所形成的借贷关系。

3.短期融资券(又称商业票据、商业证券):

是由大型工商企业或金融企业所发行的短期无担保本票,是一种新兴的筹集短期资金的方式.

成本低,筹资数额大,能提高企业信誉。

但风险比较大,弹性小,条件比较严格.

发行债券:

债券是债务人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承诺按期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一种有价证券。

5.长期借款:

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向其他单位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

  6.租赁筹资:

租赁是指出租人在承租人给予一定报酬的条件下,在契约或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将财产租让给承租人使用.

 租赁分:

营业租赁

融资租赁:

(又称财务租赁,或资本租赁),固定资产实际上是一种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的形式。

租赁筹资可以迅速获得所需资产;

保存企业举债能力,限制条件较少,可避免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

租金在整个租期内分摊,可适当减低不能偿付的危险;

租金可在所得税前扣除,享受税上利益,但租赁筹资租金总额往往要超出设备买价许多,成本较高。

企业资金筹措方式及筹资渠道如表11-1所示

筹资种类

筹资方式

筹资渠道

协调单位

长期筹资

(1)长期银行借款

(2)企业发行债券

(3)企业发行股票

(4)融资租赁

(5)外部投资

(6)利用外资

(1)向银行借入

(2)向社会集资

(3)向社会集资

(4)出租人信用

(5)联营单位投资

(6)外商投资

(1)商业银行

(2)证券交易所

(3)证券交易所

(4)租赁公司

(5)有关部门单位

(6)外国投资者

短期筹资

(1)短期银行借款

(2)商业信用

(2)结算中形成

(1)商业银行

(2)往来客户

二、资金成本与筹资结构优化分析

资本成本内容:

股票、债券的发行费用;

利息、股利等.

资金可分为:

短期资金成本

 长期资金成本:

通常称资本成本

资金成本通常用相对数来表示,即支付的报酬与获得的资金之间的比率。

筹资结构优化分析就是指不同资金来源的筹资方案,实现最优的组合,以期选出经济合理、效益最好的方案,从筹资结构的总体,可以使总资金成本最低。

有如下两种情况:

  

(1)各项资金成本率已定,但资金来源比例未定。

   

(2)各项资金成本率未定,但资金来源比例已定。

例如,某公司经研究,决定从申请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和股票三个方面筹措资金,其各自资金成本率已确定,从四种资金来源不同比例的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

有关资料如表11—2所示:

资金

来源

不同资金来源比例方案

成本率

第一方案

第二方案

第三方案

第四方案

银行借款

发行债券

发行股票

20%

30%

50%

20%

40%

40%

40%

25%

45%

30%

8%

9%

10%

第一方案:

总资金成本率=0.2×

0.08+0。

3ﻫ ×

0.09+0.5×

0。

1=0.093

第二方案:

总资金成本率=0.2×

0.08+0。

4

  ×

0.09+0.4 ×

0.1=0。

092

第三方案:

总资金成本率=0。

0.08+0.3ﻫ   ×

0.09+0.4×

1=0.091

第四方案:

25×

0.08+0。

45 

 ×

0。

09+0.3×

1=0.0905

结果表明,第四方案的总资金成本率最低,只有9.05%。

企业应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各筹资渠道的可行性,权衡利弊,择优定案。

第三节资金运用管理

一、流动资金管理:

是流动资产的货币表现,又称营运资金。

流动资金就是垫支在材料、能源、备品备件、易耗品,支付工资等费用方面的资金。

图11-1流动资金循环图

图11—2:

流动资金占用形态

工业企业流动资金:

生产领域流动资金:

储备资金;

(原料及主要材料、

辅助材料、燃料、修理用配件、包装物、低值易耗品).  

生产资金;

(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待摊费用)

成品资金;

(产成品、外购商品)

流通领域流动资金:

结算资金;

(发出商品、应收销贷款、其他应收款)    、

货币资金;

(银行存款、库在现金)

(一)货币资金管理: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1)支付动机。

即指持有现金以满足日常支付的需要,如购买材料、支付工资、交纳税款、支付股利等。

  

(2)预防动机。

应付意外事件对现金的需求。

   (3)投机动机。

持有现金,当证券价格剧烈波动时,从事投机活动,从中获得效益。

  货币资金管理的目的:

保证企业能够随时有资金可以利用,并从闲置的资金中得到最大的利息收入.

 2.货币资金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编制现金预算或现金收支计划,以便合理地估计未来的现金需求。

(2)对日常的现金收支进行控制,力求加速收款,延缓付款。

   (3)用特定的方法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当企业实际现金余额与理想余额不一致时,采用短期融资策略或采用归还借款和投资于有价证券等策略达到理想状况。

  

(二)应收帐款管理

指企业因销售产品、材料和供应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帐款。

应收帐款管理的基本目标:

应增加销售,减少存货,降低应收帐款投资的成本,提供商业信用、扩大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大于有关的各项费用。

 为了加强流动资金管理,企业应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企业的信用政策:

包括:

信用标准

信用条件

  1.信用标准:

企业同意向顾客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基本要求。

以预期的坏帐损失率为判别标准。

 2.信用条件:

要求顾客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包括信用期限和折扣率。

(三)存货管理:

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

销售:

商品库存、成产品、外购配套商品及外销自制半成品等库存.

制造:

材料、在产品、协作件以内耗自制半成品等库存。

管理的好坏,不仅决定了生产经营的保证程度,还决定了存货投资的大小,存货周转率的高低。

即:

以最低的存货成本提供维持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物资。

加强存货管理:

一要建立、健全存货的检验、收发、领退、保管的清查盘点制度,保证存货的安全完整;

二要合理确定存货量,节约使用资金;

三要提高存货的利用效果,加速存货周转。

 二、固定资金管理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及其特点

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

质形态的资产.如:

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物、运输工具等。

特点:

1.固定资产参加生产过程,以技术性能作用于产品的生产,而不是以实体。

  2.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长,其价值周转时间与生产周期不一致.

3.固定资产的补偿在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上是不同的。

固定资产的价值逐年递减,而折旧变现资金逐年递增。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及管理

按经济用途分:

生产用固定资产

非生产用固定资产

按使用情况分:

使用中固定资产

未使用固定资产

不需用固定资产

按所属关系分:

企业自有固定资产

租入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计价的方法:

原始价值

重置价值

折余价值(即固定资产原值减去已提折旧后的净值)

 固定资产管理:

第一:

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经营规模、生产经营发展方向,正确测定固定资产需要量,合理配置固定资产。

第二,正确计提折旧,及时补偿固定资产损耗价值。

固定资产的损耗包括:

有形损耗:

自然损耗、事物磨损

无形损耗:

劳动生产率提高或技术进步,固定资产由更先进、更便宜的设备所取代而引起的价值磨损。

有形损耗的特点:

折旧时间长(大约为物质寿命),在折旧年限内平均计提。

无形损耗的特点:

折旧时间短,由于技术进步,风险大,折旧额大,逐年递减。

第三,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预测与决策,提高投资效益。

投资数额大、回收期长、影响大等特点.

论证:

投资项目技术上的可行性、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效益性,通过比较,选择最佳方案。

第四,加强固定资产综合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果。

此外:

无形资产也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资源。

所谓无形资产又称无形固定资产,是企业长期使用的、具有一定价值,但不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

它代表企业所拥有的法定权或优先权,或者是企业所具有的高于一般水平的获利能力。

它一般包括:

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商誉等。

第四节成本和利润管理

一,成本管理

产品成本——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和销售一定的产品而发生的全部费用的总和。

广义包括:

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

狭义包括:

指制造成本。

(一)产品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

1.直接材料。

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等.

2.直接工资。

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

3.其他直接支出.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职工福利费等。

4.制造费用.生产车间范围内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等等.

(二)期间费用:

为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不能直接归属于某种产品的费用。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1.管理费用:

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包括工资和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研究开发费,等等。

    2.财务费用:

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包括利息支出、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费用。

3.销售费用:

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

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等等。

企业成本费用构成:

制造成本:

直接费用:

直接材料

          直接工资

     间接费用-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成本管理就是对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与考核并采取降低成本费用措施等管理工作。

成本预测是成本管理的起点。

成本预测就是通过对企业成本的形成事先的估计和预测,并与国内外、行业内外、企业内外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出企业的成本目标、成本降低目标以及相关的保证条件。

成本预测既是成本控制的目标,又是成本分析与考核的依据。

成本控制是从技术、生产、经营各个角度对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

对材料成本控制,应严格执行材料消耗定额,实行限额领料制度、降低采购成本,并做好修旧利废工作.

对工资成本控制,应从分利用工时,控制工作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对制造费用控制,应编制弹性预测,采取费用包干,归口负责。

对期间费用控制,企业应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和行业财务制度的要求,正确确定费用开支范围以及各项目的开支标准,对实际支出和耗费的各项费用进行计量、监督和限制,使其数额与预定的经营目标相一致。

二、利润管理

(一)利润总额的构成:

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三大部分。

计算公式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企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1.营业利润:

从事经营业务活动所取得的净收益。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产品销售净收入=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退回-产品销售折让-产品销售折扣

“产品销售收入”:

包括销售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劳动(务)等收入。

“产品销售成本”:

已销售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和劳务等制造成本等.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指销售产品、提供工业性劳务等负担的销售税金及附加,包括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等.

其他业务利润:

包括材料出售、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外购商品销售、无形资产转让、提供非工业性劳务等取得的利润。

2.投资净收益:

 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投资收益:

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股利及债券利息;

  投资损失:

对外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所得低于实际投资额或帐面价值的差额等。

  3.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收入”:

固定资产盘盈净收入、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等.

  “营业外支出”:

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停工损失等等.

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

(产品销售收入减:

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

(其他销售收入、     减:

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投资净收益:

(对外投资收益、减:

对外投资损失)

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外收入、减:

营业外支出)

  图11-4企业利润总额构成图

(二)净利润的形成(又称税后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应交所得税

(三)利润分配

分配顺序:

  1.抵补被没收财产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2.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3.按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4.提取公益金。

5.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第五节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一、经济效益的内涵和分类

  

(一)经济效益的内涵

简言之:

经济效益就是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

换句话说,经济效益就是要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资源占用,取得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成果.

劳动消耗:

物化劳动消耗:

指实际消耗的燃料、原材料、机器设备等。

活劳动消耗: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总和.

经济效益=有用成果/(劳动消耗+资源占用)

资源占用--人力、物力、财力等

在物质生产部门,经济效益的特点:

一是消耗,占用与产出成果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二是产出成果一般可以用货币计量;

三是经济效益的提高表现为社会再生产价值总量的增加.

  

(二)经济效益的分类

1.按照体现经济效益的范围:

 

宏观经济效益——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微观经济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2.按照确定效益的范围:

内部经济效益——体现在一个企业范围内的经济效益.

外部经济效益--与该企业相关的经济实体得到的经济效益。

3.按照能否计量经济效益的方法划分:

直接经济效益—-指一项经济活动本身直接体现出来的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通过某一经济活动间接反映在其他方面的经济效益。

二、经济效益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

 

(一)经济效益评价标准:

质:

指企业生产的产品要适销对路,满足社会需要。

量:

有以下五种评价标准。

 1.企业现实指标与上一年同期实际水平相比较.

  2.与本企业历史最高水平相比较。

 3.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相比较。

 4.与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相比较。

5.与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较。

 

(二)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1.生产经营成果指标。

资产报酬率、所有者权益报酬率、销售利税率、销售收入及其增长率、税前利润及其增长率、税金及其增长率、人均销售收入及其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