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知识点笔记新诗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70659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知识点笔记新诗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知识点笔记新诗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知识点笔记新诗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知识点笔记新诗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知识点笔记新诗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知识点笔记新诗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知识点笔记新诗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知识点笔记新诗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知识点笔记新诗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另一类则通过托物寄兴,表现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索,如胡适的《鸽子》,周作人的《小河》,沈尹默的《月夜》等;

也有的是直接表现某个抽象意念,如鲁迅的《梦》,胡适的《一念》等。

这些诗无不具有明白而平凡的特点(缺乏飞腾的艺术想象力)。

在形式上,早期白话诗主要表现出散文化的倾向:

基本不用韵,不顾平仄,随情感的起伏变换长短句式,形成舒缓自如的内在节奏;

大量运用虚词,采取白话散文的句式和章法,以清晰的语义逻辑联结诗的意象。

第二节20年代新诗概述

一、人生派

文学研究会以《诗》《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为阵地,聚集了一批风格相近的诗人。

1922年6月,朱自清、俞平伯、周作人、郑振铎等八位诗人出版了诗合集《雪朝》。

他们反对贵族文学,提出了“血和泪的文学”的口号,直面普通民众的不幸人生,在诗中或鞭笞现实,或同情底层社会的不幸,或展示自我复杂矛盾的情感世界,探寻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使诗真正做到了“为人生”,表现出关注现实、同情下层平民的写实主义精神,开创了新诗的现实主义精神。

二、浪漫派

20年代初,创造社诗人郭沫若、田汉、成仿吾、郑伯奇等人接受西方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强调诗歌创作的灵感、激情与想象,主张诗歌形式“绝对的自由”,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现代浪漫主义诗学体系。

其作品主要发表在《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上,代表作品是郭沫若的诗集《女神》。

创造社浪漫诗歌的精魂是破旧立新,中心内容是表现自我,诗体特征是“绝端的自由”,表现出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

三、“小诗”派

五四高潮后,诗人们受日本短歌、俳句和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小诗”盛行诗坛。

代表诗人有冰心和宗白华。

其特点是形式短小,或缘事抒情,或因物起兴,或寄情于景,以捕捉刹那间的自我感受与哲思,充分体现了人觉醒之后的内在困惑。

不以写景见长,而以表现哲理取胜。

然而,“小诗”篇幅过短、容量小,不足以表现繁复深刻的思想与情绪。

冰心的小诗集《繁星》《春水》以三言两语的格言、警句式的清丽诗句,表现自己内省的沉思和灵感的顿悟,努力发掘事物所蕴含的哲理意蕴。

宗白华的小诗集《流云》,以哲学家的智慧、胸怀去把握自然乃至宇宙。

四、湖畔诗派

五、新月诗派

成立于1924年夏,次年,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创设《诗镌》《剧刊》,开始形成新月诗派。

代表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饶孟侃、朱湘等。

这是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团体,影响大,倾向复杂,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影响较深。

他们努力使新诗规范化,其举措为“本质的醇正”、“情感的节制”、“格律的谨严”。

闻一多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其新格律诗的基本主张。

这一诗派对中国新诗的发展曾发生过相当的影响。

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

1.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使情感的表现蕴藉含蓄,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并能够激起读者更丰富的联想,积极参加审美再创造过程。

2.强化诗歌中的叙事成分,进行现代叙事诗的试验,做了“新诗戏剧化、小说化”的努力。

六、早期象征诗派

发生于20年代中后期,代表诗人是李金发,重要诗人有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等。

他们受西方现代哲学思想与艺术熏染,对五四落潮后的中国和自我命运深感迷茫,强调表现人的内心感觉,在远距离的事物中发现诗的联系,突出“暗示”在诗歌艺术中的地位,重视读者在欣赏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虽存在着不能准确运用汉语和生硬模仿法国象征派的弱点,但他们对象征主义诗艺的移植、借鉴,开创了新的诗风。

穆木天提出了“纯粹诗歌”的概念,要求将诗与散文划清界限,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作为诗的领域;

诗应具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即强调诗的暗示与朦胧的特质。

王独清与之呼应,强调“色”“音”在“纯粹诗歌”中的重要性,纯粹诗人须“为感觉而作”,不求民众了解。

这种纯诗观念,旨在纠正新诗太实、太露的弱点。

李金发的诗集有《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歌唱人生和命运的悲哀;

歌唱死亡和梦幻;

抒写爱情的欢乐和失恋的痛苦;

描绘自然的景色和感受”为其诗歌的主要内容,充满颓废、失落的色调。

艺术上,他重视象征与暗示,打破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表现方式,寻找思想与情绪的客观对应物,具有雕塑感与绘画感,重视意象的创造,特别注意意象的色彩感和鲜明性;

诗中大量出现省略、跳跃、通感、“远取譬”和意象奇接,打破正常的思维逻辑和语法习惯,使诗风朦胧、晦涩与怪异。

七、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诗歌

1923年,共产党员邓中夏著文反对新诗人专门做“欣赏自然”“讴歌恋爱”“赞颂虚无”的诗歌,反对所谓的“新浪漫主义”和“为艺术而艺术”的派别;

提出新诗人“须多作能表现民族伟大精神的作品”,“须多作描写社会实际生活的作品“;

主张”文体务求壮伟,气势务求磅礴,造意务求深刻,遣词务求警动”。

沈泽民亦强调革命的实际生活经验对于革命文学创造的重要意义。

蒋光慈是其代表诗人,《新梦》是中国现代第一部为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新生活放生歌唱的诗集。

 

第三节郭沫若

一、《女神》的思想内容

1.破旧立新的精神贯穿始终,强烈而集中地体现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思想。

诗人歌颂反抗、破坏、创造,体现了个性解放和民族解放的迫切要求,表现了打破枷锁,创造光明、自由、统一、欢乐自由的新中国的希望。

《凤凰涅盘》中诅咒否定“冷酷如铁”“腥秽如血”的旧世界,热烈向往华美芬芳的“美丽新世界”。

2.饱含爱国主义思想和深情。

五四爱国运动激起了身居异国的诗人深切的爱国热情,他眷恋祖国,愿意为之献身,颂扬祖国的新生,盼望祖国的富强、安康。

他在《炉中煤》中为“年青的女郎”“燃烧到了这般模样”。

他在《晨安》中向“年青的祖国”“新生的同胞”一口气喊出了27个“晨安”。

3.表现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叛逆精神。

在五四时代氛围中,诗人反抗、叛逆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张扬。

诗人对太阳、山河、海洋、生、死、火山、光明、黑夜等一切具有破坏与创造力量的事物,都无比崇拜。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匪徒颂》《天狗》等。

4.对劳动和工农的景仰和颂扬。

诗人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由衷地赞美和颂扬劳动和工农大众。

体现了五四时代社会思潮“劳工神圣”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在《地球,我的母亲》中,诗人赞美地球,赞美劳动,赞美在地球上为人类造福的工人农民。

5.充分表达了对自我的崇尚,对生命情绪的讴歌和对自然的礼赞。

在《梅花树下的醉歌》中,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自我”,这种自我是“宇宙的精髓”,“生命的泉水”,具有主宰世界的力量。

另有《太阳礼赞》、《光海》等。

二、《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女神》中处处可见一个“开辟鸿荒的大我”——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他熔铸着诗人的主观意志与美学理想,以突出的姿态和鲜明的色彩渗透在奇特优美的诗意诗境中。

1.他主要以直抒胸臆的姿态出现。

如《天狗》一诗,竟用29个“我”作为诗句的开头;

《浴海》中的“我”更为丰满真切。

2.他是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

在《女神之再生》里,“新造的葡萄酒浆,不能盛在那旧了的皮囊”。

《立在地球上放号》,呼唤着“要把地球推倒”,“不断的破坏”。

3.这个新生的巨人崇拜自己的本质,把自己的本质神化,热烈执着地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

在《女神》里处处呼喊:

“我……我崇拜我。

”在《天狗》中,“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便是我呀”。

4.他不仅对五四后新生的中国无限眷恋、热爱,而且胸襟开阔,具有广博的人类情怀、宇宙意识。

在《晨安》中,“我”不仅向着“我年轻的祖国”、扬子江、黄河问候,而且向着恒河、印度洋、红河等致意,胸襟和眼光在中国诗歌史中前无古人。

5.《女神》里充斥着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展现了诗人骚动、矛盾的内心世界,显示了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复杂性与丰富性,真实反映了五四时代的心理、情绪与情感。

6.真切地展现了诗人在美学追求中的内在矛盾。

一方面,诗人“主体自由意志”的凸显了对中国传统诗学的突破与超越;

另一方面,在诗人的“泛神论”的自我创造的深层次里,蕴涵着“自我”的消融。

三、《女神》的艺术成就

1.从泛神论的哲学思想出发,想象力飞腾雄奇,形象壮阔、奇异、飞动。

2.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

火山爆发式的激情,狂涛巨浪般的气势。

3.借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寄托诗人理想,表现时代精神。

《女神》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借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抒写自己的革命理想,表现自己不屈的意志、创造的精神、对理想的追求。

《凤凰涅盘》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神话传说,象征祖国、民族、自我在革命中获得新生;

《天狗》用传说中的“天狗吃月亮”“天狗吃太阳”的传说,表现自己冲决一切的叛逆精神。

4.形式的自由与艺术的自主。

它没有固定的格律和形式,完全服从诗人感情自然流泻的需要。

既有独到的诗剧形式(如《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等),更有自由活泼的自由诗体(《凤凰涅盘》一连串11个问句,《天狗》每行二、三字)。

每首诗的节数,诗节的行数,每一诗行的字数都不固定,押韵没有统一的规律,但在每首诗中,却要求格律的某种统一。

类型有二:

外在格律相对严谨,押韵、诗节、诗行大体整齐;

情绪自然消涨的内在韵律与某种程度的外在韵律(或不规则押韵,或用排比、复沓、对偶)相结合,使得诗在自由变动中取得某种程度的整齐与和谐。

四、从《星空》《瓶》到《前茅》《恢复》

1923年,诗歌、散文、戏曲集《星空》出版。

形象与色彩的转换折射出时代风云的变幻,诗人及社会心理、情绪的嬗变:

由“五四”高潮期的乐观、昂扬,跌入退潮期的苦闷、彷徨,开始更深刻的求索。

多种音调、画面交换出现,反映了历史彷徨期的复杂多变性。

《星空》中的诗,虽缺乏“《女神》时代的那种火山爆发式的内发情感”,但技巧却趋于圆熟:

结构更严谨,语言更凝练、含蓄,感情也更深沉。

1925年初春的《瓶》,是在爱情题材的别一种流露。

火山般的热情喷发与奇特想象,以及浪漫化了的为爱情而献身的精神,真挚大胆地表现了恋爱中的焦躁、苦闷、失望和痛苦。

主要写于1923年的《前茅》(1928年出版)、写于1928年初的《恢复》,标志着郭沫若诗风的转变。

在《前茅》里,诗人敏锐地感受到新的革命高潮逼近的时代气息,一面宣告和与时代精神不相容的旧的情感、追求的决裂,一面关注着代表时代前进方向的工农革命与斗争。

《恢复》里的诗歌无疑已“属于别一世界”,是无产阶级诗歌的最初尝试。

这些诗歌咏了工农大众,充满了无产阶级的战斗激情,具有一种“犹如鞺鞑的鼙鼓声浪喧天”的“狂暴”的美;

同时也带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发展初期难以避免的幼稚病,这主要是把诗歌作为对时代传声筒的席勒化倾向,以及缺乏鲜明的艺术个性。

五、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

郭沫若提出“先欲制今而后借鉴于古”、“据今推古”的理论,以及“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

所谓“求似”,就是历史精神的尽可能真实准确地把握与表现;

所谓“失事”,就是在此前提下,“和史事是尽可以出入的”。

1.为追求历史与现实时代精神的真实表现,不惜改动具体历史事实,或造出新的历史人物,或编造重要的历史情节,或改动历史文化背景,甚至有意曲解主要历史人物的基本面貌。

2.作者笔下的悲剧主人公都是时代所塑造出来的真正的“人”,具有极其崇高的人格美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历史悲壮性。

3.强调历史剧的主观性与抒情性,把自己的主观思想、情感、心理,以至生活体验,熔铸到历史人物身上。

4.表现出浓郁的诗意。

除了外在形式上的吟诗、歌舞场面的插入,还表现为内在的强烈的抒情性,在大起大落的戏剧冲突中,激化人物的内心情感,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以长篇抒情独白的方式喷泻而出,达到最大限度的戏剧和抒情效果。

第四节徐志摩闻一多冯至

徐志摩抒情诗的思想内容:

1.主要表现了对爱情、自由、美的理解、向往与赞美,三者相互渗透、生成,成为诗歌内在的情感、思想结构,诗化地表现了诗人的“单纯信仰”。

2.对妨碍人性自由发展的现实社会深感不满,对下层人民寄予一种人道主义的同情。

3.憧憬、崇拜大自然,借以抒发情感,寄寓人生理想。

4.后期诗作书写了自己“单纯信仰”受挫后的迷茫感。

徐志摩抒情诗的艺术特色:

热烈追求爱情、自由与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他那活泼好动、潇洒空灵的个性及不受羁绊的才华和谐地统一,形成了特有的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

1.具有个性化的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a.诗中有画。

如《再别康桥》,夕阳中的金柳、潭底倒映的彩虹,织成了色彩明丽的画面,别具温柔纤丽的风情。

b.创造了多种诗形,在变化中求整饬、整饬中求变化,富有现代自由感。

《再别康桥》全诗7节,每节4行,整齐匀称,而每节的二、四行退后一格,每行的字数稍作增减,使全诗整齐中富有变化,呈现出参差错落之美。

c.节奏轻柔舒缓,旋律和谐悠扬,别具音乐美,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情感与精神的自由。

《再别康桥》每行均为两到三个节拍,二、四行押韵,且每节自然换韵,旋律轻柔、悠扬;

《沙扬娜拉》诗行参差错落,节奏舒曼,旋律柔和,形式与情感融为一体,独具韵味。

2.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意象新奇。

如《她是睡着了》以丰富的想象,描摹意中人的睡态,“白莲”、“琴弦”等富有诗意的物象,营造出美妙的意境。

《婴儿》用产妇对腹中的婴儿的企望,象征地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理想的向往。

3.善用比喻,鲜明贴切,且往往富有暗示性。

如《我等候你》将“我”等候她时的种种复杂情绪化为一系列独特的比喻;

《生活》将生活比作“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的甬道,比作“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贴切而隽永。

4.执着追寻“从性灵深处来的诗句”,真诚地表现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与独特的个性,并外射于客观物象,追求主、客体内在神韵及外在形态之间的契合。

5.在不拘一格的试验与创造中,追求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以其美的艺术珍品提高着读者的审美力。

闻一多诗论的核心内容——“三美”: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美是指诗歌借助于音尺、平仄、韵脚等获取某种节奏,在听觉上给人一种音乐感。

绘画美是指诗的词藻要求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建筑美是指诗歌因“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而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建筑的立体美感。

诗歌特色:

1.将内心几欲冲决而出的激烈热情压缩在凝定的形式中,形成特有的沉郁风格。

2.擅长以富丽的词藻,勾勒线条,描绘形象,创造意境,使诗中有画,呈现出一种绘画美。

3.其诗歌形式根据情感抒写的需要而变化。

4.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变化中有规律,使诗歌获取了一种内在的生命节奏。

从《红烛》到《死水》,闻一多经历了由幻想到现实、由诗境到尘境的人生转变,诗性地呈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深沉、激越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感。

他对新诗绘画美、建筑美与音乐美的倡导与成功实践,使新诗走出了“绝端的自由”的散文化误区,为新诗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与经验。

朱湘诗歌的艺术特色:

1.诗歌中超越时间的具有“东方的静的美丽”的形象,形成“古典的与奢华的”美的风格。

2.探索诗的形式美,讲究形式的完整与“文学的典则”。

倾向于全章各行整齐划一、章与章之间各部对称,根据诗的内容和情绪来安排诗韵。

3.“用叙事诗的体裁来称述华族民性的各相”,百千行的长诗格律严谨。

冯至诗歌的艺术特色:

1.内心的激情或外化为客观的形象,或蕴涵于简单情节的娓娓叙述中。

2.着意追求诗情的哲理化,使他的抒情诗具有沉思的调子。

3.形式上采取半格律体,诗行大体整齐押韵,追求整饬、有节度的美。

4.诗中形象明净,情调感伤苦闷,节奏舒缓,音韵柔美,形成独具一格的幽婉风格。

5.叙事诗堪称独步,别有一种不可解脱的神秘气氛,含蓄着中古罗曼的风味,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艺术表现十分精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