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原子的结构 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70569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21原子的结构 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321原子的结构 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321原子的结构 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321原子的结构 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321原子的结构 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21原子的结构 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321原子的结构 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1原子的结构 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21原子的结构 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数字表示、

弧线表示、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有五个要素)

3.仔细研究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发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是:

第一层最多排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个电子,第一层后排第二层,第二层后排第三层;

最外层最多排个电子。

4.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

【共同建构】

活动一:

探究:

原子的构成

20世纪初,卢瑟福为了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曾用a粒子轰击金铂,结果发现:

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铂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少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极少数a粒子被反弹回来。

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问题探究:

原子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

(1)为什么大多数a粒子能穿过金铂而不受阻碍呢?

原子是不是实心的球体呢?

(2)有的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原因是什么呢?

(3)被弹回来的a粒子是怎么回事?

猜想与假设: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

反思:

原子很小,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它还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那么原子核也可以再分吗?

分析引导: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就是利用了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巨大能量,这说明原子核还能再分。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认为:

原子是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所以原子核带正电,我们把原子核所带的电荷叫核电荷,它的数目与质子数相等。

活动二:

离子的形成

我们进一步的探究发现:

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性质的关系

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对照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

O与S、F与Cl两组元素的化学性质如何?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数关系密切。

而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数决定的。

思考:

由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得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

那么,得失电子的结果怎样呢?

资料:

①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②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讨论:

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

达成共识后由两名同学上台表演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小结:

1.离子的形成:

原子→阳离子→带正电

原子→阴离子→带

2.离子:

带电的或叫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

带负电的离子叫。

3.离子符号

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

如:

阳离子:

阴离子:

表示意义:

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Mg2+——表示一个镁离子(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2+:

表示两个镁离子(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典型例题】

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原子的类别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决定的

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微粒,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电子上

2.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1)元素种类

(2)化学性质(3)相对原子质量

(4)原子的电性(5)原子核(6)电子层数(7)最外层电子数

A.

(1)(3)(5) 

B.

(2)(4)(6)(8) 

C.

(2)(5) 

D.

(1)(5)

【当堂演练】

1.1999年度诺贝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

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

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的是()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2.我国在2007年发射了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其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1B.2C.3D.4

3.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填空: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5)带正电的粒子是;

(6)带负电的粒子是;

(7)不带电的粒子是;

(8)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

(9)质量最小的的是;

(10)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

4.我国已于2007年发射绕月飞行的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

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含有()

A.3个质子,没有中子B.2个质子,1个中子

C.1个质子,2个中子D.3个中子,没有质子

5.在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有(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有,属于阴离子的有________,属于同种元素的为。

6.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对它进行研究:

(1)第11号元素名称是,它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它的离子符号为。

(2)从上表中我还可以探究出以下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研究表明:

从第二周期从3号~9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号~17号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是。

【课后提高】

1.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

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

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B.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元素

C.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2.20l0年4月5日,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间的空缺。

推测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

A.中子数B.质子数C.电子数D中子数和质子数

3.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2万块钛(Ti)金属板。

已知Ti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i可以表示一个钛原子B.Ti4+核外有26个电子

C.TiO2中含有氧分子D.CaTiO3属于金属氧化物

4.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OB.ZnC.N2D.CO

5.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

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那么()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D.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6.我市发展将有六大特色,其中之一是“打造主城休闲避暑养生区和主城近郊最大的负氧离子库”。

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如O22-),O22-与O2不相同的是()

A.质子数B.电子数

C.含氧原子个数D.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7.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右图所示)为则x的数值可能是()

A.9B.10C.12D.17

8.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铜B.氯化钠C.氧气D.金刚石

9.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B.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质量大

D.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10.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A.H2O——1个水分子B.

——1个钠离子

C.3Fe3+——3个铁原子D.2H——2个氢元素

11.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种元素。

A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

(2)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用离子符号表示),表示的阴离子是(用离子符号表示),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12.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

1911年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a粒子轰击金箔,发现:

①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有极少数a粒子被弹了回来。

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现象①:

(2)现象②:

(3)现象③:

【思维拓展】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的原子学说中,包括以下三个论点:

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化学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而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

从现代的观点来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断中,不确切的是

分析MgO的形成过程

【课堂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